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九十五章 陈龙正西行记(一)
去年年中,萧如薰安排陈龙正和利玛窦从仰光港口出发前往欧洲招募熟练工匠,尤其是铁匠和火器工匠,一年多过去了,他们两人总算是满载而归,在这个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时代,从亚洲抵达欧洲就必须要经过欧洲好望角才可以,利玛窦当初就是从这条路线来的,作为经验丰富的航海者,利玛窦被任命随行,作为翻译给陈龙正当副手。
陈龙正是因为袁黄的书信而抵达缅甸辅佐萧如薰的士子中的唯一一人,也是萧如薰手下唯三士子之一,其余两个自然是袁黄袁俨父子,第三个就是陈龙正,除此之外萧如薰手下的官员都是从东南亚各国汇聚而来的没有功名的华人,袁黄负责总览政务,袁俨则被萧如薰重点培养,安排在了仰光当市长。
萧如薰安排的商业区其实只是一个狭长的沿海地带,他在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边上筑了一座城,取名平海城,然后以此为西部起点,沿着海岸线一直到毛淡棉城,一共四个城市,相当于四个通商口岸,各国商人只能抵达到这四个通商口岸周边,而大明来的商人没有萧如薰的允许,也是不能随意进入内地的。
勃固一线就是西洋人和各国商人所能抵达的最北端,一切商业活动和商人的行径只能抵达到勃固,更往北深入的地方就是禁止商人进入的地方,因为曾经发生过有商人来到勃固周边向这里居住的农民购买地皮的事情,于是使得萧如薰下达了禁令。
土地归农民所有,但是不得随意买卖,买卖必须经过镇南侯府的同意。
圈地这种恶劣的事情萧如薰是深恶痛绝的,大明内地的事情他管不到,但是这里,他萧如薰就是王法,你管天管地也管不到缅甸镇来,不管是谁,一律怼回去,敢有异议就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发布封杀令,禁止此人相关商会的海船去往各国做生意。
三大剿杀海贼的战役之后,萧如薰在东南亚各国中的威望不是一般二般的响亮,几乎成为了各国的精神领袖,他的一句话还是有点分量的,尤其是四大通商口岸成为这一块区域的商业枢纽之后,在这里做生意的海商哪个都要给萧如薰三分面子。
也是在这个时候,萧如薰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在明廷对缅甸镇不管不顾的当下,缅甸镇的一切都是萧如薰说了算,敢有异议的,先去问问萧如薰的军队答不答应,也别说军队,光那五千警察就够这些海商喝一壶的,敢不遵守规矩直接一队警察派下去,抓过来就打板子,一点面子不给。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萧如薰此时此刻就是这一大片海域最大的地头蛇,小国政府打不过他,大国政府离的太远,有心无力,时间一长,不管西洋人还是东南亚的土著商人都老老实实遵守萧如薰的禁令,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不敢造次。
也因此才有了缅甸镇四大通商口岸如今的繁华,除去这四个通商城市之外,剩下的四个城市都在内地,包括勃固城在内,都是农业为主的人口定居城,农户都定居在这四座城市之中,萧如薰也在派人修路,把这四座城市给连接起来形成第一个统治中心区域,然后再慢慢地向无人区拓展。
不过环境虽然大致和平,可是萧如薰却无法放松,神州陆沉的大石头压在他的胸口,每时每刻都能让他担忧不已,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什么,所以虽然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之下,他却还是把主要的金钱都投资在了武器革新和军队装备上面。
为此,他才执意要求陈龙正和利玛窦远洋去欧洲招募工匠和火器相关的技术者,为他的火枪产线添砖加瓦,既然都是招募工匠,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这些国家的火器工匠也不该放过,顺便如果还能招募到一些其余类别的手艺人,他也很愿意。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抵达欧洲的人,叫做列班·扫马,生活在蒙元,是个回鹘人,不是汉人,要是再往之后推算,那就是清人沈福宗,于十七世纪末抵达了欧洲,会见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当时成为了欧洲的风云人物,后来又去了英国和比利时,算是最早接触欧洲的中国人之一,不过很不幸,此人在归国途中病逝了。
如今陈龙正在萧如薰的影响和安排下,很荣幸的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萧如薰等不及想要见到他,问问他的欧洲之行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两人很快抵达了勃固城,西洋工匠队伍被萧如薰派去的人带到制定地点休息,整理行装,萧如薰则主要接见陈龙正和利玛窦。
陈龙正还是个很难得的士子的,没有偏见,对萧如薰足够尊重,见识了萧如薰的大手笔和远见卓识之后,甚至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他深受袁黄的影响,最厌恶的就是付诸于纸上和笔端的“巨人”,最欣赏的就是身体力行的人。
为此,他也做了一回身体力行的人,尽管家乡人多不理解他,觉得他一个大好前途的士子为什么要放弃前途渠道那个穷乡僻壤的蛮荒之地,他不在乎,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和袁俨都是一样的人,一个太古板,一个太理想化,两人都不是能在当今风气败坏的大明官场立足的人。
但是他们的运气很好,碰上了袁黄和萧如薰,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袁俨在仰光当市长,一段时间的手忙脚乱之后,站稳了脚跟,将仰光打理的井井有条,仰光有十万常驻人口和二十万流动人口,是四大通商口岸里最多的,袁俨依然能将之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治国之才,但是治理地方绰绰有余。
而陈龙正满脑子的理想主义,充满了探索和奉献精神,早在他刚来的那段时间,就被萧如薰安排了坐船到处跑到出联络东南亚小国,成为一个串联各国形成一个松散联盟的外交官一样的人物,现在整个东南亚都知道他陈龙正是萧侯爷的外交使者,在整个东南亚都有三分薄面。
第三百九十六章 陈龙正西行记(二)
做外交使者在海上跑自然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这也满足了这个满脑袋王化思想的家伙,让他不亦乐乎,让他留在缅甸打理政务那是用不到地方,善于使用人才的萧如薰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远洋重任。
出发之前,利玛窦就说了,他在来中国之前,在非洲的好望角遇上了大风暴,差点死掉,他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还遇到,万一遇到,那就是尸骨无存的结局。
本以为陈龙正会退缩,结果陈龙正两眼放光的揪着利玛窦就发问,问他什么海上风暴,多可怕,什么样子,能不能描述一下之类的,把利玛窦弄得非常郁闷,结果还是促成了这一次的行动。
以商船和商人的身份出发携七条大船的船队,带上丝绸和茶叶等欧洲人喜欢的紧俏产品和三百水兵扮作的水手,开始了这次极具意义的远洋航行任务。
历时一年,两人终于归来,期间一定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萧如薰最关心的就是他们有没有遇到海上风暴,结果一问,还真有!
