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之军师崛起-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王追问:“什么样的人?”
    “会砍人的。”
    多么简单的一个要求,这点小要求魏王、韩王都有十足的信心办到。
    在巴郡住了十天,韩王、魏王可以说天天都在四处看,越是看的多,他们越是感觉这个小镇不寻常。
    白晖在连续花了数个夜晚,开始给魏王、韩王洗脑。
    小黑板前,白晖用教鞭轻轻的敲了敲:“这一课很重要,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第四三三章  白晖的洗脑课
    “用诏令去推行,这一招根本不管用,诏令说是命令,事实上要执行了才是命令。那么换一个办法,让一个村子先富起来,别的村子就会看着眼热,到时候再告诉他们怎么作,旁边的村子肯定会卖力的作事。”
    韩王、魏王开始记小笔记。
    白晖又写了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一句其实错误的,但白晖却有自己的一套解释。
    “只说这麻镇,原本就是一个破镇子。可黑剑来了,告诉这镇子上的人,连死都不怕,还怕穷。拿出全部的家当,种苎麻、织麻布,没日没夜的种田养猪,这不就富了。这个过程之中,水力麻织机失败了很多次,但他们不怕,不断的实验,不断的研究,最终这不就富了。”
    “妙,妙,果真是妙。”魏王轻轻的拍着桌子。
    白晖突然高呼了起来:“我们是谁?”
    韩王、魏王懵了,这话是什么意思。
    白晖的声音更高了:“自古相传,女娲造人,用泥捏出的人。然后呢,女娲类了,用树枝甩出泥水化为人。我们是泥捏出来的,我是诸夏上族。我们是最优秀的,我们是代上天教化万族的,我们至强。”
    白晖吼了一会,韩王、魏王也跟着高举拳头:“我们至强,我们至强。”
    “很好。这就是信心。我们冷静一下,明天学习新的一课,匠艺是第一生产力。今天下课。”
    十天,别说是韩王、魏王这两位整天念叨着我们是上民,我们代天牧地。就是门外的亲卫,都默默的跟着在喊了。
    不止这样,秦王都在自己的屋里念叨着,自己才是天子,自己就应该是天子,代上天教化万族。
    在白晖给韩、魏两王洗脑的这些日子,秦王下发了两道诏令,其中一道命令开始传到咸阳、新郑、大梁。然后再开始扩散。另一道诏令只发给原大河卫,眼大河博士宛。
    命令是秦王诏令,韩、魏两地则有韩、魏两王的附诏。
    诏令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秦大河君白晖,征召勇武之士、只要胆识过人便可应征,随秦大河君远行。
    只有远行,却没说去那里。
    另一条命令是内部的,就是给大河博士宛的,前身自然就是大河卫。
    这条内部命令,在有心的说给自己的好友,然后好友又告诉好友,这么一个情况下,非官方的扩散了。
    咸阳某酒肆。
    “听说了没有,王上征调大河卫博士三百人,精锐一千二百人。”
    立即有人跳出来反驳:“不叫大河卫,咱们大秦裁军,大河卫眼下叫博士宛。”
    跳出来反驳的马上被许多人拉到了一旁。
    “不管是大河卫,还是大河博士宛这事才是大事。”
    “来,给这位老哥加一壶酒,算我的。”
    喝上了酒,加上几块肉,最初开口的这位说道:“大河君是谁?是咱大秦的的这个!”大拇指一亮,周围的人猛点头。
    “大河君准备远行,咱大秦的大河君出门什么时候空手回来过。想上次韩国攻赵,韩国那些弱兵回来的时候包袱都背不动了。你们谁去过临淄?”
    好几位都把伸举起来了。
    “如何?”
    众人哈哈大笑,这个还用问。
    “大河君远行,我要去应征,这……”这次没等他讲完,酒肆空了,连酒肆的老板与伙计都跑了,他们全跑去官府询问如何报名,如何参加这个应征。
    相比起秦国,韩国更是疯狂。
    特别是韩国北部那些跟着大河卫攻过赵的,整村整村的往县里去,老少是跟着给自家人打气的,年轻的又当过兵打过仗的,更是信心十足。
    就是不怎么能打的,都要去问问招不招挑夫、车夫什么的。
    等白晖等人回到洛邑,准备参加新的盟约签订仪式的时候,韩魏两国的使节先送上了一共十五只大箱子。
    “礼物。好,收下了。”白晖也没多问,既然是礼物为什么不收呢。
    可回到府中一看。
    那里是什么礼物,满满十五箱子非常高级的信。
    为什么说是高级的,两边用轻薄的竹片作封面、封底,然后粘上丝帛。然后再写信。
    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封信。
    白晖一封都没打算看,叫来文萝。
    “文萝,带人查看一下,这些信都是什么内容,有重要的再挑给我看。”
    文萝当然知道韩、魏两国使节团送来十五只大箱子,这箱子他认识,可万万没想到里面装的竟然是信。
    文萝叫了一些人过来将箱子抬走。
    当天傍晚的时候,赵王来了,带着赵国的相国田不礼。
    “赵王尊上、相国!”白晖先一步施礼。
    “大河君。”
    双方见礼之后,白晖将客人请入屋内。
    侍女上茶之后,白晖问道:“不知道赵王尊上与相国,来找我白晖有何要事?”
