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点拽出那鱼竿的端倪。
可是永宣帝等了一两个月,始终没有等到那些最好和或许。
原来张屏在编地方志,可能这一两个月都没出书库。
而童谣已经要唱到京城根了。
沐天郡的地方志,重新编纂尚未出十年,张屏这样的人,竟然放他去编地方志?宜平县的知县,叫什么名字?
永宣帝站起身:“让邓绪速进宫来见朕。”
京城里,皇宫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张屏自然毫不知情。
他如永宣帝所料,一直埋头在编地方志,一两个月只在住处和书库中来往,有时候就睡在书库里。
他翻阅了上一编的地方志,据说是由上一任的沐天郡知府亲自主持编纂,记载详细,文采斐然。
这几年县衙里一直有人专门管着记录县志,但邵知县和他说,那些人才学有限,整出来的东西不堪入目,让张屏重头再整。
张屏就把县中几年来的相关文书先一一理过,替他打下手的陈筹瞧着那堆纸,都有些腿软。
上一编的宜平县志修了六册,张屏预备这一编只修两册。李主簿向邵知县道:“张大人未免太简约了,上一编县志字字珠玑,这一编添了几年,却只有两册,能搁下什么。”
邵知县笑眯眯道:“文字简而精,庞则杂,想来张大人是悟透了这个道理。有何不可?”
李主簿道:“小人看他就是想省事。”
张屏和陈筹乍过上大床软枕、米肉丰足的好日子,纵然日夜忙碌,不由得也都胖了些。
邵知县却硬要说张屏忙得清减了,又送了几只乌鸡,与他进补。
晚上,陈筹喝了一碗乌鸡汤,啃下一根鸡腿,热得心躁,半夜爬起来喝水,打开窗户透气时,蓦地看到院中有一道黑影走动,吓了一跳,幸好月色清朗,他斗胆摸出房门后,发现那影子竟是张屏。
他走上前:“张兄,你也又积食了?”
这几日县志起草,张屏连序和卷首都还没写好,陈筹猜想,亦或许张屏正在夜色中寻找文兴。
张屏道:“明日,我要出城。”
陈筹道:“因为县境图之事?”
县境之中,乡里重新划分过,地图与上一编不同,张屏反复地量那张新图纸,让参编的小吏有些不快。
张屏道:“主要想看看乡境与没了的村子。”
陈筹的脊背上有股凉意,生生打了个寒战。
半夜三更,谈起这个怪吓人的。
最近帮着张屏编县志,他也知道了,宜平县有个鬼村。
数年前,整个村子的人都没有了,一个不留。
次日,张屏和陈筹一起,又带着一个小吏,大清早出了宜平县城。
张屏不坐轿,邵知县给他配了一匹马两头驴代步,以驴和马区分主从位次。但张屏从没骑过马,只骑过驴和牛,反倒是陈筹会骑马。于是便陈筹骑着马,张屏和小吏骑着驴,一路往乡里去。
宜平县比之张屏的老家,算是个富庶的县。农田中,新麦早已经种上,村里能看见不少瓦房。快到鬼村地界,农田渐少,小吏替张屏引着路,走上一条小岔路,说是能比官道上少走不少路。
道路旁的树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几个老鸹蹲在枝头乱叫。枯藤蔓延,秋草衰黄。
小吏道:“这条路近是近,但若非今天和大人还有陈兄两人同行,小人自己真不敢走。”
张屏向左右看,四周已不怎么见人烟,都是荒地,连小风都仿佛比刚才在官道上阴凉些。远处的地里,依稀是一座坟场,这一带土包高低绵延,都袅袅冒着烟雾。
陈筹道:“怪了,寒衣节都过去好多天了,怎么还有人上坟?”
