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公案出书_网络版-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人将冠埋于豳地。豳地时为姬氏辖之,其先祖为帝喾元妃有邰氏姜嫄所生嫡子弃,在尧时为农师,即后稷。其子不窋亦司掌农职,太康失国,后羿代夏时,不窋避于庆阳。其孙公刘,亦擅农耕,率民众迁于豳,公刘子庆节便在豳地建国。”
  怀王哈哈一笑:“那埋着的黄帝宝玉冠看来就被他们刨地的时候挖着了。”
  兰珏含笑道:“故事里是说,成汤埋冠于豳地,并命豳公守之。伊尹劝其曰,陛下先祖,帝喾次妃所出。豳公先祖弃之母,帝喾元妻有邰氏也,袭帝喾姬姓。今陛下再命其看守黄帝宝玉冠,恐姬氏将生不臣之心。成汤却不以为意,曰,予受命于天,三千诸侯,万方百姓,听予一人诰,岂惮疑一农夫尔?商立朝后,天下大治,姬氏一直安居于豳,冠与黄帝宝玉之事,便被淡忘。直至武乙时,亶父因戎狄之乱,率民由豳地迁居至岐山之阳周原,临行前仍不忘成汤之命,遂携黄帝宝玉冠至西岐。以周原之名而定号为周。”
  怀王再一哂:“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这回姬周天下也能跟这玉编上了,扯的够长。”
  兰珏一揖:“山乡野话,让殿下见笑。这故事到此仍未结束。众所周知,亶父有三子。幼子季历最贤,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纹身断发,让位于季历。史载太伯三让天下,后与仲雍避居荆蛮,在梅里凿河耕种,筑城名曰句吴,吴地始兴。故太伯又称吴太伯。太伯无子,身逝后将吴主之位传与仲雍。季历继周位,其子为文王姬昌。时商纣暴虐,民心向周。故事曰,这时商王因西岐繁盛,又想起黄帝宝玉冠之事,先害死季历,又囚禁姬昌。姬昌本欲将冠献给纣王,被臣下劝阻。纣王囚文王,杀伯邑考,文王归国,武王伐纣这些,臣就不多赘述了。后来周得天下,周武王封仲雍后人周章为吴君。”
  怀王轻叩盏盖:“看来故事要落到吴国处。”
  兰珏又一揖:“殿下英明,一眼便看穿窠臼。那故事至此便跳到周幽王时,幽王宠褒姒,废王后申氏及嫡子宜臼太子之位。立褒姒为后,褒姒所生儿子伯服为太子。烽火戏诸侯,尽失人心。申氏设法窃得密室中的黄帝宝玉冠,令宜臼携之逃去申国,向申后之父申侯求助。申侯遂借鄫国及西夷犬戎之兵攻打镐京,幽王被犬戎弑于骊山。申侯扶宜臼为天子,即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始。因平王之位乃弑父所得,难以服众,自此侯争霸,不尊天子。
  “至周简王时,吴侯寿梦袭位,到洛邑朝拜简王,简王大喜,与寿梦共叙同宗之情。当时晋楚两国争雄,简王欲扶吴遏制晋楚,将寿梦由吴侯改封吴王。寿梦练兵习车,先伐郯,又攻楚、巢、徐,尤其数番胜楚,会盟诸侯。那传言故事,到这里又分两版,一是说,简王见寿梦时,将黄帝宝玉冠赐给了他,并道,此冠本当是太伯之冠,今还归吴君。二说,简王确实赐黄帝宝玉冠与寿梦,但寿梦坚辞不受,简王深深感动。但其余诸侯都误以为吴王得了黄帝宝玉冠,尤其楚国,十分嫉恨。
