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文远知道原因,但他近日一心扑在豆子上,其余事一概不管。
……
莫文远提前同买包子的和尚说好,想要借大兴善寺的石磨,慧远得知后当然不会不同意,他好奇于莫小郎君又有什么奇思妙想。
这日,胖和尚不了亲自前来,还多带了一匹驴子,言明帮他驮豆子,八筐豆子分装在两匹驴身上,莫文远高高地坐在驴背上,像是快乐的放驴娃。
不了道:“你又要做何吃食?”他眼中涌动着对美食的渴望。
莫文远道:“我上回读杂记,看见淮南王在八公山上同方士炼丹,得菽乳。”
“书中言明菽乳味甘滑嫩,又有豆子的清香,我欲还原菽乳,大师你看如何?”
不了道:“不如何,还原出来后舍我一碗罢了。”
莫文远道:“我省得。”
莫小郎君还未遁入空门,在大兴善寺却已很有人气,就连得道高僧都对他另眼相看,寺内不少人得知他要借石磨磨豆子后都放下手中活计,聚在磨坊。
他从驴子上下来,僧人主动帮忙,卸下豆子,来之前莫文远已将黄豆在水中泡过约6个时辰,此时豆子软硬得宜,方便出浆。
豆子从磨盘上方的孔倒入,磨成豆渣浆,僧人早已准备大木桶,盛放乳白色的浆料。
莫文远指挥道:“在木桶中倒入热水,水量为豆渣浆一半即可。”
忙于雕刻字板的慧空僧人也来了,他看后奇道:“这不就是磨豆浆的法子?”
莫文远道:“到这一步为止,确实是磨豆浆的法子。”
豆浆传说中也是淮南王了刘安所创,据说他在母亲患病期间,将黄豆泡水磨成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在喝完浆汁后很快就好了。到唐朝时,豆浆已经成为比较常见的一种饮品,大街小巷都可买到,莫文远的早饭经常就是一碗豆浆一枚馒头。
把豆浆与水按比例稀释后便开始过滤,现代时,莫文远所在的饭店是直接买专门的豆浆过滤布来过滤,然唐代尚未出现棉布,他便估摸着找了细麻布做替代品,效果差不多。
麻布两角被钩子钩在半空中,另外两角由两名僧强体壮的僧人提着,随后将稀释好的豆渣浆倒入麻布中,不断摇摆,直到无水滤出便过滤完毕。莫文远人小,就在边上指挥,身强体壮的僧人在他的指点下行动。
过滤后直接用细麻布包裹好豆渣,俩僧人一左一右用力压挤包裹,豆浆从布中渗出,跌如锅内。
莫文远一边看一边拿支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他喃喃自语道:“下次应该做个能用杠杆原理榨浆的机器,比人工挤效率高多了。”
手挤豆浆是技术活,一个人干,一会儿就累了,好在围观他做菽乳的人多,见一人没力气了,就有人主动接上,几名僧人轮番上阵,一大铁锅的浆汁新鲜出炉。
莫文远欢天喜地道:“可以开始煮了。”他找了两条凳,凳子叠凳子,莫小郎君踩在凳子上,于铁锅前挥斥方遒。
白色的泡沫从酱汁内泛出,锅越来越满越来越满,泡沫几乎与锅边齐平,又烧了几分钟,泡沫逐渐减少,直到没有,见汤面平稳后,他便进行最关键的一步,酸汤点豆腐。
酸汤做得简单,白酒酒尾发酵而成的醋与水混合,堪堪达到1:5得混合比例。莫文远从报童包内掏出一竹罐,将调配好的酸汤撒入锅内。
僧人目不转睛盯着大锅,酸汤下去后,锅内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丝丝缕缕的白云片儿凝结,不多时便布满铁锅。鲜美滑嫩的豆腐脑盛在锅内,颜色比上好的白玉还要洁白。
脑海中蓦地响起系统提示音。
[任务:研制豆花(1/1)]
[奖励点:100]
莫文远深吸一口气,豆香涌入口鼻,很有心旷神怡之感,他道:“有人想先来一碗儿豆花吗?”
