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君临天下-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君律和姜源被吓得都不说话了,净思师太似乎是猜到了他们心里的想法,继续道:“陛下年轻时候也是有玩心的人,效仿成祖皇帝来个白龙鱼服微服出游,也不是不可能。”

    闻及此言,君律恍然大悟,隐约有些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成祖皇帝是亲自带过兵打过仗的皇帝,武功高到常人难以企及,他时不时带上孝成皇后出门遛个弯,再把朝中大事托付给当时还是太子的睿宗皇帝,满朝文武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神佑皇帝可能是小时候听多了曾祖父的故事,于是在南巡的时候也玩了把微服出游。

    然后很不幸地玩脱了,被闻风而至的刺客给围住了,差点就脱不了身。

    要是皇帝那天真的出事了,整个大衍皇朝的历史都将被改写,因为太子卫益那年仅有四岁。

    但是郭侍君的及时出现避免了这样的结局,随后皇帝就把这件事彻底给压了下去。

    “郭思青救驾的事我是听我哥说的,具体情形他没有说,我也就不是很清楚。”但是郭侍君随后不久就进宫了,净思师太闻讯目瞪口呆,她莫名地为皇帝的帽子颜色感到了担忧。

    “既然皇上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这件事,那么我爹又是怎么知道的?”君律提出了新的疑问。

    姜源想了想,试探着猜测道:“会不会伯父当时也在场?甚至他也是救驾的人之一。”

    净思师太闻言颔首道:“你说的这种可能也是有的,但是那天的事我哥不愿多说,我也就没有多问。”

    “郭侍君为什么要进宫呢?他有救驾之功,只要提出的要求不是太过分,皇上没理由会拒绝的。”君律换了个问题开始琢磨,郭侍君的态度转变太快了,这个画风简直就是让人看不懂。

    按照小姨的说法,郭侍君以前很喜欢赵贵嫔,要不是两人家世太悬殊,他早就托人上门提亲了。赵贵嫔进了宫,郭侍君连菏阳这个伤心地都不愿意呆了,但是一转头,他又进宫跟她争宠去了。

    算算卫盎和卫盈的年龄差距,再扣除郭侍君服用素云丹的时间,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赵贵嫔刚进宫那几年是不怎么得宠的,后来还是有了六皇子,才开始母凭子贵了。

    “救驾的事早一点发生,郭侍君真能求得着舅舅,可是选秀都已经选过了,他有些话也就不能说了。”姜源下意识就说出了这番话,但是说完以后,他的表情却是猛然僵住了。

    郭侍君最喜欢的女人进宫了,尽管皇帝那个时候可能还不知道赵贵嫔是谁,可这件事也算是因他而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郭侍君竟然还愿意进宫,他的目的就有点值得商榷了。

    姜源能想到的君律多少也能想到,他略加思忖,忙问道:“小姨,知道郭侍君对赵贵嫔有意的人多吗?”

    净思师太不假思索地摇摇头:“郭思青性子孤僻,在苏家基本没有朋友,除了我哥。”

    姜源马上又问道:“小姨,你和郭侍君熟吗?”

    净思师太还是摇头:“郭思青来苏家的时候我已经上山了,等到我回家大家都是十几岁的年纪了。苏家是大家族,虽然爵位已经被夺了几百年,可规矩还是多得很,外姓男女几乎是不见面的。所以我和郭思青的关系只能算是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一点都不熟,他可能都不知道我知道他那么多事。”

    “小姨,你确定郭侍君不知道你知道他的事?”姜源灵光一闪,他感觉自己即将捅破那层窗户纸了。

    净思师太犹豫片刻,不太确定地道:“我能拉着我哥八卦他和郭思青赵琬的纠结关系,他和郭思青不可能会说这些吧?”有些话局外人是可以说的,当事人就只能回避了。

    “那么除你之外,还有其他人知道这些吗?”姜源继续问道,语气又快又急。

    净思师太这回没有犹豫了,直接道:“只算活人的话,大概是没有了。”

    姜源一反常态地没有马上接话,他沉默许久,低声道:“我感觉事情的真相不那么美妙了……”

    “你是说郭侍君进宫是另有目的的?”君律也是想到这点了,神情显得格外复杂。

    姜源略带苦笑,无奈道:“另有目的不算什么,他要是达成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说姜源还是纯粹地猜测,君律则是不由自主想起当年在冷宫听到的谣言了,但他马上摆手道:“五皇子和六皇子只差了半岁,应该不至于的……”

    打消君律那个可怕念头的是两位皇子过于接近的年龄,赵贵嫔怀上卫盈的时候,郭侍君都有三个多月的身孕了,想给皇帝带顶有颜色的帽子估计也是有难度的。

    从白云庵出来,君律还是去了趟苏家老宅,虽说他的外祖父外祖母都不在了,可当年苏昱出嫁后,他的一位伯父过继了个儿子到他父亲名下,君律既然来了,总归要去看看舅舅的。

    到底是素未谋面,血缘关系也是隔了层的,舅舅舅母见到君律很热情,可双方客套过了却没什么好说的。君律在舅舅家吃了顿饭,又去外祖父母坟前磕了头就和姜源告辞了。

    然而就是这趟短暂的苏家之行,君律也不能说没有收获,他不是很意外地发现,郭侍君在苏家的存在感特别低,仿佛他这个人从来没有在这里生活过似的。

    君律在菏阳转悠了两天,临走前又去白云庵看了净思师太,就要打算告辞了。

    “你们快要成亲了,我是方外之人,到时候就不来渝京了,贺礼先给你们。”净思师太说完拿出一个紫檀盒子,递给了姜源,“东西都在里面,你们打开就明白了,回去自己分。”

