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衣卫……老奴……面白无须……
三个线索联系在一起,要见到自己的那位的身份已经不用说了。
第五十五章 初见朱翊钧
“敢问,陛下深夜召见,有何要事?”
萧如薰直接挑明了。
“哦?萧总兵已经猜到了?”面白无须的老太监自然就是张诚,接下皇帝的密令要求把萧如薰带到自己面前。
在正式的封赏仪式之前,皇帝要看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嘱托大事,有没有胆子和文臣掰腕子,至于是否忠诚,朱翊钧反而不是很在意,他很清楚,一个人的忠诚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从忠诚到造反却是一条鸿沟,跨不过去的人无论如何也跨不过去。
“又能调动锦衣卫,又能派出内侍,除了皇帝陛下,还有谁呢?”萧如薰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询问道:“只是末将一个小小总兵,怎能得到陛下亲自接见?来之前,末将可是听说陛下连大臣都不愿意见,我这小小总兵怎能例外?”
张诚只是笑道:“小小总兵未尝不能起到大作用,只要碰上了对的时候,萧总兵,陛下听闻你献策以火药掀翻巨城,一举而平定叛乱,所以想要见到你。”
萧如薰顿时明了。
“劳烦尊驾带路。”
萧如薰把话说得很客气。
宦官,不完全像人们传统印象里的那般奸诈狡猾,尤其是明代的宦官,他们只是皇帝的家奴而已,是皇帝手里可以和文官相互博弈的棋子,只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往往被文官们添油加醋的搅和一下,和着一盆脏水一股脑的泼到皇帝身上,把皇帝弄成了最大的输家。
至少此时此刻,萧如薰对宦官并无恶感。
那些士大夫,可不比宦官好上些许,该捞的钱一点也没少,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就谁也别说谁,非要把脏水往一批人身上泼,只能显得另外一批格外无耻。
张诚带着萧如薰上了一辆马车,然后走走停停,千转百转,最后停下来的时候,萧如薰下车看到的是一处假山和水池,便知道这里应该已经是内宫了,怎么进来的,走什么路,那不是自己可以知道的,萧如薰断然当作不知。
夜里的皇宫静悄悄的,灯火也不多,甚至看不到往来巡逻的士兵,张诚和两名锦衣卫快速的把萧如薰带到了一座宫殿门口,然后着人通传了一下,接着那宦官把宫殿殿门打开了一丝缝隙,招呼着萧如薰走进去,整个过程就像是特务接头一般小心翼翼,联想到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见朝臣,萧如薰觉得这颇有些荒唐。
夏季来临,北京也有些闷热,夜晚也不见多少凉风,但是这宫殿里面却出奇的凉爽,萧如薰定睛一看,整整两排八只大鼎里装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块,丝丝的冒着冷气,难怪将这宫殿弄得如此凉爽,简直不下空调房一般的凉爽。
萧如薰正对面的是一张明黄色锦缎铺垫的桌子,还有一尊座位,就是没看到皇帝,那显然是皇帝的御座,右边隔着一层珠帘,萧如薰也没敢斜视,只是低头站立。
“陛下,萧如薰带到。”
张诚的声音传来了。
“嗯,让他过来。”
一个沉稳而又不失中气的男声传来,右边的珠帘被掀开,张诚对着萧如薰唤道:“萧总兵,陛下召见。”
“臣遵旨。”
一路从宁夏而来,叶梦熊不知出于何种考量,将如何面见皇帝的一些礼仪和要点告知了萧如薰,所以萧如薰并不陌生。
低着头缓步越过珠帘,便踏在了一层软垫之上,颇为舒适,而且这里头的凉气比外头的凉气更足,更是舒适。
