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待他年-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他终是说不出口。
    二人静静躺了许久,等心火冷去,轩辕晦低声道:“后军便留给你了,也望你时不时回肃州主持大局。肃王印在你手上,这是另一方印,上面是回纥语,有了这个印你便可以调动雅鲁克粮草军队,还可以通过雅鲁克驻军直接与国师联络。”
    说罢,他取出个铁匣,赵诩接过,却发现这铁匣极其精巧,怕是有什么机关秘钥才能打开。
    轩辕晦笑笑,伸手在赵诩身上摸索,最终从他里衣里取出块通体雪白的白玉佩,那还是赵诩冠礼时轩辕晦给他的贺仪。
    那玉佩形容实在古怪——两只怪鸟,均一目一翼一翅,环抱着悠游于祥云之上。
    赵诩在太学也算饱学之士,自然知晓这是传闻中的比翼鸟,心中有鬼又觉得此佩过于脂粉气,便不曾系在组绶上,轩辕晦还遗憾过好一阵,想不到却贴身佩在这里。
    轩辕晦抬眼瞥他,将那玉佩插、进铁匣的一个小孔内,铁匣应声而开,里面躺着一方碧琥珀雕成的小印,上面有几行回纥文。
    “什么意思?”
    轩辕晦将那小印放在他手里,又将他手指合拢,“与日月齐光。”
    轩辕氏本是鲜卑人,入主中原之后自称是轩辕黄帝散佚在陇右的后代,便改姓轩辕。据闻原先鲜卑姓氏有“日”之意,故而天启朝尚火德,又有十几代天子名讳以“日”或“火”为偏旁。世祖轩辕昭旻,仁宗轩辕冕均是如此。
    轩辕晦兄弟几人也是以“日”为偏旁,到了轩辕晦时,好字都已被挑光,只剩下了这个“晦”字。先前赵诩也听信了坊间传言,以为这名字是已故的邓太皇太后给他找晦气,后来轩辕晦自己亲口承认,这名字乃是他父皇为他千挑万选的。
    晦明变化,否极泰来。
    这是一个生不逢时、无力回天的帝王,对他可怜的幼子,也对这个风雨飘摇的皇朝,最后的寄望。
    而这寄望,他的儿子一刻也不曾忘却。
    曾被天子赐字“扬光”的赵诩,竟也觉得心头沉重起来,珍而重之地将那印放回匣子里收好。
    “想不到两年前王爷便将这锁匙给了我,我倒是受宠若惊了。”赵诩幽幽长叹。
    轩辕晦讪讪一笑,又听赵诩道:“你能给我,我很欢喜。”
    二人静静相拥了一会,就听帐外狻猊禀报,“王爷,三军已然集结完毕,请问何时开拔?”
    赵诩不免诧异,“这么急?”
    轩辕晦忍不住搂住他脖子,往他怀里蹭了蹭,简直如同幼兽一般。
    “你呐……”
    虽然分离在即,但今夜是中毒之事后二人首次开诚布公,又头一次互相纾解情、欲,气氛难免有些旖旎,就连这别离都显得不如何悲戚了。
    已然有士兵操练之声,车马奔驰之声,赵诩心知再不能等下去,狠心将轩辕晦松开,低声道:“刀剑无眼,你千万珍重。至于士族之事……不管你我最终是否长久,我都会给你个延续百年的解决之策。”
    轩辕晦贴着他额头,“我还是那句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子嗣之事,我已去信问过国师,或许他会有办法,同时我也派人寻找琅琊王、金城王等宗室遗孤,你不需过于烦忧。”
    赵诩最后吻了吻他,起身着衣,又为他披上甲胄。
    “走罢。”赵诩掀开帐帘,大亮天光霎时倾泻进来。
    狻猊已经牵来轩辕晦的座驾,辕门之外,几千亲兵已整装待发。
    他们将星夜兼程,与五百里外的雅鲁克骑兵会合,随机攻往行军中的邓氏。
    轩辕晦翻身上马,见赵诩仍立在帐外,不由扬眉笑了笑。
    银鞍白马,风流飒洒。
    赵诩拱手,“他年功成名遂,醉笑陪君三万场。”
    轩辕晦一抽马鞭,回首对他朗声一笑:“不诉离殇!” 

