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朝的美好生活-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地人们十分敬畏蛇,把蛇当作是部落的图腾。
  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那一片都称为闽。
  那里的确是个好地方,最主要的是,那里气温高,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稻米!
  乃是比江南更名副其实的产粮地啊!
  好地方啊!
  百越的大名,这些外族人也听说过,因为当年那里建立过越国,可是现在越国变成了百越,如今又被秦国给灭了。
  羸政他们还在想怎么展示大秦的兵威,如今不用了。
  他们已经很老实了。
  负责跟他们贸易的是姚贾,这家伙已经算计到骨子里了,而且这些外族人,尤其是匈奴和东胡这种北方的部落,对神仙酒那是真心喜欢!
  可是他们限量啊!
  一次就给一碗,当官的将手下人的酒都要来喝了,手下人馋酒馋的不行,只能上街去买。
  可是他们的钱不多,喝多了闹事砸了人家酒肆的东西,按价赔偿,还得给精神损失费。
  几次下来,也不敢在外头喝酒了,可是带回来喝酒,喝多了碰坏了什么东西,也一样要赔偿,别提多别扭了!
  如果是在自己那边,喝多了,肯定不会担心明天的账单!
  姚贾作为双边贸易大臣,那真是做买卖的一把好手,范增作为他的住手,跟他一起谈判。
  下了朝,议政殿,众人心情相当好,只有李斯有点郁闷。
  众人商议的时候,李季阳打了个哈欠,今天起得早,还要装模做样的接待那些人,听他们滴里嘟噜的说饶舌的话,和催眠曲有得一比!
  等到议政殿结束了,李季阳立刻就精神了。
  羸政将那些贡品摆出来:“喜欢哪个?”
  “这个叫红景天,可是个宝贝。”李季阳指着两个干巴巴的草道:“在他们那个地方,这就是天神赐予的仙药。”
  没想到,他们这么早就采集到了红景天。
  后世因为中原人对外族的鄙视,很少有人去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所以一直到清朝,才发现红景天的妙用。
  “真的?”羸政对这两颗草,还真没看在眼里!
  “不过就是那么一说,这玩意儿能顶个一时半会儿的,在他们那里就是仙药了,在我们这儿,就是个补药。”李季阳空间里有的是,而且品相比这个好。
  除此之外,还有天山雪莲,虽然也是干巴巴的样子。
  人参和灵芝等物,都没法跟李季阳的比,羸政对外族人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光看东西就能看出来,他们那里基本上没什么产出。
  连纺织都不会,大热天的穿着皮衣服!


第479章 标点和符号
  双边贸易,是很大宗的,羸政对此很关注,李季阳更是如此,如今他们有了太后纺织机,墨者学院传来好消息,他们研究出了水力织布机!
  人力有时尽,可水力无穷啊!
  只要水流不断,日夜都可织布!
  “好!”羸政果然大喜:“当年你建立墨者学院,我还想着,你就是心善,看他们可怜,就给建了个学院。都没想过他们会有什么太大的贡献,你知道的,墨者都很……呵呵!”
  “他们是科研人员,理科生都那样!”李季阳道:“缺乏交际经验,也有点社交障碍,不过他们是真的能人。”
  羸政又给墨者学院下了嘉奖,他这一嘉奖不要紧,那些家们坐不住了。
  终于,他们提交上了他们已经定型的各学派的著作。
  其中,道家最为平和,因为道家的直接找上的是纲成君蔡泽,蔡泽如今对这立碑之事关注很大。
  道家立的当然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家是第一大家,因为其余的人几乎都出自道家门下,例如儒家,到底是立孔子,还是孟子,亦或是荀子就争了个不亦乐乎。
  最后还是拿法家说事儿,法家立的当然是韩非的著作。
  且墨家送了东西过来,羸政已经让人雕刻好了,就竖在皇城前,阅兵地点的南面的广场上!
  第二个立起来的是韩非的法家著作《韩非子》一书。
  道、法、墨三家都完事了,儒家终于上交了他们要立的宗师,那就是孔子。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家……倒是弄得挺快哈!”羸政看着他们递上来的东西,不由得笑了。
  儒家一向自视甚高,这次不也是低头了么?
  “你还笑?”李季阳却从外头进来,一脸气呼呼:“儒家就是没事儿找事!”
  “怎么了?”很少见到李季阳这么生气的时候。
  “那些儒生,竟然在市井之中说我大秦乃天朝,应该心胸宽广,说什么应该给外族人一些赏赐,以展现大国风采云云,脑袋都进水了!”李季阳本来是去酒肆吃点饭,他回家看了看秋收的情况。
  回来的路上肚子饿了,就想着就近吃点垫一垫肚子。
  就在酒肆里,他听到了什么?那些酸腐的儒生们竟然在说朝廷的不是!
  凭什么?
  “凭什么?”李季阳义愤填膺:“他们是什么人?竟然敢妄议朝政?不知死活的东西!”
  “你忘了?是你自己说的,广开言路。还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羸政还记得,他还把这句话登在了报纸上,然后全大秦的人对大秦的归属感更甚了。
  连缴税都积极了不少!
  现在又怪别人妄议朝政,其实秦国对于民间一直是很和缓的,并不禁止民间讨论一些事情,尤其是在报纸出来之后。
  此次更是在报纸上公然讨论了起来,那些儒生只不过是想在人多的地方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罢了,可是如今秦国识字的人不少,谁搭理他们啊!
