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1592-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援军的抵达了,他两次求援,正准备做第三次求援,而援军何时能到,依然是个问题。
  他算了算路程和时间,感觉自己的儿子应该已经到了才是,可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连一个辽东骑兵都没有看到呢?
  儿啊,你快来啊,你爹爹我……真的扛不住了啊……
  大抵是李成梁诚心诚意的呼唤,这一次,老天爷终于听到了。
  万历二十六年正月初二中午,一支奇怪的部队抵达了紫荆关,打着大明旗号,穿着京营的军装,但是却是一支感觉上和京营兵完全不同的军队,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拉来了好大一堆炮,粗略的数了数,得有近百门火炮。
  这还不仅仅是李成梁所熟悉的佛朗机铳和虎蹲炮之类的,还有一种李成梁从未见过的火炮,这种火炮看起来极其强悍的样子,因为实在是很大。
  李成梁粗略地看了看,居然有一丈多长的炮身,就算是稍微短一点的也有八尺左右,和这种炮比起来,佛朗机铳简直就像是玩具。
  这支部队抵达紫荆关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因为这时候蒙古人没有攻城,因此李成梁也亲自去看了,看了以后十分惊讶,就在寻找这支部队的将领。
  一名很面生的将领出现在了李成梁的面前。
  “李公,末将是陛下钦点御边平虏总兵官萧如薰提督的部下,领镇南军三千前来助战紫荆关,萧提督和令公子李总兵的两万骑兵正在赶来的路上,想来也很快就会抵达了,请李公不要担心,待萧提督抵达,完成交接之后,李公就可以回京了。”
  王辉话一出口就让李成梁愣住了,这下子,李成梁来不及询问火炮的事情,大惊失色道:“萧如薰?他不是在缅甸吗?天南角落,他是怎么到这里来的?还要取代老夫为提督总兵官?这怎么可能?!”
  王辉没有多言,将萧如薰交给他的皇帝手书军令递给了李成梁。
  李成梁劈手夺过这封手书,看到了上面有些熟悉的字体,还有那方大印盖下的痕迹,他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李公!李公!李公!!李公!!”
  ……
  士卒们的呼唤声越来越遥远,李成梁很快便失去了意识。


第五百二十六章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
  等李成梁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李成梁睁开眼睛便看到了一张床的床顶,转过头再看看,发现自己处在一间房间里面。
  “来人……来人……”
  李成梁想要坐起身子,他满腹的疑惑无处求解,想坐起来都没有力气,浑身酸痛乏力,搞得他十分的被动,只能开口叫人,可是这一叫,却感觉自己连大声都喊不出来,只能小声小声的呼喊。
  好在房间里有人。
  “父亲!你醒了!”
  李如松一脸惊喜的出现在了李成梁面前,他赶快蹲在窗前,看着睁开眼睛的老父亲,眼泪哗的就流了出来。
  “如松?你……你来了?”
  “是啊父亲,孩儿来了,孩儿不孝,孩儿来得太晚了,以至于父亲劳累至此,父亲,孩儿不孝!”
  李如松老大的年岁,在老父亲面前就像个孩子一般,紧紧握着李成梁的手,低着头就哭出了声。
  “哭什么啊如松,你……你什么时候来的,为父怎么一点都不知道?还有,为父这是在哪儿?这里是什么地方?为父不是在紫荆关戍守吗?”
  李如松抬起头,点头说道:“父亲是在紫荆关,现在咱们还在紫荆关,只是父亲过度劳累,又受了刺激,晕倒了,所以在此休息,关城防务已经由萧提督全面接管,到现在为止蒙古人也没有发起进攻,父亲尽管放心休息。”
  “萧如薰真来了?”
  李如松点了点头:“萧如薰真的来了,是坐船来的,皇帝亲自将他招了回来,本来我已经抵达京城,但是为了等他,等了四天,而后才和他一起赶了过来,父亲,孩儿不孝,让父亲受苦了!”
  “……”
  李成梁现在哪里有心思谈论自己受苦的问题,心中思绪百转千回,到了只剩一声叹息。
  “我李成梁为大明南征北战近五十载,到头来,也还是逃不过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命,如松啊,为父这辈子是到头了,没有指望了,接下来的数十年,应该就是萧季馨的辉煌了。”
  听着李成梁如此说话,李如松未免有些惊讶,记忆中从未服输、好胜心极强的父亲,居然也有服输认老的这一天吗?
  “父亲……您……您还不老。”
  李如松这话说得很没有底气。
  “不老?如松啊,你都那么大年岁了,你的孩子都能上战场杀敌了,为父还能不老吗?为父争强好胜一辈子,到头来,也敌不过岁月蹉跎,说到底,都是命,都是命啊……”
  “父亲……”
  “好了,不说了,皇帝已经决定要扶持萧季馨了,就和当初张江陵扶持我扶持戚继光一样,这也是萧季馨的命,他也逃不了,你带来多少兵马?萧季馨带了多少兵马?可有把握把紫荆关之围给解了?”