    第五卷:定风波

    第89章
    
    黄沙漫漫,风尘滚滚。
    而在这铺天盖地的风沙中,有几十座军帐悄然隐匿。
    有一骑自旷野尽头疾驰而来,接近辕门时上面的骑士大声呼号:“宣州大捷,宣州大捷!”
    转眼,离他二人分别已有一年之久。
    轩辕晦率铁骑借道回纥,沿着东路由北往南,自云州、幽州、沧州、青州一路往下,大约是轩辕氏的祖宗显灵,轩辕晦有如武曲星附体,竟让他打到了宣州。
    加上原先所据的肃州和义军所占的河南道、河北道,天下十分,轩辕晦已有其四。
    赵诩一直镇守中军,遥领肃州和雅鲁克,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屯运安排得井井有条。此外,欧悬所制的最快最利的刀剑,枳棘练出的最奸最刁的细作,也是在赵诩的安排下穿过刀光剑影来到见血或不见血的沙场。
    章天问、窦立等魏王旧部跟着轩辕晦屡立战功,而狻猊这数十个当年最早跟着轩辕晦的侍卫也不遑多让,这两组人俨然成了肃王在军中的左膀右臂。
    与其他亲征的主公们不同,轩辕晦不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大将之风,反而更喜欢亲率人马充当先锋。
    就在半年前,他竟只带了五千轻骑奇袭居庸关,生擒邓氏手下一名先锋。
    这是肃王第一次,以一个骁勇善战的伟丈夫之名为天下所知。
    赵诩看着这些邸报,想起那个在肃州城门口吐血装晕的少年,总觉得恍若隔世。
    “司徒?王爷问司徒可有什么书信要属下转呈。”来报信的信使见他久不言语,不由心中忐忑。
    赵诩迟疑片刻,“你稍候一二。”
    赵诩回了内帐,将以前就已经收拾好的包裹取出,内有名贵药材、簇新衣衫若干,又从案中暗格里取了封书信。
    “见了王爷,你便给我传个口信,不需回避他人。”
    “是。”
    轩辕晦正靠着凭几坐着,一年征战让他肤色变深不少,由先前的白皙转为蜜色,眉宇间更少了不谙世事的少年意气,多了些指挥若定的杀伐决断。
    如今帐中唯有章天问、狻猊几人,轩辕晦便不若寻常那般端着王爷架子,对着一身风尘的信使眉开眼笑,“王妃可捎了东西过来?”
    信使赶紧呈上,见他心情甚好,忙不迭道:“除了这书信外,王妃还有口信传来。”
    章天问立即道:“王妃的体己话,哪里是咱们这些人听得的?容属下告退。”
    “王妃说了,不需回避他人。”
    “哦?”
    “只一句功名馀事何足道,愿君努力加餐饭。”
    章天问不由笑出声来,“唱彻阳关泪使干,功名馀事且加餐。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赵司徒这是惦念王爷呢。”
    轩辕晦随手取了碎银两赏了那信使,拆了书信,阅毕方对章天问道:“怎么,本王有贤妻美眷,你嫉恨不成?”
    “岂敢岂敢。”
    “窦立现在何处?”轩辕晦将书信折好放入里衣,“听闻山南道望风而降,此事确凿么?”
    说起正事,章天问也不由正色道:“正是,山南道黜置使本就是株墙头草,对邓党不如何忠心,听闻王师将至,立马修书过来请降。窦将军正星夜兼程,赶来与我们合兵。”
    轩辕晦看着舆图,“咱们已靠近江南,分兵去接收河北道已不合时宜,现在邓翻云在何处?”
