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7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知道,他思考无数次,也不清楚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唯一知道的是,那大概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没有一个皇帝能容忍一个将军掌握五十万军队。
  换作现在的萧如薰也一样不能容忍。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在萧如薰做了皇帝以后对普通民众依然怀抱着仁慈之心和关怀之心,他杀官员杀武将杀勋贵杀劣商,可从未伤害百姓,连征调他们服役都要给他们相对应的赋税优惠来进行弥补。
  原本的服役是义务,最多管饭,没有弥补的道理的,萧如薰第一次对给国家服役的百姓以经济上的弥补,只要征调,必然给予弥补,这是百姓们愿意为大秦效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袁黄也曾经疑惑过,萧如薰作为将门出身,没挨饿受冻过,怎么就对底层人民如此关怀,怎么就愿意对他们如此仁慈?
  思考了很久,袁黄才发现他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看明白过萧如薰,他从头到尾都不曾真正的理解萧如薰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一方面冷血无情,动辄满门抄斩诛连三族,将前明和一切可能反对他的势力清理的一干二净。
  一方面却仁慈宽恕,想方设法的减轻百姓负担,甚至想到了利用倭国俘虏来代替大秦百姓服役做工的方法。
  要说历朝历代对百姓负担减轻之最,袁黄觉得已经找不到比大秦更实在的了,所以,这也是他愿意留在政府里,用自己的才学为这个新生国家服务的根本原因。
  他觉得读书人的理想似乎正在这个背叛皇帝背叛大明王朝和他们所有人的人的手上实现。
  虽然他绝对不是读书人眼中的圣君,但他在很多百姓眼里,就是圣君。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袁黄苦苦思索而得不到答案。
  怀揣着极其复杂的想法,袁黄抵达了天津卫,准备带队接收倭国俘虏,带去工地上开始做工。
  天津卫港口在这一年多里已经成为了极其繁荣附属的港口,原先非常狭小的天津卫城也开始了扩建。
  据说按照萧如薰的规划,天津卫要成为一座经济和军事并重的堡垒,海上的水师是京师的第一道防线,那么天津卫城就是第二道防线。
  而且刨除这些因素,原来越多的选择在天津卫港口工作和生活的人也是这座城池必须开展扩建的原因之一,这里的常住人口节节攀升,因为开海的缘故,这里必然会成为一座重要的城镇。
  所以天津卫的扩建也是理所应当的。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官府人员和普通民众,大秦海运昌盛之后,来来往往的海船也是一大特色了。
  前明争论数十年都没有解决的海运和河运的争论,萧如薰这边三天就结束了,据说当初那些竭力支持河运和驳斥海运的官员一个都没有在大清洗内活下来。
  大秦中央调查司的黑阎王们在整个京杭大运河的周边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得出了京杭运河周边城镇所设立的一些商业设施大多数都和在朝官员有关系这样的结论,而这些官员又都是竭力支持河运而反对海运的人。
  前明产证过巨大争议的海运和河运的纠纷,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彻底的清查,前明中央官员和地方士绅豪商通过对京杭运河各个路段的某一项重要物资的垄断实现了巨额盈利的事实也被披露。
  于是他们在大清洗时期被萧如薰一锅端,洗的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然后逐渐成形的“漕帮”也遭到了萧如薰的严厉打击。
  他亲自命令军队围剿“漕帮”,发动当地百姓告密,头头脑脑抓到了就砍头,小鱼小虾们全部打发去做苦役,成为了疏通京杭运河的第一批苦役。
  然后萧如薰规定,京杭运河只为军需所用,不为民用,运输者为军队和军用船只,管理者为中央审计司,全面将之剥离出朝政,再不准任何人染指插手。
  然后全面放开了海运。
  自此,各大港口开始繁荣昌盛起来,而各大港口都是在萧如薰立国之后才开始发展的,在那之前,萧如薰就把配套措施准备好。
  各级官府和各项职能部门全部准备好,任何人敢在港口搞什么垄断搞什么结帮派之类的,统统都会受到严厉打击。
  一开始有人头铁,不信邪,搞起了帮派和装卸垄断,他们认为萧皇帝把运河抢走了,总要给他们活路,就转移阵地到了各地港口,然后被人上报给了官府。
  结果不言而喻,当地官府立刻出动警察,将帮派人员一网打尽,领头的杀掉,小喽罗全部扔到辽东去做苦工。
  萧如薰不允许任何敢于挑战中央权威的个人组织出现,一旦出现,直接灭杀,绝不留情。
  各大港口这才开始井然有序的运行,不敢有任何拉帮结派的人出现,随着朝廷大清洗的深入,敢于对这些方面伸手的官员也没有了。
  民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是袁黄亲眼目睹的,前明的弊政和顽疾被萧秦政府一网打尽,也是他亲眼目睹的,眼见着这样的一幕幕,他又如何能不深为感慨呢?
  运送倭国战俘的是战船,船只大,运载量多,而且运来的还是倭国的“倭寇”,所以不仅官府来人多,军队来得多,还有很多老百姓过来看热闹。
  他们不知道倭寇其实绝大部分都是自己人,只有少数倭人,还有东南亚海盗和欧洲人,妥妥的国际支队,他们只知道那些犯下滔天罪孽的都是倭寇,是倭国的人,所以所有倭国人都是倭寇。
  这是很朴素的观念。
  当然,真正的“倭寇”也在萧如薰的土改政策之下为他们所犯下的罪孽付出了血的代价,没有逍遥法外。
  曾经的大明朝的百姓们对这些倭寇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事实上直到萧如薰入朝作战时期,东南数省和山东等沿海省份也因为倭寇即将入侵的谣言而极其紧张,生怕嘉靖年间被戚继光等人解决掉的倭寇重现。
  那时的记忆实在是太难以忘却了,被毁掉家园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仇恨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至于到了几十年后的现在,倭国被覆灭,倭寇被带回大秦接收惩处的消息还是能成为爆款消息。
  大量百姓看着衣衫褴褛的不断下船的倭人,面色兴奋,极其欢喜,很多百姓都准备了烂菜叶子臭鸡蛋甚至是石头等东西,在倭人们排队前行的路上,狠劲儿的砸。
  “砸死这些倭寇!”
