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一回,姜珞为自己把魏宁和徐元嘉视作必须扳倒的强敌这个行为,感到了耻辱。
第138章
气愤归气愤; 姜珞倒也没有把徐元嘉写的回信扣下多久。
一个是徐元嘉的字迹并不好模仿,魏宁同徐元嘉朝夕相处; 肯定能看出自己妻子的字迹; 另外一个是时间紧迫; 要是耽搁的时间过长; 送到魏宁手里也不过是一张废纸; 还平白暴露了他的存在。
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姜珞还是没看出什么异常,倒把自己怄得不得了。
正因如此,徐元嘉的信准时准点地成功地送到了魏宁的手里。
魏宁注意到特制的信封被人动过了,虽然痕迹很微小,但对他这个十分了解徐元嘉习惯的人来说; 不可能发现不了这一点。
从燕地送信到此处; 一共跑断了四匹马,换了三个人。
中途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使者不够仔细,要么就是人被收买了。
但有一点很确定; 最后这一段距离是从城郊到宫城内。
这期间没有人换过信件,所以事情发生的地点肯定是在京城之外。
果然越王早就离开了京城,而且从徐元嘉到他这边; 其中还有内贼。
他拆开信件之后,又略松了口气,里头大概有四五张信纸,上头密密麻麻都是字; 按照落款的时间来算,应该是徐元嘉连夜赶出来的。
难得时间这么紧迫,徐元嘉的字写的这么好,真不愧是他的燕王妃。
不对,以后应该叫燕皇后才是,如果他能顺利登基的话,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把徐元嘉的册封仪式办完。
之前他登基的时候,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徐元嘉倒是悠哉悠哉,就是在台子上念了几句。
封后大典的话,他一定要往隆重的方办,绝对搞得风风光光。
魏宁迅速地阅览徐元嘉写给他的信,比起他之前写过去的“无字天书”,徐元嘉的回信内容看起来实在不够丰富。
主要内容有,花式夸他,夸他,还是夸他。
夸得他面上流水,自己都忍不住怀疑自我。
他知道自己很好啦,不过真的有徐元嘉说的这么好吗,没想到他在徐元嘉眼里居然是这种形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他想了一大堆,唯独没有想徐元嘉写这些东西是不是过分了些。
实际上也不过分,他们是合法夫妻,合法夫妻的秀恩爱那能叫秀恩爱吗?
他们相隔两地,见不到彼此,只能靠书信来寄托情丝。
而且他们这是互相写的,之外彼此间传递,又没妨碍到其他人。
魏宁还好,不过他觉得自己的燕王妃可能因为思念他日渐消瘦。
魏宁看完正文之后,并没有得到哪怕是一条有用的消息。
他在想,到底是情报被人偷走了,还是另有隐情。
这个时候,他撇了一眼徐元嘉的落款,然后就发现,对方居然把他之前的信件上的落款剪下来贴。
徐元嘉的时间那么紧迫了,还能做出这咋,肯定是别有用意。
他仔细琢磨,总算是摸清楚了徐元嘉想要让他看的东西。从回信里得到了重要信息。
大致就两句话:徐已经大致摸清楚了越王所在,不敢妄动,就等着他归去,不然敌我悬殊,无异于以卵击石。
敌我悬殊这个词用的真是,魏宁当初打仗的时候,带走了十万精兵,但这几年,他在燕地训练出来的人可不止十万。
他出来征战,人带走了一半,剩下的都留给了徐元嘉,兵符在徐元嘉手里攥着,没有他魏宁在,燕地也乱不了。
不过徐元嘉说不行就不行吧,横竖他未来的大本营是燕地,迟早都要回去,早几天晚几天没有多少差别。
魏宁把信纸折叠好,重新塞入信封里,清点了一下从齐国国库搜刮到的东西,准备开始返程。
齐国的皇宫里好东西多了去了,虽然因为战乱损坏了不少,不过底蕴摆在那里,留下来的更多。
魏宁花了大概三日,指挥着那些齐国原本的宫人拆宫殿。
御花园里的名贵花草,挖!
什么一丈高的血珊瑚,搬!
各处搜集来的名人书画,卷起来,通通带走!
