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臣有本要奏-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县丞一怔,有些紧张地看着孙蓬:“这是……这是怎么了?”
孙蓬深呼吸,却是不敢将话说死:“这里头的东西,都是黄大人的心血。”他顿了顿,“黄大人临死之前,都在想着晋陵的百姓。”

那一箱子的东西,孙县丞并未阻拦,亲自送孙蓬一行人出了县衙。
直到走远,孙蓬仍忍不住回头去看。
县衙门口,那个身形消瘦,精神看着并不好的中年男人仍旧双手交握,躬身相送。

“大师。”孙蓬回过头,手中的箱子沉甸甸的,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我想救他们。想代替黄大人,救这些苍生百姓。”
谢忱的脚步微微一顿,孙蓬似乎毫无知觉,依旧往前走着,丝毫不知身侧的男人已经落后了自己半步。
直到良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转身去看。
谢忱就站在原地,唇角意外地弯着好看的弧度:“好。”






第38章 【叁捌】冤假狱
被孙蓬带回官驿的那箱子东西,极为重要。
他没见过这位晋陵县令,一次也没。但透过这沉甸甸的箱子,孙蓬仿佛能看到,这位黄大人兢兢业业,为民请命的一生。

箱子里的东西,从旱灾伊始开始记录,涉及了旱灾开始后晋陵等地的灾情及应灾情况,还有灾情开始后晋陵当地的许多信息,包括大户私该水渠,与县衙发生冲突不愿让水于民,哄抬粮价等。
更重要的是,在箱子的最底下,孙蓬发现了一封力透纸壁的书信。信中坦言了自己的失职,历数自灾情发生后,长州刺史的种种劣行,其中更有对长州刺史瞒而不报的痛斥。
信的末尾,“臣叩首百拜”几个字,藏着太多的悲凉。

“这信,怕是黄大人悬梁自尽前才落笔写下的。”
孙蓬长叹一声,转手将手里的书信递给了谢忱。枸杞知晓他们这是要谈正事,早早守在房门外,屋子里只留了孙蓬和谢忱二人。
刚煮的茶,倒在茶盏中还散着热气。也不知是书信中难以压抑的悲凉糊了眼,还是被茶水的热气蒸得眼睛难受,孙蓬抬手揉了揉眼,再松手时,眼角泛红,眼眶内还带着湿气。
“他写了这么多东西,却苦于没有门道,不能直接呈送到陛下面前,只能悲愤自缢……黄大人他恐怕至死都在盼着,能有人知道真相,救助晋陵的百姓。”

“你要如何?”谢忱扫过整封信,重新将信折叠好道,“可是要上报朝廷?”
与县令上报朝廷需经过上峰一层层传递不同。监察御史可直接将消息传至御史台。
再经由御史台,不必通过三省,直接向熙和帝禀报。如此,便可尽量避免中间消息被压下或滞后的情况。

“长州受灾一事,非同小可,晋陵县县令为民请命无果,悲愤自缢,更不是什么小事。我即刻遣人回京,请御史大人求陛下裁断。”孙蓬又道,“在朝廷来消息之前,晋陵这里的事,还需要我们自己来安排。”
他说着,抬手就要研墨。
谢忱伸手拿过墨块,摇头道:“贫僧来。七郎执笔便是。”

要送回御史台的折子,孙蓬写的尤其认真。
每一笔一划,都稳稳当当地落在纸上,生怕错漏一个字,令承担了晋陵等地数万人性命的折子成了落在他们头上的砍刀。
待到最后一笔落下,孙蓬长舒了口气,拿起折子吹了吹,忽的双手一递:“大师,这样可妥当?”

谢忱有一瞬停顿,接过折子,一字一句扫过上头的每一行字,完了阖上,抬头问道:“派谁回京?”
孙蓬的身边根本没带多少人,再回去一个,得用的便愈发少。
孙蓬沉默,点到随行一人的名字:“让他去。他早年是武行出身,骑马不在话下,且风餐露宿,快马加鞭,需得身强力壮。他去最合适。”

回京之人很快便叫到房中。
门外的枸杞丝毫不知他家七郎究竟对人说了什么,只晓得这位大哥从屋子里出来后,神情就变得十分凝重,没多久骑着马离开了官驿。
他回头看了看没关上的房门,探进脑袋问:“七郎,可有我能做的事?”

