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王的秘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琉璃灯盏被擎至空中,莹莹光华似水,泻在紧绷的素绢上,画幅正中,几只瑞鹤腾着祥云飞出重重宫禁,长颈展翅,奔向无垠天地。
  不过寥寥数笔白描,画稿还远没有完成。
  肃王将灯撤给赵喜,冷着脸转身出去了。
  李逸,你就这么急着逃出“牢笼”吗。
  天刚蒙蒙亮,赵渊一夜无眠进了宫,新皇初立,宫里朝堂一日离不了他,赵渊便早早吩咐了林文忠,将他昨日思考的几处可能,一一指明了,让他带人去寻。
  晨雾弥漫,天宝寺的后山腰,露水经初阳蒸腾,罩得满山朦胧。
  李逸天不亮爬到此时,早已满头大汗,又费了些功夫,才让他找到平安。
  隔了这么多时日终于见着李逸,平安才算松了口气。
  “公子,我都快急死了,每日里担惊受怕,都不知你在哪儿。无论是医馆的大夫还是那个张校尉,都不肯告诉我你被带去了何处,只一个劲叫我不用管了。我只得按你先时的吩咐,万一失散了到天宝寺后山等,可那是发水灾时说的话了。我从医馆离开后日日都来此,公子,可算是等到你了。”
  李逸对于两人能顺利“会师”也大感欣慰,“平安,你没事就好。咱们先离开这儿,我琢磨着京城经了这一连串事,总要重新登记人口,咱们到时想法顶个旁人的身份,再躲一阵就混出城去。”
  “好。都听公子的。”平安此时有了主心骨,喜不自禁。
  两人又走了几步,他才想起来问:“公子,你这些日子都去哪儿了?”
  他见李逸气色不错,身上穿戴,举手投足间都不像吃了苦的样子,倒也并不十分担心,只是照常问问。
  李逸闻言却是一滞,想了想才道:“一言难尽,等空了再与你说。”
  平安为了能寻着李逸,原是立在一处小山头上等他的,两人碰面的地方颇有些险峻,此刻一番话说完,两人已差不多返回到了山路的开阔处。
  李逸打头正要往下山的主路拐,突然自两边密林中山石后,冒出不少劲装持械之人,李逸大惊之下,还以为遇到了山匪。
  待到来人将他与平安拿下,李逸这才看清,这群人个个脚下穿的都是白底皂靴,再看他们手中兵器,制式服装,显见是官府的人。
  平安一时不明所以,还在后头大嚷:“劫道啦!光天化日劫道啦!快来人!救我家……”
  话还没嚷完,就给堵了嘴。
  李逸缓过神来,紧绷着问:“你们是什么人?”
  为首的男子踱过来看他,此人皮肤黝黑,五官深邃,显见有异族血统,且行止不羁,带些野气。只是一开口,却又是标准得不能标准的官话,“到了地方,太孙殿下自然就知道了。”
  李逸和平安闻言俱是一惊,对方竟是知道他俩的身份的。
  这可比落到山匪手里凶险太多,李逸顿时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可惜落在他人眼里不过是垂死挣扎,眨眼间就被人捆成了粽子,再不能动弹。
  来人更是有备而来,又往李逸口中硬塞下一剂药丸。
  挣扎间,李逸迷糊地看着自个儿被人塞入一顶轿子,摇晃中,他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了。
  李逸再醒来的时候,跌坐在一间囚室内。
  平安就在他的身侧不远处,额上渗着血,显见是没能享受和他一样的喂药待遇,是直接敲晕了被带过来的。
  听到牢里有动静,有人跑来张望了一眼,又迅速走开,待隔了片刻,那个李逸最后见到的异族血统男子踱了进来。
  李逸昏昏沉沉,药效还未全然褪去,他勉力开口问:“这是刑部大牢,还是诏狱?阁下准备给我定个什么罪责?”
  “韦某可不够格给殿下定罪,到时自有今上裁夺。此处是秘狱,今上还未正式建起诏狱,如今此处关押的都是前朝重犯,宗亲。”
  李逸有些明白了,这是集中清算前朝余孽的地方。
  他虽还昏沉,脑袋却还好使,抓着韦姓男子的话反问:“今上?”
