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7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如薰每次扩编中央官员数量都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
  如果这个时候增加人手增加的太多,的确这个时候会很顺利,但是宫廷开支且不说,这个时期一过去,必将出现大量闲人。
  朝廷养人不是白养的,朝廷不养废人闲人,人手就要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上,标准就是当朝廷需要全力运转的时候,官员们不会忙死,也闲不下来。
  现在官员数量就是这个标准之上,维持得非常好。
  在萧如薰看来,每个人都要有事情做,事情一做起来,就没有心思争权夺利了,事情一做起来,就没人勾心斗角了。
  连内侍和宫女都忙的天昏地暗的到处搬运东西补缺补差打扫内廷,内外勾结也就没了,整个皇宫就清净过来了。
  所以每当彩云和萧如薰说起要增加宫中内侍和宫女数量的时候,萧如薰算了算,都摇头拒绝。
  “就要让他们忙,就要让他们累,就要让他们没有心思想这个想那个,忙不死,闲不了,这是最好的状态,现在的人数刚刚好,不多不少。”
  萧如薰对此颇为得意。
  彩云明白了萧如薰的意思,也就没再说起这个事情。
  大秦的中央政府较之前明已经扩张了不止十倍了,还在不停的扩张之中,不仅京城里有中央编制官员,地方上也有很多中央编制的官员,从里到外联通在一起,办事很方便。
  饶是如此,每天处理政务的时候萧如薰也能感觉到这些臣子们的急切和辛苦。
  不过萧如薰并不打算给他们减负就是了。
  当然本次祝寿除了萧如薰这个主角,萧氏皇族也是重要的配角,太子萧振邦和二皇子萧振武,还有太上皇萧文奎,皇后杨彩云。
  以及萧氏三王,楚王萧如兰,赵王萧如蕙,魏王萧如芷,还有他们的后代们。
  萧氏皇族现在人数是很少的,满打满算不过三十多人,大家的联系比较紧密,萧如薰也有时间亲自和他们见面,然后教导他们该怎么做,生日那天有什么安排之类的。
  反正按照礼部官员的说法,皇族众人都是绝对的重要角色,要在群臣之前向皇帝表示祝贺并且献上贺礼。
  本来萧如薰不打算让臣子们送礼,但是这样一来臣子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思虑再三,在群臣的要求之下,萧如薰还是允许了他们送礼的请求。
  但是萧如薰还有其他的要求,即自家臣子的贺礼价值不准超过十两银子,否则就不收,于是这个贺礼的内容也被大大限制了。
  于是皇族就决定让孩子们向皇帝表现才华技艺,比如书法,比如绘画,比如武艺。
  皇家书院是萧如薰专门给皇家的孩子们准备的,请的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而皇族子弟们谁能继承王爵封号也要看成绩,最优秀的几个人才能继承封号,虽然现在竞争还不明显,但是未来竞争一定非常激烈。
  更重要的是,谁来继承王爵封号,权力操控在皇帝手里而非三王手里。
  萧如兰萧如蕙萧如芷百年之后,谁能继承他们的爵位,不是萧如薰说了算,就是萧振邦说了算,他们自己可以提建议可以恳求,但是最后下旨做决定的,是萧如薰,是皇帝。
  这是萧如薰实现对皇族掌控最直接的手段。
  安排好了自己家人,对外人才有更好的安排,反正对于外面来的藩属国的国王啊庆贺使节啊之类的萧如薰可没有限制他们的赠送礼品限额,他们爱怎么送就怎么送,送的越多越好。
  小气的和大方的,萧如薰会给他们安排不一样的住所条件和水准,明里暗里的告诉他们——
  礼物送的不错,朕很满意。
  礼物送的不好,小气,朕生气了。
  这样一来,某些心思活泛的人也就知道大秦皇帝对藩属国的要求很不一般了。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李昖抵京(上)
  李昖是第一个抵达北京城朝拜萧如薰的藩属国君主。
  一向自认为是中华第一藩属国的李昖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大秦的绝对忠臣,尤其是在女真之乱以后,朝鲜的行政基本上被破坏殆尽,各地官府被破坏的七七八八的,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有女真人破坏的,还有自己人破坏的,一些山贼和别有用心之人借着大乱的时机组织起来在地方称王称霸。
  有些地方直接被他们占据,有些地方则在有名望的士绅的领头下开始自保,居然形成了割据之势。
