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享受到了极乐之乐的皇帝才能说出来的话,才能发出的感慨。
  换而言之,皇帝乐在其中。
  朱元璋是在极度舒适的情况下写出这首打油诗的。
  同理,放到萧如薰身上也是一样。
  他很累,这是真的,很疲惫,很累,很想休息,但是同时,他非常快乐,快乐到飞起,快乐到了无以复加,世界上任何快乐的事情加在一起都不能和他现在的快乐相提并论。
  任何事情都要自己点头许可,任何国家大事都由自己乾纲独断,任何事情自己不点头就没人敢做,自己跺跺脚整个天下就要抖三抖,自己打个喷嚏整个朝廷都要忧心忡忡。
  随意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一个人心神不宁一整天,甚至让他疑神疑鬼到精神分裂。
  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无数人去揣测内里的含义,让他们忧心忡忡。
  随意的一道圣旨都能让满朝文武去预测未来朝廷的风向,让他们像自己的提线木偶一样动来动去。
  随意的一指,就有无数忠犬嗷嗷叫着冲上前去,按照自己的命令,去拼,去抢,去死。
  手握着真正的生杀大权,握着所有人的命脉,玩弄着这个天下的一切,这种感觉实在是……
  极乐之乐。
  掌握权力的快乐,他在现在,在眼下,在当下,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并且几乎为之沉迷。
  他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人可以为了权力放弃一切。
  如果他不是更加清楚的明白历史的走向,清楚的明白这一切只是空中楼阁,他一定会彻底的沉迷进去,成为第二个朱元璋,把大秦治理成一个加强版大明,在二三百年之后,迎来一场革命,或者两场,然后土崩瓦解。
  因为这实在是太快乐了。
  太快乐了。
  所以明智的大臣对此一清二楚,不清楚的去翻阅一下《明实录》的太祖卷,就差不多可以预料萧如薰的行为模式了。
  萧如薰小小的吐槽一下,他们可不敢就真的当真了,要是说出什么“陛下如此劳累,何不让臣为陛下分担一二,臣实在担心陛下的身体”,那就可以等着人头落地了。
  伴君如伴虎,帝王心海底针,尤其是优秀的帝王,那心思,可不是普通女人可以比拟的。
  当今陛下的心思,那就更是如此了。
  他们也是经常受到萧皇帝这种有意无意的“试探”,每次应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话让皇帝感到不满,直接把他们给撸下去。
  现在皇帝想要干掉谁,比朱元璋还要轻松。
  所以他们每每都拿唐太宗感叹自己变瘦了的典故“宽慰”萧如薰。
  陛下的确是劳累了,但是陛下如此勤政,百姓一定轻松了。
  真会说话,真是聪明人,大秦就需要这种聪明人。
  萧如薰就哈哈大笑,让他们继续回去办事,不准偷懒,他管饭,管饱管好,但是谁要偷懒,就没有饭吃。
  乾清宫变成皇帝办公室之后,阁老和皇帝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办公,遇到事情就直接互相商量着处理,萧如薰也能近距离监督他们和内阁职员的工作。
  同时,也方便对某些人的能力和潜力做一个比较完整的预估,然后直接可以看出哪些人拥有比较强的能力和潜力,可以在未来接任重要位置上的工作,甚至是最终进入内阁办事。
  现在大秦不存在什么翰林入内阁的规矩了,翰林院眼下只是一个修书修史的闲杂官衙,在萧如薰的安排下,集合了一大批闲着没事干的老学究,开始修《明史》。
  原来里面的翰林们在大秦立国前后杀的杀贬的贬,有才华而又可以和萧如薰站在一起的基本上都被下放到了各大部门进行工作,翰林院只剩下一些老迈的酸儒了。
  实在没理由杀,也不想被他们烦,更不想因为赶走他们让他们无处谋火炉而被人非议,于是干脆留下来让他们干点杂活。
  而之后内阁的官员们必然是从地下办事部门里面择优录取,任何人都有进入内阁的可能,任何官员都有最终成为帝国阁臣甚至是帝国首辅的可能,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被萧如薰彻底废除。
  而眼下进入内阁工作的年轻官员们在未来都会被派到地方,甚至是偏远地方,依照各自的政绩在未来逐步调回中央,主持帝国的一切运营,周而复始,代代不绝。
  帝国的未来,正在步步走来。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韩擢抵播州
  隆武二年二月底,大秦兵部尚书韩擢带着皇帝赏赐给播州之役的立功将士们的钱财物品还有封赏诏书抵达了播州。
  此时此刻,播州大军已经分流完毕,只待皇帝命令抵达就可以开拔到新的驻地进行驻扎。
  大家盼望皇帝的封赏诏书也是望眼欲穿的。
  对于韩擢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差事。
  大秦建政以来,对原先的六部进行了诸多拆分重组工作,大量的部门从原先的六部之中拆分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兵部就被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现在职权最重的是原来的兵部尚书刘黄裳担任尚书的参谋部,而不是这个只剩下调查资料、填补资料、按照皇帝命令进行升迁安排和命令下达的职权的简单部门。
  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位高权重,而大秦的兵部尚书根本就是个资料管理员,完全没有太大的实权,现在还能借着前朝余威装装样子,以后的兵部尚书们还真的说不好是个什么模样。
  但是韩擢自己并不担心,作为押宝者之一,他们这群人抛弃了前朝之后都得到了新朝的任用。
  并不担心其他的事情,韩擢很清楚皇帝派他来安排军士封赏的任务就是在给他赚资历赚名望,为之后进入内阁办事打下基础。
  同理,徐光启被外派出去负责治蝗的事情也是在给徐光启进入内阁打基础,眼下只有三个阁臣远远不能满足皇帝的需求,皇帝认为至少需要七名阁臣才能看看满足大秦日常朝政运行的需求。
  皇帝还抱怨现在是他在承担其他四名阁臣的工作,简直不把皇帝当皇帝,要是什么事情都让皇帝来做,还要你们大臣干什么?