  今上才登基几日,是个什么岁数,就能想到这些,早早安排密令捉人?
  “恕我直言,今上才登基,韦大人奉的该是大行皇帝的遗旨吧。”
  韦徹闻言,脸上露出兴味来,他缓缓蹲下身子,隔着牢槛头一回正眼看了看李逸。
  “殿下虽弱无缚鸡之力,倒是比我想得聪明许多,也比这儿关的一干皇亲国戚,文武权贵来得镇定,倒是对得起韦某称一句‘殿下’。”
  李逸听了这不知是损他还是褒他的话,苦笑道:“逸早已是庶民,当不得韦大人的称呼。
  不过是那些真聪明有胆气的,当初秦王篡位时被杀了一拨,大庆亡时又遭乱军屠了一拨,若是再有不幸得瘟疫病死的……有本事的都死绝了,这才叫韦大人觉得我是矮子堆里的长个儿。”
  韦徹听完立起身来,并不作声,只颇有些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转身离开。
  平安此时已悠悠醒转,一见两人均已深陷大狱,心如死灰,无名涌出的泪水合着头上鲜血滚入衣襟。


第十一章 
  韦徹离了秘狱,直奔皇帝理政的思政殿。
  李逸料得不错,他尚未进京之时,已接了大行皇帝的密令,皇帝交给韦徹的名单上长长一串近两百人中,当先的五十人是重中之重。
  城破至今,除却查证死亡的,直到拿了李逸回来,这最要紧的五十人才算是一个不漏全落了网,至此韦徹这鹰爪的任务也算告一段落。
  他从没想过,大行皇帝会把这般要紧的事交到自己手上。
  一个弱冠不久的武人能入銮仪卫自然是受了上头赏识,但韦徹到底年纪轻,资历浅,开始领的只是四品的云麾使。需知銮仪卫明着是皇帝的仪驾护卫,暗地里实是皇帝的耳目、私兵。
  能入选已是恩泽,又怎会肖想更多。
  是大行皇帝秘召了他去,硬将他按在了銮仪使这个二品武官的位置上。
  韦徹原是惶恐不明的,直至后来大行皇帝驾崩,再想起当日召见他时,皇帝是隔着屏风,一切皆由内侍传话,他这才明白了个中深意。
  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今上。
  銮仪卫是皇帝近身兵防,而銮仪使这把当先利剑,皇帝握在手里,最忌沉得提不起来,更不能不听使唤,反伤了皇帝自己。
  原先的銮仪使这把剑,大行皇帝使得得心应手,但传到今上手中,却可能资历太老,奸猾太过,甚有不恭。这太沉提不起的,不如束之高阁,但若有不听使唤甚至危险反噬的,则必投炉毁之。
  大行皇帝要的,是韦徹这样的新刃,打磨好了递到今上的手中,如臂使指。
  这密令交到韦徹手上,是先帝送他的一份天大功劳,亦是一次考验,待他交了满意的答卷,便能带着这几百人头彻底效忠今上。
  思政殿外,韦徹还在一遍遍揣摩先帝的深意,玉阶上已传来御前牌子的传旨声,今上宣他进去。
  韦徹是特意选了这个时候到的思政殿,摄政王前脚刚走,皇帝还不到问安太后的时辰。
  “子通,你怎么来了?朕忙了这几日,正有些手痒呢!”
  今上的武师里,韦徹年纪虽轻,却已教授陪练多年,赵珩待他比寻常臣子亲近不少。
  韦徹当先给皇帝见礼,望着着明黄常服的赵珩,不过月余,人虽音容未变,说话间却已褪去最后一丝孩气,少年老成了。
  他一时有些说不出的心绪飘至心头,眨眼却已略过这些,少见的肃容道:“臣有要事相奏,乃大行皇帝遗命。”
  赵珩微愣,见韦徹看了看左右,便快速道:“孙安留下。”
  除了秉笔太监孙安不避讳,其他人等一概退出了殿外。韦徹这才将大行皇帝是怎么召的他,怎么秘密升了他銮仪使,又给了他密令及名单,一直说到他已全全拿获了了名单的前五十人,遵照大行皇帝的吩咐,前来向今上复命。
  赵珩听完静思了片刻,方起身踱出御座,径直走到了韦徹面前。
  “韦徹,父皇的苦心你可知?”
