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可以做基层官员管理一乡一县一州府之地,甚至有些非常优秀的,可以做一省巡抚,但是全国治理思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时间,需要锻炼和经历。
所以萧如薰才留用了王锡爵李廷机和叶向高三人撑门面,撑住这个过渡期,给自己的计划争取更多的时间,此期间,用一些前朝留下来的人才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只有这些人有能力做官,因此在自己的好恶上,就要相对应的妥协退让,否则,一个人才都留不住。
而在选用旧官员的时候,性格偏软容易驾驭是重要的一点,萧如薰要的是他们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性格,所以王锡爵这种提线木偶是他最喜欢的。
这个方从哲向太监认怂,向土改认怂,把性命看的比较重要,不喜争执,性格偏软,却被叶向高评价为有办实事的能力,那么,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项了。
好欺负,好驾驭,好任用,听话。
可以考察看看他的能力,要是能力过关,未尝不可纳入官僚体系之中,未来纳入内阁,也好方便自己就近掌握。
内阁的提线木偶不能少。
一念至此,萧如薰立刻下旨。
“传旨,召方从哲入京觐见。”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明哲保身的“哲”
方从哲来到京师顺天府居住已有一年多了。
一年多以前那场腥风血雨之中,因为早早听说了很多大户人家激烈反抗土改从而被满门杀光的事情,他感觉萧如薰这次不是说说玩的,也感受到了萧如薰的不臣之心。
对于很多跟他处境相同的人那种风轻云淡的想法不同,他非常谨慎,出于自己的谨慎,他亲自出动到处打探消息,打探到了不少让他浑身发抖的消息。
然后他自己到处走走看看,提前观察到了民间普通百姓的躁动与暴虐的气息,听到了不少十分有价值的消息,眼看着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他意识到情况不可逆转。
萧如薰这次玩真的,不是玩假的。
因此,他极早的嗅到了不对劲的味道,抢在所有人之前将自己的土地和家产交出,因为表现良好,思想觉悟高,得到了土改负责人的礼遇和称赞,将家中细软收藏奉还,只拿走了土地。
与此同时,方从哲听到了萧如薰在京师称帝,推翻大明建立大秦的消息,然后,他被要求不能居住在家乡,必须要迁居顺天府。
时局完全发生了变动,萧如薰成了最大的那个人,他明白这一切之后,二话不说,立刻带着家人离开了家乡,前往顺天府定居,完美体现了顺民的姿态,因此躲过了大劫。
然后,他在顺天府以一介老农的身份向分土地的大秦官员申请领土地,一家人领到了三百亩土地,在顺天府耕读生活,倒也不缺吃喝。
除此之外,还多了不少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让他们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学习农业技术,一家人之间的感情倒是深了不少。
后来,从南边过来的他的一些故旧打听到他的住址,前来拜访他,并且对他说了一些他离开家乡前后的事情。
那个时候方从哲才知道自己在家乡的那些风轻云淡的朋友们要么就是被暴虐的群众杀死,要么就是组织人手对抗暴民,结果被在背后给暴民撑腰的秦军一举荡平,满门抄斩,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几乎整个家乡的士绅豪强都给杀的干干净净,他是最幸运的那个,因为急流勇退识时务,得以保全家人和部分财务,还在顺天府安了新家,全家都很安全,算是因祸得福了。
慨叹之余,方从哲心中全是庆幸。
本来,方从哲是打算就这样度过一生的,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有重新进入新朝官场的这一天。
大秦皇帝的招募命令传达来的时候,方从哲是不敢相信的。
但是前来宣旨的官员和旨意不会作假,大秦皇帝召方从哲进京觐见,不得有误,着明日立刻进京。
那么着急吗?
方从哲自己还没有担心起来,方夫人就开始担心了。
“皇帝收了咱们的土地,应该给咱们一条生路才是,难道还要赶尽杀绝不成?当时那些官可不是这样说的。”
方夫人依偎在方从哲怀里,心中满是不安。
方从哲抱着自己的夫人,叹了口气。
“放心吧,皇帝的圣旨写的是召见我,不是要找咱们麻烦,咱们交出了土地,到顺天府以后耕田读书,从没有过任何违法之举,也没有和任何违法之人有来往,皇帝杀了那么多人,也没牵连到咱们,咱们没事的。”
这一点方从哲还是很有信心的,他别的本事不大,但是明哲保身的功夫非常到家,因此有人说他的名字从哲的那个“哲”不是先哲的“哲”,而是明哲保身的“哲”,嘲讽他胆小懦弱。
可他感觉胆小懦弱没什么不对的,自己对付不了人,会威胁到自己身家性命的人,自己又无法反抗,不认怂的话自己家破人亡了谁又会出手相助呢?留下孤儿寡母又怎么生活呢?