僧人齐齐举手。
我要!
第12章
问谁想来一碗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来了一碗。
民以食为天,僧人悲天悯人,笃信佛教,却没有超脱人的行列,豆花的滑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舀酸汤的勺子在豆花面上压一下,柔软却有弹性的白面颤巍巍地凹陷,等勺子移开,又缓缓恢复原状。
僧众尚且不知什么叫做Q弹,豆花的模样却已让他们想到了诸如此类的形容词,再加上豆香浓郁,凭想象,他们的口水就要滴下来啦!
现场没有足够的陶碗,想要喝豆花,和尚们必须自备碗筷。磨坊与僧寮不远,端庄的和尚们原本还踱步行走,回去拿钵,见他人走的飞快脚下生风,也急了,生怕到晚就没有豆花喝,于是一个个加快脚步,硬生生走出了竞走的速度。
莫文远同慧空和尚站在锅边,舀豆花,慧空和尚不仅年轻英俊,善于雕刻,在数字上怕也有点天赋,他大勺一掂,就知分量几何,每位僧人分到的豆花都大差不差,待院内僧人都领完之后,锅见底,连白花花的边沿部分都被舀干净了。
农历九月,天还没开始转凉,最近又有秋老虎作祟,一碗热腾腾的豆花喝下去,僧人光滑的脑袋上都在冒汗。莫文远把被汗水粘成一搓的头发往旁边拨拨,高兴道:“成了。”
慧空和尚对一小碗豆花很珍惜,他小口小口吸,胖和尚都开始舔碗底了还没喝完,他道:“这就是菽乳?”
莫文远道:“还不是,菽乳还需要将其重物压一刻,这是比较薄的菽乳。”
慧空和尚哦了一声道:“为何叫豆花?”他还记得刚才莫文远的话。
莫文远镇定道:“豆浆与酸汤相容时,飘在汤面上的,可不像是一朵一朵花?”
慧空和尚回忆当时的画面道:“善。”确实很像。
他们站在一旁聊天,其他僧人却还在回味豆花的味道,特别是不了和尚,表情梦幻:“我从不知豆花竟如此美味。”
旁人笑道:“你以前根本不知豆花是何物!”
不了毛遂自荐道:“莫小郎君,可还要做菽乳不?我可以帮忙搭把手。”他们在莫文远附近,刚才慧空与他的对话都被几人收入耳中,他们心说豆花如此美味,菽乳该是怎样的珍馐啊!
但莫文远却拒绝道:“今日不做了,我要想想法子提高挤压豆浆的速度,人工挤压终归不是个事儿,耗人力太多。”他脑中不断盘算,定要做个简易仪器出来。
……
在兴善寺内做了一次豆花后,院内僧人都知道很有慧根的莫小郎君复原出了淮南王的菽乳,甚至还对其加以改进,创造出了豆花。
但问起围观僧人,菽乳如何做得?他们却只能复制到磨豆浆后人工挤压浆汁的步骤。
“莫小郎君点豆花用的汤汁是自带的,谁也不知那汤原料为何。”
“哎!做菽乳的关键怕就在汤里!”
大兴善寺内的和尚还算厚道,特别是他们已经占了雕版印刷术的便宜,便不好意思再打菽乳的主意,就算是磨豆浆后的步骤,也没让其他人知道。
慧远甚至还提醒莫小郎君:“万不可在他人面前做菽乳。”“保管好法子,别给其他人骗去了。”“你且同李施主说,让她拿个章程。”
莫文远听后,有点感动于慧远和尚的提醒,但更多却是哭笑不得。
他看上去真像是不经事的小孩儿,什么事都往外说?