    章天问以竹杖轻点,“邓覆雨在剑南道茂州,邓翻云正从江南西道疾行而来,邓翔依旧驻守长安。”
    之所以肃王大军能屡屡大胜,其间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先前的离间之计奏效,邓观星死后,邓翱与邓翔兄弟不共戴天,最终邓翱被邓翻云用计所杀。邓演被两个不孝子气得大病一场,如今下床行走都有些困难,邓翔俨然成了邓党当仁不让的“太、祖”人选。
    就在今年年初,小皇帝又下了几道敕令,其中一道便是说邓翱无嗣,他昭王的亲王爵便由邓乘风继承,邓乘风原先所封的嗣王爵便除去。这么一来,所有邓氏除去隐形太子邓翻云外均有了亲王的爵位,且皆是邓翔之子。
    看起来像是邓翔得偿所愿,然而这么一折腾,邓翱旧部反叛的反叛,请辞的请辞,肃王正好乘虚而入,将原先邓翱父子控制的地盘占据了大半。
    等邓翔有暇他顾时,轩辕晦早已站稳脚跟,他也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徒叹奈何。
    “张仁宝在何处?”轩辕晦的目光定在舆图上某个地方,若有所思。
    “先前攻打许州时他受了重伤,如今正留驻当地休养。”
    轩辕晦蹙眉,“这么看他也靠不上了,看来最近的只有中军了。赵司徒那边尚有多少人马?”
    “约莫二十万。”
    “嗯,假使这是个圈套,那么不管是谁去接收山南道都有可能遇到埋伏,邓覆雨与邓翔离山南道可都不远啊,”轩辕晦的手指划过舆图,定在赵诩所在的岷州,“单轮距离,怕是中军最合宜,我看不如让赵司徒遣使过去,代他接收可好?”
    章天问迟疑道:“虽说并无不可,可若是要找一个与司徒胆识谋略相当,关键是与那黜置使官位相当的,恐怕并不容易。”
    “你的意思是让十九郎亲自去?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谁担得起这个责任?”轩辕晦沉下脸,明显不悦。
    章天问又道:“那不如这样,直接修书予司徒,让他自己决断,王爷你以为如何?”
    轩辕晦叹息,“也只能如此了。”
    见章天问退下,他又打开赵诩那封书信,略过前面那些军国大事不谈,直接看最后一页,赵诩一笔一划地以魏碑体抄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第90章
    
    赵诩的顾虑与轩辕晦相类,远迎王师、望风而降这般的事情,看着就像是话本里演的,怎么看怎么不像是真的。
    可无论如何,此事却是势在必行——如今肃王几路大军被京畿道与山南道斩为两截,如果能拿下山南道,不仅可以完全打通肃王阵营,更离帝京又近了一步。
    不管他是真降假降,若借此事将山南道拿下,如此大事便已定了。
    赵诩不善兵事,不然便直接点个十万人马打杀过去便是,哪里还需要今日这般举棋不定?
    “司徒。”谋士们纷纷入帐,对赵诩恭敬行礼。
    赵诩讲完前因后果,帐内霎时便炸开了锅,有的劝赵诩即刻出发,乘机以此扬名立威,有人劝赵诩留守中军,将这个球再踢还给轩辕晦,还有人和轩辕晦一样,让他找人代他出使……
    赵诩被他们吵得头疼,揉揉眉心,“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管谁去山南道,剩下的军队也有可能被围攻?”
    “那便不去收降?”裴隽反问道,“何况王爷既然已经下令,山南道的事情便是交付给中军了,司徒若是毫不作为,恐怕那帮小人又要说三道四。”
    赵诩苦笑,“等天下大势已定,还都长安,我第一个要废掉的就是御史台。”
    他沉默良久,最终道:“山南道我不能去,我怀疑此事从头至尾都是邓翻云下的一局棋。”
    他这么一说,无疑默认了山南道乃是危机重重的虎狼之地,他若是不去,谁又能去?谁还敢去?
    一时间,帐内一片死一样的沉寂。
    不知过了多久,忽而有人低声道:“在下愿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