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如此,仅仅是退亲、有孕,孙玉竹也犯不着一定寻死。
怀孕是把双刃剑,对孙玉竹有害处,也有好处,哪怕性子再软,面临这种局面都会争取一下。更何况,常说“为母则强”,腹中尚有胎儿,孙玉竹敢未婚先孕,能不在乎孩子么?怎样的处境,令她决然带着胎儿一起赴死?
唐又俊在其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另外,那个目击者……
他的丹青学的差强人意,若要口述让闻寂雪复原……
揉了揉鬓角,叫过焦礼扶着自己下山。
还是先把精神养回来再说吧。
谁知抬脚一动便觉腿软,微微晃动,只觉得眼前发黑。
“公子稍等。”焦礼见状,忙去庙门前叫了一顶肩舆。
他这次的情况比起之前要好得多。
上次在黄家村回溯后直接吐血昏了,又养了几天。这回虽说精神也耗费很大,但自我估摸了一下,回去卧床躺一天就差不多了,他有好玉辅助恢复。后果无非是近几天不宜再用异能,着实不算什么大问题。
然而他运气不好,刚到山下,遇上了闻寂雪。
要糟!
闻寂雪看样子是打算上山,一看他惨白着脸浑身无力,哪里不知怎么回事。目光在他脸上扫视了几眼,没作声。
穆清彦心虚的笑了笑,也没敢吱声。
回到客栈,闻寂雪搀他躺到床上,还细心的掖被角:“睡觉养养精神。”
语气很温和,可穆清彦还是觉得对方打算秋后算账。
“我没事,比上回好多了。”徒劳的挣扎,见对方嘴角笑意不变,只得放弃抵抗。
一觉睡到半下午,虽然还是有些倦怠,却是睡不着了。
“吃饭。”洗漱后,闻寂雪没翻旧账,只在桌上准备了饭菜。
穆清彦狐疑的看他一眼,觉得他一字不提不大对劲。
转念想想,不提是好事。
他也佯做没早上的事,吃了饭,问他:“你早上怎么回来的那么快?”
“运气好。今早正好唐家在祠堂议事,说的是仙女庙百年祭祀的事儿。”
“百年祭祀?”穆清彦不用算就皱眉:“仙女庙建于天福五年,满打满算,到现在不足八十年,怎么可能百年祭祀?”
“初听到时,我也奇怪,但当时祠堂里坐满了唐家各房的人,没一个面露质疑。”闻寂雪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祭祀就在七夕那天,每年飞仙镇这一日都是盛大的庙会,今年会更隆重。今天是六月初七,距离七夕正好还有一个月,但唐家显然是早就开始准备。我听到他们念了几个名字,是已出嫁的仙姑,确定回来参加盛事。还有,唐家在各房选人,要祭祖,唐又俊在名单上。”
穆清彦直觉不大对:“祭祖?祭祖都在年底,现在才六月,提什么祭祖?”
闻寂雪也笑:“更奇怪的是,前面还在说仙女庙百年祭祀,紧接着便说祭祖的人选,感觉上,两者有所关联。我怀疑,祭祖可能是个幌子,唐又俊等人,另有其他事需要避人耳目去完成。”
有个猜测一直在穆清彦心头浮现,只不过他没有轻易说出来,眼见着唐家行事越来越古怪,仙女庙秘密也越来越多,忍不住说道:“你说这仙女庙,会不会跟前朝皇室有关?”
闻寂雪也曾猜测过。
“谁知道呢,就算真有关系,能做什么?前朝皇室几乎被斩杀殆尽,本朝已有五六十年,天下平定,边境安稳,一个小小的飞仙镇……”闻寂雪的言外之意很明白,就算仙女庙真有问题,本朝根基早成,根本不是前朝几个人能动摇得了。
再者,看唐、娄两家的情况,怎么也瞧不出“前朝忠臣”的样子。
闻寂雪又道:“这唐、娄两家的来历也有几分蹊跷。我让高天给底下人传消息,打探一下两家祖籍的情况。”
若真跟前朝有牵扯,两家必然会隐姓埋名,要么姓氏是假的,要么祖籍地是假的。
“难道你要等到七夕?”穆清彦可不信。
闻寂雪摇头:“不,我打算晚上去娄家看一看。”
唐家有了动作,娄家肯定不会平静。
闻寂雪蓦地反问:“你查到什么了?”