所以他十几年前果断向宦官认怂,自己辞官不做,回到家乡保全家人,十几年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倒也开开心心,这次的情况和上次一样,都是家破人亡的境况,他所做出的选择和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追随先哲也好,明哲保身一也罢,活着最重要,其他的都可以放到第二位。
这是方从哲的人生哲学,也是他被人家评价为性格软弱好欺负的缘由,关键他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你看,那些人都去追随先哲了,而他还活着。
他不认为皇帝会无缘无故的杀掉这样一个明哲保身乖巧听话的他。
果不其然,他赌对了。
皇帝没有要找他麻烦的意思,而且恰恰相反,皇帝想要任用他。
“叶向高叶卿向朕举荐了你,说你有办实事的能力,也顾全大局,为人正直,朕想要看看你到底值不值得叶卿这样的称赞和担保。”
方从哲这才明白自己那么乖巧不闹事还是给皇帝惦记上的原因,原来是叶向高这位大神的建议。
他和叶向高也算是旧识,还在做官的时候,两人有过一些交际。
王锡爵李廷机和叶向高,这三人在大明遗臣眼中可是非常复杂的形象。
一方面他们都是前明的官员,地位也不低,但是现在却成了大秦的内阁辅臣,尤其是王锡爵,前明做首辅,现在还是首辅。
有人暗中称他们是贰臣,但是没人敢公开说,甚至不敢往外透露,因为他们知道,当今皇帝是一个一言不合就杀人的马上皇帝,大清洗才过去没多久,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次。
那些死掉的人的血迹还没有清洗干净,谁敢乱嚼舌根?
这一点上方从哲就很瞧不起那些人了。
心里不爽,羡慕嫉妒人家能在两朝混得开的能耐,就骂人家是贰臣,自己要是有这个机会肯定也屁颠屁颠的往上凑。
但是他们除了打嘴炮,什么也不会,人皇帝就是看不上他们,宁愿给两个行脚商人官做,也不给他们当官,那是十足的伪君子,表面伟光正,私下里一肚子男盗女娼。
方从哲就不一样,他是真怂,也是真的想当官,一旦有机会,他才不在乎什么别的东西,怂就是怂,面对皇帝而怂,不丢人。
他是天底下最大的那个,一言不合就杀人,我无力反抗,所以我实话实说,我是真的怕。
于是方从哲跪在萧如薰的面前,向萧如薰表达了自己愿意为新朝效力的殷切期盼。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方从哲的对策
对于方从哲识时务的乖巧性格,萧如薰非常喜欢。
他就讨厌那种嘴上不怂但是肚子里慢慢都是私欲的双标之人,对自己无比的宽容,对他人就是强行要求道德高尚,好处自己来,黑锅他人背,这种人从古至今一点都不少。
而方从哲不是这样的人,他就是真的怂,被大秦的强大和皇帝的威势给吓破了胆,就想着跪舔皇帝,别的想法没有,一心一意做顺民。
他这个顺民做的萧如薰很开心,很满意,所以调查了一番之后,萧如薰也就决定要给他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是有实干能力的人,不用太可惜了,现在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方从哲这样乖巧的人才最好不过了。
于是萧如薰将刘传海的几封信件还有朝廷商议的一些事情的邸报交给了方从哲,让方从哲看。
方从哲看完,开口问道:“大肚子病,臣在家乡也有所耳闻,还曾亲眼见过病人,但是不曾想规模居然如此之大,染病之人如此之多,这远远超过了臣的想象,臣真的是不知民间疾苦了。”
萧如薰摆了摆手。
“不知道并不奇怪,朕一开始也不知道,但是现在仅仅一个南直隶就有三十万人染病了,这还不是完全的数据,也没算上其他江南身份,全部加在一起,朕是真的担心染病人数破百万。”
方从哲咽了口唾沫。
“陛下,这病病症不一,又很快死掉的,也有缠绵数月数年甚至十数年才死掉的,因此不受关注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百姓看不起病,这……”
“这更加不奇怪了。”
萧如薰叹了口气:“百姓穷困,吃饱饭是最大的念想,现在正在努力朝着这个念想全力前进,却倒在了区区几条小虫子身上,方卿,你觉得这个事情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改善呢?”
方从哲知道皇帝的考验来了。
“回陛下,按照臣的看法,这首先最该做的一定是统计人数,将染病的人统计出来,对大局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判断染病人的数量和病情轻重缓急,这些朝廷都要心里有数。”
萧如薰点点头。
“数据搜集是第一步,这一点朕也是一样的看法,然后呢?”
“然后,臣建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集中病人居住在一起,将染病的人和未染病的人隔开,集中进行治疗,另外既然这虫病是钉螺所传播,是疫水直接感染,那么就该在有感染病人所在的区域内,组织人手进行灭螺和清理水源的事情。这冤有头,债有主,不能事情发生了再去补救,那多少药材都不够用,要找到问题的源头,从源头开始控制,既然这虫子是钉螺所传播,就组织人手大量灭螺,消灭钉螺,毒虫自然就少了。减少毒虫,就不会让更多的人染病,否则咱们治好一个又要感染一个,这来来回回,朝廷的财政会被生生拖垮,所以老臣建议,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来,切不可大规模整体铺开,那全大秦的医者都集中起来也没有用。”
方从哲的思路十分清晰,对策十分慎重,甚至有些保守,但是这却为萧如薰所欣赏。
这种情况下依然可以持保守的态度,才是真正意识到了血吸虫病的厉害和处理这件事情的艰难。
否则都像李信一样去打楚国,秦国把兵马耗完了都灭不了楚国。
这件事情要真是萧如薰动动嘴就能处理好,那萧如薰也就不需要把方从哲找来考验他的办事能力了。
“所以,方卿的建议是各个击破,而且要从灭螺开始着手,而不是救治病患?”
“确是如此。”
方从哲开口道。
“那么染病的人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死去,又该如何?大秦子民,就这样死在朕的面前,而朕却要无动于衷吗?”
方从哲的脑门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