  眼看着中央政府就要崩溃,君臣仓皇出逃,身边军队基本瓦解没有战斗意志,李朝的统治就要完蛋了。
  结果大秦军队及时赶到,消灭了所有入侵的女真人,还留下了一支军队帮助朝鲜军队重建训练,还担负起了平叛的工作。
  隆武元年到隆武二年,秦军在朝鲜平定大小三十七个土匪山贼和别有用心之人的叛乱,帮助朝鲜官员重回地方建立统治,稳固李朝的统治。
  这次秦军支援被朝鲜君臣评价为和明军入朝支援一样的再造之恩,因为大秦的支援使得李朝统治得以延续,朝鲜君臣上下都对大秦皇帝萧如薰感恩戴德,还要为大秦皇帝设立生祠以祈福。
  很多朝鲜士人到这个时候为止才终于承认大秦取代了大明成为了朝鲜的爸爸,成为了朝鲜可靠的保护伞,老老实实的称臣纳贡,再也没有因为大秦还是大明的问题提出过争吵。
  本来率军进入朝鲜打败日本的也就是萧如薰,至此,大秦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地位算是彻底被朝鲜人承认了。
  后来朝鲜在大秦的帮助下开关通商,设立市舶司等增加财政收入,大秦商人大量进入朝鲜做生意购买物资,同时缴纳赋税给朝鲜政府使用。
  还有一些官方皇商在萧如薰的授意下和朝鲜签订了大量购买物资的协议,让朝鲜用物资更换钱财和兵器。
  还有济州岛的事情,萧如薰强行从朝鲜手里抢走了济州岛作为流放看管明皇室的监狱,为了多少照顾一下朝鲜君臣的心理,给了一笔银子作为赔偿。
  以这样的方式,大秦为朝鲜政府提供了战后重建的资本,朝鲜政府依靠这些银两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渐渐地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
  各地官员劝课农桑,召集民众重建地方,慢慢恢复了秩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秦的驻军依然停留在朝鲜三京作为震慑,让宵小之辈不敢乱动。
  朝鲜的巨济岛被大秦海军租借,每年给予一些银两,作为大秦海军的停靠地。
  大秦陆海军一直驻扎在朝鲜国内,朝鲜人才觉得非常安全,不会再受到倭寇或者是山贼的袭击。
  而随着倭国的覆灭,萧如薰计划从朝鲜撤军,仅仅保留巨济岛的海军基地,陆军三万全部撤回。
  这个消息传到朝鲜国内,朝鲜还有大臣向李昖建议挽留大秦驻军,哪怕少一点,几千人的象征驻军也好。
  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萧如薰对朝鲜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都了若指掌,不仅在政治上拥有了远超前明的影响力,经济渗透方面也做得尤为突出。
  借着朝鲜战后的重建,他所直接控制的皇商和间接控制的民间商人基本上掌握了朝鲜的重要物资买卖渠道。
  萧如薰还参考了自由灯塔国的做法,和朝鲜政府商议,让他们种植一些大秦非常缺乏的作物,大秦会负责全部收购。
  比如花生,比如大豆,这是大秦紧缺的油料作物,萧如薰还建议朝鲜组织民众饲养禽类,大秦也会负责大量收购。
  然后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和大秦购买粮食,大秦会以比较低的价格向朝鲜出口大量粮食,保证朝鲜的粮食供应。
  萧如薰派人和朝鲜政府签订了相关的收购协议,得知有这样的好事,见钱眼开的李昖政府毫不犹豫的下令全国主要农业区纷纷改为种植花生和大豆,顺便饲养禽类,告诉农民们会有专人前来收购。
  一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直到大秦的商人们真的来高价收购花生大豆和禽类的时候,他们才终于相信,并且追悔莫及没有尽快种植。
  于是朝鲜国内主要的农业区开始兴起了种植花生和大豆的任务,从大秦国内被派来指导的花生大豆种植专家们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而最传统的粮食种植则没有太多的人在意了。
  朝鲜正在大跨步朝着成为大秦专属经济殖民地的道路上前进。
  对此,朝鲜王族和两班大臣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异议,说大家都去种植大豆和花生,没人种植粮食,那么当大秦国内也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咱们怎么办?把大豆和花生当饭吃?