小吏道:“算来就是这几天祭日吧。”
张屏勒住驴向那一带坟包望了一时,上一编的县志有记载,几年前,这一带发生了瘟疫,许多人都死了。那个鬼村原叫做辜家庄,瘟疫就是从那座村子里起的,全村亡于疫病。
朝廷派了军队,把瘟疫亡者的尸首统一在一处焚烧深埋,辜家庄就做了掩埋之地,从此荒废。
现在荒地中冒烟的坟,恐怕是附近村中人,染上疫病的亡者亲友所立的空坟,空做念想而已。
陈筹帮着张屏打下手,也读过这一段,看到那些坟和烟,顿时觉得风更加冷了,把袍领又捂得紧了些,催促张屏快走。
到了晌午时分,小吏指着前方道:“前面就是辜家庄地界。”
张屏向所指的那处望,一片长草,一片荒凉,他骑的驴子都不肯往长草中去,在路边徘徊不前,张屏下了驴,牵驴走进草中,不知道是什么鸟在草里嘎啊叫了一声,扑棱着翅膀走远,吓得陈筹的马咴地一惊,险些把陈筹从马上掀下来。
陈筹连滚带爬地下马,故作镇定地四下打量:“这其实算是块好地,可惜了白白长草。”
小吏道:“谁说不是好地?当年这里全是田。十里八乡,辜家庄算是最富的,谁曾想……”
小吏姓田名能,四十余岁,就是本县人氏,新编县志的图,是由他重画,被张屏量来量去,他心里不太高兴,一路走来,话都不算多。
但到了辜家庄的地界,田能不由得就想提起旧事,他小时候,辜家庄是整个宜平地界最傲气的乡,连对县城里的人都端着,外人轻易进不了他们的庄子。田能指着草间的两垛焦黑的石块向张屏和陈筹道,这里原本是辜家庄的大门,白石刻的,又高又排场,瘟疫之后,朝廷下令烧村,连村门也被推倒砸了。后来,辜家庄的地界平分给了隔壁的两个乡,但那两个乡的人谁也不敢用辜家庄的地,邵知县还颁发过开垦这里的田地给奖励的政令,都没用。
张屏俯身看草中残留的石垛,焦黑的石头上,依稀还能看见花纹。
过了石垛,草里残石乱瓦渐渐多了,田能不由又感叹:“想想也就是几年的事,好好的一个庄子,说没就没了。”
张屏放下手中的一块碎瓦,站起身:“一直没查出疫症因何而起?”
上一编的县志中只记载了疫情和结果,但没有说原因,按理说,朝廷应该派人查过。
田能冷笑道:“张大人,老天让你发瘟,就这么发起来了。要回回都能知道怎么闹的,从古到今这些年,也该不会发瘟了。”他打心里瞧不上这个捡了个进士做的小年轻,不觉话说得有些过,但又不敢太得罪,又补救道,“朝廷派人查过,还是那位刘知府,听说现在升御史了,够有才能了,他亲自监督查的,还是不了了之。又说是水,又说是耗子。辜家庄发瘟,怎么可能是因为耗子?”
陈筹插话道:“鼠疫最厉害,怎么不可能是耗子?”
田能似乎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张屏继续往前走,几蓬矮些的草中,有一个黑黝黝的石台,张屏绕着那石台转了一圈儿,看形状,是寺庙中神佛像下面的神台,遂问道:“这里本是一座庙?”
田能道:“是,辜家庄里有座土地庙。”
陈筹又插话:“此庄的人倒是虔诚。”
张屏瞥见田能的神色复杂,心下想起翻阅卷宗时看到的一桩轶事,上上编的县志杂志卷中有录,上一编的县志却给去了,没有收录,可能是觉得它比较像志怪传奇,不属实情。
回想方才田能说辜家庄不可能闹鼠疫,张屏心下微动,问:“这土地庙,是否是传说中狐仙与顾生结缘的地方,辜家庄就是狐仙后人?”
陈筹目瞪口呆:“真的假的?张兄你不是从不信什么鬼啊怪啊什么的?”
