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理工学院-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该学院擅长明经吧,一个学院出两个满分,不得了不得了。”
  主考官房玄龄看了过来,“好了,大家回自己位置上去吧,出两个满分已经是极限了,估计今年就他们两明经考得最好。”
  不是他自夸他的眼力劲儿,这可是他的经验谈,往年一个满分都未必有,再说今年的考题还这么难,出两个满分已经是意料之外了。
  话才落,突然又一个考官大声道,“我这又批阅出一个明经满分的,字迹清秀,十分不错,但似乎和刚才两份的字迹也有些相似。”
  房玄龄脸好痛,他才说两个满分已经是极限了,立马又出来一个满分。
  房玄龄也来了兴趣,今年是怎么了,明经都能出三个满分,站了过去,去看试卷,不过,这一看又有些愣。
  字迹十分的清秀,像如此字迹的,在他的认识中一般都为女子。
  摇了摇头,今天他的经验好像不怎么准确,还是观察一下再说吧。
  一群阅卷官面面相觑,字迹有好有坏,但通过字迹还是能分辨出来一些东西的。
  这三份考卷的字迹,很可能师出同门。
  “或许是巧合吧,哪可能一个学院三个满分。”
  其他考官也点点头,“字迹相似的巧合,以前也没少见。”
  房玄龄皱了下眉头,毫无相关的人字迹相似的确不是没有见过,但是不是也太巧合了?
  但作为主阅卷官,他有更重要的任务,说道,“科举取仕,明经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许他们只是擅长明经吧,大家不用大惊小怪,我们的批卷任务十分繁重,继续吧。”
  才一说完,突然那个拿着考卷的阅卷官啊的叫了出来,然后表情古怪地看着房玄龄,房相说或许他们只擅长明经?
  房玄龄眉头一皱,这是怎么了?作为阅卷官,怎么能一惊一乍的?
  那阅卷官自知失礼,有些不好意思的站了起来,将手上的考卷递给了过去,“房相请看此人的诗词。”
  房玄龄接过考卷,疑惑地看向诗词部分,这一看不由得老脸一红,他刚才说别人只擅长明经?
  不,一定不是他说的,脸怎么火辣辣的。
  周围的人也围了过来,只见考卷上有一首诗。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
  ”
  诗句之优美,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一首能传世的诗词,他们居然看到了如此优美的一首诗,可以说这一首诗一出,这学生恐怕要名传长安,天下皆知了。
  房玄龄也是一震,这是他除了在当初的徐家子身上看到过有如此诗才的又一人,可惜徐家子长大了反而不写诗了,甚是遗憾。
  “此人明经满分,诗词又如此惊世骇俗,要是他的实策上佳,今年能拔得头筹也说不定。”
  头筹,既是状元,没想到阅卷的考官居然对这学生有如此高的评价,但光凭这首诗的确值得了。
  哪怕是房玄龄也点点头,“的确如此,就不知他的实策如何”
  对于可能就是这一届科举状元的人,阅卷官还是特别感兴趣的,一群人围了过来,将考卷翻到实策部分看了起来。
  才一会,房玄龄整个人都震了一下,原本稳重的房相满脸激动了起来,“状元,状元,这一定是这一届的状元。”
  这实策写得,别说是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朝政的考生,就算是朝廷上的一些经验丰富的官员,都未必能写得有他好,当然写得好的实策,房玄龄不知道看过了多少,他这么激动的原因,关键是这份实策它能作为朝廷的政策实施起来,有利于大唐啊。
  但房玄龄的话一出,就有一个阅卷官的声音大声打断,“房相且慢。”
  说话的人声音都有些抖,手上同样拿着一份考卷,正是那份字迹清秀,如同女子,明经同样满分的那份考卷。
  那阅卷官浑身都有些抖,“房相,我手上这份实策,就算是他的明经和诗词文章一字未写,我觉得也该是我手上这考卷的考生为状元。”
  房玄龄一愣,不可能,虽然说状元榜眼探花得陛下指定,但作为丞相,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左右陛下的想法的,他不相信,有人的实策能比他刚才看见的这份实策有用。
  实策实策,花里胡哨的他看多了,但得有用才是最重要的。
  房玄龄一脸不相信地接过考卷,看看这清秀的字迹,一看就是那种只能写出锦绣文章,然而没有什么卵用的人,能写出比刚才那份更好的实策,他才不相信。
  只是房玄龄一看,都只看了个开始,然后一把死死地将考卷捂住,不再让其他阅卷官看了,还狠狠地盯着刚才递给他考卷的阅卷官,“上面的文字,你一句话都不许透露给第三人知道,要是外面传出点什么,为你是问。”
  所有阅卷官都懵逼了,啥情况啊?房相突然就紧张兮兮的,搞得气氛好严肃。
  房玄龄死死的将考卷压在他的桌子上,防贼一样防着所有人,然后将后面的内容看完,心情之起伏跌宕,如同波涛汹涌一样。
  天,他大唐要出一个了不得的治世人才了,天佑大唐。
  房玄龄已经放弃刚才他一口一个状元的人了,这一份才是状元卷,谁不承认他和谁急。
  他完全忘记了,他刚才自己心里还在腹诽,这么娘们的字迹肯定写不出什么有用的实策。
  但上面的内容实在是震撼住他了,连被打脸都感觉不到痛。
  房玄龄的确有些紧张,上面的内容,他不能让除了陛下以外的其他人看到,将考卷死死压在自己桌子上,谁也不让阅这份卷了。
  房玄龄想了想,说实话,他现在就想撕了糊名看看到底是谁,但作为主阅官,他得以身作则。
