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祥出了暖阁,一路回到东厂,安纶看到他那严肃的模样就跟了进去。
  “公公,陛下发脾气了吗?”
  孙祥摇摇头,看了安纶一眼道:“陛下对太子期盼甚高,文治武功都得有。”
  安纶欢喜道:“那是好事啊!咱们东厂是陛下的家奴,陛下英明,那咱们的日子就好过。”
  孙祥笑道:“你这个憨货!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白吗?”
  安纶愕然,有些慌张的道:“公公,那咱们到时候会不会被……处置了?”
  孙祥摇摇头道:“太子以前锐气十足,可几番变故之后,特备是先帝驾崩后,他的城府越发的深了,估摸着除去兴和伯,连陛下都不知道他的心思。”
  看到安纶还在紧张,孙晓拨动着佛珠,说道:“太子果敢,可却不嗜杀,也没听说过他迁怒人……罢了,这话以后别说了,否则大不敬。”
  安纶感激的道:“公公,奴婢知道的呢!您说的这些话就是在冒险,奴婢若是在外面乱说,那就是猪狗不如。”
  孙祥闭上眼睛,默念着佛经,渐渐的,房间里多了些静谧,让人有出尘之感。
  安纶悄然出了房间,返身关了房门,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这是个重要的消息,只要是传出去,关于朱瞻基的一切非议都将会渐渐消散。
  皇帝在,而且看重太子,对他寄予厚望!
  多少人要为此而失望啊!
  安纶想了许久,然后一骨碌爬起来。
  ……
  吃完晚饭后,黄钟正在写信,准备写给方醒。
  北平近期有些死气沉沉的,和外界所谓的盛世呼声不一样,黄钟认为这样的社会氛围不是盛世。
  按照方醒的说法,盛世的百姓应当是自信的,应当是面带笑容的。
  可大明的百姓却很少看到自信,而且对外漠不关心。至于笑容……
  “黄先生,有消息。”
  方七敲门进来,低声道:“宫中的消息,陛下对太子期望甚高,希望他能独立在南方展露自己的手段……”
  黄钟点点头,等方七走后,他喃喃自语道:“怪道陛下让太子去了南方,还让伯爷去辅佐,原来是历练吗?只是却不好弄啊!”
  随后他把原来的信烧了,用隐晦的语言重新写了一封信。
  写完后,他仔细看看,不禁说道:“这是个好消息,希望太子能放开手脚,好歹也让天下人看看储君的强硬!”
  这封信很快就交给了黑刺的人,随后就通过隐秘的渠道送往了南方。


第1672章 动作不够大?
  武川吃了早餐,然后准备回去,起身后才想起自己不该太孤僻。
  “出去逛逛吧。”
  那两个和他一起吃早餐的军士受宠若惊的应了,然后三人和上官说了,一起出门。
  ……
  夏季的金陵就是个大蒸笼,也就早晚稍微好些。
  三人在街上闲逛着,其中一人已婚有孩子,就多留意了些玩具。
  “武大哥,上面好像说要给你升官嘞!”
  一个军士艳羡的说道,不过没有嫉妒。
  若不是武川杀敌的手段太过凶残,他现在少说是个百户官。
  武川看到另一个军士买了拨浪鼓,就说道:“杀敌罢了。”
  他虽然开始和同袍之间有了交流,可话依然不多。
  “武大哥,现在哪有杀敌的机会!你看兴和伯的小妾就快要生了,他乐的跟什么似的,这就是天下太平了。”
  “是啊,太平了……”
  武川有些茫然的看着前方的人流如织。
  太平了,可我能干什么?
  ……
  莫愁的肚子愈发的大了,方醒看着有些胆战心惊的,于是专门请了个经验丰富的产婆盯着,而他自己也是整天念叨着这事。
  “兴和伯,你这是想让咱家羡慕吗?”
  王贺觉得自己啰嗦的名声应当让给方醒!
  “咱家无儿无女的,整日就听你说什么孩子,孕妇,就如你所说的,扎心了啊!”
  方醒干咳道:“为人夫,为人父可不容易啊!”
  王贺认真的道:“兴和伯,下次你再讥讽咱家,咱家的侄子可就赖上你了!”
  方醒也认真的道:“没讥讽你,还有,你侄子是你侄子,你是你。”
  养子这种模式在方醒看来有些无谓,既然没有,那就没有,归于尘土罢了,何必去折腾那点香火。
  王贺不屑的道:“你还是在讥讽咱家,你都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了,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太过分了,告诉你,等我侄子来了,知行书院必须要留个位置,若是不留,就到你家住着去。”
  这时贾全在院门外面出现,他指指朱瞻基的地方,方醒点点头。
  到了朱瞻基那里,方醒看到一个皮肤黑的厉害的男子。
  “这是黑刺的人,一路只是换马,人都没停过。”
  这时沈石头进来禀告道:“殿下,第二个信使来了。”
  重要的消息黑刺会用三波信使通报,而且不会走一条路。
  第二个信使同样是被晒的黑不溜秋的,然后取出一封信。
  朱瞻基看了看,说道:“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等信使下去后,朱瞻基的面色有些古怪,像是高兴,但又有些愧疚。
  “是黄钟来的信。”
  朱瞻基把信递给方醒,说道:“父皇的身体不大好,对我在这边的举措觉得有些软。”
  方醒一目三行看了信,闭上眼睛回味了一遍,再睁开眼时,眼中波澜不惊。
  “陛下这是要未雨绸缪,其实和先帝一样,都是磨砺皇储。”
  方醒说着冲着北方拱手道:“这几年我对陛下误会不少,如今想来真是羞愧难当。幸而陛下没计较,不然我也没脸见人。”
  朱瞻基苦笑道:“我也错了,我错估了父皇的心胸,自以为被挤压,至为可笑。”
  明朝的皇帝和太子之间很少听说有什么互相猜忌,朱元璋对朱标堪称是好老爹。而朱棣对朱高炽只是看不上眼,猜忌还谈不上,朱高炽也不值得朱棣猜忌。
  到了朱瞻基时,这个关系一下就复杂了,但方醒此时再重新捋捋,得出了一个结论。
  “咱们认为陛下是那些文臣的代言人,所以天然就会带着警惕不安,可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方醒苦笑道:“陛下是帝王,包括汉武帝在内,所谓的独尊儒学,不过是双方的合作罢了,可当儒家强势时,除去前宋的帝王,谁会甘心?”