孙蓬低头写着什么,闻声停下笔,缓缓道:“明日你与我一道去趟武阴县。”说着,他抛给枸杞一个荷包,“去街上买点东西,明日拜访刺史大人,不好空手登门。”
枸杞应声退下,脚步声哒哒哒地从楼梯口传来,越来越远,越来越轻。

等到脚步声已经彻底消失,孙蓬这才扭头看向谢忱:“大师,明日可能需要麻烦和县丞一起,核对下城中还有多少存粮。如果晋陵县内那些尚未离开的世家大户愿意拿出他们的存粮,怕是能帮着这些城中百姓度过一段时间。”
话虽如此,孙蓬却知道这不过是异想天开。
如果这些世家大户愿意拿出存粮,早就该拿出来了,又何必等到如今。更何况,城中粮价遭到哄抬,其背后也有着他们的手笔。
他不敢给谢忱他们压力,只好在心底将希望投注到明日。

*****
长州刺史府安置在辖内武阴县,是长州多数官衙所在地。孙蓬身为监察御史,按理到达长州后,应当先行拜访当地刺史。只是他一来就直接去了晋陵,根本没想到要先往武阴走。
更何况,他是监察御史,负责的是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暗中调查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只是如今,为了长州的灾情,他还是得先来拜访刺史大人才行。
孙蓬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枸杞,笑了笑:“枸杞,礼带了么?”
枸杞喜滋滋地应了一声:“带了带了。七郎放心。”

从晋陵出来的路上,孙蓬一路也见到了不少流民,偶尔还能看到拖家带口的车队。但到了武阴,情况却截然不同。
武阴同样因为干旱,极度缺水。但武阴各地却开挖了无数口水井,一路过来水井零星分布在各处,有水的没水的,遍地开花。
城中的百姓行色匆匆,神色憔悴,但比起那些流民和晋陵城中的百姓来看,他们看起来已经很好了。枸杞拦住路人询问起灾情,那些路人却个个神情惶恐,四处张望,不敢与人说上一句话。

“七郎,这情况看着很不对劲。”再度被路人拒绝,枸杞皱着眉头,气急败坏道,“哪有人连问个话都怕得像是遇到猛兽似的!”
孙蓬一直看着路边的情况,摇了摇头:“怕是城里早就下了令,不许与陌生人多加接触,对灾情的事更是闭口不谈。”

武阴城中虽店铺林立,不像晋陵大多关上了门,但往来的百姓谁也没有停下脚步去买上一二,那些商贩更是唉声叹气,双目呆滞。
孙蓬心里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刺史府门前车水马龙,进出的人无数,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丝毫不见百姓脸上的麻木神色。
孙蓬在门前站定,抬首看了看匾额,迈步上前。
门口迎来送往的管事见来人一张陌生脸孔,不由沉下笑脸,上下将人打量一番,问道:“敢问这位郎君是?”

孙蓬笑着拱手:“在下新任江南东道监察御史,路经长州,特来拜访刺史大人。”
那管事愣了愣,似乎没想到监察御史的年纪会这般小,有些犹豫。身边有个机灵的当即转身往府内跑,不多会儿又跑了回来。
“这位郎君,我家大人有情!”

没有递上拜帖,便直接登门,放在从前,孙蓬可不敢这么胡来。这种事,叫二叔三叔知道了还无妨,但若是叫祖父和父亲知道了,他就只剩下捂着屁股满院子躲鞭子的结果。
走在刺史府内,想起今时今日为了晋陵灾情,失了这份礼节,孙蓬都忍不住苦笑。
等到领路的下人满脸自豪地同他说,今日是刺史大人纳第十七位姨娘的好日子后,孙蓬的脸色沉了下来。

