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农家子-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在那里可好?”钟老爷子看着面前容光焕发的小儿子,明知日子不会差,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嗯,还成。”钟正信对于目前的生活很满意,有恩师指点,还有大量珍贵典籍可看,他在学业上进步很快,就是开销大了点,以他目前的支出来看,可能会超过佃出田地得到的租子。不过这都是小事,他可以再想其他办法来解决。
    “那你就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定要和你老师打好关系,不要仗着你帮过他忙,就做出出格的事。”钟老爷子满脸欣慰,五个儿子,都各有各的出路,不用他这个当爹的再为他们操心,这比什么都好。等过几天,庆然成亲后,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儿子明白,一定谨遵爹的教诲。”钟正信收起脸上的笑容,神色郑重地应下。
    “爹。”钟庆昭比钟庆成还小一岁,跑起来一摇一摆的,看得钟庆然都乐了。
    
    第69章
    
    “睡醒了?庆昭,过来,叫三哥。”钟正信笑着示意。
    “三哥好。”
    “真乖!”钟庆然随手抓了一把糖果,塞到钟庆昭手里。
    钟庆昭和钟庆然不熟,见过礼之后,便一直围在钟正信脚边打转。
    刚聊没几句,钟正仁夫妇和钟正智夫妇,便带着几个孩子过来,这下子,堂屋里便热闹了。孩子们围在一块,玩笑打闹,好不畅快。
    女人们在灶房里忙碌,男人们则在堂屋里闲聊家常,多是讲这几个月来各家发生的琐事。
    这里都是钟庆然的长辈,他秉承着多听少说的原则,侧耳倾听。从之前这段短暂交流中,钟庆然得出,钟正信貌似在商杨府城过得不错,颇有些意气风发之感,这在家里和他仅有的几次见面中,钟庆然从未感觉到过。
    不光钟正信如此,就连钟正仁和钟正智都有不小的变化。自己当家作主毕竟是不同的,这和人品无关,地位不同了,要是还像以往那样行事,估计这个家早晚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当家人自己都立不起来,谁还能为他们挡风遮雨?
    钟正仁本性没变,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几分果敢。
    钟正智依旧心明眼清,不过说话稍微委婉了一些,不再针针见血,直言不讳。这也算是他的一个成长,毕竟赞美之言还无所谓,别人听了兴许会挺开心,俗话说,忠言逆耳,不中听的话要是说多了,可不就是遭人厌憎吗?
    在钟庆然看来,他爹和四个叔叔,个性都非常鲜明。他爹就不说了,规规矩矩农人一个。二叔人比较精明,经商倒是很符合他的性子。三叔为人圆滑,懂得巴结笼络,又有一手厨艺在身,经营个不大不小的食肆,应该能胜任。
    四叔有眼光,可惜吃亏在一张嘴上,他心里也明白,就没去外面闯,安心在家当个小地主。至于五叔,钟庆然也说不清楚,反正他的做派和其他四人明显不一样,估计和他是个书生有莫大关系,跟他四个哥哥的关系不远不近,做事合乎规矩,很难让人挑出错处来。
    钟庆然有些为四叔可惜,他性子太直了,不管进哪个行业,都容易被人打压,想混出头难度颇大。不然,以他的心性,定能有一番作为。
    “正信,你这个时间回来没事?”钟老爷子对小儿子的学业很是上心,族学都还没放假,苍山书院想必也一样。不过担心归担心,对于小儿子能回家,参加庆然的成亲礼,他还是很欣慰的。顾念亲戚情分,总比漠然以待好。
    “没事,离放假也没几天,先生得知后,就给我批了假。”钟正信眼里带着笑意,他在苍山书院日子过得舒心,有恩师罩着,没人会不知好歹地排挤他,即便性子跟他不合,至多也就不跟他往来,他还结识了好几个志同道合的同窗。
    “那就好。你的事,家里也帮不上忙,你自己多结交一些同窗,先生那里也打好关系,即便考不中举人,有这层关系在,也能以秀才的身份在官衙里谋个差事做。”钟老爷子乐呵呵地缕着胡子,眼里闪过期待的光芒。
