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农家子-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碰到过卖牛肉的场面。没办法,钟家不在城里,他也不是每次进城都会去集市,撞上的几率实在是低。
    钟庆然咽了咽口水,不讲义气地一个人开吃。解够馋了,他才开始翻看余下的肉干。看到有鹿肉,钟庆然眯起眼,决定拿一些给他爹尝尝。这东西太补,他这个年纪,少吃点没关系,吃多了,搞不好会流鼻血,浑身燥热。要不要给大哥多吃点?算了,做人不能这么不厚道。
    翻看完,钟庆然整理了一番,将生食全都抱到上房。
    “阿奶,中午就把海带或者紫菜煮了吧,这两样东西能防大脖子病,让家里人都吃点。其他海货也多少有点这个功效,阿奶随意。”钟庆然把做法都跟童氏讲了一遍,见童氏皱起眉头,直接说道,“阿奶,没事,不用着急记,等开煮的时候再问我就行。”
    “这两样真管用?”童氏张大了嘴巴,满脸惊奇。
    “管用吧,不过这量有点少,下次有机会多买点。”
    “这都是傅掌柜送的?”钟老爷子眼里也含有诧异之色,不过他更多的注意力则是放在这些东西出处上。
    “嗯,他说是他东家让他代为转送,到底谁送的,谁知道?”钟庆然说是这么说,他并不在意这点,谁送他都承了这个情。
    “这就好,有了交情,做生意就不容易拆伙。”钟老爷子充满沟壑的脸上,笑意深了几分,“要是一切顺利,今年底就给那边准备点年礼吧,不用多讲究,送点自家产的意思意思就行。”
    钟庆然欣然接受。
    钟老爷子:“这次赚了不少吧,还用来买地吗?”
    钟庆然斟酌再三,最终决定将他的秘密说出几分:“爷爷,奶奶,这事很重要,听听就过,以后都不要再说起。”
    钟庆然靠近两老,低声在他们耳边说道:“这钱我要留着,能保家里无恙。上次就是靠它们才拉了一把爷爷,顺带把马给拦下。”
    钟老爷子夫妇眼睛瞪得老大,满眼不敢置信,胸口不停起伏,怕喊出声来,两人都用手紧紧捂住嘴巴。
    
    第46章
    
    “还有,爷爷,奶奶,我给你们的护身符,不说能让你们好运常伴,至少霉运可以大幅度减少。”两老还没缓过劲来,钟庆然又敲下一个重击。
    亏得钟老爷子夫妇身体没问题,不然,准保承受不住。钟庆然也是知晓这点,才敢这么说,要是谁心脏不好,他可不敢这么胡来。
    童氏起身在房子内转了一圈,这才小声说道:“这事你没跟别人说吧?”
    钟庆然摇了摇头。
    钟老爷子和童氏尽皆吁出一口气,这便好办,两人真怕宝贝孙子不识人心险恶,把这么重要的事都随意透露给别人。
    钟老爷子抚了抚剧烈跳动的胸口,等情绪平复一点,才郑重说道:“庆然,这事就止于我跟你奶奶,再不能传进第四人耳朵中,你一定要记住。”
    看钟老爷子夫妇如此慎重,钟庆然也收起笑眯眯的神色,很是认真地说道:“爷爷,不用担心,这事我记住了。”
    得到三孙子的再三保证,钟老爷子夫妇才放下心来。两老没再揪着这点寻根究底,就仿佛不曾听过这事,直接岔开话题。
    自那之后,钟老爷子再没主动问起钟庆然有关钱财如何处置的事,三孙子想要置产了,他会自己开口,这点成了祖孙俩的默契。
    年过完了,庆和坊名声已经打出去,靠自家那点人手完全忙不过来,由于年前事多,添人的事被搁置,现在铺子重新开业,这事必须解决,否则就要出现货物被卖空的尴尬场面。
    为了不至于如此,一出元宵,钟老爷子便开始在河湾村招募相关技艺好手。这话一放出去,不少人都闻风而动,其中还包括亲戚。