  不过韩擢也不是傻子,他明白皇帝心中的悠然与自得,知道皇帝是在什么样的愉悦的情况下说出这种话的,自然,他不敢当真。
  可是他也清楚,皇帝想让他历练之后进入内阁是真的,皇帝也的确需要更多精明强干的帮手来处理政务,中央政府的规模扩大之后,工作量陡然增大,韩擢自己也清清楚楚的发现了。
  现在各部尚书都有在未来进入内阁担任阁臣的可能,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但是皇帝若是看好谁,给谁出去办事历练增加资历的机会,那其他人也羡慕不过来。
  被皇帝看好的感觉是真的不错。
  反正韩擢是这样认为的。
  这次给十六万大军还有一大群土司封赏,也是皇帝给他的一次考验,将这一切细细的安排好,然后主持军队的换地驻扎,将本地防务建设好,然后给下一阶段的计划打下基础,这就是韩擢的具体使命。
  没两三个月是完成不了的。
  韩擢在二月底抵达了播州,随他一起来的是皇帝的赏赐,之前海龙囤上的缴获已经基本上登记造册送往京师献给皇帝了,武将们除了被调回去的齐大勇之外,只有主将郑鹰需和六名主力战将要在战后和韩擢一起回京师叙职。
  现在齐大勇已经在回京师的路上了,他的封赏将由皇帝在京城给他,这里的是属于原玄武营大军的奖励。
  郑鹰等人早就等韩擢等的望眼欲穿了,当然了,土司们比郑鹰他们还要着急。
  不过郑鹰抵达播州的时候是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抵达之后和诸将一阵寒暄,之后韩擢就表示自己旅途劳顿,十分的疲惫,所以宣布明天一早沐浴更衣之后摆香案再宣读圣旨。
  大家也并不觉得奇怪,晚上给韩擢摆了接风宴,安排士兵们把皇帝的赏赐卸车,然后就是一顿吃吃喝喝。
  宋承恩和安疆臣等人心中有事,借着身份的便利不停的给韩擢敬酒,不停的和韩擢套近乎想要搞到一些内部消息,但是酒过三巡,韩擢直接表示自己不胜酒力,头昏脑胀的,就直接回营休息了。
  土司们面面相觑,倒是诸将们热情不已的拉着土司们一顿猛喝,把他们基本上都给喝趴下了。
  郑鹰宣布酒席散伙,大家各自回营休息,安排好了夜晚的巡防之后,郑鹰也回到了自己的营帐里面熄灯休息。
  一个多时辰以后,郑鹰换了一声衣服,在两个亲兵的带领下,悄悄的摸到了韩擢的营帐里。
  此时此刻,韩擢正坐在床铺上等着郑鹰的到来。
  “韩部堂,郑某来的不算迟吧?”
  郑鹰笑眯眯的对韩擢拱了拱手,韩擢也起身回了礼,笑道:“不算迟,不过要是再迟一点,韩某也要昏睡过去了,韩某是真的不怎么善于饮酒,那帮土司又实在是劝的急。”
  “心里有事,劝的自然很急,那帮子土司这些日子上蹿下跳坐立不安,就想着知道这以后播州该怎么处置。”
  郑鹰冷笑道:“他们如何知道陛下早就做了安排。”
  韩擢也笑道:“陛下自然早做了安排,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布置,地方上都安排好了吗?随时都可以开始?”
  郑鹰点头。
  “嗯,随时都可以开始,只要封赏结束,将最大的一块封给宋承恩,给安疆臣赏赐物品,五司七姓只赏给原先的祖地和一些钱财,那么一切都可以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两三年之内,西南没有安宁之日。”
  韩擢点了点头,眼冒精光。
  “等他们内耗到了虚弱不堪的时候,才是咱们动手的时候,陛下智计深远,两年多以前就开始安排了,如此一来,必可尽全功,到时候的功劳,可不比这一次要小。”
  郑鹰连忙摆摆手笑道:“功劳是陛下的,我等如何敢贪功?”
  韩擢也会意道:“对,都是陛下的。”
  两人相视一笑。
  “好了,别的也不多说了,郑帅也很想知道陛下是如何安排玄武营的吧?请坐,我们慢慢谈。”
  郑鹰面容一肃,便和韩擢一起坐了下来:“还请韩部堂告知,此事是不是已经定了,陛下是如何安排我等的,七大营要改组的消息传到我等的耳朵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陛下到底是如何安排的?”
  方才韩擢给郑鹰使了个眼色,郑鹰就做了一番安排,眼下大半夜的来到这里密探,搞得和特务接头一样,就是为了了解皇帝是如何安排七大营改组的事情的,这个对于郑鹰等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韩擢点了点头。
  “此事已经定了,名单都安排好了,陛下决定将现有的七大营全数改组成三十个军,野战军和骑兵军一个军三万人,水师军一个军两万人,算上陛下的直属中央禁卫军十五万人,共一百万人的正规官军。”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武
  郑鹰皱眉思考了一下。
  “一百万人?我军现在人数约莫七十万到八十万之间,陛下打算扩军至一百万?”
  “对,陛下打算扩军至一百万。”
  韩擢点头道:“陛下还打算将三十个军分配到七个兵团内,七个兵团分别为西北兵团、西南兵团、辽东兵团、东南兵团、岭南兵团、关中兵团和京畿兵团,七个兵团分别镇守不同的边疆,各自下辖数个军。而七大营的诸位大帅们将来就会成为新成立的兵团主帅,平级调动,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