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翰已经占据了燕州云州和半个雍州,再没有人阻止他,神川皇朝末年的往事就要重演了。”君律不允许有第二个元正皇朝出现,让那些草原上的民族入主中原,后果实在是太可怕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们,作者菌回来了,不好意思断更这么久,国庆各种聚会太多,玩得没空码字了,么么哒~
第123章 所趋
尽管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 可只要翻开史书; 看到神川皇朝末年和元正皇朝年间的各种记载,君律还是会感到不寒而栗; 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刺骨寒意。
神武大帝之后; 子孙不肖; 皇朝末路,偌大的帝国版图被人拆分地七零八落。
天佑四年,明王朱宸逼迫哀帝神川郁禅位,神川皇朝覆灭。
然而; 明王朱宸虽然得到了皇位,却不能服众,全天下都把他视作了篡位的反贼。
自此; 中原陷入长达百年的战乱; 诸侯林立; 裂土为王,大大小小的战事此起彼伏; 却谁也没能结束乱世; 一统天下。
最终,来自北方草原的真皋人趁虚而入,占据了锦绣中原,大好河山。
真皋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他们得了汉人的天下,却没想过入乡随俗,反而是连农田都恨不得改成牧场。
元正皇朝时期; 汉人的地位低到了极致,简直是连真皋人的牲畜都不如。
由于武力上的绝对优势,真皋人血腥、野蛮的统治维持了百余年,方被各路义军推翻。
如今,朝廷偏安一隅,小皇帝还是被人摆布的傀儡,随时可能被换下去。各路军阀豪强纷纷占地为王,可他们大多数人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不考虑整个大局。
“他们不是不想,不过是有心无力罢了,谁愿意和舒翰硬碰硬。”姜源挑眉笑道,笑容中透出隐约的讽刺之意。
难怪君律会担心历史重演,不是他杞人忧天,而是眼下的局面,真的太像神川皇朝末年了。
“就是因为谁都不愿意,舒翰的势力才会越来越大,等到他一统江北,我们除了困守易州,大概也是别无选择了。”当年的真皋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南蚕食,最后直接打到了朱崖郡。
“爹爹,你是要当那个出头鸟吗?”君雪旁听了小半日,突然冒出来一句。
卫央端起杯子正要喝水,闻言一口水喷了出去,喷了君雪一身。要说意思的话,君雪的表达不算有错,就是听起来,实在是有点古怪,让人感觉很不得劲。
君律皱皱眉,正色道:“小鱼,你能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吗?你爹我还不想被枪打。”
通常来说,乱世里头最先出头的都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可当敌人是入侵的外族时,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君雪擦了擦身上的水,认真道:“爹爹,你是打算比别人先飞吗?”
卫央再次破功,笑得前俯后仰,只是这回他聪明地没有喝水,也就没有太过失态。
君律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在心里自我安慰道,笨鸟总比出头鸟好那么一点点。
倒是姜源看不下去了,狠狠瞪了君雪一眼,严厉道:“小鱼,不得无礼,再胡闹我把你赶出去。”
吓得君雪赶紧往君律身后躲去,他不要被赶出去,今天讨论的话题好有意思的。
“其实小鱼说的也不算错,其他人都不愿意出头,我们看不下去,可不只能自己先出手。”现在的大衍皇朝问题的确很多,可就整体的军事实力而言,还是在铁勒人之上的。
之所以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还是和朝廷的失控有关,各自为政,无法有效整合各种资源。
想当年,神佑皇帝还在的时候,你要说他当皇帝当得有多好,那是真说不上。可只要神佑皇帝一声令下,卫盛就能带兵打得铁勒人找不着北。
可在神佑皇帝之后,无论是先前的卫盉还是现在的卫盘,都是政令不出紫宸宫了。
“自己出手谈何容易,兵力悬殊先不说,关键是……”姜源欲言又止,似是在顾忌什么。
“爹是担心有人拖后腿吗?”君雪好奇道,他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君律和姜源都没开口,卫央迟疑了片刻,摇头道:“这个不是最主要的,虽然也挺重要……”
见卫央话到一半就不说了,君雪急道:“你把话说完好不好?别卖关子呀!”
卫央还是犹豫着不肯说,还用求助的目光看向君律。君律笑了笑,沉声道:“名分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该以什么名义起兵呢?”
君雪抬手挠了挠头,不明所以道:“舒翰不是铁勒人吗?打他和打朱夏南越有区别吗?”在君雪的概念里,外敌入侵都是应该反抗的,并不需要特殊的名义。
“没有区别。”君律毫不迟疑地道:“可是打完以后呢?要把江南的小皇帝请回去吗?”
