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一边听着一边应和,提起的心稍稍安定,不过说到疫病,他问:“您不说已经有药可抗了吗,为何不让孤通告京城,好安定军民之心?”
宋衡道:“您再等两天,阿瑾正带人试药之中。”
太子一听顿时愣住了,“所以还不知道有没有效……”
宋衡眼看着太子露出欲哭无泪的表情,他头疼地揉了揉鼻梁道:“臣不懂医,您不相信也就罢了,难道阿瑾也不信?哮喘的药还在吃吧?”
宋衡这么一说,太子收了情绪,歉意地说:“对不住,舅舅,孤最近心绪不稳,实在控制不住自己。”
宋衡理解地轻叹一声,鼓励道:“您一定得顶住,天下黎民百姓还指望着您呢。”
正说着,宋杨快步走进来,“太子殿下,大人,陆大夫说现在就可以准备原料和器皿,清单在这里,因为需要现作现用,人手越多越好。”
那份清单宋衡见了太多次,就是为了提取青霉素,宋衡知道陆瑾这么说意味着什么,他低声一笑,将清单交给太子,骄傲地道:“殿下现在就可以放心了。”
说完意气风发地往外走。
太子看了眼清单,连忙喊住他,“舅舅,您去哪儿?”
“点兵,抗羌戎。”
“那这清单怎么回事,怎么还有青霉这东西,哪儿去找?”
“发霉的果子包子之类的就是。”
这能治病吗?太子很怀疑。
陆瑾在研制对抗疫病的药物,整个京城都知道,各方势力也想尽办法打听药方,没想到是这样一份诡异的清单。
太子喃喃道:“怪不得孤提醒舅舅保护要药方,他不以为然,这份东西要是不说,就是放在孤眼前,孤也不会觉得是治疫病的原料方子。”
应公公笑眯眯地说:“要说这灾难是上天对皇上不满,老奴是不信的,要不然为何又派遣陆大夫这样的神医来帮助大楚度过难过呢?”
“那得派多少人去,陆大夫也没说。”太子为难道。
应公公想了想建议道:“国舅爷既然给了这单子,想必已是能将疫病有药可治的消息公布出去了。”
“让全城的百姓帮着找?”
“为了活命都能闹城门,这不过是让他们帮忙寻找原料而已,有事可做便能止乱了吧。”
太子觉得有理,“那就拟旨。”
这份诏书下地极快,不消一个时辰,朝野上下都知道了陆瑾已经研制出了抗疫病药物,且有人正在好转之中。
震惊的,欣喜的,安心的充满大臣的脸上,自然也有失望和皱眉的。
一心想要离京开城门的大臣,可不仅仅只为了远离疫病逃命,也有里应外合的意思,毕竟齐王还在外头等着擒王驾,眼看着就能逼迫太子开城,没想到居然有人当真研制出了抗疫病的药。
那可是闻之色变的瘟疫啊,一般不死上千上万人都不会消失的瘟疫,怎么才过了不到二十日就有法子对付了呢?
他们不约而同地派人去探听药方和实情,没想到跟随着诏书的还有一份清单。
“青霉、米浆、木炭、醋和碱,这算什么药方,太子是不是疯了,这不是在治疫而是在加重病情吧!”
“撇开什劳子的青霉不谈,其他的难不成是蒸糕点用的吗?”
“那陆瑾究竟有没有研制出药来,还是为了唬人,拖延时间?”
不管是什么心思,见到这份清单的都傻了眼。
所以这药究竟是什么?真的有人恢复正常了?
清单被一层一层流传,到了士林百姓之中,这种疑惑就更多。
但不管怎么样,为了陆瑾的名字,将信将疑之下,想要出城的人不免犹豫起来,毕竟祖祖辈辈就在这里,京城繁华安定的生活,谁也不想就此背井离乡。
“总得眼见为实吧,不然我不信,要是朝廷在糊弄百姓,这样更加可恶。”
忽然不知是谁提出这样的要求,然后传开来,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从宫门口被迫离开的书生们再一次群情激奋起来。
“对啊,万一没有这药呢,难道要全城百姓跟着一起死吗?”
“那怎么办?宫门静坐太子也不理,稍有动弹就被关起来。”
“那是我们的力量太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百姓,让百姓跟我们一起质问朝廷,才会有答案。”
“对,上街去,百姓无知,三言两语便被糊弄过去,谁不知道那陆瑾跟英国公是那样关系,帮着朝廷再正常不过了。”
“走。”
然而才刚上了街,就见百姓们往一个方向涌去。
一个书生拉着一位汉子问:“大叔,这是怎么了,去哪儿?”