  “周简王之后,又历灵王、景王二帝,至景王驾崩,景王庶子王子朝欲得帝位而举兵作乱,周悼王被王子朝逼出洛邑,来不及带走黄帝宝玉冠,冠遂被王子朝所得。然悼王又得晋国等诸侯相助,攻回洛邑,王子朝败退,携黄帝宝玉冠退出洛邑,因冠太大,不便携带,便将玉从冠上摘下。摘取时,不慎将玉磕出一道伤痕。之后王子朝连连败退,带残部逃至楚,楚王向王子朝索取黄帝宝玉,王子朝不得以献出,却被令尹子常截下,用来栽赃政敌郤宛。郤宛被杀,其子伯嚭携黄帝宝玉投奔吴国。自此,吴国愈盛,吴王阖闾破楚伐越,成一代霸业。但伐越时,被越大夫灵姑浮斩去脚趾,伤重而崩。”
  怀王点头:“由此对应玉上磕伤,套路。”
  兰珏躬身:“天下人若都有殿下一二分英明,则野史话本无可存也。”
  怀王微笑:“兰卿太抬举小王,小王平生最喜欢野史故事,不然也不会劳烦兰卿讲述。兰卿先喝些水润润喉,再请继续道来。”
  兰珏便谢恩抿了些茶水,再接着道:“这故事就一直镶嵌附会史实。阖闾崩后,夫差灭越国,俘虏越王勾践为囚。越国谋士范蠡文种贿赂伯嚭,又献西施、郑旦等数位美女迷惑夫差。范蠡欲让人窃黄帝宝玉,散吴国气数,文种却道,此玉,姬朝与楚得之皆无善果,恐有灵性,会择主,不能驭其者反被其克,不如设法毁之。于是,某美人,一般野史中附会的是郑旦,便假意赏玩宝玉,向夫差求为耳坠。夫差服食越国所献丹药,昏晕之际,竟就答应,命工匠把宝玉劈成两半。群臣苦劝,工匠泣而不从,夫差怒而杀数匠,终有一位工匠惜命从之,甫将玉放置轮盘上,天上忽阴云密布,降下落雷,宝玉自行粉碎成尘。郑旦夜梦一赤龙吐雷击己,不久即暴病而亡。夫差尤执迷不悟,还将宝玉唯一残损稍整的碎片放入郑旦口中,随其入葬。后吴国终被越破。范蠡携西施远遁,文种不得善终。”
  怀王挑眉:“这故事就算结束了?那所谓黄帝宝玉就是被毁了,番贼又叨叨个什么?”
  王砚道:“可能是当年那边的番子到边塞做买卖,顺手在旧书摊上买了本传奇野话,书不全,只有上册。就当真了,且以为这东西还在。”
  怀王点头:“有道理。番子们都怪憨的。”
  冯邰哼道:“夷贼妄自附会,以为假借个公孙之姓便可攀连,华夏之正统,岂是他们能解尔?”
  王砚看看一言不发的张屏,兰珏再道:“凡写此传说的书册,大都还给按个小尾巴。譬如秦一统六国后,曾寻得此玉,秦亡后又不知所终。汉武帝得一玉片,着东方朔鉴之,东方朔曰,此,黄帝宝玉残片,因陛下乃天下圣主,自来归之。诸如此类……”
  冯邰咳嗽了一声,冷冷道:“真老套尔。”
  王砚笑道:“所以说,番子还是书没看全,不然该思量思量,是不是得了这个没福气拿的东西,亡国了。”
  冯邰向怀王一揖:“殿下,臣以为,这等野话,不当多言。”
  怀王放下茶盏,含笑道:“孤与几位爱卿也就是偷闲喝盏茶聊聊天罢了,自不能当公务论。”
  王砚又一扫归座的冯邰与张屏:“此案确实牵扯太多旧时人物琐碎杂谈,卷宗内如何陈述,上禀皇上,臣还在思量。”
  冯邰道:“自然是据实上禀。”
  王砚正色:“身为臣下,岂可欺君。若有丝毫隐瞒藏掖,顿时就要头颅落地,怎敢为之。冯大人可不要开这种玩笑。只是王某着实不擅长笔墨,唯恐奏折中陈述不能详尽罢了。不过我们刑部只管结案即可。冯大人还要处置那山那庙那坟的后续,及太后娘娘那里的回复,真是辛苦了。”
  冯邰面无表情道:“多谢王侍郎替京兆府操心。”
  兰珏退回座位上,也瞥了一眼张屏,张屏微微掀了掀眼皮,又顺下目光。


第174章 
  张屏在船上先拉扯玳王,又捡起了什么东西。这事兰珏问了兰徽。兰徽支支吾吾,只说不知道,没什么。儿子不会撒谎,又替旁人守秘密,兰珏十分欣慰。
  张屏当时的举动,王砚与怀王肯定更看得一清二楚。再观冯邰和张屏此时形容,一望即知是张屏把东西交给了冯邰,冯邰嘱咐他不要跟旁人说起,准备秘密上报皇上。