  朱瞻基眉间全是振奋,起身道:“父皇既然觉得动作不够大,那就再折腾一下。”
  方醒玩味的道:“你说说,陛下是不是通过孙祥,想把这话传到你这里?”
  朱瞻基只顾着感慨和振奋了,闻言和方醒相对一视,笑道:“看来我的手段还是不入流啊!”
  “我也好不到哪去!”
  方醒觉得朱高炽这人的城府太深了,一个小动作就能把他和朱瞻基弄的迷迷糊糊的。
  那么孙祥呢?
  方醒想起了那个总是慈眉善目的东厂大太监,只觉得自己以往看人的眼光有大问题,太片面了。
  “两件事!”
  朱瞻基朗声道:“清理投献和宝船不能轻动,那样会给父皇极大的压力,而且容易引发动乱,在军队没有牢牢掌控在手中之前,不管是父皇还是我,都不敢轻动。那么咱们好好的想想,拿什么来开刀!”
  朱瞻基皱眉想了想,说道:“其实南方唯一可虑的就是仕宦的势力强大,他们从乡间到城中,宛如跗骨之蛆,动之则痛彻心扉,且不易拔除。而不动……”
  “利益结合体罢了!”
  方醒说了个新名词,然后不屑的道:“他们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只不过他们还不知道科学会给大明带来什么。他们接受不接受,科学都已经散播到了大明各处,等那些种子生根发芽之后,那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滚,不接受的就准备接受碾压吧!”
  朱瞻基眼睛发亮,踌躇满志的道:“那就从下面开始,让都查院和吏部派人下去,各处都要查,主要清查各地的小吏,害群之马都清理出来……”
  这是阵雨式的的动作,方醒对此并不感兴趣,不过也不反对。
  金陵六部大多清闲,找点事情给他们做做也好。
  而且朱瞻基的这个举动就是对朱高炽的回应。
  你不是说的动作太小吗?你不是说我太软吗?
  那我清理小吏,给自己造势,在民间竖立威望,这个动作够不够大?
  于是朱瞻基召唤了六部尚书和都查院来开会。
  “……下去之后要让地方配合,要走访民间,听取民间疾苦,然后收集那些小吏的劣迹……”
  朱瞻基负手站在上面,眉间冷肃,“百姓没有机会见到那些高官,他们面对的是小吏。要下狠手整治一批小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听到朱瞻基吟诵这首诗,众人凛然。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朱瞻基沉声道:“小吏如狼似虎,从太祖高皇帝就恨之入骨,剥皮实草都在所不惜,然人心不足,总有侥幸,所以本宫要告诉你等,大明的根基在小吏,小吏清,则大明安,明白吗?”
  这是朱瞻基的政治主张,众人凛然应声。
  督查院的鲍华拱手问道:“殿下,若是地方官包庇或是消极怎么办?”
  朱瞻基扫了他一眼,说道:“那就是渎职!或是同流合污,有情弊!”
  这杀气腾腾的话一出来,鲍华心中有些后悔了。
  他本是想为都查院的工作找个缓冲,免得被朱瞻基呵斥为办事不力,可没想到朱瞻基的煞气那么重,这是要连带啊!
  吏部尚书魏智看到鲍华失分,急忙说道:“殿下,南边的官吏多有亲故,不过吏部随时能清查出来。”
  朱瞻基面色稍霁,说道:“这才是做事的态度,怕苦怕难,那还做什么官?回家坐吃等死岂不是更安稳?”
  这话让方醒想到了朱棣!
  而大家都是如此,所以心中震动的同时,马上表态要全力以赴,只差点说要解民倒悬了。


第1673章 烈日下的等待(双倍月票期间,求月票。)
  自从听过那些书生背后说的话之后,权谨就小病了一场,直至近日才好了些。
  夏日炎炎,权谨的面色却有些苍白,他找到了方醒,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殿下这个决断冲动了些。”
  方醒安慰道:“陛下有暗示。”
  权谨点头,有些失落的道:“哦!那是本官偷懒了。”
  方醒没有告诉他徐烈的遭遇,看着他弯着腰往外走,方醒的心中不忍,说道:“权大人,此事能在民间为殿下正名。”
  权谨缓缓回身,点头道:“本官知道,只是……终究是那些人在做主啊!”
  大明以其说是官吏治国,实际上却是士绅治国。
  权利不下乡,这就给了那些士绅们只手遮天的空间,于是无数个家族在慢慢诞生,越来越庞大。
  这些家族慢慢的演变成了土皇帝,掌控一方,官员也奈何不得。
  方醒微微一笑,“那是因为百姓蒙昧,所以他们能只手遮天,可以后不会了。”
  权谨的眼睛一亮,脱口而出道:“科学?”
  说完他就后悔了,可他却不是那等自欺欺人的伪君子,所以就拱手道:“本官心中矛盾,只希望大明的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