站定,萧如薰下跪行礼:“臣宁夏总兵官萧如薰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嗯,平身吧,张诚,赐坐。”
万历皇帝的声音响起了,既然他这样说了,那么萧如薰就可以抬头看皇帝了,顺口一句“臣谢陛下恩典”之后,萧如薰便起身看到了这位已经数年不曾召见大臣,让大臣们望眼欲穿的皇帝,身后张诚端来一把椅子,萧如薰放松坐下。
万历皇帝朱翊钧此时就在萧如薰的面前,穿着黑色龙纹锦袍,手上拿着一卷书,国字脸,不说剑眉星目,也是颇为俊朗耐看,满头乌发,油光发亮,显示这位皇帝充沛的生命力,皇家遍搜美女延续出来的基因还是可靠的,早就从朱元璋那呲牙裂嘴的大饼脸过渡到了端正的国字脸。
要说激动,那是有一点点的,毕竟穿越回古代见到活生生的皇帝,那还真是千古奇事,但是已经熟悉了大明朝的生活的萧如薰,此时此刻心中更多的是不安和担忧,毕竟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皇帝,虽不致一言以决生死,但是也差不到太远,虽然猜测这位皇帝可能是为了日本的事情召见自己,但也保不齐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朱翊钧到没有想太多,一眼望去看到萧如薰一副端正的面貌和谦和的礼节,顿时心生一副好感,所以长得好看的人比长的难看的人的优势实在是大了太多,什么也不说,天然就是一份好感。
“不错,不错,金玉其外,难得怀玉其中,难怪杨兆不选读书人,却能选中你做他的女婿,眼光很准。”
朱翊钧把手中的书卷放下,似乎拉家常一般的评价起了萧如薰的相貌。
萧如薰立刻回复道:“陛下盛赞,臣万分荣幸,不瞒陛下,臣对自己的相貌比对自己的本事更满意。”
朱翊钧愣了一下,然后失声笑了出来。
张诚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却未曾想过萧如薰居然在皇帝面前说自己承认自己很帅,他难道听不出来皇帝这是客套话,他就这么承认了?不过……这不是大事,充其量也就是个自恋的徐公而已,无伤大雅,话说回来,朝廷里的这些人,哪个不是相貌端正呢?大家对自己的相貌都还是有点信心的。
“哈哈哈,朕也算见过不少人了,当着朕的面说自己的相貌好,萧如薰啊萧如薰,这话让别人说出来是在赞美你,你自己说出来,不觉得有失雅量吗?”
朱翊钧难得有点心思说说玩笑话。
“陛下所言臣不敢苟同,人的面貌是父母所赐,父母可以说子女容貌不佳以为谦和,但是为人子女者在外人面前硬是说自己容貌欠佳,难道不是对父母不敬吗?说这种话的人,臣才认为有失雅量。”
萧如薰把说话的本领发挥了出来,果不其然,朱翊钧眉毛一挑嘴角一弯,便又笑了出来,心里则暗暗记下这条,以前没想到,和那些文臣打交道的时候未曾提起过,这下子要是有人在自己面前说自己的容貌不佳来装逼,非要埋汰死他给自己狠狠出口恶气不可!
第五十六章 萧如薰纵论朝战(上)
“有理!有理!萧文奎教子有方啊!不仅教会了你行军打仗,还能教会你这般与人说话,朕还以为天底下将军都是只知战阵冲杀张口闭口斩首几何的武夫,却不曾想到还有如此将军。”
朱翊钧对萧如薰的欣赏更上一层楼。
萧如薰则趁热打铁:“父亲常说,为将者不惧杀戮,自古征战不会不死人,但是为将者不可嗜杀无辜之人,多造杀孽,必将遗祸后人,萧氏一门一直将之谨记在心,不敢违背,臣可以说,臣所杀者,具为该杀之人。”
“好!”朱翊钧收起了玩笑的面容,恢复了严肃的面容:“你能有这样的见识,那就不是一个莽夫,朕来考考你,你若是猜中朕叫你来的目的,不仅有此次大功的赏赐,朕还要再给你另外的赏赐,萧如薰,你且猜猜,朕叫你来的目的。”
萧如薰斟酌了一下用语,抿了抿嘴唇,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陛下唤臣来,可是为了日本与朝鲜之事?”
朱翊钧眯起了眼睛,开口道:“为何这样说?”