  少年天子那略显青涩的嗓音在殿内回荡起来,既是问的韦徹,亦是问的自己。
  韦徹端正衣冠,收起那最后一点不肃容的地方,郑重大礼道:“臣誓死不负大行皇帝所托。”
  赵珩看着他,目光闪动,点了点头。
  君臣间虽默默无语,已然声气相通。
  韦徹又接着先前之事禀道:“名册上余下人等臣自会继续追缉,这已捉拿了的要犯,准备如何处置,还需听陛下旨意。”
  赵珩皱眉,“父皇未曾给你指示?”
  “大行皇帝命臣,悉听陛下旨意。”
  赵珩想了想,连秉笔的孙安都遣了出去,才道:“子通为何独向我一人报之此事,而避开摄政王和母后?”
  “臣是陛下的銮仪使,銮仪卫只听一人号令。臣只管让陛下知悉一切,其他人等知悉与否则由陛下定夺。”
  赵珩颔首,“朕知道了。”
  他得了父皇于他登基后送的第一份大礼,手中的宝剑又是顶顶和他心意的那柄,有心想要对韦徹说几句勉力托心的话,一时又不知从何起头。
  少年天子踱了两步,终是放弃。
  算了,许多话也不急在一时说。
  赵珩转头唤了人进来。
  “捉拿前朝余孽一事,你不负父皇所托,办得极好。给韦大人记赏‘朝马’(1),赐冠带宝钞。”
  待韦徹告退出去,年少的皇帝又陷入了沉思,过得片刻,赵珩出声道:“去,把摄政王给朕唤回来,莫要惊动了母后,只说朕还有些政务要与皇叔商议,晚些再过去请安。”
  赵渊这头才打马回府,听到的头一个消息就是林文忠没寻着人。
  “属下把主上说的几处可能的地方都一一寻了,所有待过的宅子,医馆附近,以及两人曾经避过难的天宝寺。
  到了天宝寺时,倒是有了些眉目,打探出公子的随侍平安已经连着在那儿出现几天了,属下再探时,得知寺内后山今日有官府的人捉走了两个年轻男子,一问,竟正符合公子和平安的样貌。
  因着有官府的人插手进来,属下不敢再深探,以免被人捉住把柄,但属下已暗地里着人去京师衙门和刑部查过,然都不知有此事,竟是十分蹊跷。”
  赵渊心下腾起不详预感。
  府里有管事来报,宫里小黄门快马追鞭赶到了府上,赵珩要见他。
  作者有话要说:  赏朝马:即可在禁宫内骑马入朝。


第十二章 
  赵渊猜不着皇帝跟前出了什么事,新朝初立,政务繁多,出什么事也不稀奇。
  从府邸到宫门,他一路思量的都是李逸。
  这点时间足够他理清头绪,劫人的事是发生在天宝寺后山,被抓的人又刚好符合李逸和平安的年纪样貌。
  在两人曾躲过的地方,这个时点发生这样的事,十有八九被捉的人就是李逸。
  这也是为什么林文忠会选择继续追查这条线索,因觉得其可能性最大。
  奇怪的是衙门和刑部都毫无动静,据林文忠所说,天宝寺是见了官府印戳才放人进去埋伏的,怎么会对不上号?
  赵渊不多时已拐到了中和宫的侧门,还未行到影壁,有位内侍走上来请安,看服色,应是直殿监今日负责扫除的掌司。
  “殿下当心地滑,午后太热,刚刚泼水散的热气,这地儿还没干。”
  赵渊看看脚下那干得已经只剩一摊白气儿的地儿,知道掌司这是摆明了要借地说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