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厂公为王-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这等事?”徐如意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方才恍然道:“原来是欢喜禅宗的天地合啊。这纪纲本事不小,竟然能找来这门功夫。
  嗯。。。
  这功夫确实不错,百川归海,阴阳合和。若是练到近处,倒也有几分看头。”
  “天地合?”黑猫算是几人中通宵武功较多的,但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头绪,也因此,更加好奇眼前这比自己还要年轻的门主的情报来源。
  “生而知之?不可能吧。”
  校场上。
  剑光更显披靡,纪纲的九节鞭与之纠缠不休。
  两人初时的一招互换,一人丢了一只眼,另一人断了不知几根肋骨。可无人呼痛哀嚎,只有更加澎湃的杀意在对轰。
  剑气四下激射,砖瓦残肢被震在空中,旋又被一道乌光搅做粉末。
  徐如意兴致盎然的看着这两个人,或者说是疯狂的野兽,为了不知道什么而厮杀,很期待这最后的结果,只可惜他不能。
  轰鸣的雷声依然不能阻隔承天门外的哭喊与哀嚎传入耳中,隐隐的那一句:“仗节死义,只在今日。”让他明白,他该去收场了。
  起身,黑暗的身影在原地忽然消失,再出现,却已来到了纪纲的身后。
  “砰砰”两声,徐如意的双手贴在了纪纲的背心处。
  “内力这东西,咱家有的是。想要?随你拿去。”
  一息,两息,三息。
  三息过后,只听“嘭”的一声巨响!
  九尺的山东大汉,如一个爆裂的气球般炸裂,融入了这漂泊的雨中。


第二百九十八章 仗节死义 1
  纪纲的死状很绚烂,如绽放的烟花,亦如夜空的流星。短暂,而得到了永恒。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这句词中所透露的豁达与伤感非大阅历者不能体会。
  何谓逆旅?艰难困苦。
  何谓行人?知难而上。
  哪怕明知不可为,亦要为之。
  百多年后,面对残暴君王的一意孤行,在左顺门外撞门而哭的杨慎该是做何想?当他喊出那句“国安家养士百二十年,仗节死义,只在今日”时,他又是否明白,违逆君王的意志只有九死一生。
  除了当事人,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哪怕面对相近的境遇,心中到底是个什么感想,引着人潮拥挤前行的周观正也不能说的明白。
  时间回到一刻钟前。
  承天门外,蓝袍素布的太监捧着圣旨,伴随着风雨声抑扬顿挫的念了好半天,才开始切入正题:“查,兵部左侍郎齐泰欺上瞒下,诽谤君上,目无王法,结党营私。更有甚者,勾结文渊阁大学士黄观者,私相授受,矫诏用印,调动地方兵马,行忤逆不道之事。其行者天人公愤,罪在不赦,现拿入东厂诏狱,严加审讯。凡有同党者,一经核实,从重处之,钦此。”
  随着圣旨的宣读完毕,这漫天的风雨声似乎都开始寂静了下来。
  没有人山呼万岁,更不要说什么领旨谢恩。
  阉党中人该喜,可更有惊惧。
  不错,他们确实是与清流为敌,背地里恨不得将这帮不识时务的赶紧赶尽杀绝。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按规矩。
  如今皇上直接了当的下旨要杀人,更在旨意的结尾处提到凡有同党者,从重处之。这其中的意味,每一个从洪武朝朱元璋手下熬过来的人都明白——大狱!
  大狱一起,人头滚滚。
  何谓查实?三木之下岂有不招?
  皇帝今日能够以一道空言查实的旨意便将朝中一党拿下,那来日会不会用另一道旨意将他们的人头也摘下来?
  所谓兔死狐悲,便是如此。
  此例断不可开!
  这是承天门前每一个文臣心中一致的想法。所欠缺的,只是一个领头的人,或者一个抗争的借口,名义。
  周观正,六科言官之首,左都御史周观正,天下闻名的强项令,顶着头上天雷滚滚,从地上站了起来。
  “周大人,未曾领旨谢恩便起身,你可是要抗旨不尊吗?”宣旨太监看着周观正,声音空洞死寂。
  “太祖立大明律有记。”周观正随手脱下身上的蓑笠,向着明孝陵(朱元璋埋骨之所)方向拱了拱手,朗声回道:“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若有未当,许封还执奏。”
  转过身看向仍未起身的一众同僚,周观正一身正气凛然:“诸位,皇上此旨,有违朝廷法度,且未经六科之手,乃伪诏也。是以,本官意施行先帝所赋之权,封驳此诏,众位意下如何?”
  “吏部给事中胡场附议,此旨不合法度,需当封驳,请陛下三思再议。”
  “户部给事中李旭附议,此旨该当封驳。”
  “兵部给事中王儒是附议。。。”
  “刑部给事中。。。”
  六部给事中(隶属言官,不参部堂政务)陆续起身之后,更多的言官起身出言,众口一词:此旨该当封驳。
  “哦。”喜顺很平淡的点点头,没有任何的惊讶,向后边挥了挥手:“身为锦衣亲军,眼见有人违背圣上旨意,该当如何,不用咱家教你们吧?还不给咱家将他们拿下?”
  “这。。。”十数个亲卫互相对视一眼,随后咬着牙,将腰间的长刀解下,不敢抽刀,只是用刀鞘拍打着掌心,努力的做出狰狞的表情来,可惜毫无作用,胆敢封驳圣旨的人,难道会怕他们的恐吓?
  距离越来越近,亲军侍卫们有些骑虎难下,不动手?人已在近处,而且回到宫中恐怕落不了好。而若是动手,这一个个的可都是朝廷命官,真的闹大了,安知他们不会成为替罪的羔羊?
