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麟趾-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吏部如今是太子的地盘,薛沄在吏部,自然也跟太子一党走得近,但薛潭很清楚,他那兄弟是个书呆子,生性清高,根本就不是什么与人勾心斗角的料,所以他私底下曾严厉警告过薛沄,不能被吏部尚书刘衷牵着鼻子走,只要安安分分办好差事,哪怕短时间内升不了,也不至于有危险。
  但比起季凌,薛潭家里这些事,都只能算是小事而已。
  寿春季氏,本宗旁宗加起来上百号人口,季凌既非长房长子,又还年轻,没有过人的名望,哪怕位居六部尚书,很多时候也无法左右大局。
  就说季凌与文姜的事情,一直拖到现在,季凌不肯另娶他人,但季家也不允许文姜进门,文姜自然更不愿意去当什么小妾,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
  贺融摆摆手:“先不说这些,依你们看,如果分封的事情落实下来,陛下会将我封在哪里?”
  别人还在为了能不离开长安而费尽心思,他这边已经在想着要去哪里了。
  薛潭与季凌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位殿下的心实在够大。
  “您有功在身,非等闲皇子,论理说,陛下不会将您封到太差的地方,按我说,应该是淮南道或河南道吧,”季凌摸摸鼻子,说了句戳心的大实话,“若有外患,陛下定会想到您,所以不会让您离帝都太远的。”
  薛潭扑哧一笑,心说这季敬冰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往别人心口上戳。
  “有道理。”贺融还赞同地点点头,“所以我打算不等陛下点名,主动请命,前往灵州。”
  当啷一声,是薛潭失手摔了手上的杯子。
  桌案低矮,底下又有毛毡,杯子没摔坏,倒是薛潭烫了一手的茶水,嗷嗷直叫。
  外头伙计还以为发生何事,赶忙进来,看见这情景,又赶紧打了冷水过来给薛潭洗手冷却。
  但季凌也顾不上取笑对方,因为他正目瞪口呆看着贺融。
  只有出身南夷的桑林对灵州的位置还不太了解,正瞅瞅这个,瞧瞧那个,心想回头自己一定要将中原各州分布给弄明白了。
  薛潭顾不上自己的手,他让伙计退下,失声问贺融:“殿下,我是不是听错了?”
  贺融:“你们的耳朵没出毛病,我说的的确是灵州。”
  灵州位于北方,一墙之隔,黄沙漫漫,便是突厥人来去自如的广大戈壁。
  但它与凉州、甘州一般,都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裴皇后之父,秦国公裴舞阳,当年就是在灵州与萧豫和突厥人的联军大战,最终险险守住灵州,朝廷惨胜,裴舞阳却也因此战死沙场,令裴皇后成了遗孤。
  凉州已被萧豫所据,北方三重镇,眼下只剩甘州与灵州,在更早以前,贺融他们一家子还在房州吃苦的时候,灵州治下的怀远县也曾陷于敌手,县令孙敬忠殉城,军民死伤无数。
  可以说,这地方,就算朝廷想派人去打仗,被委派的将领尚且要担心一下自己的身家性命,再写封遗书,交代家人自己若是不能回来,你们就如何如何。
  然而现在,堂堂安王,贺融居然说自己想去灵州,而且还不是驻守几个月几年,是想将灵州作为封地。
  这是疯了吧?
  这一定是疯了。
  薛潭深吸口气,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能咆哮,这位殿下做事是有章法的,是有考虑的,不是随心所欲,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忍了又忍,他还是忍不住,气冲冲道:“殿下,我知道陛下和太子他们,一而再,再而三让您失望,但您也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吧?灵州那地方,从京城拉一头牛过去,那牛还不愿意走呢,更何况一个人?您要是去跟陛下说想去灵州,他老人家当然高兴得不得了,当场就能答应下来,甚至隔天就让您收拾包袱走人了,您信不信!”