酸汤的配料他没让和尚们知道,他与大兴善寺的和尚要好,却没有直接开诚布公,将方子拱手送人的道理。
他之前先与李三娘说过,但阿娘实在不知,也想象不出菽乳为何物,更不知莫文远是否能成功复原菽乳,便让他攒着酸汤方子,等自家磨盘搭好再说。
几日后,莫文远家磨盘搭好,他就迫不及待做了一次豆花并豆腐。
此次依旧是人为压制豆浆,莫小狗本就喜欢喝豆浆,对传说中的菽乳也很向往,干活时充满干劲。
豆花才成型,家中三人就一人捞一碗,莫文远准备充分,还用生姜并丁点儿饴糖熬了甜浆汁,放入陶瓮中。
想要喝甜豆花的加姜汁,想要喝咸豆花的加酱清,充分满足咸甜两党的口味。
李三娘多厉害的人,手艺好又有商业头脑,她连喝三碗豆花,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豆花定能开遍长安。”
她挺有诗才,此豆花与一般花朵不同,却也用开字。
莫文远道:“上回我在大兴善寺做过,可有妨碍?”
李三娘道:“有甚妨碍,菽乳的方子本就从藏经阁书中得知,豆花诞生有我儿一份却也有兴善寺一份。”
她明事理又知恩图报,深知这笔生意不可独占鳌头,与兴善寺捆绑挣钱才是长久之策。
她感叹道:“看来我又要往兴善寺走一趟了。”
……
在莫文远琢磨压豆浆器械时,兴善寺又出了一件大事。
慧空雕刻的金刚经板,终于完成了!
寺院内众僧欣喜若狂,赶紧派人告诉莫文远,并邀请他一同去观历史上第一本用雕版印刷术印出来的《金刚经》。
李三娘与莫小狗也知道此事,后者因不喜读书,对此并不关心,只知道聪明的堂弟又做了一件大事,对莫文远肃然起敬一小会儿后,又做事去了。
而李三娘受到专业领域限制,只能模糊感到雕版印刷的作用,实在无法与寺院众人感同身受。
慧远对她不断夸奖莫文远,将他身上的不凡之处无限放大:“令郎慧根深重,不肖几年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这都是谦虚了夸,以慧远的想法,莫文远现在就很了不得了。
李三娘早就知道儿子聪明,每一论及此,她就如同老君八卦炉中锻炼过的孙大圣,大世面见得多了,自有闲云野鹤的淡定气。
她对莫文远道:“你就去看看吧,记得回来吃饭。”
莫文远哦了一声,懒洋洋趴在驴背上。
说实话,他对雕版印刷兴趣一般,但最开始好歹是自己提出来的,就算有始有终,都要去看看。
而且,那可是第一本雕版印刷作品《金刚经》啊!想到这,他还是产生了一丝丝见证历史的新奇感。
到了寺内,他被和尚迎着前往正殿,僧人皆聚集于此。
慧空和尚身为雕版的完成者,被众僧团团围住,解答他们的疑虑,但他一看莫文远来了,立刻拨开人群,献宝似的将木板还有经文呈现到他面前。
慧空道:“最后用的还是经折本的装订法,我技艺不佳,在一张大板上刻字更容易。”
刻完后在平整的白纸上印下经文,正反折叠,再贴上封面,《金刚经》应运而生。
莫文远将经书拿在手中前后翻看,末了感叹道:“真厉害啊。”
说的是寺院众僧,他提出含糊的概念竟然能被完善至此,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他们的智慧与现代人相同,欠缺的只是历史积淀的灵光一现,一旦莫文远打开了思路,勤劳勇敢的僧人们就能突破旧的桎梏,完成创新。
在与慧空就经折本聊天时,一名干枯如柴的老僧出现在莫文远身后,言明:“住持邀见小施主。”
莫文远点头道:“就来。”
……
兴善寺住持年事已高,平日里多在禅房内参悟佛经,莫文远出入寺庙多次,都没见过住持。
他心知住持找他定是为了雕版印刷术之事,在路上便打了好几遍腹稿。
慧空一同跟着来了,他似乎能看出小孩儿心中的紧张,安抚道:“无事,住持定不会为难与你。”
莫文远呵呵一笑,表情僵硬。
他真的有点小紧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