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年海棠花未眠[1]-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洋的事后来终究是解决了下来,但楚生的何去何从又成了一个大问题。
  楚生不能再回锦堂社,背着偷戏的名声,也不一定有别的师傅再愿意要他,就算是有,谁知道是不是又进了另一个狼窝?
  白文卿当然是想楚生跟着徐淮宣学,和徐淮宣商量这事时,徐淮宣也很痛快地答应下来,但是这事远没有那么简单。
  徐淮宣的堂叔把这事告诉了他的父亲。
  徐淮宣的父亲徐世良,年轻时也是一代名伶,但凡名伶,都顶讲究体面名声,可又因为徐世良唱旦角儿,一般下三流的小说家笔下就顶会编排他,说他和某些达官贵人有染,言下之意是说他是兔子、兔儿爷,给男人陪欢的。
  至于那小说,读起来自然是十分不堪了,其内容当真是比疑雨集、金瓶梅、鸳鸯蝴蝶派这些诗文小说还要艳情。
  其实男旦陪欢这种事情梨园行里也不少,但远没有小说里写的那般下流,更何况书中既是写一代名伶,名伶岂有那样不堪的?
  徐世良每次看到,都冷哼一声,这些小说家动笔前也不动脑子想想,名伶都顶讲究体面、讲究名声、讲究风度,这讲究真是直见性命一般!他怎肯自己坏自己名声,自己要自己的命!
  刀笔吏、刀笔吏,真是刀笔吏!用笔如刀,夺人性命!
  更可笑可叹的是,明明书中梨园掌故皆错,却偏偏要披上一层文化皮,大写香艳丽事,更美其名曰传播戏曲文化,戏曲文化哪里是从淫里、从错里传播!
  这种下三滥的编派,直到他成亲后都一直有,徐世良看到只是冷笑而已。
  徐世良为人正派,因而也特别地不待见这些坏人名声的下烂东西,除此之外,也特别不待见梨园行里的偷戏的。
  偷戏一事,梨园行常常有之,连一些名角也会去偷戏,但不是什么事情有名的人做了,就说明这事没错了,偷戏,在梨园行里,一直是为人所不耻的。
  本来嘛!你不说好好签关书投科班,却要偷师学艺,放在哪个伶人身上不气?
作者有话要说:  大概还有几章,然后玻璃渣就要正式开始了……我一点都不心软的说……所以几章过后一点都不甜~提醒!小可爱们承受住呀(还是抱抱~)

  ☆、苏烟云

  由此可知,徐淮宣的父亲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儿子去教一个偷戏的徒弟。
  但,其实就算父亲不同意,只要徐淮宣死倔着一定要教,这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他是不可能忤逆父亲的意思的,他不愿、不敢、也不能。
  他要为他母亲打算。
  他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三言两语好像很难说得清楚,只得又要把前尘往事重提。
  我们现在要来说到他的家庭。
  二三十年前,徐家还没有他的那个时候,那时还是大清朝,彼时他父亲徐世良二十二岁。
  那时节,昆曲是早已在花雅之争中没落下来,各色剧种中,顶热闹的是京剧,京剧行当中的花旦和青衣,一个热闹活泼,一个哀婉缠绵,一闹一静,当然更符合众人的喜好,因为热闹也热闹得起来,哀婉也哀婉得起来。
  像昆曲呢,最受人喜爱的是闺门旦,可听多了也觉气氛太缠绵哀婉,昆曲中原是极少有什么热闹戏的。
  徐家作为专唱昆曲的梨园世家,在整个京剧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大时代背景下,不免会受到冷落,一气之下,徐世良南下去了苏州走穴。
  在苏州他遇了徐淮宣的母亲,苏烟云。
  苏烟云,这听起来极像个风尘女子的名字,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但她是一位清倌人,清吟小班里的人物,按身价,是青楼女子中的一等人。
  徐世良是怎样认识的苏烟云已不得而知,徐家只知道他从苏州回来时,身边便带回来了一位穿雪青色旗袍的年轻女子。
  那时节徐世良的母亲………徐老太太,还没有作古,是个很爱唠叨的中年女人,彼时她嫁给徐世良的父亲已经二十余年了,这二十年里,看丈夫唱戏,看儿子唱戏,练就得她那一双看人的眼光特别地精,很快她就从儿子的神情上看出了破绽。
  徐世良说苏烟云是从小父母双亡,在苏州唱评弹为生,他偶然去听评弹时看到,就喜欢上了,所以带回来想作姨太太,当然这话没有什么不对,本来苏州的女子多多少少也会一些评弹的,但是谁能想到徐老太太就此暗暗记住了苏烟云的名字,还托人去了苏州大小青楼里打听呢!