    钟老爷子没想到这份工这么受人欢迎,一时竟没做好准备。随后回家召集几个儿子商量之后,决定暂时只在村中找,毕竟外村操作起来太过麻烦。
    当然,这么做,肯定无法让所有人满意,跟亲戚们的说辞是下次若还需要,优先从他们那边选,按亲疏关系一家一家来,跟村民们的交代更加简单,只要手艺好的,到时候可以让他们接一些零工。
    钟老爷子行动非常迅速,很快,就招够了人手。人都已经顾好了,总不能让他们在各自家里做吧?那样人多眼杂,就算他们自己不泄密,谁知道会被哪个有心人给瞧了去。
    为了避免这种无谓的麻烦,钟欣和钟磬两姐妹,以及明氏,暂时搬到钟庆阳的房间,钟庆阳和钟庆涵则搬入正房。这样,两姐妹那个房间便空出来,充作上工的地方,等院子里倒座房建成之后,两姐妹再搬回原地。
    对于钟老爷子夫妇做的这个决定,钟庆然有想过让大哥和五弟搬到他的房间,仔细思考之后,这个提议最终没有说出口。没办法,他房间里秘密太多,不适合曝光。
    不光是钟家要建房,简明宇家,也定在泥土解冻之后就在后院挖个地窖,就靠他自己动手挖掘。
    简明宇家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存粮也没多到需要用地窖的地步,他会这么做,是因为钟庆然决定把猴头菇养到他家。
    钟庆然觉得他房间内室总不能老用来养猴头菇吧,数量少还可以凑合,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算猴头菇受得了,他自己也受不了。
    他最先考虑的是养山上,后来想着,之前就没有这么做,现在他也一样觉得不大合适,最终,便选了简明宇家。
    原本,钟庆然是打算再建个房间,仔细一想,认为这样不大保险,村子里人来人往的,简明宇家就算没多少人光顾,也无法做到不落一丝痕迹。
    至于怎么挖地窖又好又牢固,这事还是容易解决的。河湾村地处北边,村里会这门手艺的就不少,挖地窖又并非独门秘技,多塞点钱便是。
    简明宇跟着师傅学了一段时间,就差不多能上手。接下来的日子,他一有空就开挖,想必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工。
    接下来很快就是春耕,钟家赶在这之前,把两间倒座房给立了起来。这次,钟家人没有亲自上,一个个都忙着为庆和坊赶工。一个是为了省钱,一个是为了赚钱,说起来,性质是一样的,那何不做些轻省的活计?
    临时作坊有了,挪过地方的各人又搬回各自房间。
    忙完这事,紧接着便是春耕。这回,钟家情况和以往大不相同。钟老爷子在年前又添了一些田,若没有庆和坊,估计钟家人能下地的都得下地,现在却是不用了。
    这点,钟庆然很是赞成。种田太过劳心劳力,尤其是钟老爷子夫妇,年纪一大把还要下地,钟庆然看着就不忍心,让他自己上,他又没这个能耐,现在有钱了,雇短工便是。
    河湾村这么大,田少的人家很多,短工也不用到外面雇,非常方便。
    钟老爷子每天到田间盯着,钟庆然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去年,他买了不少药草种子,眼下是万物生长的时节,大多可以播种了。至于到底能长出多少,钟庆然并不在意,只要不是所有种子都死亡便行。
    钟庆然按照各种药草的生长习性,找到最合适的地方,他在边上动嘴,沈长贵夫妇进行具体操作,没用多久,便全都栽下。
    坡地那边的三七和其他多年生草药,也一并被移栽到逍山。不到一年时间,草药移栽两次,对它们生长有一定影响,钟庆然的要求不高,保证大多数存活即可,采收时间推迟,他一点都不在乎。