  嘴里念叨了一句,“都怪徐家子,搞什么糊名制。”
  他似乎忘记了,他是第一个赞成糊名制的。
  徐长生的糊名制是十分成熟的那一套,除了实在没有办法让人将试卷誊写一遍再批阅外,其他糊名制度都用上了。
  比如,阅卷官是无权拆开考卷的,拆考卷排名次的是另外一群官员,也就是说,连房玄龄也不可能知道他批阅的这份考卷到底属于谁。
  但不妨碍他抄一遍拿去给李二看,然后陛下肯定会封这份考卷的考生为状元的,这事他还是有把握的。
  房玄龄又看了看这份考卷的诗词,虽然不及上一份,但也十分不错,房玄龄给了一个很高的分数,这样能保证该人百分百能进金殿面圣,也算他的小小的私心吧,因为凭这份实策,正如刚才那阅卷官所言,就算明经和诗词文章一字不写,也该被列为状元。
  紧张又气氛诡异的阅卷持续了好几天,这估计是他们阅卷生涯中最古怪最疑惑的一次了。
  因为后面的考卷中,虽然明经没有出现满分了,但高分的不少啊,是真的不少,这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一届的考题已经足够难了,居然还能出这么多高分,也是奇怪了,难道以后还得出更难的考题?这怕是要为难住出题官了。
  诗词文章方面也比起以前的科举大有提升,奇怪的是有好多份考卷,明明都是不同的诗,但怎么感觉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诗词还能批量生产不成?这不可能,但他们阅的卷越多,感觉就越明显,古怪得很。
  如果徐长生知道他们的疑惑,一定会回答他们,诗词还真能一个模子刻出来,他们学院的诗词基础就是这么教的,学生们一开始天天都在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这样子做出来的诗没什么亮点和感情,但它也没什么错处不是,当然这只是基础,用来启蒙的,真要做出好的诗文,还是得靠天赋和努力,以及灵光乍现妙手偶得之类。
  如果说明经和诗文已经足够让阅卷官惊讶了,那么实策就真的震惊了一群人。
  不知道多少阅卷官在道,“今年的考生怎么回事,实策居然写得如此出色,一群考生,按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怎么可能写出这么优异的实策?”
  “不知道啊,我批阅的考卷都拿回来重新打分了,刚才看着还不错的给了高分,结果后面还有更好的,这样拉不开距离,不得不重新打分。”
  “我也是,不过实策写得差的也很多,但这才是正常的吧?”
  “也不知道哪里冒出一群实策这么厉害的考生,都扰乱我们正常阅卷了。”
  阅卷激烈的进行着,外面的考生也都紧张的等待着放榜。
  考生这几天,也不是没有事情做,基本三三两两的好友在对答案,预估最后的排名。
  “听说白鹿书院,国子监和弘文馆,已经好多人都确定可以高中,金殿见君了,还有江南道,淮南道等大唐十道好些才子也基本确认可以高中了,大家一起将答案一对,大致的结果其实还是能猜到的。”
  “真是光宗耀祖啊,要是在金殿见君的时候,被陛下提名,赐予一甲及第,那才是风光无二。”
  “一举成名天下知不过如此。”
  徐长生这几天心里却总是有点烦躁,心道,科举这么重要的事情,陛下肯定会确认了一次又一次吧,只要一核查肯定能将那几个问题儿童给踢出名单吧。
  此时,科举高中的名单已经送去给李世民过目了,等他过目后,如果没有问题,就会张榜,向天下人宣布此次高中之人的名字,然后就是金殿见君,由他最终确定下来一甲的三人。
  李世民假吧意思的翻了一下递过来的名册,眼睛有点虚,长孙皇后终于回皇宫了啊,原因是学院放假了没人,她一个人呆着不习惯,哎。
  刚才还煮了枇杷茶让他过去尝尝。
  李世民大致看了一眼名册,每次科举不都一个样,有什么好看的,等金殿上他再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吧。
  胡乱翻了翻,倒是有几个名字好像有些熟悉,李世民一笑,也没有在意,估计是他大唐有名的才子吧,说不得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过,所以才有了点印象,也不足为奇。
  居然还有人敢叫李为善,难道不知道他的儿子李治,字为善,小名雉奴吗?看来下面的人估计得让这考生改名字了,这种事情以前就有过。
  要是李世民稍微上心一点,也不至于弄得后来差点下不来台,不过,他现在就想着去喝长孙皇后泡的枇杷茶。
  将名册递还,说了一句,“张榜吧。”
  是日,绝对是整个长安最热闹的一天,因为今天就是放榜的日子,地点贡院门口,那人山人海的热闹劲,简直无与伦比。
  来看榜的可不仅仅只有考生,拖家带口,下人侍女帮着看榜的大有人在,因为榜单上的人数可不少,不是那么轻易就找到的。
  一甲三人,需要在金殿见君时确认。
  二甲和三甲人数不定,每一次科举都不同。
  因为大唐一年好过一年,所以今年取仕的人数也明显增加了不少,整面墙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的名字。
  榜文一张贴出来,密密麻麻的人群就涌了过去。
  李治,李拾遗,狄仁杰三小逗比也在其中。
  李治用小手手指着一个名字,“你们快看,那是不是写的李为善?”
  妈呀,妈呀,他这是高中了吗?自己才几岁来着,好激动,感觉要飞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