  当时社会上虽然常常有一种话,说是娼妓戏子不分家,彼此身价半斤八两,可事实上,当时唱戏艺人的身份还是较高的,因此徐老太太一听苏烟云是青楼女子,当即气得大骂,不许她进徐家的门。
  然而徐世良也是真心地要娶她,便和徐老太太好说歹说,最后使出杀手锏,说苏烟云其实已怀了他的孩子,他是一定要娶她过门的。
  徐世良那时候已经娶了四房妻妾,可只有大太太生下了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儿,徐老太太听到苏烟云怀了孩子,心里动了动,又问这孩子到底是不是徐世良的,徐世良掰着手指头给她数日子,他一去苏州几月,苏烟云在此之前也没有接过客,确是他的孩子无疑!
  徐老太太半信半疑,终于还是松了口,容许徐世良娶了苏烟云做第五房姨太太,就看孩子生下来像不像徐世良再说。
  可谁料想到苏烟云竟会早产两个月呢!
  这一下子,不管生下来的孩子像不像徐世良,徐老太太都不肯相信这孩子是徐家的种了,然而苏烟云已然是进了徐家的门,徐世良又不肯一纸休书休了她,徐老太太骂吧恨吧,没有办法,便隔三差五指桑骂槐,气得苏烟云每天暗暗垂泪。
  徐淮宣按理说该是徐家的长孙,但他从小过得并不快乐。
  他当然不快乐。
  自他从小起,便模模糊糊地知道祖母徐老太太并不喜欢自己这个长孙,例如每逢除夕年前时候,祖母总要叫徐家的孩子们到她屋子里去,给孩子们新年礼物和一些吃食,徐世良那时候已经又有了几个孩子,是三姨太和二姨太生的,几个小孩子排成一队去到徐老太太的房中,那些礼物,照例是徐淮宣得的最少。
  其实徐老太太根本不必自己给孩子们分礼物,但她存心这样做。
  徐老太太真是恨透了他母亲!
  大太太也是同样地恨着苏烟云。
  为什么恨?因为这个下贱的人,不过是青楼出身,肚子里生下的种也不知道是不是徐家的,但徐世良偏偏就和鬼迷心窍一般地喜欢上了她!
  大太太和徐世良的婚姻,其实算是父母包办,徐世良对于大太太并没有怎样的感情,可是大太太是那样真心地痴迷着自己的丈夫,因此,她也就愈发地恨起苏烟云来。
  徐淮宣七岁那年,徐家已经打算要让他承下他父亲的衣钵,成为梨园子弟,可是为难的是,到底是要他学昆曲还是京剧?唱生角还是旦角?徐淮宣这个孩子,真是祖师爷赏饭吃,似乎生角也可以,旦角也可以,可是术业有专攻,唱戏的事,是应当早早确定一个大方向的。
  那天真像是逢着一个大节日,父亲徐世良端坐在太师椅上,周围一家子大大小小的人都在,父亲用和大人说话的语气问他:“淮九儿,你自己想一想,你要唱昆曲还是京剧?生角还是旦角?我要你自己想想,你喜欢唱什么?”
  徐淮宣懵懵懂懂的,想起前几天看过的一出戏,也像个小大人一样答:“想唱那个红脸的,手里拿大刀。”
  徐世良可惜起来:“哦,淮九儿想唱京剧里的武生,是不是?”