    钟庆然摇了摇头,心下叹息,大周朝百姓对文士的崇拜已经刻进骨子里,其中尤以入仕当官最得人心。在他们眼中,这可是光宗耀祖之事,没能力的就算了,但凡有点心气,家里也还能凑合的,那真是勒进裤腰带,也要供出一个学子来。
    可文之一道,又岂是这么容易走的?多的是摔得头破血流的学子,饶是如此,也没能挡住后来者前赴后继,可见当官改换门庭,对他们有多重要。
    钟庆然心里明白,一者,他未必比得过,苦心钻研一二十载的众多学子,二者,他的性子也不适合走仕途。还有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他觉得,要是以上两点都没问题,他如愿当上官,这最后一点他估计也难以克服。
    钟庆然的思想观念和大周朝格格不入,要在仕途上有所收获,势必要摒弃以往的自己,那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抹去他的记忆,那样还来得自在一些。
    钟庆然觉得他想多了,别以为是个现代人穿到古代,就能玩得风生水起,至少在科举上并不占多少优势,可能还有不如。是想,一个连繁体字都认不全的人,在古文上能有多少造诣?反正他一个艺术生没这份本事。
    若非钟庆然跟着爷爷学过中医术,还继承了部分原主的记忆,恐怕连字都得重新学起。还有一点便是,大周朝日常用语是白话,而科举需要考的是四书五经之类,通篇都是古文,他看久了就头皮发麻。
    在现代都学不好语文的人,还想到了古代就能一学就通,分分钟甩开学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学子,这不是瞎扯是什么?
    钟庆然心里闪过的各种念头,被钟正信的一声应和打断。
    此时,钟正信正仔细聆听着钟老爷子的教诲,听到最后一句时,轻蹙了一下眉,瞬间又隐去那抹不自然。这一霎那,恰巧被钟庆然瞧了个正着,看来,他这位五叔很是自信,笃定以后定能中举。
    又聊了会,钟庆阳等几个学子也相携而归。明年有童生试,钟庆阳打算下场试试,便跟钟正信认真请教。钟庆阳小时候学过两年,之后弃学,也没放弃,闲时就会翻一翻书,现在重新进入族学,他这个提议倒是一点也不出人意料。
    真说起来,钟家识字的人不少,钟老爷子和钟正仁也都念过两年,那时候钟家家境比钟庆然来之前要好,奈何两人在这上面没多少天赋,家里也就没花银子让他们继续进学。钟庆阳则是因为家里供不起两个学子,在两人资质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已经培养十来年,一个还是稚龄孩童,选谁那是一目了然。
    在钟正信跟钟庆阳传授童生试的经验时,其余人都停止交谈,安安静静、神情专注地听着,直到饭菜上桌为止。
    晚饭很丰盛,因着钟庆然即将成亲,家里备了好些便于久放的食材,再加上钟庆然从上京带回来的那些,可说是比正宴都要好。毕竟钟庆然带回来的物事,不是平阳县难得一见,就是品质比较好,而且数量有限,并不够宴席之用,便全都用在自家人身上。
    十五人分成两桌,男人一桌,妇人小孩一桌。钟家现在不缺这点吃食钱,两桌菜品都一样,量也足够,不用再争抢着快速进食。
    主食是碧粳米饭,淡绿色泽,香味清浅,农家压根见不到它的踪影。这并不是钟庆然所买,而是他从上京离开前,王护卫送给他的。碧粳米产量少,基本不在市场上售卖,一产出,就被权贵阶层包圆,可说是有钱都未必能买到。
    钟庆然之前对碧粳米完全没印象,他也是见到之后才对它有所了解,这越发坐实了傅掌柜背后之人来头不小。
    荤菜有白切鸡、红烧五花肉、粉蒸排骨、香煎黄鱼、酸萝卜海蜇丝、爆炒鱿鱼,再加一个鱼头豆腐汤,足足有七荤五素,其中三个鱼菜钟家人还是第一次见。
    钟庆然去的时候好,正好赶在寒冬腊月里。上京冬天很冷,冰块容易取得,新鲜海货吃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些冰冻海味。当然,出现在市场上的海鲜,大都是中低品质,上品和极品很少,一出现,基本都会被有钱人买走,所以,钟庆然带回家的都是中等品质的海鲜。
    童氏没吃过海味,自然也不会做,这几个菜都是钟庆然说,她做。好在这几样海鲜做法很简单,钟庆然一说,童氏立刻便明白。不就是红烧香煎吗,这个她会。至于火候问题,这个不用那么在意,只要熟透了,稍老一点也没人会计较。反正再如何仔细,农家人的手艺,还能比得了大厨不成?