穆清彦顺口把收获说了。
闻寂雪听他讲得详细,很快就关注到重点:“你能看清楚画面?”
“……嗯。”穆清彦意识到大意,见他面色如常没生气,同样的不动声色。
闻寂雪笑了一声,问:“头还晕不晕?”
“好多了。”怕他不信,又补充道:“我觉得还是你给的心法练出了效果,这次回溯的时间很短,歇了两个时辰,缓和多了。你看我这会儿精神不是还成么。”
闻寂雪端着脸把人仔细看了又看,点点头:“是比上回好些,但气色还是有点差。反正案子不急在一时,你再歇歇。”
“……好吧。”穆清彦觉得还是别反对的好。
一开始躺着睡不着,就用玉辅助着恢复精神,凉意盘桓在脑海,精神舒畅,飘飘忽忽,不知不觉睡着了。
醒来时,屋内已点了灯。
闻寂雪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夜空神思远扬。
“什么时辰了?”穆清彦坐起来穿衣裳,觉得躺的太久,身上有点酸。且天都黑了,睡了一天,晚上还怎么睡?
“戌时半。一会儿去外面吃饭,顺便走走。”闻寂雪朝外喊了一声,很快便有人送热水进来洗漱。
收拾好,两人出了客栈。
穆清彦想吃米饭炒菜,选了家离得近的酒楼,进去后发现酒楼的生意很好,大堂里已经满席。随意扫了两眼,发现里面是两拨儿人,且都是外来口音,有南边儿的,也有京城的。
“我们去楼上。”闻寂雪对他使个眼色,四人便上楼去了。
第244章 冯氏
两人在二楼要了雅间,等饭菜上齐,才说起楼下大堂的客人。
穆清彦联想到之前闻寂雪提的事情,有所猜测:“那两拨儿人是跟着外嫁的仙姑来的?”
闻寂雪点头:“京城那拨儿,应该就是进入郡王府的仙姑的人,不过这个女人还没到,只是先派了人过来。南边口音的那些,据说主家许,来自湘华府,许家以酿酒起家。”
“湘华府许家?”穆清彦立时耳熟:“那个许劭阳?”
之前查美人局时,就是这个许劭阳匿名寄信。
“娶仙姑的是谁?”
“就是许劭阳。”闻寂雪笑道:“这个根本不必查,许家一来,便有好奇探问的,许家根本不遮掩,将自身来历说得明明白白,包括许家少奶奶的名字。许劭阳是他们这一房的长子,娶的妻子出自仙女庙,姓冯,且冯氏是十年前离开仙女庙。”
十年前?
这个时间很敏感,那正是孙玉竹死的那一年。
若孙玉竹没死,应该比冯氏晚一年出庙。这说明两人只相差一岁,是同一批,肯定是有所交集的。
湘华府距离无南县不算近,若走官道,马车得四五天,这还是路况良好的情况下。
穆清彦问:“许家根基在北昌吧?”
