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想法引入大明,以备大明水军自造舰船。
至于船上的海商,却不可待他们太客气。这些人船上装载重炮,在各国买卖货物、人口,名为海商,实为海寇。凡其船只所到处必须有当地水军监视,以免其仗着坚船利炮为祸沿海地方。
他洋洋洒洒地写了千余字上去,直至文章最末才提了一句自己的私心:“传教士从海外带来一种番椒,味道极辛辣,臣以为可以代替茱萸调味。或有药效,亦可令太医院医官判断。”
弘治天子对着两份奏折琢磨良久,终究觉着这些传教士的教义再不好,也是懂些数算历法知识的。就当他们是千金买骨里的马骨,留着这几个,将来必能招得有真才实学的才子来。
天子明发旨意,就叫这些人住在会同馆,从四夷馆挑译字生教他们汉语,也学习他们的拉丁文,又选钦天监天文生随他们学习外国历法和算术法。
另就崔燮奏章中所言的铁炮一物,则令兵部主事与都察御史、内监去广州实地考察。海船一时间不急着造,但若有好枪炮,倒可以从那些义大利人手里买些来,将来北伐鞑靼时可用上。
朝廷算是接纳了这些人,不久,东宫就派出了一名专研农作物的内侍,去要了几盆辣椒带进宫,供太子研究。
因崔燮信中提到辣椒能“触鼻蜇舌”,内侍们亲自尝了一点,也都觉得辛辣又苦涩,恐有小毒。
太子身份尊贵,不可轻易接触这种东西,便只叫内侍们切片观察,自己在旁看着。那几名小太监先描画了辣椒枝、叶、果、萼的形态,而后排开显微镜,切片、滴水,拧镜筒,精精细细地把辣椒表皮、叶片都观察了一遍,还画了细胞结构图。
看那细胞倒也没和他们平常观察的植物花叶有什么不同。只是果子味道辛辣,摸完了之后连手指都是辣的,误触眼皮,就能把人眼蜇得红肿生疼。
失手摸了眼睛的小内侍哭得不能自已,不敢在太子面前失仪,连忙下去了。太子看着他那副狼狈像,深觉着这东西恐怕有毒,碰也不敢碰,叫人分了两盆赐给崔先生,剩下的就扔进花棚随便养着了。
崔燮等天子批复奏折没等来,倒等来了两盆辣椒,真是意外之喜。
传旨的太监客客气气地说:“殿下先前格这东西时,发现它的辣气能沾染皮肉上,摸了它再摸眼睛那等娇嫩的地方,可就要辣得流泪了。大人回去研究它时也要小心,别叫这辣气蜇伤了。”
崔燮谢过那太监的好意,捧着辣椒挪到向阳的窗口,美滋滋地欣赏着。同个值房里的学士们也围上来观看,问他这是什么东西,长得尖尖小小的,倒是秀气。
崔燮是见过义大利人的,还问了几句辣椒的事,回来在翰林院里就可以随便吹了。他当即给这个还没名字的番椒起名辣椒,告诉众人,此椒辛辣异常,味道却纯正无苦涩味,以油炸之,得出的辣油必定比茱萸做出的辣油好吃。
与他同值房的两位学士都是浙江人,不爱吃辣,倒是江西的小费解元听说了这东西,倒颇有几分兴趣。
可惜两盆辣椒太少,还要留着做种,崔燮也不舍得吃。
他足足忍到收获之后,晒干了辣椒,剖出籽来,外头的干皮才叫厨子炸成辣椒油,拌了红油白肉、红油猪耳等物。剩下的红油里调些香油、花生碎,浇在煮得嫩嫩的鸡肉上,做了个不大地道的口水鸡。
总共就做出了这么一点辣椒菜,想分送给人都不够送的。他只好在家开宴,请了湖南的李老师、江西的费解元两家,再把邻居谢同知请过来,凑了一桌宴席。
最早谢瑛到崔家吃宴,就是半路救了李东阳、杨一清师兄弟,被他们请到了崔家。
如今两人再度同席,李东阳又忆起了当年事,看着谢瑛俊美如昔,却收敛了许多锋锐之气的面庞,感叹道:“我还记得当初我与师弟蒙谢大人搭救,然后就来到崔家,收了和衷这个好徒弟。这回我来崔家,又得与谢镇抚同桌,可惜师弟在南京,没缘份吃上这外国来的辣椒了。”
他夹了一筷红油猪耳,嚼得咯吱咯吱的,眼睛顿时亮了,惊喜地说:“这辣椒炸的油怎么这们好吃!没有茱萸的酸气,也没有石灰浸的红油的苦味,又辣又香,我竟从没吃过这样正的辣味!”
