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掉落悬崖之后-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用剑袭击他之人,脸颊削瘦,鬓角染霜,不是赵昔又是谁?
  “我记起来了。宋绎……你好狠!”
  琴声在竹林中回荡,同着那人的话语,钻进宋绎耳朵里,有如一柄利刃,搅得他脑内翻江倒海的剧痛。
  宋绎张了张口,叫出那个名字:“赵解秋……”
  他其实是不常喊他的名字的。
  可赵解秋坠崖的这半年,他每每头痛发作,都会忍不住念他的名字。好像多念几遍,头痛就能止住似的。
  就像他在时一样。


第35章 醉禅
  这样的晃神只不过在瞬息之间,小屋后的树林上空传来隼尖锐急促的叫声,林朝微微摇动的剑心立刻重归稳固,双眼清明,辨出那方才袭击之人并非赵昔,只不过易容了八九成相似,身形也极为相同。
  佩剑“嗡”得一声,再度袭来的剑锋在刺入林朝左肩半寸深时被牢牢阻住。
  林朝的双眼犹如深潭,丝毫毕现地映出对方的倒影。他所佩之剑还是那日随手在宋舟一众手下之中拣的,而那袭击之人所用的剑刃十分锋利,远胜于林朝的佩剑,可两兵相交,一声脆响,那人的宝剑折作两半,半边手臂都被蕴藏厚劲的剑势震得发麻,虎口迸裂流血。
  林朝道:“你向何人学的停云剑术?”
  那人身子一晃,忽而叫道:“你与其追我,不如担心担心林子里那个!”
  林朝欲要擒住他的步伐一顿,那人不顾内力被林朝的剑势震得大乱,立刻运起轻功,朝屋后掠去。
  林朝不再追赶,转身向竹林里赶去。
  竹林迷阵已破,林朝很快找到那片空地的方位,轻功赶到时,却见四周一片静谧,古琴上伏着鬓角含霜的青年,眼上的布条已经不见,眉头紧紧皱着,脸色苍白,额头带汗。
  林朝以为他受了伤,上前几步,一只手去抓他的肩膀,手劲颇大,赵昔吃痛惊醒过来。
  他陡然惊醒,神情还有些恍惚不定,林朝想到方才听到的琴声,明白那琴声有乱人心智之效,赵昔如此模样,莫非是真被那曲子勾得记起了什么?
  他紧紧盯着赵昔,赵昔恍惚了一会儿,总算神智回笼,捂着额头道:“林兄?”
  林朝顿了顿,道:“是我。”
  赵昔道:“你出阵了?”
  林朝道:“是,我已找到孤鸿老人的住处。方才竹林里那首曲子,是你弹的?”
  赵昔低下头,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还是俯下身,轻轻抚摸古琴上“问情”两个字,道:“是啊,此曲名为‘问情’。”
  林朝皱眉道:“靡靡之音。”
  赵昔微微笑了笑,道:“扰人心智,的确不是什么好曲子,不过我方才弹着弹着,趴在这琴上做了个梦,好像梦到了以前的事。可惜被你叫醒,现在竟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林朝抿唇道:“都记不起来了?”
  赵昔道:“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不过那梦是个噩梦,还是不要再记起的好。”
  林朝握剑的手收紧:“……是。”
  两人走出竹林,来到方才林朝所在的篱笆前,赵昔侧耳道:“屋子里仿佛没人。”
  林朝想起那袭击他之人是往屋后逃去,不过此时怕也追不上了,赵昔却道:“咱们去这屋后看看。”
  两人走到屋后,这是一片野树林,此时月上梢头,林中唯有微风拂得树叶声响,两人进入林中查看,没有打斗的痕迹,也无其他异常之处。
  又走动了一会儿,赵昔忽然道:“且慢。”
  林朝随他止住步子,赵昔听着那微弱的叫声,在树丛中寻觅了一会儿,道:“在这里。”
  林朝来到他身边,却见他蹲在草丛中,捧起一只刚破壳不久的幼隼。
  赵昔道:“这恐怕是从隼巢中掉下来的,咱们再找找。说不定能找到它的巢穴。”
  两人又找寻一番,果然找到被利物劈作两半的隼巢,三枚隼蛋跌在旁边,已然破碎,这幼隼大概比它的兄弟姐妹早些破壳,所以逃过一劫。
  赵昔道:“咱们还是来晚一步,不知孤鸿老人是被谁带走了,他可曾有过什么仇家?”