  “叫他们嚣张!”
  “现在完蛋了吧!”
  “爹!大秦给您报仇雪恨了!”
  “娘啊……”
  小年轻们都在砸,权当是凑热闹,上了年纪有了阅历的人都在哭,似乎想起了当年惨死的亲人们。
  众生百态一览无遗,袁黄忍不住的想起了当年遭罪的家乡人,想起了当年在倭寇进犯之下熊熊燃烧的家园,又想起了当初进军朝鲜收拾倭寇尽情厮杀的快意。
  萧如薰!
  萧如薰!
  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前明嘉靖年间遭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侥幸活到现在,对倭寇的记忆还是非常深刻的,现如今朝廷剿灭了倭寇,整个大秦的民众都在欢欣鼓舞,听说东南三省那边已经有几个当年遭灾最严重的县上了万民书,要给陛下立生祠。”
  天津府知府贾广楠陪同在袁黄身边,对袁黄讲述着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记你我吃的都是谁家的俸禄
  天津经过了卫改府的变革之后,已经从天津卫变成了天津府。
  新的天津府下辖五个县二十六个乡,从知府到乡长乃至于小村官都是萧如薰亲自提拔起来的官员,全部经历过土改,有着足够的手腕和群众运动的经验。
  贾广楠今年二十八岁,是非常优秀的土改官员之一,受到萧如薰的器重,安排在了刚刚完成卫改府的天津府这里主管天津的建设。
  当然,他管辖不到海运的事情,海运的事情从地方政府中剥离,由市舶司和中央审计司负责,地方政府无权干预。
  不过此事涉及到了运送和路线等等的问题,天津知府一定要参与进来,所以贾广楠就来陪同袁黄了。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萧如薰的明确命令,贾广楠也不想和袁黄扯上什么关系。
  这个老头子和萧如薰之间发生过什么,基本上中央政府的官员门都听说了。
  尤其是新进提拔起来的年轻官员们都知道萧如薰当初是把袁黄看做自己的内阁首辅的,但是袁黄也不知道犯了什么浑,居然反对萧如薰称帝,和萧如薰决裂。
  这种人能亲近?
  说不定哪一天就被皇帝干掉了,还亲近,嫌死的不够快吗?
  你说这要换做其他皇帝,能对袁黄如此优容,还让他做辽东大驰道总督,总管辽东大驰道的建设管理。
  这是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尤其是在大清洗过程中,这些都是极其致命的问题,但是袁黄依旧我行我素,居然还得到了萧如薰的宽容,继续做事情,一点没受到冲击。
  这次天津港口来人,萧如薰还专门派人吩咐贾广楠全程陪同袁黄,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不得有丝毫怠慢,否则,他一定要惩处贾广楠,贾广楠可受不了萧如薰的惩处,于是果断接受了这个任务。
  陪同袁黄观看着倭国俘虏登陆的情况,贾广楠还说了很多自己知道的事情,让袁黄连连点头。
  “倭国之祸患,没有谁比萧季馨更清楚的,他能做到这一步,的确是兑现了他当初的誓言,倭国解决掉了,对老百姓来说是莫大的好事,生祠什么的,也并不是过分的事情。”
  袁黄如此说着。
  贾广楠暗暗撇撇嘴巴。
  那是自然的,和您老人家比起来,咱们的皇帝陛下做的事情可不要太多,老百姓哪个不夸赞陛下为民做事是天下圣君,只有你老人家还把陛下当前明的叛徒看待,还堂而皇之的直呼陛下的表字。
  记下一笔,上报给陛下。
  这老头子有点太嚣张了。
  “萧季馨安排给辽东大驰道的人手是多少人?”
  贾广楠顿了顿,强压下了心中的不满。
  “陛下给辽东大驰道安排的倭国俘虏人数是三万整,这是第一批,五千人,今天点完数就可以跟着袁总督离开了,袁总督如何安排,那就是袁总督的事情,陛下给出的规定是一日两餐,望袁总督爱惜劳力,他们,都是大军拼死奋战得来的。”
  袁黄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老夫知道了。”
  贾广楠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话说出来,他实在是很不满袁黄的某些作风。
  “袁总督,有些话您可能不爱听,但是我不得不说。”
  贾广楠开口道:“您和陛下之间的旧情我们也不是不知道,当初,您是陛下身边最亲近的人,但是那是当初了,现在大秦立国,陛下是陛下,直呼陛下的表字,是太上皇才有的资格,您,是臣子。”
  袁黄听了贾广楠的话,冷冷的笑了起来。
  “臣子?贾知府,你是秦国的臣子,我何曾是秦国的臣子了?你说话要注意一点,我袁某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大明遗老,和你等秦人并非是一样的人。”
  贾广楠一愣,随即大怒。
  “袁黄!你安敢口出如此狂言?大明?大明早已亡了!现在是大秦的天下!”
  “狂言?和他萧季馨的狂言狂语比起来,我袁某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贾知府,你吃着他萧季馨的饭,拿着他萧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