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吃蛋黄。”嬴政给他挖了个咸蛋黄出来放到粥里喂给他。
“什么时候了?”李季阳看了看外头,发现天光大亮了的架势。
“已经快莫食了。”嬴政继续给他喂东西。
李季阳喝了一口后:“都这个时辰了啊?”
莫食,也就是已时,也就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之间。
这已经是快要中午了吧?
“今天在驿站休整一日,明日再出发!”嬴政给他擦了擦嘴:“昨天晚上就吩咐下去了,早上不让人吵到你。要不要去解个手?”
“要!”李季阳手软脚软的爬起来,嬴政扶着他去了后头。
李季阳说什么也不让他进来看他扶着那啥放水,给他撵了出去,放完水出来,羸政已经让人收拾好了。
“我今天要跟人去商量政务,你去不去?”羸政问李季阳。
“不去了。”李季阳打了个哈欠:“我晒晒太阳,睡一觉。”
“好吧,我让人守着门口,不让别人来打扰你。”羸政知道,李季阳睡觉好像就是让信任的人守门口,连门都不让进的那种。
“让谁呀?”李季阳抻了个懒腰:“守着门?”
“姜内侍?”羸政提供人选。
“别,还是让赵喜来吧!”李季阳赶紧否认:“让姜内侍跟着你吧,我也放心点,赵喜挺好,让他守着门口吧!”
“你喜欢就好。”羸政出去告诉姜内侍,让他安排赵喜给秦安君守门。
姜内侍听了之后,笑了笑:“诺。”
但是随后他就去找了赵喜,羸政知道他要去干什么,也不关心他怎么跟赵喜说,反正最后赵喜老老实实的来给君上守门了。
李季阳在屋里待了一会儿,拿了一本书来看,甚至还写了一会儿,他一直在编教材,从他来到战国时期开始编,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
他觉得这样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从后世来的,他想,让中华大地的人永远领先世界,就从教育开始。
等嬴政统一了六国,他就教育问题,一定要跟他说一说了。
写了一会儿,腰酸,起来走了走,晃了晃,才到床上去躺着,睡了一会儿,醒来发现才下午,外头有人守着,他就放下了床帏,进了系统,几曰没在,大家也知道他出门了,青灵子挂了储物袋,李季阳交易过后,没见到青灵子,不过储物袋里头有两个瓶子,玉瓶,一个写着聚灵丹,一个写着清灵丹。
啥意思?
也没个说明书,这药也不能乱吃啊!
没办法,只好先收着,然后给他们留言,告诉他们出差,不方便交易,所以暂时交易不了。
出来之后又去了空间,空间里又有了不少小礼袋生产出来,李季阳索性出了门,赵喜就守在门口。
“君上。”赵喜一弯腰。
“哎,正好找你呢,本公子带来的东西还有有不少。”李季阳道:“那些小礼袋,路上再给分一些。你带本公子去看看。”
“诺。”赵喜带着人跟着李季阳去了暂时停放车子的地方。
老大一排车子都是秦安君带来的,其实都没用上,因为君上一天都跟王上在一起,根本没用赵喜怎么样。
李季阳偷偷将东西放到了车子里,赵喜后来还纳闷儿,怎么着小礼袋,送了一路,都没减少呢?
晚上羸政回来,俩人吃了晚饭,聊了一下王太弟的事情。
“在咸阳做的不错,还给我写了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还说自己很听话,没胡乱出主意治理国事。”嬴政将信给李季阳看。
李季阳打开,上头是王太弟的字迹,用一种让人心碎的猫爪狗挠字体写了很多,说宫里一切都好,朝廷也一切都好,十分公式化的一封信。
用的是宫廷用纸。
“就这些?”李季阳看着薄薄的三页纸,觉得不像是王太弟的作风啊!
“还有这个。”羸政掏出两个小口袋一样的信封,一封是王太弟写的,一封是李信写的。
李季阳:“……这是什么?”
“他俩给你写的信!”羸政十分平静的告诉他:“一人一个,都是分开写的呢!”
李季阳:“……!”
第一封信,李季阳选择看李信的,王太弟的那个虽然是给他的,但是他觉得他不应该刺激羸政了。
没看他脸都黑了么!
李信第一次跟叔叔分开的这么远,以前最远也就是李家庄到咸阳城,再远就是到墨者学院。
这次去颍川郡,算是离开最远的距离了。
头几日还没什么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到底是想小叔叔了。
李季阳如是想,便打开了信。
李信的字写的有点风骨了,颇有一些金戈铁马的意思,很是刚劲有力,开篇就说,他跟王太弟一起上朝了!
李季阳:“……!”
第一天上朝,在那个金子打造的龙椅下头,摆了一个小了一半用金丝楠木的案几,李信全副武装的上殿,站在王太弟身后,给他保驾护航。
第一件事情,是说税粮缴纳完成,给各个地方拨粮草数量。
这件事情太大,没他们俩什么事儿,他们就听之任之,在他们讨论了半晌之后,才一起写了个奏章,给出门在外的国主送去。
王太弟跟李信俩人觉得:纯粹是浪费时间,最后还不得是给国主送去么!
“……小叔,你说他们在谈论什么呢?按照去年的数量参详一下给国主送上去不就得了?”
李季阳:“……!”
