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待他年-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王妃分析的都是可能性 本文就不给结论了 想信哪个信哪个吧因为不重要 法统上是 也就是了。

    第120章
    
    看群众反应比较大,我决定写在正文里,声明一下。
    1。孩子的身世有两种可能性,前文也都提到——找到琅琊王的另一个世子了,他的年纪有孩子绰绰有余,这个实际上是真实世界里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孩子大概母亲是胡人,所以眼睛像王爷,至于像王妃,或许是心理暗示or巧合;其二,为满足一些筒子看到亲生孩子的愿望,加上回纥多妖术,毕竟西游记都有生子泉的典故2333。
    原谅我大概想投机取巧,这里就不再证实孩子的身世,愿意取信哪一种,便自由心证吧。
    其实只要两个人都承认孩子的身份,又通过法理确定了孩子的身份,那孩子就是他们的孩子。
    孩子最终是赵诩抱进殿的,他那点怒气,早在轩辕晦小心讨好的眼神里烟消云散。
    手指轻轻划过婴孩娇嫩的面庞,赵诩做了一个决定,“他是天佑之子,也是我的儿子。”
    这便是承认了。
    见他喜爱这孩子,轩辕晦心中霎时一松,从赵诩身后腻过来,“此间乐,不思蜀。十九郎如今可解其中真意?若不是为太子之事昭告天下,我看你压根就不想回来。”
    赵诩侧过头吻他,“我这一路也不尽然是游山玩水,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你的江山,怎么你个没良心的,如今倒还来向我兴师问罪?”
    轩辕晦皱着眉叹息,“到底是谁没良心?你悠游山水,流连忘返之时,也不知我过的是什么日子。和臣子斗,和母后斗,和腐儒斗,简直无一日安生。我看你也别歇着了,元月一过,便去上朝听政,做好你那尚书令,免得日日尸位素餐,朝廷还得为你发一份俸禄。”
    许是想起从前在肃州乃至军中,政务大多都由赵诩包办的“峥嵘岁月”,轩辕晦禁不住露出颇为神往的笑意,“不如就从三省改制始。”
    “三省改制?”赵诩装糊涂。
    轩辕晦横他一眼,“你的口气文风,就是化成灰我也认得出来,让裴隽呈上来,骗骗旁人也便罢了,还想瞒过我?”
    赵诩看着他得意笑容,心里也是又暖又软,“不愧是圣明天子,之前倒是我小看你了。三省改制之事,我本就没想假手他人,不过此事倒是不急。先不急着叙话,我问你,太子之事,群臣是个什么反应?”
    说到正事,轩辕晦也肃然起来,“这也是我觉得蹊跷之事,按理说那帮老古董横竖看我不顺眼,这次竟都缄口不言,于理不合。后日的大朝会,他们定然发难。我隐隐觉得母后绝不会允许储位早定,日后定会再起波澜。”
    “陛下所言甚是。”他自己提了独孤太后,赵诩也省的再去做挑拨他们母子关系的小人,“国师可还在长安?”
    “近日回纥可敦身子不爽利,眼看就不行了,因而国师半月前就已启程了。”
    赵诩虽遗憾于不能当面向国师探询,却也只好暂且放下,“也罢,我先回宫沐浴歇息,陛下自便罢。”
    轩辕晦跟着他起身,笑道:“本朝帝后不分宫,朕与你一道。”
    他虽改了称呼,却不见傲慢生疏,赵诩听着竟还熨帖得很,先吩咐宫娥将太子抱走,又转头捏了捏他鼻子,“拿腔作调,照你这么说,我是不是要自称本宫?”
