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若松听完考题,想了一会儿,开始下笔答卷,他再次感谢上苍让他遇到了成栋,这道题
目他跟成栋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这段话最主要的一句在后面,百姓足与君足那个更重要,也
就是说国富和民富哪个对国家更好。
李若松下笔飞快,不多时就已经写满了一张纸,发现纸张不够用,李若松很自然的举手示
意旁边守着的小公公给他多拿一张纸过来,他这个动作在刘家沟是很常见的,可在楚京还是很
少见的,所以当他举手之后,旁边的小公公吓了一跳,有些不知所措的看了看总管大太监,又
看了看李若松,不知道该怎么办。
202、头名状元
楚成帝端坐在龙椅上,瞧着李若松的动作和小公公的表情,突然笑了出来,皇帝莫名其
妙笑了起来,底下的进士们却无人敢抬头,小公公本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到楚成帝的笑
声更是一下就跪那里了。楚成帝抬手,让总管大太监过来,待总管大太监走到他身边后,楚成帝低声吩咐了几句总管大太监连连点头,随后,总管大太监走到李若松身边,看了看李若松的卷子,
拿了一张空白的纸张给他,李若松接过纸张继续往下写。总管大太监并没有离开,反而是站在原地
开始看李若松写的第一张纸上面的内容,越看总管大太监的眼睛越亮,等到那张纸张上面
的看完了,总管大太监有些意犹未尽的看李若松正在写的内容。李若松写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总管大太监看的速度,总管大太监有些意犹未尽的咂咂嘴回到楚成帝跟前凑到楚成帝身边不知道汇报了些什么内容,楚成帝听完,对总管大太监又吩咐了几句,总管大太监又回到李若松身边,将李若松写好的那一张纸张直接拿到楚成帝那里让楚成帝看。李若松的回答完全颠覆了楚成帝的预想,楚成帝之所以会出这么一道题,主要原因在于有不少朝臣给他写了太多的折子,都说大楚最大的隐患在于国库空虚而民间财富过多,朝廷连军饷都已经发不出来了,那些有钱的大富商们动辄上万两银子的进出,户部几次提出要增
加商业赋税,可以万丞相为首的南林党人却极为反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南林党的背后站着他们自然是希望商业赋税不增这些士族豪商,加的,甚至万丞相反而提出北方的农业税太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比方的农业税。为了这件事情,朝堂之上诸多朝臣分成了三部分,每日都在争吵,万丞相要增加农业税还有一部分是中立的。胡尚书要提高商业税,两不相帮,万丞相虽然位居丞相之职,却很难完全压制住户部,争来吵去的让楚成帝头疼不已,可偏偏两边说的都有道理,不提高商业税,国库就只能继续空下去,但这样一来,与民争利的名头就摆脱不掉了,提高农业税这种蠢事就是楚成帝睡迷糊了也不会同意,北方本就一直遭受战乱的困扰,农业发展极为缓慢,那边的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再增加农业税,那帮子人铁定会举杆子反了。楚成帝思来想去都没什么好的想法,干脆就借着恩科殿试的机会,将这个难题抛了出来丢给在座所有的进士们头疼。李若松的名字第一次进入楚成帝的耳朵,
还是因为清风姑娘,其有名程度连楚成帝都有所耳闻,当然,楚成帝听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万贵妃讲给他听的,着重讲了清风姑娘多么目中无人,虽然楚成帝嘴上哄着万贵妃让她不要同一个风尘女子斤斤计较,实际上却觉得这种女子也算少见。能够让清风姑娘去给自己的夫郎当贴身丫鬟,这件事引起了楚成帝的兴趣,随后楚成帝安
排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汇报的事情更是让楚成帝觉得李若松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针插不进水泼不
进,现在大楚的朝堂之上可不就缺这种人。
现在大楚朝堂之上的这些朝臣们,不是万丞相的人,就是胡尚书的人,大部分号称中立的
都是墙头草,既不想得罪万丞相也不愿意跟胡尚书对上,真正忠于他的不过两个人,但是这两
个人能力一般,格局有限,很难挑担子,楚成帝是懒得上朝听这些朝臣们打嘴皮子官司,却不
代表他就真的什么事都不管了,楚成帝毕竟是幼年继位的皇帝,一帮子只忠于他的直臣是必须
要有的,而这个李若松,很明显符合他的要求。
李若松是这次恩科会试的头名会元,殿试的时候要坐在第一排第一个位置上,楚成帝其实
在一直在观察李若松,越看越觉得此子不同寻常,一般人若是被他一直看着多少都会有些慌乱
,李若松却淡然自若,明知道自己在观察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做事情,这份心性就已经让
楚成帝对他比较满意了。
所有参加殿试的进士之中,能够这么快就下笔的人不多,能够下笔快且思路清晰的人就更
少了,还别说这里面也需要引经据典阐明观点,李若松在写完第一张纸之后,楚成帝对他的回
答非常好奇,作为原本就不怎么注重规矩的人,楚成帝自然是让自己的心腹直接去看李若松的
回答,总管大太监去看了,回来跟自己汇报了,不仅没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反而让自己愈发好
奇起来,想着反正都是自己阅卷,楚成帝就干脆让总管大太监把李若松的卷子收上来自己看看
李若松的字写的极有风骨,楚成帝第一反应便是字如其人,名如其人,李若松每一个字都
写的犹如绝壁苍松,笔挺而凌厉,却又不失稳重,光是看字,楚成帝对李若松的好感便又上了
一层,加上李若松只娶了一位正君,成亲前无通房,成亲后无妾室,即便自家夫郎有孕期间也
没有纳过妾,楚成帝觉得李若松在这方面很像自己,只钟情于一人,天下其他人再好对于自己
来说不过是浮云罢了。
