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杨深吸一口气,他能预见届时京城又将掀起一股腥风血雨,就是不知道皇上老人家会怎么想。
然而他刚转身,却听见宋衡叫住他,“算了,太晚了,不用让他过来,我写封信你去交给他。要不要弹劾,看他自己。”
可凭杨一行的心性,哪有当做不知道的道理
第二日,早朝
帝王坐在高高龙椅之上,罕见的,久居深宫的太子居然也坐在丹陛之下,而他的对面,站着齐王,脸色阴沉的同时又带着焦心。
太子殿下瞧着下方难掩惊讶的大臣,有些激动,有些忐忑,喉咙便有些发痒。
一盏茶送到他的手边,小太监小声对他说“太子殿下,皇上交代您若是不舒服定不要撑着。”太子接过茶盏抬起头看向帝王,腼腆地点头。
楚文帝糟糕的心情也因此稍稍宽慰了一些,太子纯良,让他担心的同时也让他喜爱。
这父子俩的一点互动,底下站着的人精都看的明白,有人开心,有人担忧。
宋衡看了一眼对面含笑的柳尚书,只见他眼中难掩得意之色,视线从前往后,到达杨大人,只见杨一行时不时地捏着袖口,神情激愤。
袖中是什么,不难猜测。
宋衡轻轻扬唇,心说今天谁也别想笑。
今天重中之重便是三司关于东街火灾的调查结果。
到了帝王百官面前,没有再可以掩饰,刑部将最后的折子递上去,皇帝在意料之中震怒,一下子将折子摔在了齐王面前。
齐王二话不说直接下跪,额头贴在地砖上。
这个时候所有的言语都是苍白的,所有的求情都是枉然,不然如何对得起失去家园的东街百姓,如何对得起本该团圆和乐之日却天人两隔的亡者,如何对得起努力救人救灾之人
他知道王鹏保不住了,王家也完了。
王贵妃在齐王告诉她的那刻起便已经哭成了泪人,儿子和娘家兄弟比起来,终究是儿子更为重要些。
不过毕竟是齐王的母族,楚文帝还是给了儿子几分体面,只是赐死了王鹏父子,抄没家产,其他旁系族人贬为庶民罢了。
圣旨落下的那刻,齐王俯身谢恩,只是盯着地砖的眼神充满了恨意。
他不甘心
难道这场大火单单只是王家派人放的吗
这里还有人是帮凶啊
他那好弟弟,娇生惯养,看似什么都不知道,可是难道干净了
齐王缓缓地起身,眼神阴翳,他看了眼垂首不说话的柳尚书,心中暗恨,这个老匹夫不要太得意
然而他还没有所动作,忽然一个人从朝列队伍中走出来。
抬头挺胸,走路带风,目光激昂,还未说话便已经充满了斗志。
众人一看到杨一行,心中忽然闪出一句话,谁又惹到他了
“皇上,臣还有本奏”杨大人从袖中掏出一份奏折大声道。
楚文帝心情恶劣,看见他,忍不住皱了皱眉,不过太子的目光下,他还是点了头。
应公公匆匆从丹陛上走下,将杨一行的奏折取来交给皇帝。
只听到杨大人道“臣弹劾禁军校尉尚武擅离职守,因私废公之罪”
校尉一职六品官,在这个四品官满地走的京城,实在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杨一行在这个重要朝会上弹劾他实在令人费解,这种事回去递交内阁便是。
百官纳闷着窃窃私语,可只有几个人的脸色变了变。
有人直接道“杨大人,知道你嫉恶如仇,看不得这些,不过是有轻重缓急,占用朝会时辰让文武百官一同审查一个小小校尉,未免过了吧”
杨一行瞧着他,笑道“看样子江大人是没参与此事,极好,就是不知道柳大人能不能独善其身了。”
柳尚书的脸色慢慢发白,但他强行镇定下来,看着杨一行沉声道“杨大人说的是什么,本官不知道,一个小小校尉似乎还牵扯了其他事。”
杨一行笑了笑,回了一声,“是吗”