  “老大,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领头儿的校尉苦着脸,从牙缝里挤着道:“才这么不到三十个禽兽补子,吓不住就打,咱们还能怕了他们?”
  “真,真打啊?”
  “还能假打啊?”校尉瞪了下眼睛,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记住了,千万不能动刀见血,千万千万,不然咱们可能都得死。”
  心中有了数,十几个亲军举起了手中的刀鞘,向着人群中冲去。
  “你们。你们敢!”
  “有什么不敢的!”
  “啊!啊!”
  “好胆,吾和尔等鹰犬。。。啊!”
  身后,人群的对面,喜顺看着这些站着的人,以及跪着的狗,走进了自己人生的倒计时。
  对,他就要死了,他也必须要死。
  因为这是那位大内总管刘喜给他的命令。
  喜顺很无奈,也很坦然。就好像和自己一同而来的那些锦衣亲军,虽然挂着锦衣卫的名头,但实际上却是干着皇帝仪仗的活,听宫中太监们的安排。所以他们不敢反抗自己的命令,就好像自己不敢反抗刘喜的话一样。
  其实想想也不错了,自己本来就是无根之人,没有后的。死的早些晚些又有什么分别?
  更何况现在死了,还能给家乡的老父老母送去千两的银子,即还了命,也尽了孝。
  荣华富贵又如何,细想想,或许当初他就应该听父母的规劝,老实的在家种田,娶个粗手大脚的婆娘,苦哈哈的过一辈子,也比进宫做个入不得祖坟的野鬼要好太多太多不是?
  如此胡思乱想着,眼前的那场殴打推搡变得愈发的混乱了起来。因为过大的动作,导致不断地有人站了起来,直到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加入对那十几个锦衣亲军的反抗中,喜顺知道,时候到了。
  喜顺将手伸进了怀中,颤抖着,握住了冰冷的匕首,缓缓地向着人群中走去。
  “杀谁呢?”喜顺低着头,瞟着身边这些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仔细的挑选着。
  这个太胖,可能杀不死。
  这个太丑,黄泉路上作伴位面恶心。
  嗯?
  喜顺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还有人是跪着的。。。
  那就是你吧。
  匕首举起,落下。


第二百九十九章 仗节死义 2
  “啊!”
  混乱中的一声惨叫,尤其突兀的在雨中响起。锦衣亲军们的呼痛相比于这死前的嘶吼显得犹如蚊蝇轻哼。
  文官们兴奋的眼神忽然一顿,动作休止,开始四下转头寻找着耳边那声惨叫的来源处,片刻后,便有更加愤怒的声音响起。
  “阉贼安敢伤人!”
  “齐兄!齐兄!”
  “齐大人!快叫御医,快叫御医!”
  “不要让这狗贼跑了!”
  直到此时,人们虽然因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慌了手脚,但总的来说,所有的反应总算还有些理智在控制。
  直到不知谁喊得一声:“杀,杀了这阉狗为齐兄报仇!”那中年太监身周围的文官们的推搡扭打的力道忽然变得大了起来。
  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他们却没有注意到,那伤人的凶器,直到此时,还握在凶手的手中。
  倒在地上的这名叫喜顺的太监眼神冷漠,拱着背趴在地上,身上的拳打脚踢全然不觉,嘴角还带着笑。
  “爹,娘,你们的恩情儿子这辈子先报一千两银子的,剩下的份儿,儿子来世再还吧。”
  狗太监的呢喃不会有人听见,甚至当他的匕首划破他自己肚囊的声音也被这雨声遮盖。
  不知何时,随着尸体被踹翻,肠子流了出来的时候,人们的眼睛才接收到了眼前的情境。
  这太监死了。
  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自杀了。
  但偏偏众目睽睽之下,虽然他们每个人都知道他是自杀的,可因为他们都是有嫌疑的凶手,所以他们的证言难以被人相信。
  更加准确的说,他们的证言难以被皇帝相信。
  若是这太监死于拳脚还好说,群情激奋,情理之中。
  但死于利刃的话。。。上朝为何要带利刃?刺王杀驾乎?
  动静间的转换很快,很迅速。当体内的热血被冰雨打凉,人们的动作自然便会停止下来。
  “周,周大人,怎,怎么办?”
  “这,这太监死于兵刃,可害苦吾等了。。。”
  面对众人的哀声,周观正冷着脸,沉默片刻,旋即厉声喝道:“诸位!天地自有公义道理。是非黑白不会被阴谋诡计所掩盖。
  我等都看到了,是这阉狗先动手杀的齐大人,随后又自尽当场,一切分分明明,不怕任何人的质疑。
  我等于礼无亏,于义无愧,为何要怕!”
  “对,对啊。我,我们不用怕!”
  “我们没有错,没有错!”
  “错的是圣上的旨意!”人群中忽然又有人呼喊道:“皇上应该与我等一个说法!”
  逼皇帝认错?
  文官们听到这不知是谁喊得绝妙主意,忽然又愣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不是不可以啊?
  这时,周观正越众而出,在空荡的承天门下转身,看着这些京中的大员,振臂高呼:“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仗节死义,只在今日!”
  杨慎的话,稍加改动,提前了百二十年响起,却依旧还是如此振奋人心。
  都说时势造英雄,如今时势已至,周观正便是那正气英雄!
  “仗节死义,只在今日!”
  文官们热血沸腾,一同高呼着,随着周观正傲啸前行。
  他们的目标,是承天殿,他们要见皇上。
  喧闹的承天门前,忽然的静了下来。文官们离去了,但也并不是所有人。
  说是老奸巨猾也好,说是沉稳心术也罢,兵部尚书茹瑺便还留在此处,他却是没有同他人一道闯宫。
  因为他不敢,他很确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