“是北昌。”
北昌是县,但离京城很近,一天就能来回,所以许家祖上就将酒坊铺子设在京城,成功搭上贵人,使得自家的酒成了贡酒,名声大噪。大家族几代下来,子孙繁盛,总不能都挤在一个地方。许劭阳是嫡支二房的,凭着自己身份和能力,硬留下京城不是不行,就是没什么大发展,所以干脆退一步,去了湘华府“创业”。
闻寂雪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道:“冯氏是冯家村的人,隶属于无南县。那边地少,且贫瘠,当地多种苎麻,用以纺织产布。也是日子清苦,当地人对于送女儿去仙女庙很热衷,对他们来说,有庙里帮着养女儿,养成了又能嫁个好人家得比不错的彩礼,很划算。当地人都习惯了,女孩儿十二岁参选,选中了就送去,若是不中,就说个人家嫁出去。”
古时虽早婚,但十二岁就嫁人着实太早,都是因为家穷闹的。
“许劭阳怎么会娶冯氏?”这是穆清彦的疑惑之处。
仙姑的名头是好听,但那是对于平常人。
许劭阳出自的许家是大商贾、大家族,家中女儿也有跟官家结亲的,许劭阳又是个商人,娶亲不仅是两姓之好,还是利益的结合。退一步说,仙姑们虽然可以在外走动,也是有限制的,许劭阳怎么会认识冯氏?最可能的,是有个媒人从中说合。
那么,媒人为何提冯氏?仙姑们那么多,也有家境好的、容貌更出色的,为何偏偏是出身穷苦的冯氏?许劭阳是那种只重视女子自身品性的男人么?便是他不计较,那其父母长辈呢?
再看眼下,冯氏和许劭阳一起回到飞仙镇参加祭祀,俨然也是重要贵客之一。
他倾向于其中有一条利益纽带。
从这些天搜集的种种情况来看,唐家缺钱,很缺钱,所以很重视仙女庙的归属,以及仙姑们供奉的银子,想来是因为唐家能从中分得一部分的缘故。那么,许劭阳娶仙姑,定然也是许劭阳能给与钱财上的好处,只是尚且不知冯氏亲近的是唐家还是娄家。再一个,许劭阳付出了钱财,得到的好处又是什么?唐、娄两家反馈给他的是什么?
若是依照常情,一个商人送出钱财,应该是“搭线、通路”,归根结底是为获取更多的钱财做铺垫。正是商人逐利的本性。
说到搭线,人脉,不得不提“仙姑”。
仙女庙的仙姑们,嫁在当地的虽多,可其中出彩的,要么嫁富商,要么进官宅,那个能进郡王府的仙姑便是个中翘楚,常被人挂在嘴上。
做个合理的推测:冯氏在仙女庙中交好某人,此人嫁的颇好,许劭阳能从对方夫家身上得利,娶冯氏,便是搭桥,使两家有个明面上正常走动的途径。
通过嫁娶成为姻亲,是古往今来最常见的联盟方式。
闻寂雪分析道:“许家能在京城安稳至今,必然有人依仗,按理许劭阳不必如此钻营。除非,他不甘心如此,想另起炉灶。”
毕竟许劭阳不是长房,许家偌大家族,每年利益分配,自然是长房占大头。许劭阳有能力、有野心,岂会甘心一辈子听从长房分派?想要为自己谋划,单打独斗不行,结交实力强大的人脉很重要。
会是唐家人口中的“郡王府”么?
“得弄清楚到底是哪位郡王。”京城早就不平静,想不到还影响到如此遥远的飞仙镇。
“这个交给我。”闻寂雪道。
闻寂雪一看到那些人便说是郡王府相关,并非是对方摆出了来历,而是听唐家提及,他特意绕去暗中观察了一下。京城的一行人对外称主家姓廖,开茶行的,说自家夫人出自仙女庙。比起许家的坦白详尽,廖家显得遮掩。
闻寂雪之所以确定是郡王府的人,也是私下里听他们谈话提到的,可他们谨慎,根本不提具体名号,顶多是以“主子”、“夫人”等代指,且在面对唐家人时,颇有自傲之色。
唐又辉曾说过,郡王府的那位仙姑,每年给仙女庙供奉上万的银子。
所图的是什么?
如今已经可以大致窥测,有人以仙女庙为枢纽,以仙姑为脉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网,但凡在网之中的人,都是利益联结者。目前看,郡王府位置最高,许劭阳是主动入网的投机者,类似他的,肯定不止一两个。
这些跟命案没关系,两人分析一番,交于闻寂雪费心。
对于闻寂雪的目的,穆清彦猜到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