李若松的答卷开篇写道:君富即为朝廷富,朝廷富即为大楚富,大楚富即为国富,,“藏
富于民”、“藏富于国”,是治国之道、兴邦之策。但是,到底是“藏富于民”好,还是“藏
富于国”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千百年来,不少先贤都对此有过争论,《尚书
》中有“裕民”、“惠民”的观点,《周易■益》有“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先圣荀子曰“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即民富自然会有国富,朝廷当以民富为先,在松看来,并非如此
大楚若是一条大河,大楚的百姓就是无数小河,大河固然重要,但大河是由众多小河流汇
聚而成的,朝廷和百姓是“源”和“流”的关系——小河是源,大河是流,小河有水,大河就
会波澜壮阔。反之亦然,小河不可或缺,但若大河无水小河干,只有大河有水小河才能够长流
不断,朝廷与百姓本应为相互依存彼此扶持之关系,而非彼此对立之关系,民富与国富也不应
该存在孰轻孰重之分,却当有谁先谁后之分。
在朝廷没有充足的军饷、没有富余的国库,外有强兵威胁,内有饥民纷扰之时,国富当为
优先,在朝廷有了富余,外可震慑诸国,内可护持百姓之后,再还富于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富
民强,国强民安。
楚成帝看到这里,也不顾自己是坐在德政殿之上,直接高声喝彩道:“好,好,好,李会
元此文深得朕心,写得好,写得好,文安,看看李会元的文章写完没有,若是写完了,不需要
封名,明日上朝直接在朝堂之上念给那些朝臣们听听,让他们好好听听,一帮子口中喊着为民
请命的人,自诩清官儒士的人,说什么都不同意加收商税的人,都应该好好通读此文,文安,
拟旨,清江府举子,恩科会试头名会元李若松,钦点为殿试一甲头名状元。”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不少人更是当场便朝着李若松看了过去,李若松却仿佛什么都没有
听见一般,手下不停,将自己所想所思写下来,写完后,李若松双手捧起第二张答卷,跪在地
上说道:“微臣叩谢皇上天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总管大太监文安笑眯眯的走过来,拿过李若松高举过头顶的答卷,回到楚成帝身边交给楚
成帝,楚成帝接过卷子,并未继续看,而是对李若松说道:“你所想之事,所言之事,一定要
记在心里,大楚的将来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李若松心中有些微微的诧异,面上却丝毫不显,恭恭敬敬的说道:“微臣谨遵圣令。”
“平身吧,你既然已经答完了,便不要留在这里了,文安,送状元郎出宫。”楚成帝吩咐
道。
文安躬身应道:“摭。”
“李状元,随咱家这边走。”文安一边说,一边指了一个方向。
李若松先是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才跟在文安的身后朝着德政殿外走去,步履平稳,表情
淡然,仿佛被当众钦点为头名状元不过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李若松这种表现,楚成帝
在心底对李若松的好感又增加了一些,也越发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挖掘出一个如此有潜力的
人才,楚成帝已经想好了,等到鹿鸣宴的时候要给李若松安排一个好差事,不能让这人埋没在
翰林院中,这种人必须要放到外面去,在外好好磨练些日子,等到在任上做出些政绩,最多三
五年,便可以将此人调回京中,倒是绝对可以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
□作者闲话:
203、成栋小产
文安在前面带路,李若松安安静静的跟在文安身后,走过几道宫门,快要出去的时候,文
安突然转过身对李若松说道:“李状元,咱家就送到这里了,前面的路还要李状元自己走。”
李若松拱拱手,回道:“谢过文公公。”
文安笑眯眯的对李若松点了点头,扶了李若松的胳膊一下,随后文安回过身往德政殿走去
,李若松站在原地目送文安离开,直到看不见文安的影子了才抬步往外走去。
没走几步,李若松就被迎面跑来满脸焦急的刘成给吓到了,“大少爷,快,快去回春堂,
大少夫郎出事了。”
“什么?夫郎出事了?出了什么事? ”李若松眼中的喜意尽退,连声问道。
“这会儿说不清楚,咱们边走边说吧。”刘成说完,一把拉住李若松朝前跑去。
李若松挣开刘成的手,说道:“你带路,快。”
刘成也不客气,直接带着李若松跑了起来,刘成毕竟上了岁数,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这
么一跑,说话自然有些喘不过气来,“大少爷,少夫郎被人给撞了,是马车,少夫郎当时正在
马车中休息,那辆马车直直的朝着咱们家的马车撞过来,把咱们的马车给撞倒了,我看见之后
就爬进去将少夫郎扶了出来,本来以为是意外,少夫郎也没当回事儿,没成想,那辆马车居然
又冲着少夫郎撞了过来,少夫郎虽然躲过去了,却还是被马蹄子给踢了一下,当场就疼晕过去
了。
小的也吓到了,原本是想要拦下那辆马车的,但是小的却发现少夫郎流了好多血,小的就
没有追上去,先将少夫郎送去回春堂,准备等安置好少夫郎再回来弄马车的事情,可小的将少
夫郎送去回春堂后,大夫一探查就说,说,少夫郎,小产了。”
说到这里,刘成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他方才一直陪在少夫郎的身边,却没能好好保护住少
夫郎,他没说的是,如果少夫郎不是为了救他推了他一把,自己也不会被马蹄子给踹到,更不
会就那么凑巧的被踹到肚子上,导致现在这么个结果,自家大少爷有多么想再要个孩子,他当
然是知道的,结果,这个孩子,在他们都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