像之前魏宁叛离,荣国公府好多东西都没有能够带走,全部被抄家,充入了国库。
这种比较珍贵又价值连城的东西,在逃难的时候是烫手山芋,因为逃犯守不住,不好变现,还特别容易暴露行踪。
但现在好了,魏宁没有这个顾虑了,他几乎搬空了整座国库,满满当当堆了好多车子一些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成了不值钱的大白菜。
被魏宁打劫的对象,当然不只是齐国国库。
太皇太后攀咬出来的那些人,家里几乎都被抄了。
真凭借着实力坐到高位的,其实没有谁能干干净净的。
除了魏宁生父的事情,还有其他损害百姓权益的蛀虫。
很多齐朝的官员,魏宁是没打算用了,他就是这么小心眼,也不怕百姓在私下里议论什么。
一夜之间,魏宁就从一个身无长物的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富有的君主。
找不到什么前朝宝藏没有关系,眼前这座皇宫,不就是一座奢华的宝藏么。
离开这座古老却繁华的都城前,魏宁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砍头。
他避免夜长梦多,那些个犯了大事的全部于午门斩首。
游街的时候,他特定找了嗓音洪亮的人,就在旁边不停地讲这些官员做过的龌龊事。
百姓们其实管不了这么多,但不知道是谁忘这些什么高贵的囚徒身上扔了一半烂菜叶,扔了之后,关键是没人管。
一下子,围观群众就沸腾起来,像是开启了什么奇妙的机关,打通了他们的任督二脉,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商量着怎么整这些往日的天之骄子,高不可攀的大人们。
百姓倒不一定和这些人多大仇恨,只是以前他们作为平民百姓,多多少少都吃过官员的亏,见这些人跌落神坛,他自然无所顾忌,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当然了,那种作奸犯科的事情,魏宁是不允许的,他这个人还是比较仁慈,虽然不乐意这些囚犯又什么好下场,可也不想有人借机生乱。
魏宁有几次站午门周边酒楼向下望,看着这些人无比狼狈的样子,他心头算是出了一口气。
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死去的父亲,当然,也有报昔日他颠沛流离的苦。
他就是这么记仇,一点也不大度。
横竖都是要报仇的,就是可惜,徐元嘉不在,不然他亲爱的燕王妃要是在的话,肯定能想出更多的花样来。
大概就这样,魏宁到底还是在京城耽搁了半个月,该杀的人都杀了,该拿的东西都拿了,浩浩荡荡一只队伍,朝着燕地的方向离去。
魏宁这才来多少天,京城的百姓就有好些舍不得的,居然到城门的时候,还有百姓来送我,说是舍不得他走。
魏宁其实也挺想留下来的,不过徐元嘉还在燕地等着他呢,晚一日回去,就多一点变动。
这些百姓再多,可是那么多个分量加起来,在他心里也比不过一个徐元嘉来的重要。
除了那些珍贵的宝物,魏宁还把太皇太后带走了。
当然,也包括年幼的皇子们。
不过他们已经是亡国之君的兄弟了,也不能再说是皇子。
一切都准备妥当,然而回程的路却并不顺利。
第139章
回程路上; 魏宁派了好些人看押代王,太皇太后和小皇帝那边倒管得不多; 横竖他想要问出来的东西已经问了; 离开了这支队伍; 太皇太后一个弱女子带着小孩也活不下去; 他也不怕她们逃。
倒是代王这一边; 从被他抓住,姜恪就一直表现得非常淡然,不过这份淡然并不能让魏宁放松警惕。
他们这么多人,从京城到燕地的中心,大概要半个月的行程,路走了一半; 然后就碰到了胆大包天的劫匪。
魏宁夜里听到动静; 立马就翻身起来,拿上自己趁手的武器,掀开营帐便走出去。
作为燕地的王,他的营帐外头守了一圈的人; 即便是在这种时候,也没有人离开一步。
见他出来,守卫便道:“王君; 好像是前头遭了山匪,您且歇着,弟兄们很快能把事情处理好。”
他们行军途中,有些地方是崇山峻岭; 虽然不至于攀爬那种陡峭的悬崖,但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了避免夜间造袭,他还勒令军队在这山崖不远处驻扎,待到明日天亮再继续出发。
这个地段可以说是他们必经之路,结果还是遭了埋伏。
魏宁皱起眉:“山匪?哪里来的山匪会这么蠢,胆大包天地对上一支庞大的军队。”
他从来没有担心过什么山匪,埋伏袭击他们的人只可能是在外的越王。
越王的队伍,能够轻易地攻破京城,实力自然不俗。魏宁并不觉得自己对上越王会输,但他同样觉得,在京城的仗打得太过容易了些。
而且有件事他可以肯定,率领军队造反的人,绝对不是代王,这对双生子当中,代王最多就是个军师。
而且当初在城门上,和他遥遥相望的那个男人,也不是后来他见到的代王,肯定是越王姜珞。
因为那个男人看他的眼神实在是让他熟悉的很。
他环视四周,大部分军士还在帐中睡觉:“传令下去,所有人都马上起来,全体戒严。”
他拿了把佩剑,又大踏步地往关押代王的那个营帐走过去。
结果还没走到地方,就听得一个小兵尖叫起来:“不好了,代王跑了。”
趁着他们夜里大部分人都在睡觉,有奸细混入其中,悄悄地把看守代王的人悉数放倒。
他们是等换岗的时候,把看守的士兵一个个都换成了自己人,结果人群中骚动起来,才发现帐子里被关押的代王依旧被救走了,绑在那里的白衣男根本不是代王,而是他们自己人。
魏宁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负责看守的人弄清楚现状之后,则是惶恐得跪了一地。
魏宁摆手示意他们起来:“你们真知道错了,就赶紧给我起来,将功赎罪。把放跑的人给我重新捉回来。”
他现在可顾不得什么惩罚小兵,打死一个自己人,等同于替敌军增加了战力,魏宁不会在这个时候做任何有损自己力量的事情。
军队中发生了骚乱,还好魏宁醒的及时,处理得又得当,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
但是他简单的清点了一下,他们这边损失了一个代王,还损失了非常多珍贵的财物。
尽管魏宁在那几大车财物身边安排了许多人,但这一次,他的损失还是巨大。
而按照副将的统计,敌袭突然,对方不仅掠走了代王,而且还全身而退,一个俘虏都没留下。
这当然和他们目标明确,计划缜密有关系,而且这军中这么多人,肯定有越王安插的奸细在里头。
加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动魏宁这一边,所以没有打草惊蛇,做到这一步,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于上青天的事。
但就是如此,魏宁还是感觉自己的脸上被狠狠地扇了一个巴掌。而且对方掠走了他这么多的宝物,无疑就是在向他挑衅。
魏宁怒发冲冠,然而还是冷静下来,没有激进地立马冲入山谷,同骚扰他们的“山匪”决战。
这个时候敌在暗,他们在明,一旦上了当,他就可能丧生在此处。
无论如何,今夜的觉肯定是没法睡了。越王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