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愕跛涝谇嗨拧拢愿嫖刻Φ脑谔熘椋
“公达,老夫先走一步了”说着,王允丝毫不用那些凉州铁骑押解,喟然长叹一声道:“若是关东群雄有心,勤以国家为念,汉室江山何至于将衰兮而四夷不宾的地步?”
王允还待再说,可惜郭汜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亲自动手,狠狠将套在王允脖子上的绳索一勒,扯得王允眼珠发白,脸‘色’涨红后,开口道:“少他娘的再这里唧唧歪歪了,老子平时就看不起的,就是你们这些嘴里喷粪、连个娘们儿都不如的士人!!”
说罢,郭汜用力伸脚一踢,王允直接就如秤砣坠地一般,速然跌落青锁城头,而在离地面三尺的距离时,脖子上的绳索猛的一蹬,在重力的作用下,一把蹬断了王允的脖颈
这位一心为士族谋求地位,同时也是“乱”世王佐之才,并立下诛董大功的汉室司徒。终于死在了他一生都看不起的草莽武夫手中,死得悲壮,也死得滑稽。
而荀攸看着王允那死不瞑目的尸体,心中竟生出了无限的悲凉:直至最后一刻,王允想到的,还是关东士人的不作为,多么悲凉?而这“乱”世,究竟要吞噬多少条无辜的“性”命,才肯罢休?
“嘿嘿荀氏一族?”郭汜看着王允晃晃悠悠‘荡’在城头之上,眼中不由冒出充盈的凶光,走到荀攸面前,搓着手说道:“下面,就该是你荀‘侍’郎了只不过,我该想个怎样新奇的手法呢?”
“我想,你最好不要费那个心了”荀攸淡淡一笑,开口向郭汜说道,丝毫没将郭汜放在眼中。
“狗屁!老子现在就一刀刀剐了你!!”郭汜闻言大怒,一把“抽”出刀来,举刀便要向荀攸砍去。而荀攸屹然不动,眼中的蔑视,丝毫没有一丝的减弱。
郭汜见此,心中怒火更甚,加大的手中的力度,意图一刀将荀攸劈成两半!可就在那刀锋距荀攸的官帽一寸的时候,一团黑影闪过,一脚便将郭汜踢飞老远:“荀‘侍’郎恕罪,暗影小米来迟,让先生受惊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 郭嘉归心
“你是哪里来的小娘们儿?敢管老子的事儿?!”郭汜看到踢飞自己的,竟然是一个“女”子,不由勃然大怒,呼喊着便向唐小米冲来。
唐小米就那么静静站着,看着郭汜那可笑的武艺,不由得摇了摇头。而待郭汜已奔至唐小米身前时,唐小米猛然摊开了自己的素手,亮出了一枚东西,娇声说道:“郭汜!莫非想与主公为敌吗?!”
郭汜的刀,在那一刻,怎么也劈不下去了。他张目结舌看着唐小米手中的令符,开口结结巴巴道:“你,你是主公的人?”
侍‘郎。若有阻拦,便视为与马家为敌,格杀勿论!
郭汜听罢,回头望了望李傕、樊稠两人,看到两人神“色”均是踟蹰惊惧,他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打鼓:事实上,郭汜的确是“混”不吝的角“色”,但他绝对不是不知轻重的傻子。
严格来说,郭汜属于那种欺软怕硬的角“色”,碰上敌手,先是豁出无赖劲试一试,唬住对方了,就骑在对方头上拉屎。但若是明知惹不起,他便“露”出了鼠辈的狡狯,赖以保命。
看到郭汜已然不敢妄动,唐小米伸手解开了荀攸身上的绳索,开口道:“先生请随小米来,主公正在一处等候先生”
“主公也来长安了?”荀攸皱眉道,但随即明白这话不该多说,便向唐小米施了一礼,开口道:“多谢姑娘的救命之恩,由此,便劳烦姑娘引路了”
直至看到荀攸和唐小米走远,郭汜才狠狠将环首刀仍在地上,大骂道:“欺人太甚,这狗日的马呜呜。”
“你疯了?!”李傕抢先一步,拼命捂住郭汜的嘴,惊慌说道:“你活腻了?!”