    海鱼味道虽跟河鱼差别不小,但还总归是鱼,本质上区别不大。鱿鱼和海蜇丝就不同了,同归为海味,却并非鱼,对于钟家人来说,这两个菜口感比较新奇。大人虽将筷子伸向这两个菜的频率变高了,但起码吃相还过得去,小孩子可就没那么多讲究,喜欢吃哪个,就尽挑着哪个吃,只要不是整个人都扒上去,端起盘子往自己饭碗里倒,童氏等人并不会出声责骂。
    你一筷我一筷,几轮下来,有几盘菜便见了底。见到自己带回来的食材大受欢迎,钟庆然心里也高兴,脸上便带出了笑意。
    这一场家宴,可说是宾主尽欢。
    钟正信一家在河湾村没有房子,被安置在钟家前院。长途奔波,人本就带着几丝疲惫,更何况还有个孕妇在,钟老爷子也没留钟正信长谈,晚饭后,便打发他们一家去休息。
    “正信,家里不是没多少钱了吗,怎么还能办这么好的席面?”李氏有些想不通。
    钟正信皱着眉头想了片刻,说道:“想来是大哥和四哥那边钱还没给吧,这样爹手里应该不会缺钱,再加上如今家里人口简单,花销不大,吃好一些很正常。我在意的倒是那碧粳米饭,这可是皇室特供,余下品质稍差的,也全都进了高门大户,市面上流通的少之又少,不知道庆然从哪里弄到的,我也就在恩师那吃到过一回。”
    “这么金贵?我吃着也就比白米饭好些。”李氏惊道。
    “你吃太快了,碧粳米饭多嚼一嚼,会唇齿留香。”钟正信摇了摇头,为精美食物被牛嚼牡丹般糟蹋感到可惜。
    “下次我试试,爹娘那应该还有,不知道还能不能吃到。”李氏眼里露出向往之色。去了商杨府城,她也算是开了眼界,那里和河湾村完全是两个世界。住惯了府城,她都有些看不上乡下。当然,她也就在心中想想,面上可不敢表现出来。
    “爹不会这么小气,真要有的话,下次家宴定然会拿出来给大家享用。”钟正信目光幽远,他拜的恩师柳靖,是苍山书院主管先生,地位只在山长之下。
    和大多数先生不同的是,柳靖出身官宦之家,以进士身份在苍山书院任教。对于他来说,教书育人纯粹就是爱好。不然,有家人铺路,他早就在仕途中徜徉。兴许也是这样,柳靖的学问做得很好,名声早就传遍附近州府,他并非沽名钓誉,实打实的学问摆在那。
    钟正信也是好运,举人没考中,谁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竟应在柳靖身上。他不会知道,他能这么走运,全是托了他那三侄子的福。
    钟老爷子,是知道钟庆然特殊能力的,对于钟正信顺利考中秀才,还拜柳靖为师,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他自己的本事,钟老爷子也弄不明白,但他相信,必然有护身符的作用在内。钟老爷子从没想过让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