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炳虽然愣了下,但很快调整了神情,看向正在藏书和小抄的皇帝。
  “不是让你严肃,是要凶一点,”虞璁摆摆手道:“杀气——杀气懂吗。”
  陆炳心里叹了口气,还是非常听话的摆出了抄家时的姿态。
  “好了。”虞璁满意的摆摆手道:“就抓为首的那三个,早去早回。”
  几个道士进了乾清宫里,都难得的收拾了从前神棍般的装逼姿态,诚惶诚恐的行礼问安。
  虞璁沉着脸,半晌都没有说话。
  他早就跟陆炳问过,这宫中如今恩宠最甚的,就是这邵元节。
  他的徒弟陶仲文也跟在旁边,是得力的助手之一。
  这帮牛鼻子老道虽然能糊弄的了朱厚熜,可糊弄不了他啊。
  知道酸碱指示剂是什么吗?闪电和下雨的成因知道吗?物理定律知道吗?
  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共青团团员,虽然没有入党成功,但是虞璁也非常相信科学。
  除非有人能让他长生不老,或者见到故去的爷爷,不然别的都免谈。
  ——不过,穿越这件事情,好像也有点迷。
  “致一真人,朕最近记性不太好,还望再报一遍山门,让朕听一听。”
  那个灰蓝袍子的老道人一摸胡子,朗朗道:“贫道,乃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
  虞璁一抬眸子,淡定道:“那道长,是名门正派出身,辈分高深之人?”
  “正是如此。”
  “劳烦道长,给朕讲一讲这《冲虚真经》第四篇,是具体何意?”
  老道人愣了下,当时就懵在那里了。
  他原本以为,皇上是哪儿不痛快,找自己寻丹问药来着,怎么上来开始考经书了?
  “这……这……”他支支吾吾道:“容贫道稍作准备可好?”
  “若是参悟玄妙需要一些时间,不如,道长为朕背诵两三章?”虞璁笑眯眯道。
  他现在终于感受得到,班主任突袭考背书的时候,内心的那种暗爽的感觉了。
  “老臣最近忙碌于丹药,没来得及参悟道学,”邵元节忙不迭给自己找台阶下,试图转移皇上的注意力:“这九霄云麓丸……”
  “丹药?”虞璁哦了一声,似乎被提醒了什么,慢悠悠道:“这么说,陶大人最近,都在和其他人在炼丹咯?”
  “不错,不错……”邵元节忙不迭的点头道,他背后的汗都隐隐的涔了出来,心里莫名的开始越来越慌。
  “这丹丸,可都要吃进人肚子里的。”虞璁笑眯眯道:“想炼丹修道,总得会背《黄帝内经》吧?”
  “邵道长出身名门正派,坐拥皇家俸禄,还辈分深厚,总不会连最基本的丹药之书,都背不出来吧?”


第12章 
  皇帝这话一出,在场的几个道士都傻了。
  他们习惯了高官俸禄,跟金丝雀儿一样成天被宫里养着,哪里还会日夜温习经文,真正潜心修道?
  顶多聚在一起琢磨琢磨,怎样整的更花里胡哨点,好糊弄皇上,多混点打赏。
  “邵道长一时想不出来,怕是年纪大了。”虞璁眯眼一笑,慢慢道:“其他几位呢?”
  陶仲文脸色惨白,直接跟着跪了下来。
  他从小就是在市集混大的,太懂皇上是个什么意思了。
  哪怕今天自己能把书文都倒背如流,皇上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小人愚钝,诸事听皇上吩咐!”
  陶仲文这头还懵着呢,后头徒弟倒是噗通就跪了,老道人心里绕了几个弯子,终于猜出来哪儿不对劲了。
  从前这皇帝大人是拿他们当药师,只要药随叫随送,就可以衣食无忧,哪怕不见效都能侥幸落个好。
  皇上最近一个月压根不光顾药庐,明显是又起了什么新鲜心思了!