    忙完山上的事,钟庆然便跑到虾塘去看了看。当初钟庆书走时,把他留在虾塘的人手都交给了钟庆然,从那时起,钟庆然往虾塘跑的次数较以往频繁。
    红鳌虾确实跟小龙虾区别不小,过冬时,虾塘上面稍微铺点茅草,就完全不影响它们的活动。一整个冬季下来,死亡率并不高。
    钟庆然早就料到会如此,要不然,河湾村这一带,繁殖季红鳌虾也不会时不时就泛滥成灾,还需要村民人工杀灭。
    不过,这种情况也就是以前,去年过后,估计很多地方再见不到这样的场面。红鳌虾成为人们饭桌上的食物之后,都得小心了,胆敢光明正大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不好意思,被抓住成为盘中餐指日可待。
    大周朝可不是现代,穷人多的是,即便红鳌虾卖不出去,为自己添点肉打打牙祭,满足口腹之欲,总比喝野菜汤,吃不饱肚子好上太多。
    为了防小偷,整片虾塘都被顶端削尖的篱笆给围起来,还养了几只看门狗,看顾虾塘的人也都住在门口附近的房子中。
    钟庆然沿着塘基,将所有虾塘都走了一遍。他自己那两亩虾塘,有人照顾,钟家那五亩,守夜由钟庆书留下的人手负责,其他则需要他们亲自来。冬季,通常红鳌虾不怎么活跃,大多时候都躲藏在洞穴里,消耗减小,喂食量随之降低。
    虾塘由于覆了一层茅草,红鳌虾出来活动时间比较多,安然度过冬天不说,个头都比较肥,估计能提前进入繁殖期。
    这点,钟庆然实地比对过。为此,他在水田边沟渠里翻找了半天。野生红鳌虾一看就是饿了一个冬天,完全不能和养在虾塘里的相比。
    虾塘的事情早已上了正轨,钟庆然只要时不时过去看看,保证塘水没问题就行。
    站在自家塘基上,看着一棵棵小果树,再对比其它塘基,钟庆然脸上浮起笑容。等天气暖和些,他再扦插一些果树枝条,将整片虾塘塘基都给种上,到时候虾塘卖相就更好了。
    春耕刚过,柳媒婆再次上门,跟童氏和明氏敲定,将钟欣的吉日定在半个月后。
    对此,钟庆然早有预料。院试时间比乡试要早,不可能只考虑贺秀才,而不顾及一下钟正信。钟家还没分家,大侄女办喜事,作为叔叔的,怎能连个面都不露?真这么做了,名声还要不要?
    这几个月来,钟欣跟以往一样,安安静静的,逢人就给个笑,倒是把名声赚回来一些。作为第一个成亲的孙辈,喜宴可不像定亲那次那么随便,该有的一切都有,钟家亲戚多,再加上街坊邻居,场面很是热闹。
    看着钟欣被钟庆阳背上花轿,钟庆然本来并没多少感觉,可一想到钟磬钟晓总有一天也要离开钟家,离开家人,成为别人家的媳妇,生活在一群陌生人中间,还要遵守那家的规矩,即便有娘家人在后头撑腰,要想再过上做姑娘时的日子,那是想都别想,他就有些不是滋味。
    可这事钟庆然无能为力,他能做的只是教她们多学点本领,多会些为人处事的技巧,性格不能太强,也不能过于软弱,这个度还真是不好把握。
    恍惚中,钟庆然和着兄弟一起踏上了送亲旅途。
    锦安镇,和平阳县不在同一个方向,由于河湾村到两地的距离相差不大,又有着清河的便利,村民更多是前往平阳县,钟家便是如此,钟庆然更是一次都没去过。至于钟家人为何对贺秀才如此了解,一个是镇上有亲戚,另一个原因,钟庆然只模糊听了一嘴,因着不甚关心,他到现在也没弄清楚。
    钟家以前也不富裕,好歹有老宅在,面上还是挺能唬人的。贺家房子自是不能和钟家相比,却比大多数村民家要好,也是青砖瓦房,只是院子小了些,好在人口也少,倒是够住。
    一通仪式走下来,钟庆然对贺家也算有了些了解。这家人都挺会做人,对着钟家人客客气气,招待也很是到位,可钟庆然总觉得有些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