田能的神色闪烁了一下,咳嗽一声,道:“是有……这种传闻。”
上上编的县志中记录,有书生顾某,进京赶考,路遇大雨,在土地庙中避雨,次日发现,自己随身带的酒葫芦没了,囊中拿来做消遣的传奇也少了两本。
顾生以为是土地神显灵,喝了他的酒,拿了书看。他非常高兴,再把包袱里的一些干粮摆到神台上敬献土地神,求他保佑自己金榜题名。
顾生继续向京城去,一路上都仿佛被神佛加持般,异常顺利。半夜有人帮他盖被子,下雨的时候根本不会淋到,在京城可以租到非常便宜的房子,夜半看书看睡了,醒来已经在床上,床头还放着一只烧鸡。
顾生发奋苦读,他才华横溢,本应该金榜题名,但是当时奸臣当道,顾生在考卷中针砭时弊,便就落榜了。
落榜之后,顾生异常悲愤,本以为自己有神佛保佑,定能成功,想不到还是一场空。他在酒馆喝了个酩酊大醉,却朦胧发现自己在一个温暖的被窝里,怀里还抱着一个绝代佳人。
美好的春宵之后,第二天早上,顾生发现被窝还在,绝代佳人没有了,房中站着一名神采奕奕的男子,向他道歉。
男子说,他是一只狐狸,带领一窝狐狸在土地庙附近修炼,顾生避雨的时候,他的孩儿们偷了顾生的酒,还偷了顾生的传奇小说,但是顾生非但没有怪罪,又拿出了干粮,令狐狸觉得他是一个可相交之人,就一路照顾他。
顾生觉得,朝廷黑暗,人心不古,人还不如畜生,与其做不得志的读书人,还不如与狐狸相交。遂放弃功名,到了狐狸窝中。
数年之后,有人经过顾生避雨的那处土地庙,发现附近有一座华美的农庄,有高屋大宅,还有绿树良田,那人上前问询,放鹅的小童答曰,主人家姓顾。
陈筹听了张屏讲完,恍然道:“到底那个顾生是娶了个母狐狸生下了一窝小狐狸,还是另娶妻,只是与狐狸同住?顾与辜同音,这段往事就是指辜家庄?”
张屏道:“记录中没说。”
田能没有否认:“这些鬼神精怪之事,小人不敢妄谈。编上一编县志的时候,小人已经在县衙当差了,当时辜家庄刚因瘟疫绝户,刘知府看到了这一段,便让从县志中删掉,只说它过于怪诞,不可信。”
一个刚绝了户的村子,再加上些怪诞的来历传说,是有些不合时宜。
田能看看那座石台,摇摇头:“要真是狐仙的后人,怎么可能扛不住瘟病?”
张屏道:“世上本无鬼神,亦无精怪。”
陈筹道:“这未必,只是……”眼光瞥到石台的某处,突然顿了顿。
张屏抬起眼皮瞥向他,只见陈筹的目光在石台的某处停顿许久,弯下腰摸了摸,又有些慌乱地直起身,朝张屏笑笑。
张屏没吭声,待陈筹转身时,他仔细看了看陈筹方才碰过的地方。
那里刻着一根树枝,四片叶中,挂着三颗杏果。
从乡间回到县衙,天已黑透了,张屏吃了晚饭,早早睡下。次日,他一直没看见陈筹的踪影,到了晚上吃饭时,陈筹方才出现在饭厅里,眼周挂着两个黑圈儿。
陈筹脸上的黑圈一天天重,神色一天天恍惚,连饭桌上的红烧蹄膀都不能振奋他的精神。
又过了三四天之后,张屏熬夜重审图纸,耳边突然响起挠门声,他拉开门,陈筹一头撞进来,抓住他的衣袖。
“张兄,我真快疯了。就算你当我疯了,我也得跟你说说!”
张屏帮他拉了张椅子,倒了杯茶。陈筹接过茶杯,眼直直的:“张兄,我说我曾经偶尔到过一个地方,有一段奇遇,你还记得吧……”
张屏点头,他当然记得。恐怕今科在京城的考生没有几个不记得。
陈筹张了张嘴,又合上,再张开,再合上,来回几次后,从怀中噌地拉出一样东西:“你看吧。”
张屏接过,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