  林朝道:“他隐世多年,我并未听闻他有什么仇敌,况且他武功不低,能带走他的必得是江湖中成名的佼佼者。”说着和他提起在小屋前遇到的身形和他十分相似之人。
  赵昔思索道:“看来带走孤鸿子不单单只有一人,他们一人在前面拖住你,一人将孤鸿老人带走。而且这些人必定熟谙那竹林中的阵法,知道解阵必须弹奏古琴琴底所刻的曲谱,否则你也不会一时心神不稳,被他们的易容所骗。”
  其实他心中也奇怪,像林朝这等已入臻境的剑客,剑心稳固更甚于常人,照理说是不会受‘问情’丝毫影响的。
  除非是有心魔。但当着林朝的面,他也不好问出口。
  幼隼在赵昔掌中瑟瑟颤抖着,赵昔用指头理了理它湿漉漉的胎羽,头顶上树叶窸窸窣窣,从隙漏间落下几点星光。
  赵昔道:“天色已晚,再找也找不出什么线索,咱们还是回到小屋处,在那里借宿一晚,明日再下山去打探。”
  林朝应允,两人回到那竹屋,屋门是敞着的,侧屋里还有一缸净水,锅炉碗盆俱全。两人都不擅炊米之事,只赵昔烧了点热水,替林朝清洗了下伤口,包扎好,又给那幼隼洗了洗胎羽,塞到林朝怀里,笑道:“林兄内力深厚,不如给这小东西暖暖身子,免得着凉。”
  林朝不置可否,但赵昔身体亏虚,手指冰凉,不如林朝内力雄厚,掌心十分温暖,幼隼在他掌中,便不住地去蹭他的手掌。
  林朝只得将它笼在怀中。赵昔看着竹屋另外两间门扇紧闭的屋子,叹道:“奇门遁甲乃是极高深的学问,孤鸿老人既然精通于此,想必也是十分博学。”他顿了顿,又道:“若是孤鸿老人生平不曾有过什么仇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莫非他手上有什么遭人觊觎的物件?”
  林朝随他的目光望向那两间未曾去过的竹屋,道:“或许这两间屋子里有答案。”
  赵昔也想到了这点,虽然未经人允许闯进人家的内室多有失礼,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两人点起油灯,来到竹屋前,稍一推门,发现并未上锁,于是并肩踏了进去。
  这两间一间是卧室,一间却摆满了书册,俱是孤鸿老人生平的收藏,此刻几个木架上堆着的书都被翻乱,还有不少跌在地上,旧书古籍经不起碰撞,已经摔成了散页。
  赵昔脚尖碰到这些散乱的书页和竹简,捡起来叠好放回书架上。看来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林朝拾起其中一些书册,一目十行扫过去,内容五花八门,孤鸿老人的涉猎实在广泛,想必那带走他的人要从这满屋书册中找到要找的东西,也十分头疼。
  如此一边整理一边搜寻了许久,林朝忽而道:“这里有本刀谱。”
  赵昔回头道:“什么刀谱?”
  林朝道:“春明朱氏的青雀刀。”
  赵昔拾着木简的手一顿:“春明朱氏?”
  林朝自然不知道他为何而诧异,只道:“这上头有他的随笔和注解,其中提到一个人。”
  赵昔将木简卷起放在书架上,走过来道:“和我有关系么?”
  林朝看着他,烛火下的瞳孔依旧幽深:“沈醉禅。你的师叔。”
  赵昔怔了怔,道:“写的什么,读来听听。”
  林朝便将那一段读来。
  “春明朱家刀法,从前多有瑕疵,幸得醉禅指点,取有余而补不足,大为进益。醉禅真神人也。唯叹其飘忽不定,竟入迷惘之境,天不留英才也。”
  赵昔听毕,问道:“我这师叔现在何处,可还寻得到人?”
