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待他年-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崔静笏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说忍不住的并非邓演,而是邓翱。
    疾驰了两个时辰,赵诩总算赶在城门紧闭前回了肃州。
    轩辕晦面无表情地坐在倾盖堂正中,周遭零零散散地坐着些亲信,赵诩草草扫过去,仿佛窦立、章天问等人均在列。
    见赵诩风尘仆仆地来了,轩辕晦显然眸子一亮,起身相迎,“王妃……”
    离别五日,赵诩禁不住扫他一眼,见他不曾清减,心中也放下心来,“王爷安好。”
    轩辕晦伸手去够他的手指,却被赵诩不动声色地躲开,瘪了瘪嘴,“赵司徒别来无恙。”
    赵诩本还有些郁郁,见他这委屈模样,好笑之余,也不想再为儿女情长纠缠,便大方道:“托王爷的福,都还好。只是听闻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免焦急。”
    轩辕晦这才够到他的手指,甫一相触,就觉心中忽的一颤,可那也仅是一刹,随即便又安定下来,仿佛远在千里之外的兄长的死讯也不再让人难以承受。
    “皇帝既然已经驾崩,那么储位……”
    轩辕晦冷笑:“听闻就在皇帝薨逝前三日,赵贵妃诞下一子,生下第二日便被立为太子,眼下洗三还未过,恐怕就要登临九五了,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赵诩挑眉,“哦,那我倒是要修书一封,恭贺一下我这堂妹。”
    “无甚好恭喜的,”轩辕晦似是玩心大起,捏住赵诩的小指细细摩挲,“赵贵妃产后本就没有调养好,听闻皇帝归西,立时便大出血跟着去了,被封为孝悯太后。”
    赵诩愣了愣,低声笑道:“是么,这么看于公于私,我都得跟着王爷继续守丧了。所以呢,如今是个什么情况?邓太后又去做太皇太后,然后临朝听政?邓演辅政?”
    “没错,她下了懿旨,封邓演做了成王,邓翱做了昭王,这两个均是亲王爵,邓翔仍是宣王,但是由郡王升为亲王,”轩辕晦勾起嘴角,“这还没完,邓观星封昭王世子,邓覆雨封宣王世子,邓乘风额外封了个嗣王,嘉王”
    赵诩有些讶异,“哦?我朝惯来以地名封爵,想不到邓氏封王却和谥号似的。嗯,我倒是有些明白了,邓演是看中了邓翔,继而相中了邓翻云,这才独独跳过他。”
    轩辕晦目光有些无神,“这天到底还是来了,之前大肆打压残害我轩辕宗室,如今又大封诸邓,恐怕也就差那最后几步了。”
    “邓演可受了九锡?”赵诩若有所思,“如今清流又是个什么反应,可有人进谏?”
    “王妃此话问的极好,”章天问在下首插话,“自先帝去后,听闻翰林与太学早已十不存一,要么是挂冠求去,要么就被排挤出京,更有甚者如同先前撞死的那……”
    他顿了顿,仿佛想不起那人的名字,就听轩辕晦沉声道:“陈苪文……”
    三年过去,彼时之惨烈早已被大多数人忘怀,忘了曾有那么个七品小官喋血玉阶,忘了曾有那么多的阉人以身挡箭,忘了曾有那么多可杀不可辱的士人被廷杖致死,忘了曾有个默默无语的人虚与委蛇,最终保住了遗诏与起居注。
    谁都可以忘,可他轩辕晦却不能忘,不敢忘,也永不会忘。
    赵诩反扣住他手,“也就是说朝野上下都盼着他们行尧舜之举?”
    “不错,”章天问不愧是崔静笏推荐来的人,丝毫没有旁人那种谦卑之感,“其实属下在想,邓太后……不,如今是太皇太后了,她是邓演的女儿,若是邓演登基,她便是公主,就算邓演死后,邓翔登基,她也不过是长公主,比起太皇太后的尊荣来,相差不知几何,她能甘心?”