  虞璁打量着这一溜儿全跪下的道人,心满意足的抿了口茶,再度开口道:“是花架子还是真丹术,你们心里都清楚。”
  他缓缓的站了起来,背着手绕着邵元节走了一圈:“不过,朕也无意为难你们,日后说不定还会再赐恩宠。”
  帝王抿唇一笑,慢慢开口道。
  “毕竟……丹药之用,远不及人言可畏。”
  没出多久,宫里便传来了消息。
  这消息是在钦天监当值的小太监那穿出来的,一开始只是几个重臣知道,后来从后宫到前朝,再到西城的一众皇亲大臣,全打听到了。
  这德高望重的邵元节邵道长,竟然卦出来皇帝是紫微之命,不仅是天命所归,还注定成就霸业,振兴大明。
  然而紫微这种孤星,身边仅容得下四颗旁星环绕,相映光辉,其他人若是接近过甚,只会被煞气所伤,早夭而亡。
  这但凡对皇家了解些的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四颗旁星便是宫里的四个皇子,注定要辅佐陛下大展抱负。
  但是邵道长这话一出来,意思是说,往后都不可能再有妃子了?
  在北京城里所有人都交头接耳,茶余饭后闲聊这则寓言的日子里,新的消息又不知从哪儿放了出来。
  皇帝要祭天了。
  没过几日,宫中城门大开,仪仗队伍如接天祥云般飘然而至日坛,文武百官皆跟着观礼行香,连有些百姓都跟着沐浴焚香,一起折腾了三天。
  三天一过,邵元节被封为灵尊真人,还得了个太子太傅的名头。
  这是皇帝默认了这件事情啊。
  原先还琢磨着往宫里塞女人的老臣们都懵了,只好开始物色新的女婿。
  成就霸业之类的话先放到一边不谈,紫微孤星的意思,那是皇帝再近女色,只会让妃子们加速衰老早亡,难怪这阵子后宫传来些奇怪的风声。
  往后若是皇上真的突然起意,召谁来侍寝,恐怕那妃子哭都来不及。
  但是往好处想,这一代的皇帝才是真的天命所归,简直给一溜忠臣都喂了颗定心丸。
  皇帝坐在乾清殿内,听完了陆炳一五一十的复述,笑的快呛着自己。
  封建迷信这一套,有时候还真的好使。
  给这帮道士一两个虚名无所谓,俸禄注意着点,别太奢侈就行。
  从今往后,但凡自己有啥不太古代人的决定,都能拿天上的星星来挡枪,也算是相当划算了。
  反正怎么编都是他们的事儿,我安心折腾就好。
  虞璁蘸了蘸墨,自己抬手写了两笔,又意识到自己只会写简体字,索性叫陆炳过来。
  这些日子里,他虽然有提笔练字,但记得颇慢。
  每个字都被加了不少弯弯绕绕的笔画,真要自己通畅的拿繁体字写封书信,恐怕还得修炼个大半年。
  陆炳站在他的身侧,俯身接过了笔。
  他的身上,沾着淡淡的清水香。
  清冽而沉静,便如他本人一般。
  虞璁悄悄嗅了下,又侧过身来,不偏不倚地蹭到他垂落的袖子。
  “陛下?”陆炳下意识地退了一步,略有些不习惯这样过近的距离。
  虞璁瞥了他一眼,摆摆手道:“你替我把六部的高层名字都写一遍,还有内阁的那几位。”
  杨一清年纪大了,桂萼张璁结了小圈子抱团,历史上还有贪污的黑点。
  眼下之急,是要多提拔几个能干的人上来,帮他一把,让经部的成立和各种事宜都能更高效率的运作起来。
  王守仁和杨慎还在路上,起码还得等一个月,眼下自己信得过的,好像也只有徐阶了。
  想到这儿,虞璁托着下巴发起呆来。
  徐阶这时候,还是个小年轻啊,胡子都没长呢。
  苗子自然是个好苗子,后来也是官升礼部尚书,斗倒了严嵩还调教好了张居正。
  但他现在还只是个国子监祭酒……要是贸然予他权位,等同于把徐同学当成靶子,让他被一帮人追着怼。
  陆炳写完名簿,便屏息凝神的站在一旁,连呼吸声都静悄悄的。
  虞璁想来想去,忽然一拍脑袋。
  青词!