  对此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很多,提出异议的人是西人党的,于是敌对者们就抓住这个机会以“诽谤君父之国”“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罪名对这个家伙上纲上线。
  结果针对这件事情本身的争论没有了,演变成党争了,朝鲜君臣新一轮的党争愉快的开始了。
  李昖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在他看来,大秦帮他夺回王位坐稳江山,如果大秦想要朝鲜,直接坐视朝鲜灭亡然后打过来不就好了?
  何须如此费尽周折?
  纯属无稽之谈。
  国家富庶无所不有的中华怎么会看上朝鲜这小小的一亩三分之地呢?
  本次李昖作为第一个抵达的外藩君主,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因为不敢坐船,所以在陆地上奔驰了许久,为了赶在尚宁之前赶到成为第一名,李昖也是拼了老命,终于赶在琉球王尚宁抵达之前三天进入了京师。
  抵达京师之后,李昖派人送上了朝鲜特产的人参等珍贵药材和一些珍奇古玩,而由于他第一个赶到,大秦皇帝龙颜大悦,亲自下旨表扬了李昖。
  萧如薰称赞了李昖的忠义之心,盛赞他为“小中华之主”,赏赐钱赏赐物,还赐给了自己亲笔书写的“忠义之邦”的书法送给李昖。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李昖抵京(下)
  得到皇帝亲笔墨宝的时候,李昖感动的直接掉眼泪了。
  他在朝鲜使馆隔壁的别院内面朝皇宫方向跪地磕了三个响头,向大秦皇帝表示自己的感激之心,并且请求尽快朝见大秦皇帝,他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心意给皇帝陛下知道了。
  对于李昖的忠诚,萧如薰看在眼里,非常“高兴”,于是宣布接见李昖,在生日之前请李昖吃顿便饭,共叙君臣之情谊。
  李昖得知萧如薰要请他吃饭,大喜过望,让随从烧水,沐浴更衣浑身薰香,打扮得干干净净十分正式,然后前往赴宴。
  萧如薰在自己的御花园内设宴招待李昖,李昖跟着内侍抵达御花园面见萧如薰之后,很正式的用君臣之礼拜见萧如薰。
  “朝鲜国王李昖拜见大秦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礼数十分周全,跪伏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身后朝鲜臣子数人也一起跟着李昖磕头,口称“万岁万万岁”。
  萧如薰哈哈一笑,亲自上前扶起了李昖。
  “李卿不必如此多礼,这不是正式朝见,这只是一顿便饭,咱们两个人的便饭,不要搞得那么紧张。”
  李昖忙说道:“臣不敢,这是君臣之礼,礼不可废。”
  “哈哈哈哈,好吧,李卿坚持,朕就不多说了,来,李卿入座吧!”
  萧如薰指了指给朝鲜君臣数人准备的座位。
  李昖在萧如薰下首左边第一位坐下,右边第一位坐着的是作陪的大秦首辅王锡爵,然后就是一些朝鲜官员和大秦官员。
  “上次一别,还是前明万历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