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之截教仙童-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一听这话,顿时一惊,后来听闻此事乃是魏征梦中斩龙,心中悲喜不一。喜者夸奖魏征好臣,朝中有此豪杰,愁甚江山不稳?悲者谓梦中曾许救龙,不期竟致遭诛。只得强打精神,传旨着叔宝将龙头悬挂市曹,晓谕长安黎庶,一壁厢赏了魏征,众官散讫。

  当天夜里。李世民辗转难眠,一合眼就见那血淋淋的龙头,到了二更天,宫门外响起悲啼声,那无头的老龙吵吵嚷嚷,要李世民跟他到阎王那里打官司,正挣扎不脱,却见梦中观自在降临,轻挥杨柳,赶走了龙王,李世民方才得醒。

  李世民惊醒,发现是南柯一梦,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到了天明,便觉身体不适,起不来床,只好派人宣布今天免朝,太医来给他诊了脉,说道,“皇上脉气虚散。五脏无气,只怕过不了七天了”。百官听了,都是大惊失色。

  李世民当即宣来秦叔宝、尉迟恭,命令二人全副武装,手持金瓜钺斧,守住宫门,却说此事乃天道有灵,门神当出,那秦叔宝尉迟恭乃是沙场猛将,为军者,煞气冲天,只尊军令,不服诸天,神鬼莫近,合该专司天下看守门户,避退诸邪之用。

  二人站在李世民殿前之时,便见杀气冲天,诸邪避退,三十三天外,命运长河之中一股玄黄功德落下,分散天地,往那南天门四大天王,西方四大金刚,地府鬼门关以及长安而来,却是门神已定,天下护门之神具有功德加身。

  只是这功德狭小,诸天大能具视而不见,这才无人谋划,任其自然。

  果真一夜过去,再无阴魂作祟,李世民安稳睡了一夜,自此,二将夜夜来把守宫门。只是二将便是骁勇善战,到底只是凡夫俗子,况且此刻天下安定,二人养尊处优多年,早不复当年精进勇猛,数日下来,却是深思倦怠,目下微青,那里还有半点开国大将的模样。

  李世民见二将白天要操心军国大事,夜间还要站岗,如今变得这般模样,却是心生不忍,就请画师画下二将的像,贴在宫门上,夜间照样安然无事,此法传到民间,也就留下了贴门神的风俗。

  如此又过几天,李世民病体更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就召来众大臣,托付后事,不料魏征却说,“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

  李世民闻言大惊,自古以来求仙向道的人多了,可是能够长生久视之人却是不曾得见,当即问道:“朕之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

  只见魏征道:“臣有个朋友,名叫崔珏,死后在地府当上判官,臣给他写一封书信,陛下交给他,他定会设法让陛下还阳”。当即,魏征写好了书信,打入李世民魂魄当中,李世民立马瞑目而逝,后宫与文武大臣皆戴孝举哀,停棺白虎殿。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尊手段


  却说那李世民回顾地府,飘飘荡荡往地府而来,只见一人迎来,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脚踏一双粉底靴,登云促雾;怀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鬓发蓬松飘耳上,胡须飞舞绕腮旁。

  李世民见状连忙上前,方知此人便是魏征所言的崔钰,当即从那怀中取出书信递给崔钰,崔钰结果书信,看罢便朝李世民拱拱手道:“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臣已早知,甚是夸奖不尽。又蒙他早晚看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李世民当即大喜。

  二人正说间,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有请。”只见那青衣童子将幢幡摇动,引李世民径入城中,顺街而走。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李建成、李元吉就来揪打索命。李世民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钰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方得脱身而去。

  地府之中,那十方救苦天尊见状却是心中暗笑,这佛门当真是好算计,以生死之事恐吓帝王,又以死后业报之法安排李元吉等人在此,恐怕这李世民还阳之后不说对着佛门百依百顺,也必定大举推行,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上行下效,佛门何愁不兴。

  正想着,便见那十殿阎罗问起李世民寿数来,只见那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

  看到这一幕,救苦天尊却是颇感兴趣,对于这崔判官篡改生死簿之事杨清玄一直很疑惑,生死簿事关生死轮回大事,若是区区判官都可以随意更改的话,岂不是生死大乱,轮回不稳,更不要说崔判官为其改命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人间帝王,除去三皇五帝之外绝无一人能够避死延生的帝王将相。

  如果说崔钰手持的只是假的生死簿也就罢了,可是作为救苦天尊,却是一眼就看出崔钰手中之物乃是真品,而且那李世民也着实要在贞观十三年逝世,所以才越发疑惑。

  今日见了,救苦天尊方才明白过来这是为何了,只见那崔钰往那生死簿上添上两笔之时,那西方极乐世界之中,接引圣人化身的阿弥陀佛周身大放无量佛光,身前的八宝功德池中的池水却是无声无息之间下降了两分。

  随即天外无量功德落在那崔钰手中墨笔之上,也正是有着这无量功德为引,那墨笔才能落在生死簿上,也只有这等无量功德,才能为人间帝王避死延生二十年。

  见状,救苦天尊不得不感叹比起道门来,佛门倒是更像是一个赌徒,关键时刻敢于下注,那两分功德看着不多,却是佛门无数年月下来积攒下来的,别的不说,早就几个准圣还是可以的,两分下去已然让佛门气运发生了波澜,可见为了在这大劫之中争取人皇的支持,这接引圣人下了多大的手笔。

  既然生死簿以定,那十殿阎罗本就没有为难李世民的打算,当即将生死簿递给崔钰道:“陛下却是还有二十年的阳寿,暂且稍安勿躁,朕这便让崔判官送你还阳。”

  李世民闻言顿时大喜,正待道谢,却见那阎罗王却是忽然岔开一句,说道:“说起来朕却是听闻一事,不知真假,据说陛下一脉乃是那上古圣人老聃所传,不知此事可是当真否?”