  这形容太活灵活现,贺融一想到老爹可能会有的反应,说不定还真就跟薛潭说的一模一样,不由笑道:“我信。”
  笑!还能笑出来!
  薛潭气道:“那就请您不要随意做这种决定!出使西突厥,当时是迫不得已,但这种险可以冒一次,不可以冒两次,咱们不会回回都这么好运的!还请您也为我们考虑考虑,您要是真有个万一,我跟敬冰怎么办?”
  贺融打趣:“你们可以找贺湛啊,五郎虽说没我生得好看,手段也还有些稚嫩,但如今也可独当一面了,你们不妨考虑考虑他。”
  薛潭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腾地起身,面色冷厉,拱手行了个大礼,跪伏在地,语气却冷飕飕的。
  “好教殿下知道,自古贤主方有良臣,但良禽也要择木而栖,我薛鱼深不是那等随便认主之人,既已下定决定跟随您左右,哪怕别人千好万好,也不会多看一眼!”
  季凌也起身道:“鱼深说得不错,还请殿下不要再拿别人来试探我们,也不要再伤我们的心了!”
  见他们如此,贺融也收敛起玩笑的神色,起身亲自双手将他们扶起。
  “二位误会了,我绝无试探之意,方才只是说笑罢了,但这灵州,我却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待薛潭二人抬首,贺融续道:“以当下形势,最迟几十年,最快几年,天下可能生出大乱,当然,我很希望不会发生,但若发生了,天下之大,又有何处是桃花源?在灵州,与在江南,并无区别。”
  薛潭素来有些放荡不羁,一脸络腮胡子从来不剃,又嗜酒如命,妻子几番劝说责骂,也都是嬉皮笑脸蒙混过去,但此时此刻,他少有的绷起脸,目光炯炯。
  “但是殿下,一个好的封地,可以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一旦发生什么事,那个地方,就会成为您的后方与粮仓!”
  这话说得太露骨,连桑林都听明白了,他的心口怦怦乱跳起来。
  打从桑扎允许他离开南夷,跟随贺融,其实已经是无形中表明了一种态度,但那时候桑林还没有往深里想,满心准备跟着殿下出来增长见识,但现在听见薛潭等人的话,又想起父亲临别时那些似是而非,让人莫名其妙的嘱咐,桑林心里也渐渐亮堂起来。
  南夷叛乱,是安王与兴王一起平定的,南夷百姓的长治久安,也是安王提出来,并一步步正在实现,自从岭南归附中原,没有哪一任朝廷命官,会真心为南夷百姓着想,更没有人提出建立学堂,让南夷人迁居下山,开荒耕田,减免赋税,南夷人与中原侨民之间,永远是无休止的冲突—被镇压——继续冲突的方式,也是从安王殿下到岭南开始,自己祖母生前所盼望的情景,似乎才真正有了实现的指望。
  其实无须这么多的理由,在桑林内心,已经自然而然,站到了贺融的身后。
  他从前老觉得父亲桑扎太保守,但如今看来,父亲被祖母手把手教了那么多年,又能在关键时刻把持住,没跟着黎栈他们作乱,这份定力和眼力还是很了不起的。
  姜还是老的辣啊!桑林想道,回去之后一定要向父亲多取取经。
  他神游太虚之际,贺融与薛潭等人的对话,还在继续。
  贺融摊开一张羊皮卷,上面赫然是北方几州的地形舆图。
  修长手指在其中一处定住。
  “灵州并非贫瘠之地,此地有黄河在侧,贺兰山东,黄河以西,平原良田数千顷,若能充分利用,驻军屯田,足以维持军用。”
  “不错!”季凌既是工部尚书,又是当朝的水利名家,对此事更有发言权,“回乐县南,又有胡渠、百家等八渠,可灌溉农田无数,怀远县的盐池也多,可自己出盐,说实在的,灵州这名儿取的好,真乃钟灵毓秀之州。”
  贺融接上他的话:“唯一欠缺的,便是此地与突厥相邻,时常受突厥人骚扰,一不小心就有破城之虞,正因如此,若经营得当,此处也可成为抵御突厥的铜墙铁壁。”
  薛潭苦笑:“敢情二位都已经开始考虑起过去之后要做的事情了?”