    君律有些不舍地拉着净思师太的手:“为什么不能来?我估计祖父也不能来的。”

    “傻孩子,以后见面的日子多着呢,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净思师太的语气听起来非常认真。

    “出家人不打诳语,小姨可不许骗我们哦!”姜源也不追问原因了,直接用上了撒娇大法。

    净思师太默然颔首,她已经等了很多年了,她不介意再等几年。

    离开菏阳,君律又和姜源去了琅琊,都已经到青州了,哪有不回家探望祖父的道理。

    就在君律和姜源到达琅琊的当日,城里发生了一件奇事,一棵枯死三年的老树竟然重发新芽了。

    “小朋友,我们要不要去看看热闹?”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姜源的好奇心也上来了。

    君律眼神一亮,颔首道:“当然要去了。”枯木逢春这个事前世就是有的,还因此惹出了不小的风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朝堂的风气,君律难得赶上了,不去探个究竟是不可能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有没有人愿意挑战下真相,猜中了有奖~

    今天有点卡文,就短小了,明天争取来个粗长章,o( ̄ヘ ̄o* )'握拳!'

 第78章 祥瑞

    君律他们进城的时机很不错; 正好赶上城里最热闹的时候; 街上的人来来往往都在议论这件事,他们都不必费力去打听,就能把前因后果了解地清清楚楚; 就是各种说法之间矛盾不少就是了。

    姜源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发现各种小道消息越来越玄妙越来越不靠谱,就有点无语了。

    他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君律,压低声音问道:“小朋友; 你怎么看?像不像是有人在捣鬼?”

    “是不是有人在捣鬼; 我们过去看看不就清楚了?”枯木逢春的确是有可能的; 可前提是树木并没有真的枯死; 不过是表皮枯萎了; 内里其实还有生气,遇到合适的气候就有可能重发新芽。

    但是琅琊的这个事传得就有点玄乎了; 每个人都在信誓旦旦地表示; 那棵树三年前就枯死了,树干和枝丫干燥地一碰就燃; 他们的语气和表情无比诚恳,仿佛每个人都是亲眼见到过那棵树。

    还有人说; 昨年夏季打雷,这棵树有半边还被天火点着了; 烧了大半日才被倾盆大雨给扑灭。

    可就在今天早上,枯树复活了,它重新发出了嫩绿的新芽; 而且是在这个不合时宜的季节。

    尽管两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琅琊,就连君家老宅在哪儿还得跟人打听,可枯树所在的位置根本不用他们多问,周围的人都在往那个方向赶去,他们只要随大流移动就好,打听都是没有必要的。

    只是找到枯树容易,具体要看到它还是有困难的,因为看得人太多了,里里外外不知围了多少圈。

    君律和姜源随波逐流往前挪动,越是临近目标,前进的速度就越慢,到最后几乎是卡在原地不动了。

    “都挤成这样了,谁能看清楚啊?可见之前那些人说的,都不怎么靠谱……”姜源撇了撇嘴,有些后悔来看这个热闹了,早知道前面挤成这个样子,他直接就去君家了,还能早点吃到午饭。

    君律倒是显得很无所谓,他用力捏了捏姜源的手,似乎有些担心他被拥挤的人群给挤跑了,便安抚道:“我们都到这里了,不看看祥瑞多可惜,往外面挤也不容易,就别浪费力气了。”

    君律说的“祥瑞”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前世的琅琊官员,真的就把枯木逢春当作罕见的祥瑞报了上去。神佑皇帝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一向是很看重的,还因此嘉奖了青州和琅琊的官员。

    甚至到了一年后,在中书令这个关键位置出缺时,他把青州刺史邓绛破格提了上去。

    按照惯例,大衍皇朝的官员级别是三年一调整。

    六七品的小官只要表现优异,三年一升是有可能的,个别人甚至可以做到越级升迁。但是到了五品以上,好几年不挪窝就是常事了,更不可能越级。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的萝卜不把位置空出来,后面的萝卜哪有机会。再说同样的级别,京官默认是比地方官高半级,多少封疆大吏一辈子也进不了京,能回去的就算是胜出的佼佼者。

    青州刺史是正三品,中书令是正二品,中间隔了个无数人跨不过去的从二品暂且不提,关键是邓绛这个人在任上并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只能算是不功不过中规中矩,显眼的亮点都没几个。

    硬是要说的话,邓绛在任期间,青州各地祥瑞多勉强值得一提,琅琊的枯木逢春是一桩,菏阳的蚕吐彩丝是一桩,还有二苗共秀的嘉禾,这些都是曾经引起不小的争议和轰动的。

    但是成祖皇帝说过,所谓的祥瑞说过就算,不必当真,发现了嘉禾着人用心培植方是上策,你把干枯的禾苗做成标本有啥用,除了证明嘉禾的存在,对增加粮食的产量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成祖皇帝重实际,最恨有人跟他玩虚招,因而在成祖睿宗两朝,祥瑞这个说法都不多见。

    先帝倒是在乎这个,但也只是口头上的,顶多是赏点银子下去,不会和朝廷政务扯到一起。

    就是神佑皇帝,君律也不认为他破格任用邓绛的唯一理由就是祥瑞,那不过是人们的猜测罢了。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皇子们争得太厉害了,他们不敢直接瞄上中书令这么重要的位置,可中书令的空缺并不是一个位置这么简单,谁升上去了,他留下的空缺也要人补,整个就是连锁反应。

    皇帝不想如了儿子们的愿,他要告诉他们,天下都是朕的,朕要怎么做,你们做不了主。

    于是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