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夜天-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玄辉叹了口气,他早就猜到了是这个结果,武三思比起武承嗣的智商真是好不到哪里去,摄政王那是谁都能打败的吗?更何况郑玘也还在,怎么可能让他赢?
    消息传到了大周,大周朝廷从上到下……哦,或者说是除了武曌都懵了,而懵了之后就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然是武攸宁他们,武三思是武攸宁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想要搞掉武三思,武攸宁要策划好久,毕竟武三思才是武曌的亲侄子。
    现在好了,武三思被生擒了,声望降低不说,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那么太子之位……武攸宁想到这里就无比兴奋。
    以至于在武曌突然要召开小朝会的时候,他还十分的亢奋,只不过这份亢奋在他知道了武曌的决定之后,就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武曌等人都到了之后直接就放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朕决定同大唐议和。”
    议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过想想连年的征战的确是给财政带来了十分大的压力,如果能够议和,先维持暂时的平静发展生产也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反对,但是武曌的下一句话他们就都懵了,武曌继续说道:“届时朕会退位为太皇太后,新皇是李重义。”
    虽然李重义是皇帝,但是武曌是他的长辈,所以称呼他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神皇要退位当太皇太后?wtf?为什么?
    整个大殿都被武曌这连番轰炸炸的魂不守舍,狄仁杰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刻站起来躬身说道:“神皇有命,臣不敢不从。”
    狄仁杰的心一直是向着李唐的,他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其实是因为武曌做的很多事情都十分符合他的价值观,但是如今能够让大唐从分裂状态继续走向和平统一,他是十分开心的。
    他开心了自然就有人不开心,更多的人不想让武曌这样低头,他们对于李唐而言都属于背叛者啊,神皇退位了还能当太皇太后,但是他们……回家吃自己都是最好的结局了好嘛?
    武攸宁浑浑噩噩的走出宫门,他回到家里之后就坐在书房里,满脑子的都是:这怎么可以?
    神皇退位了,让那个小皇帝成为天下共主,太子之位跟他就彻底没关系了啊。没有什么比眼看着就能得到却一夕之间失去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了。
    有那么一瞬间武攸宁也想造反了,不过他先是去找了自己的祖父,武士让知道之后什么都没说,直接就开始联络别人,这一次跟武承嗣那次不一样,这一次估计会有很多人支持武士让祖孙的,毕竟他们也要担心自己的人头。
    只不过这种事情神皇会不知道吗?武攸宁他们还在开会思考着怎么篡位的时候,武曌就派武玄辉直接带兵将这些人堵在了楚王府。
    洛阳的不安分分子都被看管起来,而整个朝廷似乎也陷入了瘫痪——不想这样议和的占了大部分,武曌直接给李显去了国书,相当于昭告天下。
    李显在接到国书之后,直接派人以太皇太后之礼将武曌接到了长安。开玩笑,他怎么可能去洛阳?哪怕洛阳现在再怎么方便也不行!
    至于大周的其他大臣,李显叹了口气……又要收拾人了,总觉得朝廷上这些弯弯绕绕比打仗还麻烦。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忽然要辞职,这是让李显万万没想到的,因为他们两个一个是张仁愿,一个就是狄仁杰。
    
    第187章 187
    
    狄仁杰和张仁愿两个人要走的事情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又似乎……并不意外?说实话在神都那边能够让李显看的上眼的人并不多,张仁愿算一个,狄仁杰算一个,其他还有几个,李显还曾经跟郑玘说过,等两边的朝廷拆分重组之后,他想要给狄仁杰一个宰相之位。
    当然这件事儿娄师德也知道,李显当时还担心娄师德不高兴,毕竟宰相多了就会分出权柄,当年李治用了一辈子奠下的大好基业经过这一场内乱也就付之一炬了,李显一想到将来还要努力压制分化宰相的权利整个人都不好了。
    尤其是如今郑玘也是宰相了,他分权就相当于分郑玘手中之权,而究其原因不过就是要推举皇权,然而如今的皇权却似乎是在自己手上,也就是说……相当于他要跟郑玘争权?
    我了个大去啊!李显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现在他不想去思考这个问题,他更想去劝劝狄仁杰和张仁愿,这两个人辞官的原因其实他也知道,无非就是跟他和李旦差不多,心中有愧罢了。
    张仁愿跟李显交过手,李显把他折腾的苦不堪言,而且李显对这个人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他先找到的是狄仁杰。
    狄仁杰见到李显就直接跪了口称庶民说的是:“参见殿下。”
    李显连忙将狄仁杰扶起来说道:“我之来意狄翁应晓,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如今大唐天下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狄翁这等人才出力之时,狄翁如今却撒手而去,可是对朝廷有何不满?”
    狄仁杰平静的看着李显,他听了之后温声说道:“正因为百废待兴,才更不应该让我等失德之人占据朝堂,当年高宗对我恩重如山,我却险些不能保他儿孙,我愧对高宗啊,还请殿下允我为高宗看陵忏悔吧。”
    谁是谁非的问题李显一点也不想争辩,这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命题!武曌姓武没错,可是在时下人的眼中,她嫁入了李家就是李家的人了,自古以来,皇帝若是没有亲政的能力,太后临朝的事情并不少见,在必要的时候宁可让自家女人主事也不能让权柄落到外人手里,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了。
    谁知道出了个女皇帝呢?李显索性避开不谈只是说道:“狄翁心意我懂的,当年若不是有狄翁左右斡旋,只怕我在长安也呆不安稳,能有今天也全靠狄翁,更何况我总觉得错过的人才能更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昔日逆周之人我能用的并不多,而经过这次分裂,故人凋零,我亦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狄翁若是还要推辞,若他时他日大唐又面临重蹈覆辙之祸,狄翁难道就不会更加愧疚吗?”