  原主朱厚熜当年强行让一帮小臣上位,不就是因为他们青词写的好么!
  “陆炳,你现在就去,把徐阶给我带过来,”虞璁一拍陆炳,两眼发光道:“就说朕有事问他,速去速回!”
  没过一炷香的功夫,一脸茫然的徐阶就被带到殿中,略有些生疏的行了个礼。
  像他们这样的品级极低的小卒,顶多在朝会上瞥一眼皇帝模糊的影子,哪里敢想自己会有被皇上私下召见的机会?
  虞璁随口让他免礼平身,然后不痛不痒的问了几个国子监的问题。
  由于他自己不太熟悉这国立大学里是个什么情况,也只问些伙食如何,俸禄够不够这样的小事儿。
  徐阶按着礼制,不敢抬头面见圣颜,只沉稳的答完了一个个琐碎的小问题,言语不多不少。
  “朕从前,看过你殿试的文章,记忆颇为深刻。”虞璁握着哥窑茶盏,用指腹摩挲着光滑的质地:“行文流畅自如,政论深刻有见地,颇为不错。”
  徐阶愣了下,颇有种自己在做梦的感觉。
  皇上——皇上居然还记得自己的文章!
  这每届考进来的士子,看似都是全国凤毛麟角的才子,实际上进了国子监之后,想要出人头地,做三品以上的高官,可能熬几十年都未必可能。
  文官数众,但皇上竟记着自己的文章,这是何等的知遇!
  “徐爱卿,”虞璁顿了一下,心想自己又得昏君一次了:“朕近来颇好道论扶乩,想委你为朕作一篇青词。”
  青词?
  徐阶怔了下,失望的心情在心底无声的蔓延。
  他原以为,皇上相中了他的才学,是打算让他为国家效力,恪尽职守。
  原来——竟是让他作这样的锦绣文章!
  什么青词,不就是写给天上神仙看的吹嘘之作吗?尽择些华丽词汇,再吹捧下太平盛世、天子功德,回头一把火烧掉,便当做与上天相谈了。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被泼了盆冷水,全都浇灭了。
  “可听清楚了?”虞璁怕他没理解,又开口道:“明日午时之前,递到乾清宫前的孙公公那便可。”
  徐阶忍下心里的不甘,低低应了一声:“臣,遵旨。”
  ……怎么感觉你怪不乐意的?
  虞璁挠了挠下巴,隐约看出来这徐大才子似乎并不兴奋啊。
  这要是严嵩被私下邀进乾清宫里,恐怕当天下午就能把青词递过来。
  徐阶兴趣缺缺的又回答了他几个问题,便请辞告退了。
  皇帝大人要了碟桃子切块,边吃边纳闷哪儿不对劲。
  不过说到这姓徐的,他突然又想起一个人来。
  虞璁啃着桃子,心想自己这穿个越,玩的跟卡牌收集游戏一样。
  “阿彷,你听说过徐渭、徐文长这么一个人没有?”
  整个大明朝,真正令后世铭记的大才子,只有三人。
  撰写《永乐大典》的解缙,被放逐流亡的杨慎,和这既能画作诗文,又能行军奇谋的徐文长。
  三个人里,他嘉靖朝独占两人。
  正可谓是天命所归。


第13章 
  陆炳把宫里上下人的名字想了一通,思考道:“好像有个小太监,叫这个名字?”
  那绝对是重名。
  在虞璁的印象里,徐文长跟着胡宗宪抗倭多年,似乎跟嘉靖皇帝本身没有什么交集。
  而按照历史定律,但凡这种在艺术文学上造诣颇深,又没有当官的,多半是考不上进士。
  按照徐渭的才学,考个秀才总是有可能的吧。
  “这样啊……算了。”虞璁趴在桌上,开始回忆这徐大才子是哪里人。
  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