    “有何不可?这又不是女子才用的称呼,有些朝代,太子都自称本宫,我看这尊号高贵的很,正适合你用。”轩辕晦只觉整个大明宫都鲜活起来,重走一般的路,却丝毫不觉得寂寥了。
    偌大的宫宇,除去在他们身前身后垂首疾走的宦官宫娥,唯有他们二人。
    兴许还有刚被奶娘抱走,嗷嗷待哺的太子。
    赵诩忍不住笑出声来,上前一步抓住轩辕晦的手,“万事有我。”
    轩辕晦回过头看他,认真道:“我知道。”
    每月初一、十五皆是启朝的大朝会,在京四品以上均须列席。
    于是四更天方过,从朱雀大街至御街,熙熙攘攘满是披金挂紫、手执玉笏的大小官吏。
    眼看着还有半刻时辰便到了,群臣也早已排列整齐,让宦官们搜身完毕,就见从内宫方向有步辇慢悠悠地抬过来,停在玉阶前。
    下步辇那人玉带金鱼、重紫衮冕,乍一看像是个再寻常不过的俊朗公子,可若再冒昧打量,便会感到此人凛冽威仪浑然天成,让人不敢逼视。
    除去最前头的沈觅几个,群臣不明底细,只傻愣愣地看着他从内宦中悠然而过,竟无一人敢上前为他搜身。
    不知是礼部的哪个愣头青壮着胆子喝道:“朝廷的规矩,你们都忘了么?哪怕是三省宰相,入殿前都需搜身,如何这个就例外了?”
    众人知道此人身份贵重,无一人敢搭腔,却只见那人笑道:“刚毅忠直,不惧权势,该赏。”
    他身后的宦官立时取出金叶子,用托盘盛了,送到那愣头青面前。
    那人又道:“方才那位大人说的不无道理,守平,那便搜罢。”
    说罢,他极为舒展地张开双臂,对一旁的内侍点点头。
    那内侍训练有素,也未反驳,自顾自地开始搜查起来,最终点了点头。
    那人轻笑一声,举步向前走去,他步子不大,每一步却走得极稳,金线勾描的官靴踩在玉阶上,几乎不发出半点声响。
    不知何时,百官已为他让出了一条道,尽头便是沈觅等宰辅。
    “恭迎殿下回京。”沈觅打头下跪行礼,身后跟着章天问裴隽那几个。
    赵诩虚扶沈觅一把,“沈相免礼,诸君免礼。既在朝中,我便是尚书令,殿下这称呼就先免了罢。”
    一听是那神龙不见首尾,还刚生了个太子的皇后回来了,群臣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只好默不作声,全场一片令人惊惧的静寂。
    沈觅刚想说些什么,就听远处内宦通报,“陛下驾到。”
    众人只好重新站回队列,依次鱼贯入内。
    冗长的仪仗过后,轩辕晦一身朝服端坐在上。赵诩与沈觅带头跪伏行礼,山呼万岁。
    中间行礼时,沈觅偷偷用眼角瞥了赵诩一眼——在肃州时,赵诩面上恭谨有礼,实则目下无尘,从不肯向轩辕晦行礼,更别提下跪了。也不知这对天家夫夫商量出了什么章程,赵诩竟体现的如此恭顺。
    轩辕晦看着赵诩同旁人一般低着的头颅,心中不仅未有半点快意,反倒涌上丝丝缕缕的悲哀,“诸卿平身。”
    “谢主隆恩。”
    “给尚书令、中书令看座。中书令年事已高,尚书令……尚书令体弱,日后皆不必行跪礼。”
    轩辕晦话音未落,立时便有准备许久的宦官抬上两个凭几。
    赵诩与沈觅也不推辞,谢过便也落座了。
    “今日……”轩辕晦刚想提三省改制之事,就听有一人高声道。
    “臣有本启奏!”