  李世民闻言一愣,说起来李家其实并非完整的汉族出身,李氏一脉却是有着鲜卑血统,当初李渊称帝,为了获得道门支持,却是将老子尊为先祖,方才能够顺利的登基为帝,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李世民虽说不知道阎罗王此言何意,却也以不变应万变,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李世民不知道此言所谓何事,那崔钰却是脸色一变,连忙看向十殿阎罗,却见十殿阎罗面色不该,丝毫不在意崔钰的脸色。

  地府之中,阴山之下,地藏王菩萨高坐莲台之上,佛光照耀,度化众生,忽然脸色一变,一颗明珠便好似大日初生一般从花莲净土之中飞出,往那轮回地府飞来,一路上梵唱之声不绝于耳,无数妖邪恶鬼被佛光一照,却是犹如被身泼硫酸一般,消融开来,发出阵阵恶臭。

  眼看那明珠便要落入地府之中,却见虚空之中一方小手掌伸出,只见金光一闪,飞出一方铜钱,落在那明珠之上,霎时间,犹如烈日高悬的明珠好似无本之源,无根之水一般,轻飘飘落下,飞回了花莲净土之中,随即便听见救苦天尊冷哼道:“地藏道友,地府之中,佛光不显,贫道希望没有第二次。”

  地藏王闻言顿时脸色铁青,看着手中虽然没有受到损伤却光华不再鬼门独佛珠,忌惮的看了那天尊殿一眼,反身回翠云宫不提。

  对此,那地府之中的李世民却是一无所知,只见那阎罗王不着痕迹的朝阴山看了一眼道:“没什么,朕也不过随便问问,另外有一事告知陛下,这阴间银钱却是尽数出自救苦天尊手中至宝,救苦天尊说来还是道门中人呢?”

  说完这话,阎罗王便让人送走了李世民,李世民听着阎罗王这话却是稀里糊涂不明白,直到在阴间用钱开路之后方才知晓阎王之意,还阳之后大兴佛门的同时却也不忘对外强调自己李氏一脉乃是老君始传,一时间道门气运也是稍稍上涨,让那佛门中人气的咬碎一口银牙也是无可奈何。

  兜率宫中,老君对于多出的一个后代也是摇摇头,无甚言语,乐享其成。  

第二百三十六章 玄奘西行


  却说那李世民还阳归来,立水陆大会,引得那金山寺玄奘出山,后经观音点化,玄奘大发宏愿,愿往西方而去,如此兜兜转转,数年光景,一路行来,收的三个徒弟,一个是那大闹天宫齐天圣,一个是天河元帅号天蓬,一个是瑶池胜境卷帘将,尚有一匹龙马乃是西海龙宫三太子。

  历经熟难,却是行至一山,好宝山,高山峻极,大势峥嵘。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日映晴林,迭迭千条红雾绕;风生阴壑,飘飘万道彩云飞。幽鸟乱啼青竹里,锦鸡齐斗野花间。只见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万岁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崖前草秀,岭上梅香。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峰峦不断,重重迭迭自周回。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穠斗华;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龙吟虎啸,鹤舞猿啼。麋鹿从花出,青鸾对日鸣。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只如然。又见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

  却说那唐三藏一路西来,过五关,度流沙,一路而来具是穷山恶水,巍峨险峻,虽不至于说折损玄奘那颗向道之心,可是如此几番下来,到底也心有余悸,如今见到此等仙家妙境,当即喜道:

  “一路行来,具是穷山恶水,狼虫虎豹之流,今日得见此山,幽怨清秀,宛若仙境,想必那灵山胜境,雷音宝刹已经不远了,咱们还是好生整顿衣冠,方好面见世尊才是。”

  那孙悟空闻言却是好笑,连连摆手,“师傅当真是没见过那市面,此地距离那雷音宝刹怕是十分之一尚未走到,面见世尊更是早着呢?”

  “竟有如此之远?”唐三藏随并未想到已经到了灵山胜境,不过这几年下来自觉行走之远应当也有一半有余,却不想居然连十分之一都未走到,却是忙问,“好徒弟,那我们还要走多久方能到啊。”

  孙悟空闻言笑笑,“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只见孙悟空嘿嘿一笑,笑的格外狡黠,如此一来却让那唐三藏有些急了,忙道:

  “你这遭瘟的猢狲,惯会如此气我,还不快说说到底要几时方到。”

  见这长老有些急了,孙悟空也着实有些担心这老和尚念动那紧箍咒,却是忙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本来听着大圣如此说的仿佛自己此生都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