他喜得亲自给桌上几个小辈夹了几筷,嘱咐崔燮:“明年多种些辣椒,等杨师弟考满回京,咱们几个再同吃一席辣椒菜!”
第292章
崔家一场辣椒宴; 李东阳、费宏这两位吃辣大省来的客人都吃得十分满意; 回到家写诗的写诗、作文的作文,把辣椒夸成了和花生一样色香殊异; 宜饭宜酒的佳品。
诗文一夜之间传遍京诗; 比唐伯虎那篇崔美人画法论传得还快些; 连宫人都传抄了李东阳的新诗。弘治天子想起义大利人还贡了几盆辣椒,似乎养在花房里; 便命内侍去崔家问问菜谱; 摘些辣椒回来尝尝。
九十月份正是辣椒结实累累的时候。宫里养着那几盆红椒是当盆栽看的,又不像崔燮似的; 为了留种子舍不得吃; 随手便能摘下满筛辣椒。崔燮也不似那些看重私房菜的官人家; 宫里来问都不肯说,十分痛快地说了用花生油炸干辣椒代替石灰腌的茱萸油拌菜的法子,还告诉内侍,这种小辣椒应该可以腌了吃。
怎么腌他不清楚; 但他可以大胆地说; 反正没个别的穿越者能出来反驳。
内使满意地回宫; 把秘方了交给御膳房,叫他们炸辣椒油、腌小辣椒,又在圣前说了崔燮几句好话。
天子吃了些花生油炸辣椒调的凉拌菜,满意地赞道:“不错,是比葱、蒜、胡椒调味的更开胃解腻,吃着还能让人身子发热; 是个宜秋冬天寒后吃的东西。你们明年多栽种些个,到冬天做菜时多添一些提味。”
太子原本还记着小太监被辣椒伤到眼的模样,不大敢吃。但父亲这么夸这辣椒油,味道应该挺好,他不禁也尝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
是比以前用葱姜椒薤或是茱萸油调的都好吃,这个辣味特别香醇,没有荤臭!
看来他们格物还是格得不够彻底,光用显微镜、记录它怎么生长看不成,以后都得做熟了尝尝。
天家吃着满意,内侍们便都高兴,夸崔学士进的方子是好方子,人也是个好人。
前朝就有大臣故意为难他们这些内官,先献美食给皇上,待皇上吃着好,叫人问他家秘方时,又推托不说,害得问话的人挨打。崔燮这么个简在帝心的人物,又隐然是翰林院清流领袖,对内侍却还能这么客气,算是前朝难得的好人了。
高太监听到下头人议论至此,微微摇头,笑这些人没见识。
一个菜谱算什么,这些年崔大人献进宫的好东西不知凡几。当初让他从随堂太监里脱颖而出,当上了秉笔太监的那幅神仙图,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呢。
可惜崔学士忒低调,不爱出名。若当初就叫先皇知道那两幅画是他画的,他这名声、身份,只怕还能更上一层呢。
他也有些替崔燮可惜,更替那两幅至今没有款识的画儿可惜。不过如今也没几个人知道那是他找谢同知要来讨好先皇的了,等那几个老人走了,其实也可以公开说那是崔大人的手笔……
高太监用心替崔燮打算了一番,然后又去花房亲自叮嘱管花房的太监,叫他也不必等明年下种,年前就用温室把辣椒种起来,备着年节里皇上要用。
毕竟今年要庆贺的地方着实多。
虽然这一年也有几省遭了水旱灾荒,但没引起蝗灾,也没形成暴乱。朝廷收上来的本色足有两千二百万石,生丝、棉、草都比去年增长许多。查天下人户共计一千五十万六千余户,又比去年增长近二十万户。
九边各处修的寨堡边墙已延伸至数里外,圈下了大片草场、马场,虽然没能夺来多少可作种马的好马,但边军有了草场,马匹牛羊的数量也增加了许多。
