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欲买桂花同载酒-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板?”
  
  看着谢暄还是不动声色的一张脸,柳郁文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他这个学生虽说从小就冷冷清清的,以前最起码还有点人气,现在却寡淡得像一池波澜不惊的水。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棋下到一半,柳郁文忽然问了一句:“景玄,你觉得当下世家的前途何在?”
  
  谢暄落了一子:“世家谨守本分,上佐君主下庇黎民,自然便有前途。”
  
  柳郁文又问:“那你可曾想过,为何是世家上佐君主下庇黎民?”
  
  谢暄沉默了一会儿:“学生愚钝。”
  
  柳郁文道:“我年幼时曾拜过一位开蒙先生。这位先生学问极好博古通今,连现在的我都自愧不如。可这位先生出身寒门,终其一生未得进入仕途,四十岁上下就郁郁而去了。这些年我传道授业,总是会想起那位先生,视之为平生憾事。”
  
  “真正上佐君主下庇黎民的,应该是有才有识之士,而非一个家世。这个道理,照理来说你们年轻人应该比我明白。”
  
  任是曾经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世家的时代也终究是要过去了,以一己之力强行对抗的,不过是陪葬罢了。
  
  谢暄笑了笑,岔开了话题:“先生,该您落子了。”

第二十八章
  月后的一个早朝上,柳郁文主动上了一道折子,想要在国子监之外再设一个学府,用于招收有奇才的寒门学子,取的是“鲤鱼跃龙门”之意。
  
  这事其实跟上一次在朝堂上争论的东西差不多,不过是换了个壳子罢了。
  
  众人都明白了,柳先生是铁了心要跟皇室站在一起了。
  
  老先生在殿上侃侃而谈:“如今大愈百废俱兴,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家世有贵贱,而学识无贵贱,凡有才之士皆为朝廷所用,才可振兴我朝。”
  
  王穆承出列反驳道:“世家子弟岂可与寒门贫子混为一谈!”
  
  “王尚书,您刚刚是没有听到柳祭酒的话吗?新设一个学府,哪里混为一谈了?”楚霁出来帮着柳郁文解释道,然后顺口就把问题抛给了楚逸,“不知皇上以为柳祭酒的提议如何?”
  
  楚逸接收到皇叔似笑非笑的眼神,心里暗骂了一句,面上却和蔼可亲地跟楚霁唱双簧:“柳祭酒的提议虽说有疏漏,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今年连考核带入学应该是来不及了,不如这个龙门监就从明年开始试行一年,众卿以为如何?”
  
  说是试行,这个口子一开还能不能关就不好说了。
  
  王穆承言辞悲切地喊了一声:“皇上!”
  
  楚霁立刻跑出来曲解他的意思:“王尚书可是觉得试行一年看不出效果?无妨,那就试行三年吧。”
  
  往后又有几个王家一系的官员出来反驳,都被楚霁轻描淡写地怼回去了。
  
  王穆承焦急地去给谢暄使眼色,谢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也没有动。
  
  谢暄不动,跟谢家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那些官员就更不可能动了。
  
  眼看着满朝除了他自己这一系没有人可以帮他了,王穆承愤愤甩袖,回到了原位。
  
  楚霁皱了皱眉,这王家可真是太嚣张了些。
  
  下朝之后,王穆承主动找上了谢暄。
  
  谢暄被王穆承拦了去路,只能停下来应付他:“不知王尚书找谢某何事?”
  
  王穆承冷笑了一声:“谢家主如此不作为,怕不是对‘合作’一词有什么误解?”
  
  谢暄不动声色:“谢家忠于家国,凡于家国有利的,皆是谢家的合作对象。”
  
  “很好。”王穆承目光阴毒,“谢暄,你尽管做皇家的狗,将来可别后悔!”
  
  放完这句狠话,王穆承就拂袖离开了。
  
  谢暄蹙了眉,总觉得王穆承这态度耐人寻味了一些。
  
  王穆承走后,楚霁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他旁边,忽然叫了他一声:“景玄。”
  
  谢暄回过头,两人过近的距离让他心颤了一下,他不着痕迹地后退了一步,说:“臣还有事,先走了。”
  
  楚霁往前走了一步,冲他笑道:“景玄,你今天没有开口,我很高兴。”
  
  谢暄像是被他灼灼的目光烫到了,匆忙转了头,语气生硬地转移话题:“王爷有空还是多留意一下王家吧。”
  
  他没有给楚霁说话的机会,当即就离开了。
  
  大概平生最狼狈就是对着一个已经下定决心不再交集的人心跳还是会忍不住加速吧。
  
  蝉声虫鸣还在一声声地叫,东边正在升起的太阳也渐渐有了热度,只是总叫人觉得不如前段时间热闹了。
  
  终究是到了夏末了。
  
  四更的时候摄政王府里接到了一封密信,楚霁披衣而起,书房里的灯火一直亮到了天明。
  
  第二天一早楚霁就在朝堂上宣布了陈州知府起兵叛乱的消息,因为陈州离京城近,唯恐危机京城安危,当即就带了一半的京城守卫前去平乱。
  
  王穆承站在送行的人群里,眼中划过一丝诡谲的光。
  
  谢暄想起今天早上在京城中抓到的细作,暗中叫人来吩咐了几句,看着楚霁坐在马上意气风发的模样,心忽然沉了下来。
  
  下午的时候,谢府的人按照谢暄的吩咐又抓了几个可疑的人,无一例外都在被抓到的那一刻咬破嘴里藏的毒自尽了。
  
  侍卫向他回报道:“家主,我们去问了城门的守卫,最近进城的人确实多了不少。不过眼下正是交易的旺季,加上城门的守卫都是轮班,就没有人多加注意。”
  