  玳王补觉醒来后,冯邰立刻求见,带着张屏与玳王三人在屏退左右的静室内约莫待了一刻钟。当时下水带船回岸的几名侍卫这两天都没露面,必也是被冯邰命令,不准提及看到的事,暂不出现,防止被怀王和王砚逮到盘问。
  王砚不痛快,与怀王来来回回敲打冯邰和张屏。兰珏趁机偷一小空,喝喝茶。
  玳王从和王墓中带出的,定然是一片玉。
  公孙兆说帝玉之用心,与王砚说公孙兆身世的用心相同。只是玳王也进了和王墓,还真带出了一片玉,令此事着实变得棘手。
  若是被最爱从这类事情上往外想象的太后得知,就更棘手了。
  兰珏能理解冯邰的慎重。
  这事与他无关,他只能详细讲讲黄帝宝玉的传说,由冯邰自去思量发挥。
  其实,古往今来,这样的神器故事,多如牛毛。若每个物件都要附会计较,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就什么都用不得了。
  世事哪,本应当简单一点。
  兰珏慢慢品茶。王砚又道:“可惜那和王墓,又封实了。没想到那墓竟是在山内做了机关,想挖出它,只能把整座山刨开。”
  冯邰冷冷道:“此事当由皇上与朝廷定夺。本府以为,大动干戈挖一座前朝坟墓,实在劳民伤财。当时山体震动甚剧,墓室或已坍塌,挖之也只是碎砖瓦了。”
  怀王一叹:“那就太可惜了。孤听启檀与这……是姓张罢?张知县,所言,那洞府,着实奇妙,竟让孤也生出避隐山林之念。孤死后,若也有一如此洞府可存残骨,当无憾也。”
  冯邰起身一揖:“前朝末代王侯,如何能与今时之殿下并论。请殿下万勿道此不吉之言!”
  怀王啊呀一声:“是小王失言了。错甚罪甚。多谢冯卿提点。”
  兰珏将手中茶盏放回案上:“殿下,臣忽而想起一事,当要禀奏。臣闻张知县及犬子讲述……”
  兰珏听兰徽、张屏讲述掉进洞府后的种种见闻,心中一直叹息无奈。
  所谓石头雕的松树竹子花草,实则应乃传说中的仙树——碧瑰、琅⑸程摹
  《淮南子》中云: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谄涠髟谄淠希淌鳌⒀髟谄浔薄E杂兴陌偎氖牛偶渌睦铮锛渚糯浚空晌宄摺E杂芯啪窈幔湮鞅敝纾泵趴阅诓恢苤纾愎⑿摇⑾仄浴⒘狗纭⒎┰诶ヂ劂雁刂校瞧涫杵浴J杵灾兀扑扑芨雌湓俏降に凰馈
  碧瑰类松若桐,琅浦瘢崾等缰椋锘死雌堋
  而今所谓凤凰食竹实之类的传说,就是把琅苯铀党闪酥褡印
  由此可推,和王墓每寸每厘当都是依经卷而建,一砖一缝皆有典故。
  还有石壁上镶嵌的明珠,案上的宝剑,兰珏听描述仿佛是传说中的……
  唉!可叹张屏带着两个傻孩子,就像三头掉进瑶池的野猪,一路蹚过琼花宝树,只觉得这地方所有东西都不好吃,连盆麦糠都没有太荒芜。
  不过,也正是因为不识不得珍宝,什么都没乱动,他们才能平安从和王墓中出来。又可庆幸也。
  这些,兰珏自然只在心里感叹感叹,不与任何人谈及。
  “臣闻张知县及犬子讲述,和王骨坛前祭文,撰文者为高曙、徐祝。”
  和王挑挑眉:“哦,怎了?”
  兰珏躬身:“禀殿下,这高曙,在史书叛佞传中有名。史载,其与徐祝共镇守边关,然二人不合。徐祝得高曙通敌证据,上禀朝廷。高曙连夜叛逃,投自东真国国师李历德帐下。”
  张屏抬起头,怀王皱眉:“李历德这个名字,怎么听着耳熟。”
  冯邰揖道:“殿下,臣先前曾禀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