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来,中央禁卫军的骑兵将是全大秦最强的骑兵。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不管怎么说,骑兵从古代到现代都是具备绝对战场统治力的强悍兵种。
  从古典奴隶时代开始,一直到一战,贯穿人类几乎整个战争史,骑兵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为有了火器就可以抛弃骑兵,以为军队全面火器化就能成功打败骑兵,那宋军和明军真的是笑而不语。
  即使是欧洲战场在一战以后才抛弃骑兵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部分国家如日本和中国到二战时期还在使用骑兵,那更不是没有道理的,骑兵自然有其重要性和难以替代的属性。
  装甲兵其实就是装甲化的骑兵,从本质意义上来说,骑兵也可以说是从未被淘汰掉,只是骑手的坐骑改变了,从血肉之躯的动物变成了冷冰冰的合金装甲。
  萧如薰很清楚,大秦眼下最大的敌人不是已经被打残的女真和西南土司,也不是被打成两半苟延残喘的日本,不是眼下还看不到起冲突的苗头的莫卧儿帝国,更不是远隔万里已经被大秦追上科技脚步的欧洲人。
  而是北虏。
  北虏的存在,让萧如薰始终感觉有一柄剑选在自己的头上。
  现在和之前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在南洋驱逐西班牙人收服葡萄牙人,还是在辽东收拾女真人,亦或是在西南收拾土司以及即将展开的对日本的最后一战,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未来大规模北伐北虏打下一个坚实安稳的后院。
  兵家最忌讳两线作战,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之下,两线作战不具备可行性,可是生产力发展到现在,萧如薰认为无论是秦还是明都具备同时应付两场并不算太大规模的局部战役。
  而大秦应对战争的能力更强一点,皇权下乡官员下基层所动员起来的战争动员力足够支持大秦两线开战,前提是,局部战役。
  而北伐北虏,说真的,没有一次不是国战。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每一次中原王朝对北虏发起的战争都是倾国之战,动用整个国家的实力对北虏发起战争,而无暇分兵对抗其他。
  其中北伐北虏是出国境作战,难以就地补给,且国内补给线过长、消耗过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以汉武帝当时的倾国之力,漠北决战也只能出动十万铁骑作战。
  而为了这十万骑兵的后勤保障,出动数十万步兵和数万马匹运送粮草,仗是打赢了,但是也造成了海内户口减半的巨大损耗,对汉朝积攒数十年的国力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
  可以说没有文景二帝数十年的积攒以及汉武帝前期打下的基础,就没有后来的战略反击决战,而这一次的漠北决战以后,下一次汉家军队再度深入大漠,就要到唐朝了,再下一次,就是明朝。
  可见汉家军队北伐作战的困难和要求之高。
  而其中深层次的因素也不是没有,甚至可以说这些深层次的因素是决定汉家军队难以深入大漠彻底解决北虏问题的要素。
  以儒学为政府指导思想的汉家政府不仅漠视科技,还非常提防边境民众自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
  移民实边战略是汉朝提出来的,为了汉武帝北伐匈奴打基础,缩短运输补给的距离,减少财政消耗,这是很有远见的方式。
  但是被汉武帝推上前台的儒门反对民众自组织,导致北方村庄民众遇到漠北骑兵不能和当地守军协防。
  儒家的华夷、防民立场反对民众学习漠北的自组织与骑射,使得民众没有自保能力,成为待宰的羔羊,一旦军队战败,民众和他们的财产就会肥了匈奴,还使得汉军失去了优秀的兵源。
  后来中国政府终于意识到了发动民众和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的威力,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代中国政府完全没有这个意识,甚至是极为防备这种意识。
  倒不是说没有道理,而是在某些地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先秦诸子百家里其实有一家是立足在平民的基础上,提出统治者要善于组织民众不要漠视民众的说法。
  墨家。
  其实萧如薰一直都觉得墨家出现的太早,消亡的也太早,生不逢时,遇到了死对头儒家的兴盛,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而不是墨家是历史的遗憾,却也是历史的必然,不可扭转。
  萧如薰认为墨家的部分说法是很对的,专门切中了儒门霸术的要害之处,儒家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只是负面影响更大。
  墨家的部分学说正好是可以用来进攻儒家学说打压儒家学说最好的方式。
  而最为直接的运用,就是在未来打算作为军队出发地和后勤补给基地的北方数个地区进行军民一体化的试点。
  政府重点投入到这些区域内,下放一些军队里善于练兵的基层军官,对当地百姓进行农时务农闲时练兵的军民一体化方略,让这些靠近北虏进犯区域,处在北虏进犯的威胁之下的民众拥有自保的力量,让他们训练骑射,成为后备兵员。
  萧如薰要在北伐大漠之前,在北方大地建成数个军民一体化的地区,农时务农,闲时练兵,储备雄厚的基础兵员,并且形成以政府养马为主、民间养马为辅的马政策略。
  骑兵是多个兵种里面最难训练的,政府组织的练兵可以训练正规军,而民间的练兵则以自保为主,练出可以熟练驾驭马匹的民兵,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刻参军成为骑兵。
  目前大秦并未摆脱北虏的威胁,利用民众的力量,发动民众来打基础是很重要的,萧如薰给大秦定下了五年的准备期,五年以后,秦军改组的大业彻底完成之后,骑兵大成之时,就是倾国之战的北伐之时。
  那一战,萧如薰要彻底解决掉压在中原王朝头上数千年不曾解决、让中原百姓数千年不得安生的北方边患。
  到那时,萧如薰要将北方最肥美的草原纳入大秦的统治之中,占领草原,组织边民去草原建造城池,在草原定居。
  他要组织百姓畜牧,发展大秦的畜牧业,为大秦提供稳定而又高质量的肉食和奶食的来源,降低肉类和奶类食品的价格,改善大秦百姓的饮食结构。