根据陈龙正的描述,遇到海上风暴的地点,大概是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
“那时,整个天空和海面好似完全平静下来了,大海就像是一面镜子一般,光溜溜的,平素能看到的海鸟也看不到踪迹了,风都停了,所有人都上甲板上看,觉得不太对劲,然后利先生就冲了出来,对我们大喊赶快找地方避难,马上要有海上大风暴了,我还觉得奇怪,这么平静,怎么会出现大风暴?利先生就说,这是海面上才会发生的事情,只有在海上,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海面完全平静下来,风都停了,海鸥也看不到了,那就是海上风暴的前兆,越平静,一会儿的海上风暴就越是可怕,咱们的船虽然大,但是很难说能不能扛住,必须找地方躲避。辛苦我们航行的地方有一处小岛屿,我们赶快全力划行到海岛附近避难,结果刚刚完成准备,整个天空忽然就变得暗沉不已,我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真的,萧侯,你都无法想象那种感觉,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我算是真的明白了古诗人的心境了!”
接下来陈龙正就开始描述之后的见识,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武,感受到了人类在整个天地间的渺小,继而产生了种种哲学思想,等一切恢复平静的时候,他们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陈龙正描述自己是颤抖着坐下来,端起幸存的茶碗,结果手一抖,茶碗摔碎了。
说到这里,陈龙正哈哈大笑说自己那时真是非常丢脸,而利玛窦也好不到哪里去,风暴开始的时候整个人就趴在地上护住头部,不管风暴多么剧烈,都不爬起来,整个就像是大号的土拨鼠,等风暴过去之后,陈龙正去拉他起来,才发现他的腿脚都麻了,连站都站不起来。
不过好在这次的远航成功抵达了目的地,也就是热那亚共和国,此时此刻的热那亚还是一个独立而强壮的海洋共和国,在欧洲的商业地位相当重要,是威尼斯衰落之后,伦敦和鹿特丹崛起之前的几十年间欧洲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
其实本来萧如薰也能安排他们前往英国和荷兰,但是考虑到现在已显老迈之态的西班牙正在不认老的对新兴的年轻英国发起不间断的进攻,两国之间的战争尚未落下帷幕,那一块海洋区域充满战火,为了避免危险,热那亚就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有整个欧洲最发达的商业和最多国家的商人,以及最安全的政治环境。
大明的商船驶入了地中海,抵达了热那亚的港口。
一路上,因为特殊的汉字旗还有船上水手黑发黑眼睛黄皮肤的样貌就已经在来往商船之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等到这支船队抵达了热那亚的港口登陆之后,更是引发了几乎万人空巷的现象,无数欧洲人奔着跑着来到港口去看传说中的“中国人”。
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几百年前似乎有一次,但是距离他们太过于遥远,中国,那个传说中流着奶和蜜并且遍地黄金的国度,是这个时代欧洲人的集体向往,然而他们才过去没有多久,中国人就已经来了。
之前几十年已经不断有欧洲的传教士去到过中国,也有人从中国返回,向他们描述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富裕,文明,人多,强大,这是最多的印象,换色的皮肤和黑色的头发眼珠,是中国人的相貌特征,丝绸瓷器和茶叶是中国人的特产,这就是欧洲人对中国人全部的了解了。
然而这些想象中的中国人永远不如现实中看到的中国人来的直接,中国人出现在热那亚的港口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港口,迅速的向城市进发,然后更为狂热的热情从城市反馈向了港口,这个消息甚至惊动了热那亚总督和银行家们。
陈龙正和大明水兵们对于这些发色各异瞳色各异唯有皮肤稍微白一些的欧洲人的热情十分的不理解,陈龙正甚至一度认为这些人因为大明和佛朗机人之间的矛盾要围攻大明的船只。
经过利玛窦的解释,陈龙正才知道这些人和所谓的佛朗机人根本不是一回事,欧洲人也分很多国家和民族,这里是热亚那,这些人十分向往中国,对于中国人自然也相当的热情。
陈龙正对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抱有十足的兴趣,见到这一幕之后,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