    轩辕晦冷笑,“邓党如今除去天子都是轻而易举,何况一个自己家的太后呢?这个邓太皇太后,和我那皇祖母可不一样,她到今日,全借姑姑父兄的势,自己可不见得有多大本事。现下,恐怕也已经是个傀儡了。”
    赵诩见他面色阴沉,似有忧色,心中知晓他定是挂念独孤太妃,却不点破,只沉吟道:“最多两月,邓演定然有所动作。请王爷下令,我便立即准备军需,抽调壮丁。”
    轩辕晦笑,“不必问我,你做主便是。”
    赵诩仍是起身行了礼,“遵命。”
    “我以为……”轩辕晦缓缓道,“窦立,若是让你去义军,你多久可以立威扬名?”
    赵诩打断他,“我说过张仁宝交给我处置,王爷没忘了吧?”
    轩辕晦蹙眉,“虽不知你为何对这个造反头子如此上心,但你提过的事,我自然记得清清楚楚,办的妥妥当当,人已经押来了,你知道去何处找他。”
    那人便已经在枳棘处了,“谢王爷体恤。”
    “你我之间,还用谈谢么?”轩辕晦按按眉心,这段日子,事情一桩接着一桩,还和赵诩生了嫌隙,只觉说不出的疲惫。
    赵诩有些不忍地看他,想起他这五年内,先后失去了父皇、二皇兄、皇祖母、大皇兄,如今又失去了三皇兄,不论恩怨,如何不算是血亲飘零殆尽?
    在他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之前,若是自己也冷眼相待,甚至不管不顾地弃他而去,那不免太过不近人情……
    更何况,他赵诩字扬光,便是要扬光去晦的,此时这等风雨如晦,前途莫测之时,自己不站在他身旁,又能去哪里呢?
    “我既身兼肃州司徒,就必须为王爷分忧。”赵诩扫了眼座下群臣,“暂时邓党还不会发难,咱们还是先将吏治、户银这些事体讲清楚吧。”
    说罢,他便一桩桩、一件件地吩咐下去——土地、税负、征丁、肃贪、任免等无一不包,显然这几日并非是肃王妃在游山玩水,而是赵司徒在体察下情。
    轩辕晦瞥他沉静侧脸一眼便放下心来,干脆微阖双眼,偶尔点个头。
    正半梦半醒间,只觉指尖微热,才发现赵诩不知什么时候添了杯热茶放在他手边。
    暖入心扉。
    
    第78章
    
    晚间,安排好一干事宜,早已月满霜天。
    肃王夫夫二人相隔五日,再度一同回了秾李楼。
    轩辕晦看着赵诩,欲言又止。
    赵诩走到他面前,缓缓点住他的唇,“不要说。”
    轩辕晦蹙眉,又听赵诩道:“大业未成之前,什么都不要说。”
    他们并未点灯,唯有浅淡月色从轩窗透进来,又隔着窗棂投射到轩辕晦那眸子里去。
    天是黛蓝的,他原本湛蓝的眸子在暗夜中竟也显得浓重起来,和天色差不多了。
    如今这天上,眸里都映着一轮明月,让人心旌摇荡。
    赵诩缓缓吻上他的眼睑,不想言语。
    轩辕晦愣了愣,讥诮道:“不能说,却是能做么?难怪人家说从古至今,多少大圣大贤均是说的尧舜禹汤,做的男盗女娼。”
    话音未落,赵诩便重重打他头一下,“胡说八道。”
    他的手指还停在轩辕晦唇畔,轩辕晦勾唇一笑,干脆一口咬了下去。
    “嘶……你是狗么?”赵诩又气又笑。
    轩辕晦松开他手指,甚至还舔了舔,笑道:“怎么,狗咬你,你也要咬回去不成?”
    “你看我咬不咬回去。”说罢,赵诩便扣住他后脑吻了下去。
    此番与上次截然不同,彼时轩辕晦不过一时兴起,浅尝辄止,现下由赵诩主导,则颇有些冰火两重天的意味——冰冷的手颈上流连,灼热的唇舌像是团火,一直烧到人心里去。
    说来也怪,赵诩是个文弱书生,又做了这么多年的王妃,可丝毫却不见脂粉气,而随着年纪渐长,反而愈见强横。
    譬如现在,明明轩辕晦占了夫君的名分,也比他高了小半个头,偏偏却被辖制得死死的。
    轩辕晦昏昏沉沉,多年习得的武艺派不上任何用场,只觉浑身发软。睁眼看赵诩,却见他虽闭着眼,面上仍是一派泰然,心中忽而有些不甘,凭什么自己神魂颠倒,他还能端着贵公子的架子?
