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累死累活七年,才终于能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勉强果腹,现在又被女真蛮夷给杀了,这算什么?
郭再佑靠民军起家,对民众的生活比较在意,同情底层民众,对此感到怒不可遏,于是拉上了瑞兴当地的一些兵马,沿途又带上一些各地协防军队,朝着平壤进军。
此时此刻他依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敌人是谁,只是认为是丧心病狂的女真蛮夷,目的是抢掠。
女真领地内与大秦发生战争的事情他们还不知道,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努尔哈赤就渡江了。
而此时此刻,抵达宽甸堡的毛文龙也率军踏上了朝鲜的土地,此时距离他抵达宽甸堡已经过了好几天了,之所以没有快速渡江,主要还是和朝鲜方面的沟通问题。
他派人去义州和朝鲜官员通报女真入侵的消息,朝鲜官员根本不信,因为他们没收到任何消息,结果等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才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努尔哈赤直接忽略了义州,直接往南边的宁边去了,义州逃过一劫,宁边被毁于一旦。
于是,七年前的记忆涌上心头,他们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了那恐怖的一幕幕,于是他们赶快请求毛文龙率军渡江保护他们。
毛文龙在搭浮桥的时候接到了麻冲的军令,麻冲询问他事情的真实性,并且说如果事情属实,可以率领他麾下两千骑军先行渡江,但是他的大部队必须要向皇帝请示才能渡江,因为情况已经超出了预计,很多计划要重新制定。
毛文龙遂果断渡江,不做迟疑,然后要求义州方面给他提供粮草。
义州的朝鲜官员不敢怠慢大秦天兵,立刻奉上积存的一些粮草给大秦军队使用,毕竟只有两千骑兵,一些粮食还是有的。
毛文龙渡江前后,罗荣一路追击败兵到了他们渡江的地方,击破建州的殿后部队,发现渡江的痕迹和被毁掉的浮桥,意识到建州部众的确已经渡江去了朝鲜求活,不由得十分担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麻冲。
麻冲得知以后也很担心,而自己不能擅自做主,于是再次请示沈阳的廖忠。
廖忠那边是在毛文龙率军渡江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之后,他十分惊讶,立刻派人向京师的萧如薰报信,请求解决方案,然后自己动身前往宽甸堡会合麻冲。
总而言之,感觉七年前的一切再次重演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努尔哈赤的主力已经被歼灭,剩下的军队不会超过五千人,至于那些随着他一起逃到朝鲜去的族人,估计人数也不会太多。
褚英正在竭尽全力的收拢自己的族人,然后去找寻那些迁移走的族人,试图在赫图阿拉重新建立建州女真部,并且成为首领。
他很担心,因为他的家人依然没有找到,也没有死掉,那么很显然就是随着努尔哈赤一起逃到了朝鲜去。
即使如此,接下来的战斗他也不能参加了,他必须要在赫图阿拉稳定建州女真部的人心,同时防备海西和东海女真两部的突然袭击,以免建州女真部彻底覆灭。
接下来的战斗是属于秦军的,或者说,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战斗都是属于毛文龙自己的,毛文龙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展拳脚的机会,向皇帝证明他的才华的机会。
他大概做了个估算,确定努尔哈赤身边的军队不会很多,在朝鲜征战也不会没有任何损失,可想而知,要击败他并不难,但是他身边也只有两千人,为了避免重蹈当年祖承训的覆辙,他非常谨慎的评估自己和努尔哈赤之间军力的差别。
然后得出了无法正面交战的结论。
可是无法正面交战不意味着不能交战,努尔哈赤现在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往南,而且他不知道大秦天兵渡江军队有多少人,如果自己打出主力的旗号在后面追击他,他必然会加速往南。
以他这样的情况,兵马死一个少一次,朝鲜军队就算再没有战斗力,十个换一个总还是做得到的,只要驱使着努尔哈赤一路往南,接近朝鲜统治核心,必然会引起朝鲜军队的全力反击,努尔哈赤兵力不过数千,再怎么也斗不过数万人的朝鲜军队。
退一万步讲,朝鲜军队都是废物,一触即溃,也能带走几个女真兵吧?
杀掉他们也要浪费女真兵的体力吧?
那个时候就可以派人去攻击他们了。
耗尽他们的体力,耗尽他们的元气,耗尽他们的勇气,然后再杀掉他们。
至于朝鲜人的损失……
关我什么事?
毛文龙冷笑出声。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郭再佑战死
十月初五日,郭再佑率领三千余军队抵达了黄州,在这里休整军队,然后向前方派出哨探搜寻重要的讯息。
得到的消息很不乐观。
因为这群女真流寇的入侵,黄州以北已经出现了动乱,平壤一带更是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逃亡,民众纷纷往南逃窜,大抵是七年前的惨痛记忆让他们难以忘怀,这一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逃离故土。
情况不很不妙,那支女真流寇的战斗力超乎想象,而且郭再佑也对他们的目的产生了怀疑。
如果仅仅是劫掠,怎么会冲着大城市下手呢?