外头百姓生不如死,里头的乡绅富豪却在捧着金银玉石,恭维朝廷命官纳一房妾室。
想起谢忱提过,长州刺史任璀元乃尚书令王侑之的门生,孙蓬心头的火便越烧越旺。

任璀元听到下人通报说新任江南东道监察御史到府,不由一愣,转念想起被自己随手丢在一边,自京城王家传来的消息,皱了皱眉,只好暂时放下手中酒杯,出门相应。
“孙御史。”任璀元眯了眯眼,不动声色地将人打量了一番,心底有些不屑。
孙蓬像是没发觉他的目光,拱手道:“任大人。”

任璀元敷衍一笑,侧身道:“孙御史来得巧,今日在下大喜,孙御史正巧能讨杯酒水喝。”
孙蓬当仁不让。
二人入了正堂,宴上众人见来了个陌生的少年,纷纷打量。任璀元哈哈一笑,当着众人的面提了句孙蓬的御史身份。宴间众人当即神色各异。

孙蓬也不在意,落座后客套地喝了两杯酒,这才命枸杞送上见面礼。
任璀元笑哈哈地命人接过见面礼,边上有富商喊了几嗓子让他当众打开看看。
任璀元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孙蓬,挥手命人打开。
他倒是没把孙蓬这小小的监察御史放在眼里,王家送来的信他只简单的扫了眼,知道江南东道有了位新御史。如今看来,只怕这人是上赶着过来巴结自己,巴结王家的。

“大……大人!”
“大惊小怪什么,难不成孙御史送了什么贵重的……”
任璀元心头正想着,回头一看,脸色蓦然一黑。那打开的盒子里哪是什么贵重的大礼,分明就是一盒子黄澄澄的陈米。任璀元一时大怒,差点拍案而起。
“孙御史这是何意?”

孙蓬淡淡道:“下官离京时,身边除了银钱并未带旁的物什。此番前来拜见大人也是临时起意,来时就住在晋陵,晋陵如今的情景大人想必清楚,便是要买份大礼也找不着铺子。”
他笑:“思来想去,在晋陵,似乎唯独市面上还在卖的这种米最为贵重。可看大人的样子,似乎这只是普通的大米。既是普通的大米,怎么会卖得如此之贵,价钱直逼贡米?”

任璀元的脸色彻底黑了。
在座众人谁不知长州如今出了事情,其中晋陵最重,可能坐在这里的谁不是巴结着任璀元过日子的,哪敢说一句不好的话。
眼见着任璀元脸都黑成这样了,众人更是大气不敢喘一下。

孙蓬眉头一挑,饶有兴致地扫了一眼所有人。
任璀元半天才一字一顿道:”孙御史究竟是何意?”
孙蓬道:“大人,长州旱灾蝗灾加剧,粮价哄抬,水渠改道,致使多地百姓无米果腹,无水可饮,无钱傍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大人难道不知吗?”

“孙御史可不要胡乱说话!”任璀元眼睛猛地闪过厉光,“若是真如你所说,无米果腹,那你送来的这又是什么?”
孙蓬道:“陈米。此米色泽发黄,怕是前几年剩下的陈米。便是陈米,如今在晋陵城中也是难求一斛。”
“荒唐!晋陵若是受灾,那本官怎会不知!且你说长州多地受灾,怎么武阴县却没事,更是不见流民!”
“大人当真不知?”孙蓬起身,强忍着怒火道,“晋陵县令黄大人,几次求见刺史大人,请求大人上书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刺史大人可做过一二?黄大人悲愤之下,悬梁自尽,刺史大人难道没有得到消息,没有向朝廷回禀吗?”

“荒唐!荒唐!”任璀元喝止他,瞪大眼睛怒道,“我看你根本就不是什么监察御史!小小年纪,何来的功名,怕是那姓黄的家里人,冒充朝廷命官,前来闹事的吧!无知草民!无知草民!”
孙蓬心头一跳,忍不住冷笑。
前一刻向人介绍他的御史身份,如今却眨眼间改口成了前来闹事的草民。

“来人啊,把他带下去,带下去!关进牢里,严审他,问清楚究竟是谁派他来闹事的!”
任璀元喊得声嘶力竭,自有威武的家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