柳尚书黑沉下脸,心中忐忑,可忽然他怔了怔,只见楚文帝已经放下了奏折,视线看向一个人宋衡。
刹那间,他明白了。
只是他真的疑惑,同样是太子一派,为何宋衡背后总是捅他刀子。
这件事与宋衡是无关的呀
“查,六品校尉既然奔乡,究竟去何处奔乡,奔的又是谁的乡这场火这场火放的好啊”
楚文帝声音较之三司奏疏时更为愤怒,扶着龙椅的手拍打着作响。
“一个杀人放火灭口,一个冷眼旁观等着事情闹大,呵呵,都是朕的好臣子,都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不把朕放眼里那就查,给我仔细地查”
楚文帝看到默不作声的柳尚书,再看还弄不清状况的太子,怒意一上来,直接质问道“柳尚书,你可有话要说”
柳尚书直接下跪,沉默一息后道“臣不知。”
“好好一个不知,最好不知不然让太子如此自处他的岳丈派人助那对夫妻从山东逃到京城,眼睁睁地看着王家派人放火烧了酒坊,烧了东街,死了百姓,一条条的罪名擂在王家头上,最终万劫不复,王贵妃,齐王都厌弃于朕,好计谋”
这件事齐王也知道,可是单单扳倒一个柳世峰,他不甘心,他想拉的是太子下水,可没想到杨一行先揭露出来,毛头一下子指向了柳世峰。
杨一行不可能知道这件事,只有经常借他的口说话的宋衡参与其中。
而宋衡为什么这么做,显然厌恶了柳世峰这般行事。
宋衡是太子的亲舅舅,若是太子参与其中,他哪里还会这样毫不留情地将事情掀个底朝天,现在这事已经到了谁参与,谁就别好过的地步。
虽然柳尚书一直没承认,可是最后在帝王危险的目光中,以及太子震惊的表情下,他还是软了腿脚。
柳尚书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岁,上朝前的意气风发和暗自得意全然不见。
散朝之时,他是被搀扶着出了殿门。
而在殿门口,宋衡正站着等着他。
“宋大人,这下满意了吧,太子殿下今后可依仗的人只剩下你了。”柳尚书讥讽地说。
宋衡没有表情,他说“我不知道东街失火的那个晚上,尚书大人睡的怎么样。我一夜没睡,耳边除了火烧噼啪,房子倒塌的声音,就是人的哭喊声。有的人就是房子着火了宁愿烧死都不出来,因为一出来,什么都没了。有的妻子没了丈夫,孩子没了母亲,那可是个团圆日子呀,尚书大人,你去过片废墟吗,你于心能安”
柳尚书沉默了,片刻后他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看样子这件事我没做错,致仕吧,尚书大人。”宋衡笑了一声,可笑意不达眼底,“太子殿下无需他人依仗,他有皇上。”
柳尚书重重地朝他点头,连说两声好,“宋大人高风亮节,老夫佩服,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后也别怪老夫不讲情面。”
说着转身离去。出错了,请刷新重试
第115章 严苛的婆家
有皇上的太子殿下咳得很厉害; 章太医急匆匆地赶过来; 给太子灌下清肺止咳的汤药,这才缓了缓。
楚文帝看得叹气; “要不,送你回东宫去吧。”
太子殿下摇头; “不回去; 太子妃会跟孤哭; 可孤安慰不了她。”
太子殿下虽没参与,可最后看得明白; 柳尚书是保不住了。
楚文帝道“你想替他求情”
太子依旧摇头; “不,孤觉得岳父年纪大了; 颐养天年更好一些; 孤看得出来; 舅舅是厌恶这种事情。”
宋衡保家卫国多年,杀得都是敌人; 护的是百姓,有些人不把百姓的命当命; 让这些战死沙场的将士怎么看。