“陆大夫来了,说是要亲自给大伙儿说明情况,就在宫门口。”
“陆大夫医术高明,定是找到药了,怕我们不相信吧。”
“可那药方子也太奇怪了。”
“你又不是大夫,你懂个屁,管它怎么做的,只要能治疫病怎么着都行。”
人们议论纷纷,不过脚下都没闲着,朝着宫门前涌去。
青霉素用量大,可提取困难,朝廷如今信用危机,大臣们左右摇摆,靠从上往下一层层号召实在是太慢了。
陆瑾想来想去还是得亲自来。
宫门前,搭建了一个简易高台,禁军围住四边,将人群隔离开。
宋衡为了陆瑾安危,又多调了一队亲卫保护左右。
高台上放置着一批培养起来的青霉菌培养皿,已经长了青白色的白毛,还有其他一系列提取青霉素所需的器皿和原料,除了没有无菌环境,看这模样,陆瑾是打算现场演示一遍提取过程。
东西及设备还在往高台上搬运,可人群已经迅速地聚集过来了,而且越来越多,偌大的宫门口瞬间站满了人。
接着宫门开了。
太子带着诸位宗亲大臣们从里面出来,大臣们整齐地站在高台两侧,太子及宗亲则坐在高台之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台上摆放的东西。
大臣们彼此议论,他们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可用这些奇怪的东西制药还是头一次。
等一切就绪之后,陆瑾带着两个徒弟,以及几位大夫走上高台。
“陆大夫瘦了呀。”
能来宫门前的几乎都是城东城南的百姓,陆瑾的人民医院开在热闹的东街,见过他的人不少。
陆瑾为人和善,虽然年轻,可医术高明,耐心仔细,给人的印象很好。
特别是京中发生大的灾祸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头,不眠不休救命治病,陆瑾虽然不说,可有心人都看在眼里。
这次疫病更是如此,若不是他,怕还会死更多人。
如今瞧见他消瘦的模样,不免有人心疼。
当陆瑾出现在这高台上的时候,其实不管那方子如何匪夷所思,大多数的百姓已经相信他了,因为那是陆大夫。
第164章 陆大夫讲课
陆瑾先背对着百姓朝太子深深鞠了一躬,接着朝两边的大臣们鞠躬; 最后面对着广大百姓鞠上一躬; 然后他便一直朝向百姓。
他看着台下一张张陌生的脸,各种各样的神情; 可目光无不是紧紧注视着他。
陆瑾深吸了一口气说:“我记的距离地龙翻身已经十八日了; 整整十八日,我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不只是我,所有,所有奋斗在第一线的大夫、医者和士兵都没有好好合过眼睛。哦; 唯一的一次还是地龙翻身后的那场暴雨,我回英国公府翻找青霉素制取资料的那个晚上; 府中的老管家不忍心; 于是给我下了迷药; 这才一夜无梦到天亮; 这是唯一的一次。”
陆瑾用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可是就因为如此; 大家才能感觉到其中的心酸和无奈,眼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心疼来。
“我提到了青霉素三个字,大家一定想问是什么,它就是诸位最关心的,也是最期待的对抗疫病的药物。”
陆瑾此言一出,便肯定了抗疫病的药物确实存在,百姓们的神情瞬间为之一振。
“我为什么这么命名它; 只要见过或者知道朝廷颁布的那份诏书和清单就明白,原料单子上的第一个就是青霉。它的来源非常简单,腐烂的果子,发霉的食物上面长青毛的就是。”
原来真的是这样,大家忍不住面面相觑。
有人忽然大胆地问道:“那青毛吃了不是会生病吗,怎么治病?”
众人定睛看去,却是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陆瑾认得他,就是聿书生,曾作为哮喘药的志愿者。
只见他双眼发亮看着陆瑾。
陆瑾微微一笑道:“青霉直接吃进嘴里自然会引起身体不适,因为有毒素。对了,这毒素是什么产生的,这就要说到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领域。”
陆瑾回身从桌上拿起一个青霉菌培养皿,上面的白毛都结成了翳,一看就让人浑身不舒服。
“这只是从一个烂橘子上取下的一点青毛放在这个器皿上,培养七天之后变成了如今的模样。”他将培养皿朝着外方向展示了一周,“谁也没动过它,一点青毛就长成了现在布满整个面的白翳,诸位能够想象青霉其实是活的,它们也在生长。为什么说它们,因为这是由密密麻麻成千上万个看不见的微小青霉菌凑在一起壮大而成,诸位可以想象成蜂巢,不过放大了上万倍罢了。”
到了这里,人们的表情已经开始迷惑起来,听不大懂了。可活着一词却是明白的,而且盯着这白毛,想到蜂窝,简直毛骨悚然,活的?
“青霉菌是活的,就跟五毒产毒素一样,它们也会,所以人直接吃下去会生病。可产毒的同时它们还会分泌另外一种物质,对人体没有反应,却对疫病相克,就是我需要,也是为了对抗疫病所需的青霉素。”
“为,为什么对人没事,对疫病却能克?”聿书生咽了咽口水,他觉得自个儿有点晕,同样的大家都晕。
陆瑾回答:“这就关系到疫病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引发疾病,而且为何传染如此严重的问题。”
“对,对啊……”有人已经心里发慌了。
陆瑾干脆靠在桌子上,让自己全身放松,犹如话家常一般道:“别急,听我慢慢说。青霉菌太小,单个看不见,可天底下这种看不见的细小生物可不止青霉菌一种,还有其他不同的种类,导致疫病的就是其中一种病菌。这种病菌从腐尸烂物中汲取养分,繁衍速度极快,蚊蝇虫鼠又喜好去那种腐烂污秽的地方,自然而然就带着疫病病菌到处传染人群,再加上雨水冲刷进入水源,直接喝生水也将病菌吃进体内,这样人传人,没过几天全城就都染上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的预防疫病就要禁制食用生水,勤洗手、清洁周围,处理秽物,焚烧尸体的原因。”
“噢……”似乎很有道理,大家不约而同地点头,可点完之后却发现不知道对方讲了什么。
陆瑾说的一个个字分开来明白,合起来就云里雾里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迷茫二字。
这下连书生都淡定不起来,总觉得自己读书太少。
再看那群官老爷,一个个低眉垂目,捋着胡子,似在沉思,可全部沉默没个议论也就透露着一股诡异。
太子偷偷的往左右一瞟,看到这个场景,顿时放下心来。
号称破万卷书的翰林也做沉思状,也就不是自己愚笨了。
陆瑾的形象顿时高深莫测起来。
“这种病菌,除了高温焚烧,一般的药物于它们没有用处,可万物相生相克,总有能够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