    不得不说,轩辕晦到底有一半胡人血统,许是那奔放天性作祟,很快便反客为主,竟将赵诩抵在门上,手按住他的胸口,察觉到他心如擂鼓,不由心生甜意,满面得意地看他。
    赵诩缓和了吐息,与他对视。
    出身颍川赵氏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赵诩仪态自是无可挑剔,永远不辨喜怒,可偶尔也能有些细微之处,流露出他的心情。
    就如现在,他微微眯着眼,不知是想将轩辕晦看的更仔细些,还是想掩去自己眼中的悸动。
    “王妃……”轩辕晦拖长了声音,伸手便要去解赵诩的衣衫。
    赵诩按住他手,“世上有些事如同覆水,一旦做了,怕就回不了头了。”
    犹如一盆冷水泼下来,轩辕晦想起赵诩最是个容不得沙子的性子,若是他终有一日要与别的女人传承子嗣,赵诩就绝不会和自己共赴巫山云雨,或许赵诩真的是爱重自己,才会在如此晦暗不明的时候,还与自己牵扯不清。
    “也罢,”轩辕晦故作潇洒,“算我饶过你这次。”
    赵诩也未打理衣衫,反手将轩辕晦拉到自己身旁躺下。
    “尽管你才去了五日,可总觉得上次并肩而立,同榻而眠,已过去许久了。”
    赵诩“嗯”了一声,随手扯了他一缕头发绕在指尖把玩,忽而笑道:“王爷可知这几日我在想什么?”
    轩辕晦蹙眉,“什么?”
    他的眸子映着烛火,赵诩看着竟移不开视线,最终还是什么都未说,只轻轻在他唇边啄了下。
    “无事,睡罢。”
    与赵诩和解,轩辕晦似乎去了一桩心事,没过多久便沉沉睡去。
    赵诩静静看他,自嘲地笑笑。
    就算有一日,你我二人各走各道,形同陌路,可肃州五载朝夕共度,我不会忘怀,更不会后悔。
    太皇太后继续临朝听政,大肆分封诸邓,同时各轩辕宗室纷纷落罪,宗正寺与大理寺简直人满为患,到处是不同班辈的龙子凤孙。
    也难为邓党罗织出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有不孝不悌的,有不忠不义的,有不敬鬼神的,有怪力乱神的……
    到了最后,干脆全部判了造反,尽数族灭,刑场上的鲜血干了又流,流了又干,这场屠戮延续了整整十日。
    早在先帝时便被虢夺爵位的肃王轩辕晦一连五次上书,弹劾诸邓祸乱朝纲,尽管这些奏折最终均被中书省留中不发,可到底还是被人悄悄传抄,最终泄露出去,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肃王在折子里一笔笔算着与邓氏的血债,从他的母妃,到父皇,到汾王,再到不久前的魏王,再到先帝……
    可人家肃王的立意却不仅仅落在家仇之上,肃王在折子里说立朝凡三百余年,轩辕氏不曾有半点薄待天下人,对邓氏更是仁至义尽,然而天地不仁,出过数代圣君仁君的轩辕氏却落到如斯下场。天下并非轩辕氏一姓之天下,若有尧舜出世,天下并非不能易主。只是黎民百姓供养轩辕氏数百年,他便绝不能坐视天下落入贼人之手,最终祸及生民。
    与本朝清丽浮夸的文风不同,肃王这折子谈不上花团锦簇,甚至还有几分朴拙,可偏偏是这份朴拙,打动了许多不甘为邓氏鹰犬的官吏士子。
    于是沈觅欣喜地发现,这几个月来投肃州之人几乎翻了一番。
    而先前埋在义军中的“张仁宝”收到消息,当即便改弦更张,宣布从此效忠肃王,天下震动。
    邓氏终于不羞羞答答,露出了尖锐的爪牙。
    见他们已开始行动,肃王也不再遮遮掩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