楚文帝说“你可怨阿衡”
“不; 就是觉得孤真没用,若是孤强硬一些; 岳父也就不会自作主张做这些事了。”
论亲属关系; 自然是舅舅来的亲; 除此之外; 太子也真不喜欢柳世峰做的事情,他忽然向楚文帝恳求道,“父皇,儿臣想去东街看一看。”
太子目光清澈而坚定,里面还带着愧疚。
楚文帝担心他的身体,可最终想一想还是答应了,只是吩咐旁边,“多带些人照看太子。”
而同一天的早上,陆瑾便打算让有些恢复良好的病患出院。
他按照后世的医院一样,每个写了一份出院小结,一份医嘱同时还有一张费用清单,不过医疗费宋衡向楚文帝恳求了赈灾银两下来,倒也无需这些伤患付出,只是在清单之后盖了已付的印章。
他对三七说“你让每个出院的病患在小结上签上名字,同时将这份医疗费用清单交给他们,说明朝廷已经垫付。办完之后,拿了药就可以让他们离开了。”
三七本以为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大家归家心切,然而没想到第一个就遇到了难题。
医院里有两个女性患者,受伤都挺严重,陆瑾是动过刀的。
其中年轻的那位身体底子好,恢复地快一些,为了少些是非,陆瑾安排她今天可以出院。
只要回去悉心照料,勤换药,少动弹,后面伤口长好,等他登门拆线再养养就差不多好了。
三七带着出院小结、医嘱和费用清单去找家属签字,本以为女子的丈夫会欢天喜地签完就赶紧带妻子离开,毕竟住院期间对陆瑾这个男大夫最有意见的就是他,可没想到他不签字了甚至连妻子都不愿意接走
三七想不明白,只见女人低着头,脸色苍白,手中握着一张纸,突然手上一湿,是眼泪滴落了下来。
三七吓了一跳,连忙看向男人,男人似有不忍,可是却没有上前安慰她。
正在此时,一个老妇人从门口进来,耸拉着眼皮,神情极为不悦的模样,看见男人就说“成儿,还呆在这里做什么,走吧。”说完看也不看病床上的女人。
“是,娘。”男人答应着终于望向妻子,他说,“梅香,你今后就自己照顾自己吧,是我没福气。”
门口的老妇人冷哼一声,男人就垂头离开。
这是什么状况
“哎,你等等。”三七一把拉住男人,疑惑道,“你是怎么回事,妻子不要啦她这个样子,连床都下不了,你是打算抛下她吗”
男人涨红了脸,良久憋出一句话来,“对,我休了她,这样一个失了清白的女人,我要不起。”
三七闻言呆住了。
一回头看到女人手里的那张纸,顿时明白那是什么。
男人趁他放松的时候一甩手,走出门。
三七回过神赶紧跺了跺脚,跑出病房门口,指着那一老一少的背影喊道“来人啊,别让那两人走,拦住他们”
人民医院一直都有国公府的侍卫在,听到声音立刻将这对母子拦下,恰好就在大堂里。
老妇人冷着脸怒道“你们要干什么”
“我还想问你们呢”三七跟着出来,也生气,他看着男人指责道,“当初你妻子危在旦夕,是你抢着签同意书,让我家少爷救活她,现在人好了,你又不要了,然后丢在医院里,是什么道理”
随着三七的话,周围来往的人不禁凑了过来。
人民医院之前又是神医救命,又是御赐牌匾,名气大的同时是非也多,三两天就能看个热闹,如今起争执,大家又来围观。
这个男人之前带妻子过来求医,态度可是恳切的很,在医院里十来天,有些认得他。
男人似乎嫌丢脸没回答,却是老妇人仰起脖子说“我儿签了那份同意书,让她活过来已经是仁至义尽,可谁知是这样子救的命我文家上下清白,可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