第二件事情是说关于酿酒的事情。
总所周知,现在的米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但是介于这个时代粮食的产量很低,哪怕是丰收,也不可能放开了来酿酒。
所以这酿酒是有一定的份额的,不能让人无限制的酿酒,一年只能允许出一些酒曲,让人酿一定数量的酒。
到时候官家用一半,民间留一半。
这个俩人都很感兴趣,李信的意思:既然本国的粮食不允许酿酒,那买点其他诸侯国的粮食,是不是就能酿酒了?
“这孩子,还挺聪明啊!”李季阳笑着道:“这么快就知道了理由!”
其实民间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酒曲可以节省着用,酿造的时间长一点罢了。
只要不用本国的粮食酿酒,也不算是违法,这是典型的钻法律的空子的一种做法,仗着的就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多。
李季阳心说:等嬴政统一了天下,这些人就两个可能,要么他们老老实实过曰子,要么,就偷偷摸摸的酿酒,一旦被发现,按照秦律,可是重罪,砍头的重罪!
粮食是这个时代的基础,没有粮食,就只能饿肚子。
嬴政笑道:“他打小就聪明。”
最后还是留了奏章给国主过目。
第三件事情是刑事,这也立秋过了,深秋除却缴纳税粮,平民们是没事儿了,但是朝廷上还有一件事情要办,那就是秋决了。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
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
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
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执行。
到汉朝就成了明文规定。
虽然现在没汉朝什么事儿,但是依然按照习俗,在这个时候举行秋决。
秦国其实很少杀人,官员们最喜欢的事情是让犯人去修长城,或者做苦工、劳役。
比起一刀砍了,让人死得痛快,他们更希望有人去服役。
苦工、劳役,徭役,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啊!
“秋决啊……。”李季阳想了想:“我好像很少听说秋决。”
“那是平曰里都避着你……。”嬴政怕李季阳听着不舒服,所以很少在他面前显露自己的杀伐。
李季阳白了他一眼:“你避着我,就当没事了?”
“呵呵……你看信吧!”羸政指了指那一摞信纸。
李季阳低头继续。
这件事情,大家依照习惯,依然询问王太弟,以为王太弟会像前两个那样,会交给王兄来决定。
结果王太弟直接就说了:别错过日子,赶紧砍了吧!
然后满朝文武就都傻眼了!
而且李信在信里也说了,这种事情就不用王上批复了吧?走之前不是说了一切照旧了吗?
那就依照惯例,砍了了事!
第409章 两个熊孩子
最后还是甘磊觉得他说得对,不过依然起了奏章,给国主,只是奏章上用了王太弟的金印。
李季阳看向了羸政:什么情况?
“他已经大了,能下得去手处决犯人,已经很不错了。”羸政道:“我已经批复回去了,让他看着办。”
李季阳:“……!”
才十五岁的孩子你让他直接处决人犯?
羸政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第四件事情,是说冬天的柴薪准备情况,去年冬天就发生了雪灾,别国怎么样不知道,秦国反正有压塌的房子,所以他们想在入冬前,让各个村老检查一下自己村子的房屋。
贵族们倒是没这个顾虑,可平民们不同,尤其是贫民。
不过秦国最近几年一直发展的不错,民间就算是有危房,也很少了。
李信说,为什么当时不给他们安排好房屋呢?
水泥都能建房子了吧?怎么还不实施呢?
这孩子在信里写了许多疑问。
并且附上了自己的看法……。
第五件事情说的是发给军中的补给问题,发多少苹果合适?发多少梨子合适?
为什么不在军中驻地那里直接建果窖呢?
在当地收集果子然后储存,省了天气冷的时候还要运过去,当地没有苹果,完全可以弄点别的呀?或者是果干也行啊!
还有,既然咸阳城有暖房可以种菜,边疆也可以吧?多少点柴薪呗?还听说草原上的人是烧牛粪的,边疆烧牛粪,也能行吧?
这孩子在信里化身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李季阳看到都冒汗了!
看完他的,再看王太弟给他的信,最开始依然是恭恭敬敬的问好,说宫里一切都好,在“大王”不在家,小王就上了房顶。
嗯?
金凤宫上的金凤很好看,就是不太结实。
嗯?
李季阳抬头看向羸政:“金凤宫房顶上的金凤……。”
“让他们俩给摸坏了……。”羸政无奈的告诉了李季阳真相。
原来俩熊孩子惦记那金凤宫上头的金凤不是一天两天了,金凤是李季阳特别制作的,站在上头风一吹都来回摇摆,好像随风而飞一样,成了秦王宫中的一景。
俩熊孩子平时装得挺像,这么多年都没放弃爬上去参观一下的打算,等他们前脚走,后脚就让人做梯子!
因为现在王太弟最大,工匠们做了三天,做了个长梯子,用麻绳缠绕,特别结实的那种!
然后,俩熊孩子就爬了上去!
上头的琉璃瓦他们见过,倒是不稀奇,但是那展翅欲飞的金凤凰,可是头一次见!
俩人还上去骑了骑!
也不想想,他们都多大了!
凤凰是复合金做成的,能扛得住大风吹,但是扛不住这俩人在上头晃啊!
俩熊孩子还想要研究,就可劲儿的掰金凤,翅膀,脚丫子,脖子,脑袋等等!
研究了半天,也没研究出来,于是俩熊孩子决定下去吃饭,继续忽悠阿娘在两宫太王太后那里待着,然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