“方才陛下遣内侍前来召见臣,张内侍曾说,陛下知晓臣在西北以火器破敌,遂要召见臣,臣便想着,自己只是总兵,并非要员,就算是召见,也当于叶公梅公一起召见,缘何陛下仅仅召见臣一人,还是在如此深夜,这样一想,臣就想起了从宁夏入京路途中所听到的谣言。”
萧如薰缓缓说道。
“什么谣言?”
朱翊钧立刻问道。
“朝鲜联合日本图谋大明。”
朱翊钧眼中精光一闪,身子稍微前倾一下,而后则向后靠,沉声问道:“那又如何?朝鲜联合日本图谋大明,正如你所说,朕要找人商量也不是找你区区一总兵,还是宁夏总兵,你为何做出如此判断呢?”
“臣猜测,陛下欲以臣为征朝主将!”萧如薰立刻回复道:“臣方才征战宁夏平定叛乱,挟大胜之威,本就有优势,陛下若要对日本开战,主将人选至关重要,而臣刚刚平定宁夏,正好抵达京师,正是陛下心中最好的人选。”
朱翊钧的嘴角勾勒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意识到自己应该是选对了人,不过考察显然不会那么容易就结束。
“不算全对,但也并非无理,算你说的有理吧!但是,朕很疑惑的就是,朝鲜当真和日本联合,要图谋我大明?”
朱翊钧的眼神再度犀利起来。
“臣以为绝无可能!”
萧如薰给出了绝对的答案。
“为何?”
“臣在西北为将时,曾听往来宁夏与各地的商户说起过朝鲜之事,他们说,朝鲜甚为倾慕我大明,事事与我大明同制,满朝上下文武以谈论诗词歌赋为风雅,以说汉话写汉字为荣耀,自称小中华,自诩为中华藩属第一,乃是大明最亲近之藩属国。而相对于日本,化外蛮夷,我大明根本不屑与之来往,以小中华自居、以大明为天下正统的朝鲜,也根本看不起日本这群化外蛮夷,如何能与化外蛮夷同谋,图我大明呢?此为其一,其二者,我朝太祖曾将朝鲜定为永不征伐之国,许其岁岁来朝,年年来贡,朝鲜一直以来对我大明相当恭顺,国势较为安稳,所以除东北一隅与女真有隙之外,三面环海,三面不临敌,承平数百年。那么除东北之军尚有战力以外,臣以为,朝鲜大部兵马兵无战意,将无战略,不堪一击,守成尚且堪忧,更何况对外征伐开疆拓土?是以朝鲜根本不足为虑,大明所虑者,倭寇也。”
一席话说完,朱翊钧为之动容:“萧总兵,萧将军,萧平虏!说得好,说得好,不愧是西北名将,朕可以实话告诉你,据朕所知,朝鲜已经基本为倭寇所败,一溃千里,国都已失,朝鲜王仓皇北逃,朕已命辽东兵两支游击鸭绿江北岸,一旦有变,即刻渡江南下朝鲜保护朝鲜王。”
“日本当真打败朝鲜?”萧如薰故作惊讶,而后连忙说道:“陛下,臣以为,辽东军不足以击溃日军!”
朱翊钧皱起了眉头,不悦道:“何以如此说?大明天兵所至,倭寇还能胜之?况辽东兵多为精锐铁骑,久战蒙古建奴,兵锋锐利,倭人如何能挡?”
“陛下!这就是关键!”萧如薰不紧不慢的解释道:“陛下,以臣所知,朝鲜国境之内多为山川土丘,平原甚少,山地于朝鲜几有八成,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仅有两成,朝鲜口众不少,若要养活那些口众,平原之地定然多为耕田、水田,就连山川之地怕也是耕种了不少土地,这等地势,非是骑兵逞威之处。”
朱翊钧面色一滞,立刻对张诚说道:“张诚,把朝鲜地图拿来。”
张诚立刻吩咐人去拿,不一时,一副朝鲜全图就在大明皇帝的面前展开,萧如薰一边感叹着大明情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