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谋略整个大汉的过程中,马超除了灾民时期被迫开展了抢南阳、占颍川之事外,便再没有进步寸尺。此刻将徐州的刘备当做给各路诸侯的信号,也未尝没有好处。
至少,他想看到,袁绍、袁术这两位大佬的反应。从而,他便可以制定马家日后的发展规划。
更何况,刘备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提前做个感情投资,对马家也没什么害处。
当然,如此一来,马超就可以有个合理的借口,光明正大进入徐州,顺带探查糜家官帽椅之事
第七百九十六章 要骗过那群狐狸?
“主公,您虽然看重刘备,但在刘备眼中,似乎没有怎么打马家的主意啊。”端木若愚听完马超的计划后,不由轻摇臻首,开口道:“刘备当上了徐州牧之后,为了保证徐州日后永远捏在自己的手里,的确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手腕。只是”
“只是没有将马家列入名单之内?”马超听后轻笑,随即便想解释,但稍微思忖片刻后,还是开口道:“那刘备为了保证保证徐州今天明天以及永远捏在自己的手里,刘备开展了哪些巩固政权的外‘交’活动?”
“第一步,举荐孔融为青州刺史。”端木若愚指着沙盘模拟图上的北海地方,开口简洁说道。
“嗯,这点在意料之中,属于刘备的投桃报李。”
马超身为雍州牧,自然知道大汉官吏在成为州牧后,就具有了举荐和任命高级地方干部的权力。而他使用这项权力的处子秀,举荐新结识的好朋友北海相孔融升任青州刺史,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孔融同志深厚的革命友谊,另一方面保障徐州北边“门”户青州握在自己人手里,这样晚上睡觉也能睡得踏实点。
在风生水起的“乱”世三国,踏实睡觉对许多人来说注定是一种奢侈。而刘备首先这般做,的确很好理解。所以,马超等待的,是端木若愚口中的“第二步”。因为他知道,好戏一般都在后头。
果然,端木若愚看马超兴趣缺缺的样子,纤手一摇,又指到了冀州那块,虚画了一个圈,将袁绍的范围圈了一下之后,开口道:“刘备的第二步,便派人前去邺城拜见袁绍,还带上了求盟联合的请表。”
此时的袁绍,已经取得对公孙瓒战争的主动地位,实力进一步增强。抱大“腿”就要抱粗的,这个谁都知道。刘备决定投靠带头大哥,也无可厚非。估计带去的那份请表,就是向袁绍汇报了刘备接任徐州牧的前因后果,顺便表达了想与袁绍加强“交”往培养感情、建立革命友谊以便互相帮助的意思。
虽然刘备给公孙瓒打工时,长期与袁绍对着干,但除了脑袋进水的人之外,大家都明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尤其在“乱”世之中,多“交”一个朋友起码是减少了一个敌人,如果这个朋友还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的话,那可真是赚大发了。
不过,依据马超的看法,袁绍会不会答应刘备,还是两说。毕竟,马超跟袁绍没有“交”集,而从历史风评上看,袁绍这个人不敢多说,但自大是绝对有些的。更加上刘备转眼就表现出有“奶”就是娘的德行,马超估计,刘备在袁绍那里,纵然能讨到好,但受一番奚落是免不了的。
可出乎马超意料的是,端木若愚竟然说袁绍爽快接受了刘备的请表,并且还当即表示支持刘备接任徐州牧,甚至还对刘备派来的使者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现在徐州人民愿意拥戴他,那是众望所归啊,好事好事,我袁某人举双手赞成。”
自此,刘备又成了袁绍一方的小兄弟。这时,袁绍忙着向幽州扩张搞定公孙瓒,曹“操”还在收拾吕布稳定兖州根据地。再加上这一层同盟关系,刘备可以暂时不必担心他们两人跟自己过不去。
不过,刘备不来找马超,不见得马超就会放过刘备。因为刘备也看得出,马家鞭长莫及,与自己没什么实质上的联系。
“袁绍这次,倒真让我刮目相看了。目前与刘备结盟,果真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但这笔买卖,我们马家却也要去掺上一脚。”马超也伸出自己的手,指着地图上袁术和曹‘操’两方,开口道:“无论怎么说,刘备是怕曹‘操’翻过身之后,找他麻烦的。南边的袁术,更随时可能找他上‘门’。而我们跟曹‘操’和袁术,都有小小的恩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尤其是刘备这个朋友,还握着我两个朋友”
马超高深莫测说着,端木若愚和貂蝉都知道,马超口中的那“两个朋友”,指得就是赵云和太史慈两位。
“向来小弟投靠大哥,是需要表表诚意的。而若是大哥亲自去找那小弟,那刘备再不识时务,也得意思意思吧?”想着已经离去了半年多的赵云还没有带着太史慈归来,马超心中也对刘备的用人之能有些忌惮:“我倒要去徐州看看,刘备究竟是给子龙灌了什么‘迷’魂汤,使得子龙半年多仍旧不归!”
“既然夫君有这几层意思,但夫君徐州之行,想必是心意已决了”貂蝉捋了捋,马超去徐州,既有政治意义,又有子龙子义之事,更有官帽椅的牵绊。如此三层,足以动得马超这位骠骑将军亲自前往了。
可马超就这般明目张胆入徐州,路线却是很难决定:若是选择两点一线最短距离,那中间走过战火“骚”“乱”的兖州不说,东面的曹“操”,很有可能会趁机灭了马超;可取道豫州,路途凶险不说,也要经过袁术的地盘;而从冀州绕行,则至少要渡河两次,时日太多。且袁绍对马家扣留田丰之事,也一直介怀不已
可以说,马超如今万乘之躯,一举一动均可影响大汉局势。所以,结盟刘备,看似简单,但若是马超亲去,就有些太离谱了。
貂蝉和端木若愚看了沙盘模拟图半天,也没找到一个稳妥的路线。可马超对此却有些不以为然,在两‘女’身边诡笑道:“谁说我要光明正大去徐州了?化作一个‘侍’卫,随马家礼部前行,难道那些诸侯,还敢不给马家一个面子?”