  贺融淡淡道:“鱼深,敬冰,我不想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我是个人,更是个男人,人心该有的欲望,男人该有的野心,我一样不缺,但做人要审时度势,更要当常人所不敢当,成大事者,血性、冲劲、手段,缺一不可,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但愿能与二位携手……”
  “还有我!”桑林不甘被冷落,出声道。
  贺融失笑:“对,还有桑林。我不许什么泼天富贵,因为我知道,这对你们而言,是一种侮辱。敬冰出身高门,本就不虞富贵,鱼深贵为六部尚书,根本也不必陪着我胡闹冒险。退一步说,若果往后太平盛世,我自当经营好灵州,令一方百姓安稳,若果生逢不幸,当真有大乱的一日……”
  他微微一顿:“只希望那一日永远不要到来。但二位既能以性命前程相托,我也愿竭尽全力,不负二位期望。”
  饶是季凌薛潭,听了剖心交底的话,也不由心头火热,滚烫难抑。
  “我等愿与殿下荣辱与共!”
  几人相视一笑。
  就在此时,敲门声起,伙计在外头道:“郎君,文姜娘子来了。”
  如果不是有要事,文姜是不会突然跑到这儿来的。
  得了贺融的首肯,文姜推门而入,行礼道:“殿下,太子派人找到安王府去,想请您入宫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
  这史书里短短数行的春与秋,可能就是你我的一生一世,你希望往后自己在书里多两行,还是少两行?——太喜欢老薛讲的这句话了,这文写起来真是爽!
  贺湛:导演,我啥时候能出场?
  太子:你等等,我还有戏份。
  贺秀:现在听见我那大哥的名字就烦,强烈要求换人。
  贺僖:那就该贫僧与湛宝联袂上场了。


第110章 
  秋高气爽; 雁飞长野。
  “三哥来信了。”
  刺史府内,原本应该居于上座的谭今,却坐在右下,他旁边照例是周翊; 但对面; 却坐了两个光着脑袋的不速之客。
  贺僖骨子里似有股“我心安处是故乡”的天性,来到岭南三个月,他已经逐渐习惯这里的生活,甚至还如鱼得水地跟南夷人打成一片。
  原本按照贺湛的规划; 贺僖将会在开坛讲经上先与来自其它寺院的僧人交锋; 待他闯出名堂; 贺湛再让他去向百姓传道讲经,劝人向善。
  但贺僖偏偏别出心裁,另辟蹊径; 他打听到当地百姓里; 识字的人很少,就算与他们讲佛家典故; 他们也未必听得明白; 更容易枯燥,就跟小和尚明尘商量了一下; 师兄弟将佛门典故都画成一张张图画,贺僖负责编排,明尘负责画出来。
  小和尚跟老和尚学过画技,画上人物栩栩如生; 贺僖又将典故稍作改编,更能让百姓一目了然,发生兴趣。
  他们选择了一个热闹的灯会,将这些图画糊在灯笼上,做成可以八面转动的走马灯,也就是转鹭灯,挂在广州城内的寺庙里,果然受到了一致欢迎。
  贺湛见反响不错,就又将那些图案让人刻作雕版印刷出来,集结成册,发给各个寨子,那里头不仅有佛门故事,也有民间神话传说,崇尚尊老爱幼的典故等等,据说南夷人许多不识汉字,却不妨碍他们读懂连贯图案里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手不释卷,使得后来贺僖他们到南夷各寨讲经时异常顺利,只要拿出那些图画册子,就没有人不知道。
  且说眼下,贺湛将已经拆开了的信递给侍女,让她拿给其他人传阅。
  贺僖看完,脸上露出惊讶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