一般的流寇主要劫掠乡镇,抢完就跑,这群悍匪一路往南不说,还劫掠城市,居然还能攻破一些城市,实在是让他感到非常的警惕和疑惑。
他开始怀疑起了这些女真悍匪搞不好并不是来劫掠的。
同时他也产生了担忧。
七年前一场几乎亡国的战争让朝鲜人百余年的辛苦建设毁于一旦,国小地狭的弱点凸显的淋漓尽致,不仅损失的快,而且恢复的慢,正规军全面覆灭之后,现在的朝鲜政府军大多数都是当年的民军改编来的。
国力大为衰减的同时,军力也大大下降。
陆军就不说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十分孱弱。
战争时期虽然得到了原先大明南兵的一些帮助,在吴惟忠的指导下对朝鲜军队进行戚继光式的整训,传授了一些南兵战术战法,比如脱胎于鸳鸯阵的战术之类的,还有火器训练,但是也没有维持多久。
萧如薰决定对倭国本土发起进攻,大明的军事教官就全部去了倭国驻守,陆军的整训也就中断了,不上不下。
而水师原本还十分可观,水师大将李舜臣连大明皇帝都很欣赏,但是四年前李舜臣在政治斗争中被迫解职,三年前病死,水师也就此渐渐荒废下来。
朝鲜君臣觉得倭国已经被大明占领控制了,现在根本不用担心倭国,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耗费那么多的军费来维持庞大的水师。
他们对陆军也是一样的看法,用发展民生的名头削减军费,把大明给予的援助全部拿走了。
说是发展民生,也不知道去干了什么,民生没见着有什么发展,军队倒是实实在在的弱下来了。
如此一来,原本在战争末期还有些回升势头的陆军和水师纷纷衰落下来,原本还颇有精神面貌的军队再次变成了乌合之众。
连原本在咸镜道可以算作精锐的六镇骑兵也没了,朝鲜军队现在的实力甚至还不如战前。
朝鲜君臣一直认为大明会保护他们,对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感觉,重文轻武更甚大明,大明派军队援助之后更是如此。
尽管年初大秦推翻大明建立起来的事情给朝鲜带来了一定的危机,不过很快朝鲜和大秦就再次确立了君臣名分,再次得到了保护伞,危机警报也就解除了,朝鲜君臣又可以继续愉快的斗争了。
所以郭再佑虽然心里有所不满,但是出身富裕家庭的他也知道,现在的政治风向不再偏向军事了。
他原本也以为不会再有大的动乱了,结果很快就被打脸了。
就眼下郭再佑手下的“王京精锐”,说是精锐,但是精神头还不如郭再佑当年拉起来的那支民军,武器也是乱七八糟的,有大明制式的鸟铳,有大明南兵式的冷兵器,还有长枪长矛。
郭再佑没有带领过王京的军队,但是这支军队显然没有什么战斗力。
原本以为是一群流寇就没有在意,现在知道这群女真流寇的战斗力之后,郭再佑开始有点紧张了,便紧急对这支军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训。
不整训不知道,一整训才知道这群看上去衣着还不错的军队的战法战术已经生疏到了什么程度,大概是战后就再也没有认真的训练过了。
对京城的那些两班大臣十分无奈的郭再佑只能紧急特训一番,把军队停在黄州,没有继续往前进了。
但是前线传来的消息却很是不妙,说平壤以北的顺安也受到了女真蛮夷的袭扰,现在大量百姓拖家带口的往南边跑,这几日郭再佑发现越来越多的百姓往南边迁徙,脸上全是惊慌之色。
事情变得有些出乎意料了。
这些女真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有什么打算?
看这架势,根本就不像是流寇!
郭再佑继续小心谨慎的收集情报,收集到了这群女真流寇多是骑兵,战斗力强大,行动很有章法,人数至少有两千以上等等重要的情报。
但是没等郭再佑继续搜集情报做准备,顺安方面和平壤方面的求援信就送过来了,路过黄州,是要送到汉城去的,郭再佑看到了,内心开始挣扎。
正巧此事朝廷派人来询问郭再佑军情,使者抵达了黄州看到了难民逃难的一幕幕,大为震惊,立刻询问郭再佑是怎么回事,听了郭再佑的解释之后,立刻命令郭再佑北上平壤,绝对不允许平壤有失。
郭再佑知道自己无法反驳这样的命令,使者身上有王命,自己无法反抗。
思考再三,郭再佑还是决定带兵启程,从黄州出发向平壤前进,同时拜托特使立刻回到汉城向朝廷报警,就说那些女真流寇非常凶悍,不像是一般的流寇,目的也不明确,请朝廷立刻整备军队以备不时之需。
郭再佑率军前进,急行军一天,抵达了平壤南部的中和,就在这里惊闻流民带来了顺安失陷,平壤危机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
他来不及求证事情的真伪,因为平壤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他不顾军队的疲惫不堪,立刻带兵向平壤方向突进,打算无论如何也要先抵达平壤再说。
在他带兵行至平壤南十二里已经可以远远望到平壤城墙的地方,遭遇了努尔哈赤准备已久的袭击。
三千女真骑兵大举出动,在平壤南部的平坦地势上将郭再佑的军队分割包围,如砍瓜切菜一般攻击他,郭再佑虽然惊慌,但是很快冷静下来,指挥军队拼死反击。
尽管用尽了一切办法,鸟铳打,长矛刺,但是缺乏训练和阵型的朝鲜军队还是很快就溃散了,郭再佑苦战不得脱,被十几名女真骑兵围攻,虽然身边亲卫拼死作战,还是全军覆没,郭再佑本人战死。
直到他战死为止,他还不知道其实顺安和平壤根本就没有被攻破,连围困都只是烟雾弹,努尔哈赤甚至没有打算攻击这两座城市。
这一切都是努尔哈赤放出的烟雾弹,为的只是吸引他前来,钻进女真人的伏击圈,围点打援罢了。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平壤的灾难
努尔哈赤根本不打算对朝鲜重要城市发起攻击。
对的,他根本不打算进攻朝鲜的主要城池。
他深知自己损失惨重,已经失去了重兵围城的能力,从强大的部落领袖到现在的流亡军队首脑,落差也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但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