  如果能彻底解决北方边患,使得北方边患不复为乱,那么,大秦和他本人必然能创下彪炳史册的千古功业。
  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无法拒绝的巨大诱惑。
  萧如薰当然也不能。
  为此,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五年计划
  也就在播州之役大获全胜、杨应龙被生擒的消息传回来,京师欢腾国威大涨之后,萧如薰非常应时应景的发布了《告天下人诏》。
  在这份诏书中,萧如薰公布了秦帝国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也就是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之役五年计划。
  为了做成这一切,相对应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杂的。
  首先政府必须要是大政府,中央集权的大政府,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下乡,地方上没有阻碍和掣肘,中央政府的政令可以直接下达地方不受篡改。
  民众直接接受皇命,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进行组织,所有的军事训练都在政府派来的村官和乡官的领导下直接进行,效果直接上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生产统计户口等农业民政事宜。
  在这样的积攒之下,以目前的人口基数和财力来判断,兵部预计,五年之后,秦军至少可多得十万精锐骑兵,三十万后备兵员,足以与北虏发动倾国之战。
  到那时,秦军纵横漠北,一举击破北虏各个部族的势力,将威压中原王朝数千年的边患一举解除,成就不世之功。
  为此,萧如薰下达了明确的诏令,号召天下官员节俭度日,辛勤工作,节省下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为国家积蓄力量,为五年之后的北伐之役做贡献。
  为此,作为皇帝,萧如薰带头宣布进一步削减皇族用度和宫廷用度,皇帝带头节俭生活。
  他宣布将削减下来的皇族用度和宫廷用度充入国库内单独设立的“北伐库”,为未来的北伐积攒力量,之后每年政府财政的结余也要存一部分进入北伐库,为五年之后的战争做准备。
  这算是萧如薰别出心裁提出的大秦五年战略计划。
  这不仅是一个军事战略计划,也是一个政治纲领,向臣下宣布大秦帝国的下一步战略计划,让大家卯足了劲儿往一处使,有一个明确的看得着碰得到的计划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大家都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也能安心,也能有一个目标去行动,去付出,而不是看不到目标,只是随大流的前进,这样容易滋生出政治斗争和腐败。
  而当一个帝国的明确目标定下来以后,每一个想要在这空前的政治军事行动中建功立业的人都会非常努力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这个政府将会爆发出极其强大的力量。
  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之役五年计划都是很有目的性的计划,其中的行动细则也在一年之内不断完善,得到了萧如薰的不断认可,新年第一个好消息来临之后,新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就颁布了。
  天下人都将知道皇帝未来要做什么要干什么。
  这个计划没必要隐瞒,也不需要隐瞒,萧如薰会将这个计划下发到每一个被中央的村官和乡官控制的村庄中,让每一个大秦子民都知道大秦帝国在做些什么。
  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税收,他们上缴的粮食和钱都拿去做了什么。
  随着播州之役的大获全胜,新的目标提出了,人们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目标和新的挑战。
  群臣都觉得皇帝陛下真是精力十足,想要做的事情源源不断,他们刚刚从繁重的战争支援工作当中脱身,却又要投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当中。
  不过和上一年度的勉强应对相比,这一年度的政府官员的精神面貌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为积极的一群人就是过年期间吃到一等宴席在家人面前赚足了面子的一等官员。
  这些官员动力十足,接到皇帝的《告天下人诏》之后,立刻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了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当中。
  以期下一次过年的时候还能吃到一等宴席,和皇帝面对面聊天,得到皇帝亲自赏赐,在家人面前赚足面子,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而与他们相比,另外一批动力十足的就是九等宴席里那些被皇帝警告的官员,部分是明廷旧官僚,也有部分是跟着萧如薰北伐的投靠新官僚,还有已经倦怠的土改官员。
  尤其是土改出身的官员,不过一年就产生了倦怠之意,被皇帝严厉的呵斥,警告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再犯,就立刻革职,滚回家种地,永不叙用。
  这群人被吓得不轻,立刻从懒政官员化身成为干吏,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努力工作,他们是除了一等宴席官员之外最努力上进的一群人了。
  中央政府的行政机器再次隆隆运转起来,政府工作大会结束之后,各部门召开了各自的工作会议,分布了任务,划定了职责和完成期限,之后一声令下,中央官员们便四处奔走干活了。
  作为集权皇帝,萧如薰的任务自然是最重的,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他把整个内阁都搬到了他的乾清宫里和他一起处理政务,还别出心裁的在工作间给小振邦设了一组桌椅,让他坐在上面练字。
  让他尽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