  羸政早就接到了消息,这些儒生只不过是想通过舆论来上达天听罢了。
  真的参与政务,羸政还不放心呢!
  羸政解释给他听,李季阳磨牙:“等着,早晚琢磨他们一回!”
  “你对儒家很不看好?”羸政就纳闷儿了,甘晶也是儒家的弟子,这年头谁不跟儒家有点关系啊?关键是孔子弟子多啊——“没有,儒家很好,但是这帮儒生不好!”李季阳咬牙切齿:“好好的儒家都让他们给败坏了!”
  儒家是好,但是被人扭曲了的儒家就不好了!
  不久之后,李季阳的机会就来了!
  因为儒家上了奏折,立孔子为儒学代表,并勒石立碑《论语》。
  李季阳第一个就看到了他们上的《论语》,本来是抄下来之后,自己收藏原本的,但是在看到这部《论语》的第一眼的时候,李季阳就跟嬴政说了:“此物不妥!”
  “有何不妥?”羸政没看出来不妥之处。
  “上头没有标点符号。”李季阳立刻指了出来:“让人怎么读呢?一口气读下来,憋不憋屈?”
  羸政:“……!”
  标点符号,是李季阳最开始推行的东西,后来到了发行报纸的时候,更是推广全国。
  虽然有些老旧的书籍无法用标点符号来标注断句,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标点符号的存在。
  如今就连奏章上都带着了!
  因为没在李季阳这里通过,儒家的东西被打了回票,儒家的人来问,上面告诉他们,求见秦安君去!
  他们有李斯在,李斯就以此为理由,带着他们进宫,真的来找李季阳了!
  李斯的老师是荀子,教导他的是辅佐帝王之道,可荀子本身也是儒学弟子。
  故而李斯跟这些人关系不错,要没有李斯,他们早就在咸阳城待不下去了。
  这次来,也是因为李斯觉得《论语》写得不错,且他们这次来还有孔子的后人。
  自认为一切妥当,为什么不给通过呢?
  李斯觉得这是李季阳对他的报复!
  李季阳是在上书房召见的他们,因为今天议政殿散的早,羸政在大厅里批阅奏章,李季阳就在东内侧召见了李斯和这些儒生。
  李斯一看羸政也在,心里暗喜,因为他已经仔细的问过了;他们都说这部《论语》已经是儒门必学的教材,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没有问题,为什么秦安君给打了回票?
  李斯也是看过他们的《论语》的人,做了万全的准备,这才带着人信心满满的来了上书房。
  一番见礼之后,作为孔子的后代,孔儒生先开口了:“不知《论语》有何不妥?以至于被君上驳回?”
  “你是在质问本公子吗?”李季阳坐在主位上,当然有气势了。
  “草民等不敢!”这些儒生还都是白身,在秦国没有任何官职,要不是有李斯的资助,他们在咸阳城早就寸步难行了。
  “李大人,你来是什么意思?”李季阳觉得怎么哪儿哪儿都有李斯呢?
  “臣算起来也是儒家弟子,老师荀子亦是儒家弟子。”李斯立刻给自己正名。
  “你推荐的是孔子吧?不是荀子先生。”李季阳扫了他一眼:“这算不算是忘恩负义?”
  谁知道李斯那脸皮超级厚:“老师也是儒家弟子,儒家乃是孔子创立的……。”
  “可是孔子师从的是老子,怎么不算在道家呢?”跟他玩儿追根溯源这一套,不好使!
  李斯一噎:“韩非还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呢,不也成为了法家么?!”
  “你倒是会说话。”李季阳压根不理他了,直接对那些儒生开炮:“你们确定你们的《论语》没有问题吗?”
  “确定!”儒生们点头。
  “君上,不是臣下冒犯,这《论语》臣等看了好多遍,没发现哪里有不妥,是不是君上……您看儒家……。”李斯说话突然吞吞吐吐,但是声音很大,外头的羸政都能听到了!
  “你是想说,本公子看不上儒家?”李季阳干脆挑明了说:“是吧?”
  “这可是您自己说的!”李斯立刻就撇清关系。
  明显就是挑衅!
  李季阳也不跟他装了,直接发难!
  “《论语》第八章 的《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怎么断?”李季阳诘问他们:“到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啊?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甚至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啊?”
  别说几个老儒生了,就连孔子的后人也汗流浃背了!
  这五个断句,都是不同的意思,怎么说?你确定你说的是对的?
  老祖宗都死了多少年了,他们那个年代,可没标点符号啊“什么都没准备好,送上来干什么?没看到立起来的石碑上,都带着标点符号吗?千百年之后,如果你的不带,让后人怎么评说?一句话,解释出好几个意思,有意思么?”李季阳劈头盖脸一顿训:“不是孔子的后人吗?见过你们老祖宗了吗?”这些人一个劲儿的汗流浃背,再也不傲气了。
  皆因秦国现在不缺教材,不缺人才,更不缺钱财。
  儒学学的再好,没有地方施展,又能如何?
  学者们也是要吃饭的好不好!
  看看他们空谈理想,再看看人家墨者,连学院都有了!
  时不时的创造出一些小玩意儿,还能得到平民的爱戴,皇帝的赏识,这才是一个学者的追求,千百年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