“夫君,此计虽然行得通”沉‘吟’片刻,貂蝉还是认同了马超这个办法。不过,她仍旧忧虑道:“后院之事,臣妾可向姨娘和诸位姐妹解释。但朝堂之上,那干文武,想必是不会同意夫君亲去徐州的。”
马超听后,脸上的希冀一下垮了下来:不错,如今马家势力越来越庞大,马超的顾忌和掣肘就越多。当初入长安时,马超就遭到不少文武的反对,若不是贾老狐狸力“挺”,他根本难以成行。
而如今不比当初,纵然是贾狐狸这次仍旧力“挺”,但官帽椅和兖州今年蝗灾之事,马超又不能明言。而失去这两点作为依据,纵然是贾狐狸,也只可能认为自己脑子进水了吧?
“看来,我还需要找个理由,哄骗住马家这群狐狸”马超懊恼地挠着头,实话实说,他真心很难受:“骗过那群狐狸,那得需要多高的智商啊!!”
然而,当马超看到刘协也任命刘备的情报后,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脑子当中,立时有了一个模糊的计策:“高富帅兄弟,看来,哥们儿这次又要让你当一次搅屎棍了”
第七百九十七章 小会计和小刘协
历史毕竟改变了,而马超也在一步步改变着。
他从一个具有现代人思维和情感的穿越人士,渐渐变为一个思虑“阴”沉、铁血无情的汉末诸侯,一个将整个大汉十四州都当做棋盘、并将天、地、人都化为手中之剑的执棋者。
可唯一不变的,他还是生活在这个沸盈如蚁动的“乱”世。在一切“阴”谋萌芽却时机还没有成熟之前,他能做的,只有等,或者说在等的同时,做好“谋定而后动”之前的“谋定”。
身为一位诸侯,他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去追寻自己的本源。但心底当中,他仍旧还有一丝现代人渴望的归属感。而那个突如其来的“官帽椅”,就心底唯一的期盼了。
因为,另一个同仁,那个同志,已经同马超分道扬镳。或者说,即便是在前世,他们也不是一个世界上的人。
可那个美“女”小会计不同,她活生生在马超眼前晃了四年,马超几乎知晓她的一切。甚至,连她本能的习惯动作,马超都熟稔于心。
前世的时候,马超因为自卑没有去向她袒“露”心迹。而到了如今,当自己已然不是前世那个自己的时候,马超却难以遏制地很想再见她一面。
不过,在此同时,马超也知道,这不是恶俗的什么**丝逆袭情节;也不是可怜的灰姑娘在“乱”世受尽折磨后,遇到了他真命王子来解救的桥段:自己那么渴望与她再见一面,是因为,那个她,是自己无法挣脱的一个情感羁绊。
她,联系着马超的前世和如今。
马超心中早已有所决定,若她的确是自己看走眼的那种贪慕虚荣的“女”人,那自己要做的,就是彻底忘记前世,不再留恋一丝一毫那前世幻境!唯独可惜的是,那幻境的当中的父母朋友的记忆,只能当做深夜的一场梦,一个遗憾。在时光如流水的消逝下,或更加刻骨铭心、或渐渐淡忘
由此可见,上天真是残酷,它既然让马超来到了这个“乱”世,让他渐渐熟悉适应了这个“乱”世的法则之后。突然又冒出了一个刘协,一个让他心酸痛恨的前世宿敌!而在马超已然决定斩断虚情的时候,又让另一个更令马超复杂难表的人出现
可假如那个名叫“君幽”的美“女”小会计,真如前世所见,是一个独守幽静的“女”子,是那个一直在自己心中如白鹤一般瑕亮静雅的“女”神,只是不懂前世的险恶,在渴望爱情的道路上,猛然受了那位“花”丛狼的“蒙”骗,那自己该如何抉择?
说实话,马超在这个问题上,想了很久。但最后的答案却是:他不知道。
甚至,马超更期盼,他能看到自己心底所期望的那个答案,从而将伊人当成陌路,一心一意在这个“乱”世当中,走好马家诸侯的路。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在当下当下迅速谋定好能骗过那群狐狸,顺利赶去往徐州的路途之上。
只不过,在看到拿过来刘协这段时日所有活动的情报之后,马超突然有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觉:这个刘协,还真是一个动能十足的熊孩子,在每时每刻,都不放弃挣扎蹦跶。
入许昌之后,刘协当即实现了自己逃难时的誓言,纳了董承之“女”董琳为妃。
随后,在马超圈圈叉叉一笔定归途的甄选后,刘协又迎回了长安当中幸免于难的皇族和忠汉老臣。在同曹“操”“私”下定了一个不知什么协议的基础上,刘协不再过问政事,但却同那些皇族汉臣的来往更加密切起来。
随后不知为何,刘协更是又娶了曹“操”之“女”曹节为妃,顺带着还悄无声息地接掌了曹节手下的盘蛇营!
然后,就是同曹“操”联合用计,“逼”得马超不得不西征凉州,顺带着还让匈奴和汉中都跟马超起了一段“波”澜。
最后,就是如今吕布截断曹“操”兖、豫两州的地盘后,刘协虽然仍旧没有开朝复名,但却再没有沉湎无忧宫的奢靡享受,反而就在那莺莺燕燕的无忧宫当中,接见那些皇族汉臣,每日晨起晚卧,将许昌之事,一一安排决断,甚有果决明君风范。
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