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打拳也好遛弯也罢,反正每天除了午休半个时辰之外,还有半个时辰强制不许工作,必须出去溜达去。
饶是如此,臣子们也没看到皇帝给大家减负,工作还是一样的多,刚刚结束了大阅兵的工作,扫尾还没完成,就搞起了养鸭治蝗的事情,这边还在忙,那边又召集相关大臣一起去开会。
这次会议比较正式,三名阁臣都到了,叶向高兼管的财政部来了两名侍郎,民政部右侍郎齐永春也到了,太医院院正袁清泰也到了,萧如薰任命不久的惠民药局总负责人姚文渊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民间医疗体系建设的问题。
萧如薰把刘传海的奏折拿出来,让所有官员一起看,细细的看。
“世上唯一无药可治的病就是穷病,这个穷病从古至今逼死了多少人,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跟被针扎了一样的疼,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和朕一样,从小没有挨过饿。朕出身延安武家,从小家里不说多富裕,但是也有吃有喝,吃喝不愁,但是朕并非不明白民间疾苦,并非不明白饿是什么滋味,朕率军征战天下,近距离接触老百姓之后,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所以朕发动土改,为的就是让耕者有其田,让百姓有饭吃,能吃饱肚子,还想让百姓有书可以读,可以识字,所以大建学校,让每户人家都能有识字的人,朕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现在朕才发现,朕做的远远不够。”
萧如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生了病,看不起医生,吃不起药,只能咬牙硬挺,或者弄一碗不知道什么药草煮出来的水,挺过去了算运气好,挺不过去就没了,小小一个伤风感冒,就能要人死。朕以前发过誓,朕说饿死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死法,朕说人可以战死可以病死可以摔死,但是唯独不能饿死,但是现在朕觉得自己错了,生了病看了医生吃了药却治不好这是可以接受的,人各有命,但是生了病没钱看病没钱吃药只能等死,朕不能接受。”
萧如薰伸手指向了姚文渊:“年初,朕要姚文渊抓起惠民药局的事情,姚卿,你现在告诉朕,告诉在座的所有同僚,惠民药局是个什么情况。”
“遵旨。”
姚文渊也是土改官员出身,不过家里以前是开药店做生意的商人。
他自己也读过书考了个秀才,后来家里生意好,他又迟迟考不上举人,便想着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继承家业算了,结果同乡豪绅眼红,算计他家,他家给挤兑的家破人亡,就剩他和母亲两人,那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事情。
很快,萧如薰大军打来了,走投无路的姚文渊以秀才功名投靠了萧如薰,义无反顾的靠着土改浪潮整死了仇人全家满门,上了萧如薰的船,再也没想下去,誓将土改进行到底。
经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他认为全天下乡绅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行动力极强,行动意愿很足,而且敢打敢杀,很快闯出了名声,大秦立国之后被调入中央办事。
后来萧如薰想要整顿一下民间的惠民药局的时候征求人选,姚文渊靠着曾经从事的职业进入了萧如薰的眼帘。
问计的时候,姚文渊把自己父亲走南闯北知道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得到了萧如薰的重视,被召见,受到了任用。
萧如薰任命他整顿惠民药局,整顿有成效的话就任命他做惠民药局的主管官员。
他上任之后马不停蹄的四处调研,才回京不到一个月,一直都在写报告,正好撞上了萧如薰派人南下调查血吸虫的事情,牵扯出了民间用药难的现状,两件事情撞在一起,萧如薰下了大决心要整顿惠民药局。
姚文渊开始将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给说了出来。
“就眼下分析,臣先提出自己的总结,总结就是,惠民药局名存实亡,各地惠民药局基本上都是空壳子,没有任何意义,朝廷此时无论对惠民药局做什么都没有任何关系,不会产生任何变动。”
萧如薰点了点头:“继续说。”
“是。”
姚文渊接着说道:“惠民药局的本意是统管一地药材,设立坐馆医者,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给百姓治病,所以名为惠民药局,最早还颇有成效。但是时间一长,惠民药局就成了地方官员贪墨的渠道之一,至于百姓的死活,没人在乎,而且更关键的是,只在各大城市里设立了惠民药局,至于乡村之内则完全没有惠民药局的影子。城内居民有限,农村内人数却众多,得不到救治,才出现了陛下所说的生病咬牙硬挺看运气的现象。”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百年大计
姚文渊说完,萧如薰严肃的点了点头。
“说到底,还是执行力不够,中央权威衰落的原因,中央朝廷推行下去的惠民政策,总要人去实施,落到地方,还要适应地方水土,配合地方豪强劣绅,往往就成了他们的敛财工具。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那就是典型的执行错位的事情,而且难以避免,因为地方势力犬牙交错,强龙难压地头蛇,中央的政令到了地方能被执行三分就不错了,这是朕发动土改的又一原因。”
萧如薰面色严肃,语气很差。
“大秦不是前明,大秦只有一条强龙,地方上不允许有蛇,哪条地头蛇敢兴风作浪,在朕眼皮子底下做妖,朕会让他后悔自己投胎做了人,要他生生世世都不敢再做人。”
萧如薰的话带着森寒的杀意,让在座的几名臣子忍不住的有些颤抖。
“朕推行下去的政策,必须给朕办到,谁敢歪曲朕的本意,敢借此牟利,坑害百姓,朕有的是办法知道,到那个时候,也不要怪朕下手无情,这是朕的原话,你们回去之后把这些话告诉底下人,心里都给朕有个底。他们下去之后,但凡遇到阳奉阴违之人,但凡有地方势力重新出现的苗头,给朕立刻下手见血,不管是谁,朕说要恢复汉朝陵邑制,不是说着玩玩的!”