  躺在床上,李成梁忽然来了一点精神。
  李如松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开口道:“回父亲,萧如薰带了三千兵马和一些火炮,孩儿带了一万铁骑,又让奴儿带了一万铁骑,加起来一共两万,对面这几万蒙古骑兵不在孩儿的话下。要是正面对敌,孩儿也有把握战而胜之,只是不知道萧季馨是如何安排的,他得了命令节制紫荆关的所有军队,不受王世扬节制,直接听从皇帝的召令,独立作战,孩儿也要听他的命令。”
  李成梁皱着眉头寻摸了一下,感觉情况不太对劲。
  让萧如薰做统帅本来已经是破格的事情,现在独立统军,不受文官上司的节制,有便宜行事之权,只听皇帝的召令,这完全不是当下现行的战斗模式,而是太祖成祖时期勋贵统兵征战的模式。
  “皇帝要培养亲信武将了,萧季馨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没有文官做他的保护伞,所以只能找皇帝做保护伞,萧季馨能打,威望奇高,一人堪比十万精兵,皇帝这么做,真是不知道此战以后,朝堂上又要起什么波澜。看来皇城是不能待着了,如松,为父去职以后,会向皇帝上书乞骸骨,回到辽东养老,此战结束之后,你也不要试图留在京城,一定要回辽东待着,静观京城变局,如果为父所料不错,这一次,朝堂上要有大变数了。”
  看穿了很多事情之后,李成梁开始试图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即将发生的事情,并且忽然间得出了许多感悟,使他不得不感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当了一辈子当局者,大半截身子入土的时候才做了旁观者。
  以旁观者的视角,李成梁忽然想到了一些十分可怕的事情,更想起了三年前萧如薰无缘无故出镇缅甸不回京师的某些被他遗漏掉的细节。
  难道……
  到如今,李成梁才看看想明白了某些事情,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父亲,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朝堂之上要起波澜了?什么叫大变数?”
  “你听为父的,现在不要多问,此战结束之后,无论立下多少功劳,都不要试图留在京城,回辽东,有辽东做根基,外有奴儿呼应,咱们李氏就能临危不乱,坐山观虎斗,至少不至于被轻易的牵连进去。还有,如松,你要记住了!到时如果为父不在了,没人提醒你,你也要自己记住,情况未到明朗之时,要严格约束自己,约束家人,千万不要和任何人走得太近,无论是萧季馨还是谁,都不要走得太近,如此,至少能保住我一门性命!”
  李成梁忽然很严肃的告诫李如松。
  李如松没来由的感到心中一阵恐慌袭来。
  “父亲,您到底想到了什么?”
  李成梁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良久睁开眼睛,沉默了一会儿,没有把自己想到的事情说出来。
  “好了,现在想这些未免太早,如松啊,你只要记住为父说的话,照着做就行,不要想太多,千万不要想太多。”
  李如松犹豫了一下,到底也没有追问下去,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是,父亲,孩儿记住了。”


第五百二十七章 将军用兵要严刑峻法,也要恩义并行
  李如松乖乖听话,李成梁就十分满意了。
  “好了,记住就好了,来,把为父扶起来,为父总要亲眼看看萧季馨才好,久闻其名却不曾见面,这未免太遗憾了一些。”
  李成梁固执的要起来看看萧如薰长什么样子,这让李如松有些哭笑不得,于是只好喊来几个人,帮着他一起为李成梁穿好衣服,然后亲自搀扶着李成梁,缓缓的离开了安全的小金城。
  而此时萧如薰正在前线,他正在把他带来的那二十门红夷大炮一门一门的安置到城墙上,并且做好了相对应的减震工作。
  这一点,他的本部炮手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指挥着朱翊钧派来的炮手进行着略显生疏但依然正确的操作步骤。
  正在城内戍守的京营兵们十分好奇且略有些畏惧的看着那个传说中的万历第一名将,之所以好奇,那是因为人的名树的影,自然好奇。
  至于畏惧,那就是因为萧如薰来的时候带来了三百多颗人头——一路上杀掉的逃兵的人头。
  “但凡敢有人违背军法私自逃窜,我不管你是谁家的家奴谁家的关系,一路杀无赦!别人不敢,我萧如薰敢!”
  他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并且照着做,没人会怀疑他不会按照他所说的去治理去管控手上可以掌握的军队。
  初步的统计结果让萧如薰十分恼火,传说中的六万京营兵,到现在为止,连三万都不到,在他抵达北京城之前,已经有很多在路上就逃了,一路走一路逃,基本上家里有关系的胆子小的已经逃走了。
  剩下来的不是全都是胆大的,也有一些傻的和妄自尊大的,李成梁不去管在路上逃掉的,而是到了紫荆关之后,安排自己的亲卫和柴国柱的亲卫把守各个出口,巡视各个城墙,看到有退缩的扰乱军心的试图当逃兵的全部击杀,一个不留。
  路上我不管,开战了你们就是实打实的逃兵,按律当斩,无话可说!
  老李也够狠的,到底是几十年的军旅老将,手段娴熟,毫不手软。
  不过即使如此,当战局紧张的时候,老李也无暇关注太多,这就给了不少逃兵可乘之机,萧如薰一路上遇到的就有三百多,还不知道走其他路线没有遇到的有多少,可见老李也不是全能的。
  不过现在好了,萧如薰专门指示李如松弄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骑兵队,赋予猎杀逃兵的职权,但凡有人疑似逃兵,且身上没有离开战场需要办事的令牌或手令,骑兵队可先斩后奏,一概不追究责任。
  如此狠辣的手段,还有那三百多颗在瑟瑟寒风中被吊起来的人头极大的震慑了那些京营兵,不论是想逃的还是不想逃的,都开始考虑,到底是逃跑生还率高,还是继续死战生还率高。
  将军用兵要用严刑峻法,否则军纪不振,再强悍的军队也不过是兽军,将军一死就作鸟兽散,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将军用兵也要施展恩义手段,否则士兵畏惧将军却不尊敬信服将军,士兵被压迫过甚,将军本人就会有危险,比如张飞。
  带兵和做皇帝是一样的,要恩威并施,一手大棒一手金银财宝,双管齐下,方能得到最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