  谢暄看着几具脸色发黑的尸体,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尸体完完全全是平民百姓的模样,没有任何可供辨认的痕迹。
  
  “砰!”院门外忽然传来什么东西落地的声音。
  
  “谁!”谢暄目光一厉,回头一看,居然是映竹受惊之下打翻了水盆,她正紧紧盯着一个地方,表情惊恐,捂住了嘴巴。
  
  她看向的方向正是其中一具尸体,那尸体头脸向着一边歪着,正好对向门边。
  
  为了方便查看,尸体都被掀开了一角露出了脸,看着着实骇人。
  
  王月舒和映竹入了丞相府以后就跟隐形人一样,除她们两个以外丞相府里都是谢暄的心腹,院门也就没有关上,没想到映竹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经过这里。
  
  谢暄却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了一些除惊恐以外的东西。
  
  身旁的侍卫听从他的指令把映竹带了进来,谢暄走到她面前:“映竹姑娘别怕,谢某只想问你一句,这个人,你是不是认识?”
  
  他手指指向的,正是映竹看着的那具尸体。
  
  映竹支支吾吾不想说,谢暄看着她的模样,了然一笑:“谢某知道了,这人怕是跟王姑娘有关吧?”
  
  映竹自小长在倚红楼,人际关系相当简单,算来算去,能让她帮忙隐瞒的,也只有王月舒一个人。
  
  映竹一惊,还想要解释什么,谢暄却挥挥手让人把她带下去软禁了:“委屈姑娘几日了。”
  
  侍卫问道:“莫非这事是夫人做的?”
  
  谢暄楞了一会儿才想明白这个“夫人”指的是谁,回道:“不是她,我只是想确定这些人是哪家的罢了。”
  
  王月舒虽然是王家大小姐,但她没有任何这样做的理由,更何况,王穆承这个老狐狸也不可能把手中的势力交给一个外嫁的女儿。
  
  不是王月舒,又在王月舒身边出现过……
  
  只可能是王家的作为,联想到王穆承最近的态度,更是微妙。
  
  谢暄又细细思量了一会儿,忽然皱了眉:“你们去告诉亦陵,让他即刻进宫保护皇上!”
  
  无论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好。

第二十九章
  谢暄暗中查探了一夜,刚刚有了些眉目,没想到第二□□堂上就已经炸开了锅。
  
  几位官员联名上了一道折子,状况跟谢暄昨日发现的差不多,几乎已经算是板上钉钉的有人在京城暗中布置了。
  
  谢暄特意往旁边看了看,王家嫡系的官员都不在。
  
  只是现在人心惶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楚霁不在,只能是谢暄站出来安抚人心:“诸位稍安勿躁,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封闭城门,把城中的细作排查一遍,然后再慢慢探查。”
  
  楚逸坐在上位,原本准备好的话被眼前的状况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忍了忍,想要静观其变。
  
  事情已然闹开了,再暗中探查已经没有了意义,谢暄索性光明正大地向楚逸请示下了命令,城中暂时戒严,严查城中外来人士。
  
  中午的时候,谢暄进了一趟宫,跟小皇帝密谈良久,面沉如水地走了出来。
  
  谢暄还没来得及想好对策,迎面忽然撞过来了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兵,看见他直直地递过来一封信,就倒在了地上。
  
  谢暄叫人把小兵带下去好生照顾,只能再匆匆转回了御书房,跟楚逸一起看了那封密信。
  
  “王穆承反,发兵阳州,里应外合,攻京城。”
  
  最后一个“城”字只写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大片的血。
  
  阳州是王氏的祖地,王氏手中的兵权大半都在阳州。
  
  看情况阳州已经出问题了。
  
  楚逸脑子转了几转,问道:“王家在京城中还有人吗?”
  
  谢暄沉着脸回答道:“臣昨日就去查过了,王家在京城里除了一些仆役没有别人了。”
  
  从他昨日知道这些人是王家的就去看了,空无一人。
  
  谢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楚逸说:“现在情况有变,王穆承应该是知道自己的计划被识破想要提前起事了,劳烦皇上向摄政王说明一下此处的情况,然后按照摄政王的安排速速撤离。”
  
  “丞相大人这是想要带皇上撤到什么地方去啊?”
  
  御书房的门忽然被推开了,长乐侯楚良带着满朝文武齐齐堵在了御书房的门前。
  
  有官员附和道:“京城乃我大愈根基国之象征,虽死必守,怎么能轻言撤离呢?”
  
  楚良六年前因军粮一事被贬到了边地,这个节骨眼上居然回到了京城。
  
  看到这个人,谢暄捏紧了拳头,强自按下了心中的杀意。
  
  楚良似模似样地向屋里的两个人行了礼:“王氏起兵一事臣等已经知晓,只是谢丞相手握密信却不公之于众反倒劝着皇上撤离,却是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了。”
  
  楚逸忍不住替谢暄辩解道:“这密信才刚刚送达……”
  
  “皇上!”楚良抬高声音打断了他,“这密信第一个接手的人是谢丞相,自然是他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给您。”
  
  楚逸气得涨红了脸:“长乐侯慎言!”
  
  楚良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皇上您可别忘了,您身边这个人,是王家的女婿。密信上说的‘里应外合’,这‘里’指的是什么人,可就不好说了。”
  
  那封密信的内容,除了死去的阳州知府,只有可能是另一方的人。
  
  楚良竟然跟王家勾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