“怎么?那家伙如此欺辱某等,难道我们就这般忍着?!”郭汜脖子一梗,红着脸说道。而一旁的樊稠,看到郭汜这等外强中干的德行,不禁摇了摇头,甚是鄙夷。
“主公独军征塞外,威势囊雍州,早已明耀大汉。如今在陕县,更是献头破吕布,挑拨,如此智谋魄力,你居然想与之为敌?”场下,一声讥诮之声,洪亮传来。郭汜扭头一看,原来是张济同他的侄子,已缓步走来。而听其声音,说话之人,自然是张绣无疑。
郭汜正待发怒大骂,而张济早知郭汜脾‘性’,急忙赶上来前,开口道:“老郭,你想死,我可不想陪你!你想想,主公这些伟业不说,就说目前,他手中便将牛辅的残兵全部掌握。更兼万夫不当之勇,某等之人,何人能敌?”
“我们四人合兵,足是他手下兵马的两倍有余,只看你们敢不敢了?!”郭汜猛然环顾李傕、樊稠、张济三人,大声说道。“欲”用“激”将法,“激”起这三人的火气。
可这‘激’将法实在太低级了,张绣又蔑视一笑,开口道:“郭将军若是有胆,便先下令试一试吧”
“你这是什么意思?!”郭汜看张绣三番两次打断自己的大谋雄心,不由“逼”向前来,开口怒问道。
“没什么意思,我只是认为,沙场征伐并不是谁手中兵多,就能赢的。否则的话,吕布也不会在陕县,连击两轮,打得将军口吐鲜血、狼狈不堪”张绣说完,已经没有兴趣在这群鼠辈里谈论了。随着接触马超越久,张绣越觉得自己应该远离这些草包一点,以免自己的水平,被他们给拉下了
“你这黄口小儿?!”郭汜见张绣如此轻视于他,不由大怒,拔刀‘欲’上,而张济、樊稠、李傕三人,立时又扑了过来,齐声说道:“不可如此,当以和为贵!!”
而郭汜也知,凭他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成事。挣扎一番后,又说了几句气话,最终在自己的屠刀又砍死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王允残党之后,才郁郁作罢。
而荀攸在尚书台见到马超的时候,发现马超正在跟自己的叔父荀悦“交”谈,身旁还有几位如唐小米一般黑衣打扮的人肃立,更有在一旁奉茶“侍”候。
看到荀攸进来,马超朝荀攸点了点头,示意荀攸坐下,接着向荀悦说道:“天地无常,汉室已名存实亡。如今‘乱’军已入长安,汉室威严扫地,此事一旦公开,不知会有多少野心勃勃之人乘机作‘乱’。分裂‘混’战的局面,只怕就再没了尽头。超虽然有心消弭战‘乱’,但力量微薄,才智不足,还望先生教我。”
荀攸听到此处,心中不由暗暗一笑:这马超也真是有意思,明明就是自己祸“乱”了汉室江山,却又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真是大“奸”又大善之人。
“好!主公快言快语,果然不愧善断果敢的武将本‘色’!”出乎荀攸意料的是,荀悦居然喝了一声彩道:“主公一番肺腑之言,看似全无进取之心,但志向之高远,无人能及。正所谓欲。《尉缭子》有云,
荀攸听罢,只觉叔父果真有在朝廷两世而不消弭的法宝,但马超何等睿智之人?此等吹捧之语,估计他早已听过了千遍万遍,若是荀悦再继续吹捧下去,恐怕真会坏了荀氏的名望。
由此,荀攸不禁接口道:“如今放眼海内,龙蛇‘混’杂,群雄并起。主公‘欲’申大志,既恨力不从心,便可效法先人。商朝伊尹、周朝周公,皆拥戴明主,‘荡’平四海,重整河山,创不世之功业,使万民享天平之盛世。”
荀攸话落,马超便知荀攸也是想自己‘令诸侯’,只不过,他给自己的行为,加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而马超对于这个政治方针,兴趣已经缺缺,不由有些摇头,恰巧此时,贾诩和郭嘉已然回来,听得荀攸大计后,郭嘉道:“如主公这般雄心伟志之人,费尽千谋万智,便是为了开启群雄逐鹿之大‘乱’之世。由此,又何必多此一举?”