不要说卫盘了,就是卫央对那个位置有想法,君律也会劝他三思的。因为如今的大衍皇朝,各种矛盾是由内向外爆发出来,那不是换个皇帝就能解决的,不过是苟延喘息罢了。
君律对卫家的失望是两辈子的方方面面积累来的,再让他给他们效力,他不愿意。
可卫盘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有人敢称王却没人敢称帝,君律要出兵渝京,除了考虑获胜的可能,起兵的名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不想给人做嫁衣。
“不让小皇帝回来,那谁做皇帝?爹爹你吗?”君雪天真地问道。
君律和姜源面面相觑,眼中都有惊讶的神色,他们想过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把这个念头单独提出来过,仿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没到思考这件事的时候。
偏偏君雪想到了,还童言无忌地说了出来,两人不由有些呆了。
“这个主意不错哎!”卫央意味深长地看着君雪,心想皇太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君雪半懂不懂地眨眨眼,还是满脸写着不明白,只是这回没人给他解释了。
事后,姜源对君律说,卫盛真是太奇葩了,自己家的江山,他居然都不试图再挽救下。而且卫盛自己不管就算了,还把儿子教得那么洒脱,感觉这就没有他们家什么事了。
君律没法告诉姜源,卫央的态度与卫盛关系不大,但是他们父子不打算掺和这件事,这倒是没有疑问的。
范犇返回西川不久,君律给他举行了个接风宴,还特地请来了孟凌山。
“老孟一没出人二没出马,请他过来做什么?”范犇暗自犯着嘀咕,有点不明白君律的用意。
决定出兵南疆的时候,君律可是顶着不小的压力,就怕孟凌山反水,背后捅他们一刀。
好在孟凌山还是个很有眼见的人,老老实实没有惹事,这件事就算顺利过去了。可就是这样,还要请他喝酒吗,范犇很是想不通。
“想不通就想不通,这些事也不用你想,你遵命行事不就得了。”范文姬毫不客气地吐槽道。
“淑女一点,你看你还有个姑娘样吗?”看着野性十足的女儿,范犇深感无奈。
“又不是嫁不出去,我何必装模作样。”范文姬很得意,自己早早就给自己找好了后路。
范犇连声叹气,暗道许寅什么都好,就是眼神不怎么好,居然看上自家闺女了,真是想不开。
孟凌山收到帖子很意外,君律没事请他喝什么酒,该不会是鸿门宴吧。
再一细想,孟凌山放弃这样的推断,他觉得君律不是这样的人,他也不屑用这样的手段。
事实上,君律摆的也不是鸿门宴,他开门见山就问孟凌山,是否甘心一辈子困在易州。
孟凌山顿时就愣住了,瓜分易州难道还不够,君律还想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想开个团团重生的文,长篇还是短篇好呢
第124章 出征
见孟凌山沉默不语; 君律又重复了一遍之前的话; 还直直盯着他看,等待他的回答。
兵发渝京和退敌南疆不是一回事; 朱夏和南越国力有限; 便是两国联军又有舒翰背后相助,战斗力也不会提升太多; 君律完全可以撇开孟凌山单干,而且是把战事全权委托给了范犇。
但是解渝京之围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君律必须整合易州的全部兵力,否则毫无胜算。
受不了君律炙热的视线,孟凌山张了张嘴,迟疑道:“都说铁勒骑兵天下无敌; 我们和他硬拼,哪有胜算?”易州多山,无论君律还是孟凌山; 手上的骑兵都不算多。
“铁勒骑兵天下无敌?你把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放到哪里去了?”君律略显冷漠地哼了声。
孟凌山不服气; 争辩道:“那是兴祖年间的事情了,我们能跟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比吗?”虽然中宗皇帝和成祖皇帝都以军功闻名,可靠骑兵硬压铁勒人一头的,只有长宁武王和昭阳桓侯。
为了养活皇朝庞大的骑兵兵团,兴祖皇帝花光了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国库; 虽然打得铁勒人退避漠北,可在经济上,这笔账其实是亏了的。
因而兴祖皇帝之后; 大衍皇朝降低了骑兵在军队中的比重,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
孟凌山的话不能算错,可君律还是毫不客气地反驳道:“我们是去渝京,不是去塞外,用不到太多骑兵。”把易州的兵马拉到塞外和舒翰对砍,谁领军也赢不了,君律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可驱逐铁勒、光复渝京就是另一回事了,攻城战为主,重骑兵排不上太大的用场。
孟凌山想了想,仍是坚持己见:“就算我们有幸光复渝京,自身损失也不会小,届时天下都会以我们为敌,我们在渝京也是呆不长久的。”
君律的意思孟凌山有几分明白了,他要先声夺人抢占先机,但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君律有什么把握他们就一定是吃虫的鸟,而不是吃鸟的虫呢。
“为何呆不长久?驱逐胡虏匹夫有责,朝廷偏安江南,我们不得已为民请命,谁能说我们有错。”君律言之凿凿,听起来非常自信的样子。
孟凌山不为所动,仍是道:“君兄高瞻远瞩,孟某佩服,可此等伟业……”
不等孟凌山把话说完,姜源就打断了他的话:“正因为机会难得,大业将成,我们才不能抛下孟将军自行其是。”
孟凌山闻言气得想吐血,他明明是寻求自保不想多生事,而君律姜源就是人手不够想要拖人下水,可被姜源说出来,完全是他们夫夫两个做好事,自己吃肉也不忘记捎带着兄弟喝汤。
孟凌山很想解释,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想守着三分之一的易州安安分分过日子。
可姜源已经开了口,哪里还会给他解释的机会。姜源这一发散可不得了,直接说到大衍皇朝的开国皇帝卫律了,还有随他起兵的姜不疑姬源。
太丨祖皇帝开国后,封了世袭罔替的四王八公。四王分别是平亲王卫商,静亲王卫微,永安王姜不疑和长宁王姬源。
“孟将军你瞧,要是自家亲戚,什么时候掺和也不嫌晚,可要是外姓人,那可就得赶早,早了是郡王,晚了就是国公了。”所谓八公,开国时候也是立了大功的,不过是追随太丨祖皇帝晚些。
有那么一瞬间,孟凌山真的被姜源说得心动了,铁帽子王,这个诱惑真的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