“遵旨!”
一群臣子跪伏在地上。
“都起来,姚卿,你接着说。”
“遵旨!”
姚文渊接着阐述了自己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还有在全国推行惠民药局的重点与难点,最后他总结的很到位。
“关键还是在于钱和实施,建造一座屋子做惠民药局很简单,找个大夫坐馆也不难,难就难在保证药材的充分供应,和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萧如薰沉默不语。
这种事情,即使到了现代还是个老大难题,更不要说是在他这个时候了。
社会生产力到了现代的地步还是有人看不起病,以现在大秦的生产力推行免费医疗什么的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搞不了几年朝廷财政就要破产。
至于医疗保险什么的也是想想,人们尚且还不能吃饱肚子,哪里有钱去买什么医疗保险,这并不能真正让最底层的贫困农家百姓受益,不能让他们摆脱生病咬牙硬挺碰运气的现状。
这也是百年大计,不是他这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但是不能因为一代人完成不了就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民死的这样悲惨这样无助,他总想着要做些什么。
万事开头难,过程难,结尾更难,一路难到底,问题层层不穷,生生不息,问题总比方法多,但是这并不是不去做的理由。
如果不做,怎么会有希望?
萧如薰决定至少要从保障一部分人开始做起,慢慢的慢慢的,扩展到更多的人。
一下子铺开到全民是不现实的,也根本做不到,就算是将大秦国库现有的财富扩充十倍也还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但是至少,要先定个规矩,做个框架,给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至于他顾及不到的人……那是真的非人力所能及也。
大秦的财富需要扩张,需要扩大,需要殖民地来掠夺财富,需要吸那些原住民的血来让大秦的子民变得健康,强壮。
以全球的资源总量和财富总量,所有人过上好日子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会抢占先机,在未来,让全大秦的子民都过上好日子,至于其他人,无所谓。
“先从全国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以及缅甸各自的治所首府开始吧,先从大城开始,再慢慢铺开,步子要放缓,积累足够的经验,再铺开,姚卿,惠民药局先从这十六座城开始重建。”
姚文渊点头。
“臣遵旨,那陛下,药材方面和医者的人选方面该如何安排?”
“朕已经让叶阁老去安排民间有名望的医者入京,到时候朕会安排太医院的太医和他们一起搞个联席会议,正式商谈一下,朕眼下还有不少事情没有搞清楚,要再多一些时候给朕缓一缓。”
“遵旨。”
姚文渊没有继续询问。
“这件事情就这样先定下来,李阁老,朕马上给你一道旨意,你去告诉工部杨一魁,让他立刻准备人手开始设计,朕要他派人去这十六座城市修建新的惠民药局,然后叶阁老,财政部派人跟进,准备拨款。”
“遵旨。”
李廷机和叶向高一起说道。
然后萧如薰让大臣们离开去办事,留下了太医院院正袁清泰。
“袁卿,江南的大肚子病,太医院可有研究?”
“回陛下,大肚子病在江南有,在江北则十分罕见,几乎没有,臣出身北方,对江南的病症不是很了解,但是既然是肿胀的病症,一定要从去肿消胀的方面着手,打掉腹中毒虫,方能痊愈,但是通过人体肌肤进入人体的毒虫,臣也是第一次听说。”
“之前你们所研究的蛊虫之症都是从口入吗?”
萧如薰又询问。
“是,这古籍上所记载和蛊虫有关的病症,都是由口而入,生长在腹中,危害人体康健,必须要用药除去,人体才能恢复,既然用阿魏积块丸可以打掉那些腹中蛊虫,想必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
“是啊,疑难杂症算不上,但要命的是传染力太强了,令人防不胜防,感染病人一多,几十万上百万,就算是小病,也让朝廷难以着手啊。”
萧如薰如此感叹。
“几十万上百万?那不是瘟疫吗?”
袁清泰愕然。
“传染力堪比瘟疫,却不会那么短时间就要人命,而且只在江南发生,江北则没有,且人与人之间不会相互感染,只会通过疫水传染,纵使如此,按照朕的预估,江南染病者,不到百万,也有数十万,只要一查,绝对是触目惊心。”
袁清泰咽了口唾沫。
“数十万?这……居然如此严重?”
“这还是往少了预估的,数十万近百万的人失去劳力,还会不断的有人患病,不断的有人死去,不断地失去劳力,不仅会让家破人亡,也会让大秦受到极大的损失,所以这虫灾,朕无论如何也要控制住。”
萧如薰急切地思考应对的策略,他知道这样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必须要立刻着手控制,若是拖延下去,苦的还是当地老百姓。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大秦的百姓还远远没有过上好日子
刘传海将必要的消息送回给萧如薰知道之后,自己便在杜康咏的支持之下全面开始了行动。
行动的内容主要就是调查和统计,眼下最该做的事情是弄清楚大肚子病在江南地区的规模和染病人群。
不管医疗条件如何,总要想办法施救,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慢慢的死掉,这对于大秦来说也是重要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