荀攸回头,看到果然是郭嘉,不由开颜道:“果是奉孝贤弟!先前称呼主公,如此看来,奉孝也归了主公麾下?”
郭嘉闻言,苦笑着看了正在微笑的马超一眼,开口道:“愿赌服输,郭嘉自不是赖账之人”
“兄长,此刻下定论还太早。长安只不过是入了李傕郭汜之流手中,却还未入我马家”马超伸手一摊,接过端木若愚递来的香茶后,喝了一口才悠悠道:“不过,那个时机,很快就要来临了。或许,就在这天亮之后吧?”
第五百五十四章 荀攸荐才
“公达今在此,为何不见元常?”郭嘉听马超说到长安易主之事,知晓凭马超的手段,不过是再费些时日罢了。而心中,已将马超认为主公。此时如此开口,便是向马超立下“献才”之功。
而马超岂是愚傻之人?一听郭嘉话中的暗指,立时就明白了郭嘉的用意:汉末同现代社会一样,什么最重要?人才!而人才从哪里来?就应该从荀攸的口中来!
于是,马超开口便说道:“长安诸事,确实俱已在掌握当中,若是日后风云变动,我们保不济也可全身而退入扶风不过,此番入长安,又得兄长、公达、仲豫三人,当真可惜可贺。然长安古都宝地,人杰地灵,若是超能再多几位当世俊杰,便更能集思广益,尽早匡扶天下”
话说到这里,荀攸和荀悦已经面上含笑了:两人俱是心思通透之人,焉能看不出郭嘉和马超的一唱一和?
只不过,马超犹嫌先前之话不够露骨,便又直接向荀攸说道:“超在少时,便听闻‘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恨不早生几年,前来聆听教诲。如今先哲已有早逝之痛,不禁感到悲从心来。然文若、友若、休若、仲豫四人,齐名于世,当今无对。超鄙陋浅薄,若是能得荀氏相助,则大汉百姓,也可早一日安居乐业。”
口中虽然这般说着,但马超心中清楚得很:荀彧荀文若,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在曹老板手下打工了;荀谌荀友若、荀衍荀休若应该还在袁老板手下吃香喝辣;唯独一个历史上没啥留下啥伟绩的荀悦荀仲豫,自己拉拢过来能放入马家的礼部,搞搞思想文化教育。
不过,马超这番先拍马屁,后放毒雾的目的,可不是仅仅为荀悦一人。要知道,荀攸和郭嘉可是出身颍川学院,而颍川学院可是走出许多治世能人的著名书院,甚至可以说,颍川学院与大汉王朝的兴亡都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颍川学院是汉末时期最有名的一所学院。这里曾走出不少“鬼才”、“妙才”、“王佐之才”,使得颍川学院的名声在后世如日中天。
当然,并不是说颍川学院财大势雄,能够与中央政府的力量对抗,亦不是说颍川学院里的大能,操纵朝政,只手移换乾坤。而是说颍川学院的学生,生当乱世,风云际会,对于当时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均直接参与,甚至还间接影响了汉末士大夫的身份地位、行事风气和政治局势。
直至后期,水镜先生庞德公迁居荆州,建立荆州学院,培养了诸葛亮、庞统、徐庶、费祎、蒋琬、董允这几位蜀汉四相这等擎天栋梁之才后,才使得荆州学派与颍川学院分庭抗礼。
不过,这个时候,庞德公应该还在回荆州的路上。或许,正在荆州搬砖盖学院也说不定。而目前风头正劲的,还是颍川学院。这个时候的颍川学院,正是瓜熟蒂落之时:戏志才、程昱、刘晔等人,已经开始谋求他们的明主,准备在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