    作者有话要说:  滴血认亲本来就是伪科学,古人信得很,轩辕晦敢让人验,自然有十足把握,至于是做了手脚,还是就是亲生的,自由心证。
    
    第121章
    
    “陛下爱重元后,乃是陛下的私事,臣等无话可说。但皇储之事,关系国之根本,如何能儿戏论之?”发难的并非须发皆白的老头,却是个俊朗后生。
    轩辕晦面色不变,唇角依旧带着淡薄笑意,眼中寒光却如刀一般,“哦,原来是孔少卿。登基之初,朕便告知诸卿,帝王家事非国事,难道你也忘了么?皇储之事,朕意已决。”
    这孔少卿名孔维轶,乃是孔圣三十七世孙,敕封崇圣公嫡次子。他年纪不大,却如蓬头老朽一般过活,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将那“存天理、灭人欲”做了个十足十。
    许是持身太正,无可挑剔,不到三十的岁数已然是太常寺少卿,在朝野清流中素有名望。
    此番,竟能想到请他助拳,看来这段时间皇帝的冷遇还是让太后聪明不少。
    可惜,赵诩冷冷地勾出一抹笑,这些人至今都低看乃至错看了轩辕晦——恭顺谦和,他便念着好,施的恩都叫做天恩;跋扈贪求,他便只记得错,发的威便是龙威。
    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过如此。
    孔维轶褪去冠帽,跪伏在地,一字一顿道:“后宫之事,臣等自然无权干涉。可皇储却是国之副君,且不论男身是否可以生子,过去一年多里,多人曾觐见过皇后殿下,全然未有半点异样,陛下的说法,恐怕难以服众。宗室血统不容混淆,更何况皇储乎?”
    赵诩看着他身影半晌,猛然想起此人仿佛也是太学学子,只是当年自己十五便远走肃州,尚来不及拉拢这位圣人之后,才有今日祸事……
    可崔静笏一直在太学,难道他与孔维轶就丝毫无旧?
    感到身后各种异样目光,赵诩挑挑眉毛,依旧坐的端直,若是连这点事都处置不好,轩辕晦这江山也便不要坐了。
    轩辕晦笑了,“曲阜孔少卿的声名,无论朕是身处苦寒塞外,还是困于深宫之中,都早有耳闻。既是个光风霁月的人物,今日大朝会,不仅群臣皆在,皇后本人也在,有何疑虑,你直说便是,看在崇圣公的面子上,朕与皇后也会给你一个交待,更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那臣便明言了,请陛下滴血验亲,以证正统。”孔维轶也是当真敢说,竟在朝堂上就提出太子非皇帝亲生这般的话来。
    “不仅如此,”又有一人发话,赵诩眯着眼看过去,果然是刚辞了宣侯,改封徽侯的窦立,“本朝最重嫡庶,正巧皇后亦在……”
    赵诩禁不住在心里冷笑,还说太后不会善罢甘休,搞了半天,陇右勋贵等在这呢。
    虽说经人考据,滴血认亲并算不得数,可今日能站在朝堂的人都知晓,宗正寺便有办法查验血脉,不说十成十的把握,亦是八、九不离十。
    面上云淡风轻,赵诩的脊背却霎时浮上一层虚汗——尽管方见了孩子一面,他心中有几分亲近,何况能找到一个与他二人如此相似的孩子,实为不易。倘若验出来这孩子并非亲生,不仅要重新考虑皇嗣一事,皇帝在群臣面前的威严也尽数扫地,自己更是难辞其咎。
    混淆皇室血脉,最轻也是废后,不轻不重,一杯鸩酒,要是狠下心来,就是连九族都保不住……
    赵诩径自胡思乱想,却听轩辕晦冷笑一声,“朕倒是养了群为朕分忧的好臣子,怪不得处理政事、安抚万民不见你们如此上心,原来都盯着朕与皇后呢。也罢,宗正寺卿,你便取了东西来验罢,守宁,将朕的皇子抱来。”
    轩辕晦狠狠地咬住“朕的皇子”几个字,仿佛咬的是仇雠的颈项。
    赵诩心里陡然一松,抬眼看向轩辕晦,只见他一副成竹在胸之状,“对了,既然此事涉及宗室,须得有太后在场。再请太医院院正、起居注官等人一并过来,做个见证。”
    群臣包括孔维轶在内,都未想到轩辕晦竟有如此的胆气,敢当堂验亲。熟知前后因果和帝后秉性的沈觅等人,都不禁为独孤太后捏了一把汗——让她过来,几乎就是直接挑明是她在背后兴风作浪,倘若验出来无误,朝野上下会如何看这个上蹿下跳的太后?
    太后所恃的,不过是太子并非帝后所出,但凡有一人非生身父母,太子便名不正言不顺,赵诩的后位都是摇摇欲坠;皇帝有过在先,失信于民,那么在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