桩桩件件,都是值得内廷开宴庆贺,给外头大臣们赐宴赐食的。
正月间,朝廷派到广东考察泰西船只与武备的御使、兵部主事与太监也回到京城,随行献上了两架泰西海商用的弗朗机炮,以及相配的炮弹、火药。
三人亲自于君前试射。炮弹发时如霹雳骤响,最远可打到百余丈外。几层木制蒙牛皮的靶子在炮声下应声碎裂,以砖石墙试,也能打得成一片断垣,比大明原有枪炮强上许多。
天子为之动容,立刻命兵部仿制,使神机营装配此物。那些被圈在会同馆里的传教士也有了正经用处,都被拉出来配合仿制火炮及弹药。
太子朱厚照也正式上表,要为朝廷研发军械尽一份心力——
他学骑射时就听先生说过,箭射出去是会在中途向下坠的,所以要射到某处,箭尖儿需要略往上抬。火炮一物射的炮弹比他的箭更沉,想必下坠过程也更快,恐怕神机营军官们操训的少,不易瞄准。
崔先生最早教他透镜成像原理时,让他做的量角器、计算表弄出来后都还没用上过。他攒了一批擅长计算的奉御,可以叫他们跟着番僧计算炮口抬到什么角度,射出去的炮弹才能落到该落的地方。
若能准备好这么个数据表叫军士背下,那不仅能省下许多练习的工夫,更节省火药、炮弹。甚至将来打仗时,万一有哪处炮位上的炮兵被杀了,别人拿着数据也能接替上,不致使炮弹落空。
可军国大事,岂是无知小儿可以置喙的!
弘治天子脸挂薄怒,将太子的谏表扔给众阁老与部堂尚书、侍郎们看。
大员们传看了这篇奏章,默默对视几眼。皇上假嗔薄怒,就是为了叫他们夸太子,他们还能如何呢?
那就夸吧。
太子这提议在军中也真实用。弗朗机炮重达二百余斤,须架在炮车上才能用,不像弩箭,是靠射手自身手眼配合练习准头。若能有个人人背了即会的标准,能省下不少火药、铅子,还节省军费哩。
复套、北击鞑靼,似乎已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念头。
兵部尚书马文升情真意挚地夸了起来,户部尚书吕钟紧随其后,诸阁老、堂官们各展文才,把太子连同天子从头夸到脚。
弘治天子听他们夸儿子时还蛮受听的,夸到自己身上才感觉出了羞耻,忙摆摆手叫他们停了,继续研究军备的问题。
户部如今有钱有粮,吕尚书神清气爽,什么都敢答应。兵部则连年奏捷,马尚书也是意气风发。都察御史戴珊更是差点没直接说出来都察院人才济济,可以发往九边提督军务了。
只恨天还太冷,火炮买的、造的还不够,只能按捺下心思再等一等。
李阁老回家之后便跟学生议论了两句,崔燮听说朝廷有意再向西班牙海商购买火炮,便问老师:“何不派人随他们同去?那些海商不过是商人,船上装载的必定不是国中最强的利器。且商人重利,这炮是他们远自万里之外载来的,脱手必定加了几十、上百倍利,质量也比不过本国人用的。若使人往欧罗巴见识其国,购得其军中器械,定然比买这海商的弗朗机炮更好。”
明朝对外的科技文化交流还是很多的,又不像清朝那样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身份,闭关锁国,把外国的东西都斥为奇技淫巧。若能使儒士接触到外国文化,见识到外国现在的科技和武器,能将这些引入大明,中国就不会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