  林朝道:“沈醉禅自号云中散人,勾结魔道,钻研邪功,杀害诸多江湖人士,十年前已叛出罗浮山,被朝廷和武林列为头等要犯,现不知生死。”
  赵昔心下沉思。他想到林朝说那偷袭之人的身形和自己十分相似,突然忆起当初在牡丹寨时,杨之焕曾将自己错认成他的同伴孙先生,原因也是两人的背影极为相似。
  天下相似之人颇多,但接连碰上两个,却不得不叫人生疑。况且那位孙先生和杨之焕一到牡丹寨,寨主朱胭的家传刀谱便被人盗走,朱胭一度怀疑是孙先生杀死守卫抢走了刀谱,而赵昔为了助杨之焕洗清嫌疑,在众人面前一通解释,结局是朱胭松口放走了他和陶璋。
  那番解释看似为杨之焕和那位莫名失踪的孙先生洗脱了嫌疑,其实只有赵昔自己心里清楚,所谓的针刺太阳穴毙命,不过是他信口胡诌。杀死牡丹寨那两名守卫弟子的手法,的确是罗浮金针无疑。尸体的太阳穴微微凹陷,也是被罗浮金针术毙命后的症状之一,并非凶手多刺了一针。
  但他若将实情道出,局势更加混乱,脱身之时遥遥无期,显然不是个好办法。所以他半真半假,先蒙混过了关,出寨的路上他用行李携带的纸笔写了两封短信,分别道明情况,请护送他下山的牡丹寨弟子交给他家寨主和杨之焕。
  若盗走刀谱和抓走孤鸿老人的人是同一个人,即那位出身罗浮的孙先生。有些问题倒可以解释得通了,比如为何对方对孤鸿老人布下的迷阵如此熟悉,又为何两人不在竹林中,反而在屋后的隼巢附近动手,这是因为孤鸿子与他罗浮一门私交甚密,并未将来人当作敌人,于是来者趁其不备,顺利得手。
  而方才林朝读给他的这段笔记,更让赵昔心头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测,牡丹寨刀谱被盗和孤鸿老人遇袭,都与他师门有莫大联系。
  只可惜他记忆不全,无论是师叔沈醉禅,还是那位“孙先生”,他们生平如何,赵昔都一无所知。
  他不说话,林朝亦只将屋中大半书籍大致翻阅一遍,并无所得。夜渐深了,两人退出屋外,掩好门扉。
  两人都各怀心事,和衣而卧,勉强睡去。
  次日两人两马一隼下山,有了一只幼隼,就不能光靠吃干粮,赵昔托林朝去打些松鸡野兔之类,除了取一些生血肉喂食幼鸟,其余都烤来佐餐,倒比来时丰盛了不少。只是赵昔的心情,却比来时要沉重了。


第36章 
  两人沿路返回,第五日,来至来时的小城外,才要下马入城,忽然一个小厮打扮的年轻人迎上来道:“请问可是赵昔赵先生?”
  赵昔微讶道:“是。你有何贵干?”
  年轻人作了个揖道:“赵先生好,我家二公子派我们在这城门口等了四天了,可算遇见您了。”
  赵昔道:“你家二公子是……”
  年轻人道:“我家公子姓陶,一个多月前才与先生分别,先生还记得吧?”
  赵昔了然道:“原来是陶二公子,一个月前他与我分别,说是走商一年期限将至,快回家去了,如今可还好?”
  年轻人愁眉苦脸道:“这一个月说来话长,如今公子只托我等带口信来给先生,公子的母亲,也就是我家夫人,身染重病,我们那地界的大夫不中用,故而派小的来求先生一句,可否赶去泉门,替夫人看看病症?”
  泉门在幽云到京城方向的路上,是自古繁华之地,盛行儒风,历代出过不少文人名士,如今在当地亦有几个闻名的世家。
  那小厮又道:“公子派我等快马先来,他也在路上,赵先生若不便随我等去,也请等一等和公子相见。”说着先将一玉印奉上,作为凭证,赵昔认得这是陶璋随身携带的小印。
  他见这小厮所说情形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