  大太太在一旁冷笑:“好嘛!京剧里的武生,照我说,还是昆曲里的旦角儿好,不然,世良你想想,如今昆曲里是大多人也跑去唱京剧了,大的已经不唱昆曲了,小的再不唱,昆曲真是要………哎呀呀,一败涂地!”
  这话真是挑起了徐世良的心肠,是啊,他唱了大半辈子的昆曲,自然是希望儿子承下他的衣钵的!
  徐世良一锤定音:“那就还是唱昆曲儿,我们淮九儿长得好,就攻五旦儿。”
  徐淮宣懵懵懂懂,当然没有话要说。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说一下,梨园行里,某个伶人在某行当叫攻,比如徐淮宣在昆曲五旦的行当里,就叫攻五旦。
假若是在京剧花旦青衣的行当里,就叫(攻花旦和青衣),不应该说是(扮花旦和青衣)

  ☆、安置

  要把楚生这孩子安置在哪里?
  顶要紧的是先找到一个住的地方,本来白文卿和顾寒瑞两人的住处都有空房,但他两人又担心楚生自从汪老板的事情以后,对和一个男子住在一起会感到害怕,便给他安排了一个旅馆的大房间里面住。
  谁知道楚生这孩子怕黑,夜里听到水滴的声音都要疑心是鬼在那里,而且又因为汪老板的事情受了刺激,夜半三更总会做噩梦大喊大叫,这一喊叫,便往往在夜半把自己惊醒,周围黑漆漆,他又是一个人,还是小孩子,难免害怕,就这样在旅馆住了几天,整个人便愈发悒郁起来。
  终于还是从旅馆里搬出来,住到白文卿住宅的一间空西厢房里去。
  接下来的这些时日里,顾寒瑞便常常来白文卿这里逛逛,当然是借口来看望小尾巴和楚生,可没过多久他发现,徐淮宣也常常来这里了。
  徐淮宣其实从前不常来,但是现在为着楚生的缘故,便也常常来到白文卿住宅里看望楚生,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唱戏人的规矩,就是每天都得把功夫拿出来练!他得督促着这孩子,虽说他父亲不叫他教楚生,可眼下究竟是不知道楚生住在白文卿这里,那么,徐淮宣自然是可以借着拜访朋友的理由,光明正大地来教楚生的。
  顾寒瑞对此当然有一些不痛快,何况他渐渐地发现,徐淮宣他这来的次数也太勤了!
  就这样过了些时日,到了十一月。
  十一月份的时候,天气已然寒冷起来,朔风极狠戾地刮着,空气中便有“呜………呜”的声音在响,听起来怪苍凉的,小尾巴平常蛮爱乱跑,这时候也老实起来,得空就往人的膝盖上跳,跳上去了,又往人的怀里钻,取一点暖意。
  这天徐淮宣没有来,顾寒瑞在白文卿的一间客厅里就着火炉子烤火,这火炉子是煤球炉子,里面搁着几个摞起来的煤球烧得通红,人在火炉旁烤的时候,就特别地暖和。
  白文卿这时候在书房里写稿,整个客厅里只有顾寒瑞和楚生。
  楚生本来是正在客厅里唱念戏词的。
  “………老人家,你道他可是有道德的么………贪恋着闲花野草………”
  正唱至此,忽听得见脚步声响,楚生一抬头,看是顾寒瑞来了,人前不好意思,也就不再唱。
  顾寒瑞掇了两张矮木椅在火炉子前,按对面的位置放着,自顾自坐下,又招呼着楚生,“烤烤火呀。”
  楚生低着头,在顾寒瑞面前坐下,双手伸出来,放在烧得火旺的炉子上烤着。
  两人半响也无话,过了点时候,双手已经给火炉子烤得很暖和了,楚生稍稍觉得有一点热,便把双手向上微微抬着往回缩一点,却是不小心碰到了顾寒瑞指尖,火炉子一定烧得太旺了,楚生下意识地想着,感觉自己的脸已经被火烤得红了。
  这时候小尾巴一叠声地喵呜着跑进客厅来,跳上顾寒瑞膝头扒拉着他口袋要找腊肠,天寒地冻,腊肠是早已被冻得冰凉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