    “重蹈覆辙?”狄仁杰定定的看着李显。
    李显叹了口气:“现在世人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圣人,并非幸事啊。”
    狄仁杰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殿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便不会让大唐再陷入战乱。”
    “可是我总要用人,我身边的人也并不一定保证能够像我一样清醒不是吗?若是他们做出什么事情怎么办?”
    狄仁杰若有所思:“殿下的意思是……”
    李显直接说道:“我需要有人分我权柄,更何况当今之世只有两位宰相,狄翁不觉得太少了吗?可是如今让我选出能够胜任宰相之位的,却也千难万难,我不欲将就,狄翁若是真对阿爹有愧,便帮我一帮又如何?还是狄翁更加在意世人之语?”
    狄仁杰听到这里就明白了李显的意思,这位摄政王的意思就是在圣人能够亲政之前不能让任何一家独大,他不行,宰相也不行,所以分权是必须的。
    李显说道这个地步了,狄仁杰再推辞似乎就不太好,只是李显当时却并没有跟他要答案,他很体贴的来了个三顾茅庐,狄仁杰说的也没错,毕竟他曾经效忠大唐,又转投武曌,现在再启用他必然会各种风言风语传出,李显不能杜绝这种事情,却也要尽最大的可能将这种舆论降到最低。
    同时他还派人制造舆论,渲染狄仁杰的各种睿智形象——狄仁杰在百姓之间的评价还不错,毕竟一个公正廉明的官员还是很难得的,而狄仁杰的声望在士子之间也不算很差,他本人持身甚正,除了曾侍伪朝这一点之外就没什么大的污点了。
    狄仁杰自然明白李显的良苦用心,他本人倒是看开了,只是跟李显说道:“殿下就不要着眼这些小事了,狄某既然做出了如此选择,难道还会想不到有何后果吗?”
    李显看着狄仁杰根本不在意的样子不由得十分佩服,他跟狄仁杰接触的并不太多,但是到了今天才深刻的领悟到,跟外表的温和不同,狄仁杰的内心是十分刚强的。
    既然狄仁杰都不在意了,李显也就不折腾了,他转而问道:“狄相可知张仁愿此人如何?”
    狄仁杰知道李显的用意立刻说道:“张将军是个实在人。”
    实在人,李显琢磨着这个评价,也就是说张仁愿和狄仁杰不同,他是彻彻底底女皇的人?李显思索了一下还是派人跟张仁愿接触了一下,派去的人是李贤,李显觉得张仁愿大概不想见到他或者郑玘。
    也不知道李闲跟张仁愿说了什么,他还真的乖乖的回来了,而李闲……李显也跟武曌通了气,武曌如今虽然当了太皇太后却也不是什么都不管,李显也不可能软禁她,只不过什么权柄都没了,朝上也没什么她的人,她能做的也就是偶尔出言指点一下李重义。
    李显乐得让李重义去接触武曌,别的不说,武曌身上的智慧不服不行,而且她有她看问题的方法,李重义跟李显和郑玘相处久了说话做事都有他们两个人的影子,李显却还想让他看问题更加全面一点。
    毕竟无论是他还是郑玘都没有站在君的立场上看带过这个国家,这也是李显从来不想当皇帝的原因,他觉得自己的立场一致没有办法达到为君该有的高度。
    武曌退位当太皇太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她把岭南那边给坑了,六诏王本来还想趁着这次壮大自己的实力呢,要不然之前他们为什么会主动要求帮助李显?还不是想要趁机浑水摸鱼?
    结果鱼还没摸到反而惹了一身腥,到最后还是要向大唐俯首称臣——不低头不行啊,如果是他们两家经过了惨烈厮杀最终有人赢了,然后他们自然可以趁机脱离大唐,现在虽然看上去是他们自治大唐也给了他们很宽容的政策,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谁甘心当别人的附属呢?
    如今人家两家整合了,虽然看上去是百废俱兴,可是却也相应的砍掉了很多之前不好下手“尾巴”。
    好在李显也知道六诏的想法,表面上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类之类的,赐给了他们很多金银珠宝,也算是安抚了六诏王。
    然后就是突厥,突厥这个民族……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种,他们的人数其实不比汉族少,只不过是因为部落太多,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打仗,而他们又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像是祖龙那样一统天下的人物,所以十分分散。
    之前突厥已经蠢蠢欲动了,只不过大食比他们快了一步,而李显这边用雷霆手段迅速镇住了大食之后,突厥也就继续观望了,李显明知道突厥那边有异心,却还是不得不耐下心来跟他们虚与委蛇,以拉拢安抚为主。
    只不过在东突厥阿波干可汗阿史那环来求亲的时候,李显还是沉默了。
    阿史那环是阿史那骨咄禄的弟弟,之前阿史那骨咄禄起兵反唐被打败了之后,大唐虽然是赢家却也不能直接接受这些突厥人,人家也不服教化,最后只能再立了一个可汗,这个可汗就是阿史那环。
    和亲一向是古往今来安抚外族人的一种手段,只是让自家女孩子背井离乡的去嫁给一位突厥可汗,并且这位可汗年纪已经不小了,李显总有些于心不忍。最主要的是,李家宗室已经都死的都差不多了,如果要从李家选的话,唯一能够嫁过去的就是李旦家的女孩子了。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