    赵王看了一眼田不礼,田不礼一抱拳后说道:“来和大河君商议一件事。”
    “何事?”
    田不礼说道:“我赵国想从秦国购买农具若干。”
    农具?
    眼下的农具不是铁制,就是铜包木。而赵国肯定不会要铜包木,或是原始的农具。要的肯定是新农具。
    白晖问:“这个若干是多少?”
    “很多。”田不礼依然没有说出数字来。
    白晖想了想之后喊了一声:“来人,传文萝过来。”
    文萝入内之后,白晖问道:“文萝,赵国打算买一些农具,我秦国的农具可有库存?”
    文萝明白,白晖这么问的意思是什么。当下回答:“主上,容门下去查问,想来是有些库存的。”
    “好。”
    文萝要查的不是库存,而是有没有暗线收到田不礼秘密送来的报告。
    这样的事情,田不礼肯定会事先有消息送过来。
    文萝派人查阅资料,结果却是没有。
    当文萝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人入内,送上一份秘件。
    秘件正是田不礼暗中派人在中午的时候才送出的,内容就是赵国严重缺少农具,自己身为赵相却不得不为此事奔波,而赵王提及从秦国购买,自己实在是推托不得,所以恳求主上可以多少帮自己一些。


第四三四章  田不礼的求助
    文萝看过情报后心中思考,这是田不礼头一次开口求助,若是不帮的话难免寒了人心。
    可帮的话,这事也不好办。
    农具不同于别的东西,属于次等战略物资。
    铁、皮、盐这些是一等战略物资,而农具关系到粮食的产量,而且眼下秦国的农具都是由铁制造而成,大量的铁器卖给赵国,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赵国是秦国一定要消灭的敌人。
    卖农具给赵国,这个属于资敌。
    这样的事情文萝肯定是无法作主的,所以只能最终交给白晖来决定。
    洛邑,白府。
    白晖在洛邑有自己的宅子,若是临时住几天,白晖会选择住在宰府,若是时间偏长的话,白晖会选择住在自己的宅子。
    白晖府的会客厅之中,白晖正在和赵王章以及赵国的相国田不礼品着茶,聊着一些不咸不谈的话题。
    文萝入内向赵王施礼之后来到白晖近前,在白晖耳边低语几句。
    白晖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了文萝的意思。
    这事在白晖看来也确实有些难办,白晖在闲聊的这会思考的如何拒绝,或者说用少量的农具满足了赵王,毕竟赵国还没有从魏国完全撤军,赵、魏的割地盟约还没有完成。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白晖现在不能得罪赵王。
    此时,又多了一个理由。
    田不礼头一次求到了自己,自己确实不能不管不问,这会寒了田不礼的心。
    白晖开口说道:“赵王尊上,仓库里确实是有一批农具,但农具不是普通的商品,我这里先应下此事,但最终能交易的数量需要我王应允,请赵王尊上体谅。”
    这话说的让赵王还算满意。
    赵王也能够理解,白晖有权力答应,至于是不是当真与秦王商议不重要,白晖也确实要考虑一下,这个交易的数量。
    白晖又对文萝说道:“文萝,你立即正式写一份文书上报王上,明天中午我去向王上汇报。”
    “诺。”文萝应声退下。
    赵王也站了起来:“那么寡人就静候佳音。”
    “赵王尊上请!”
    白晖将赵王与赵相田不礼送到府门外,然后没有回书房而是走到了花园之中。
    白晖的内心有些纠结,这笔生意是白晖不想和赵国作的。
    秦国的农具可以说许多地方都领先于这个时代,犁已经不是原先从楚国得到时的那种简单机械,仅这两年时间就改进了十多次,锄头等手工农具,在外形设计与质量上,也都相当的出色。
    特别是可以挂在腰上的甩镰,更是割牧草类的高效工具。
    话说洛邑秦宫,文萝带着文书前来向秦王汇报,正好崔壹葉也在这里,崔壹葉伤势已经完全好了,正在向秦王汇报有着于韩、魏新村镇建设的计划书。
    文萝入内,将刚写好的文书呈上。
    秦王看过之后问文萝:“这事怕还有隐情?”
    “回王上的话,田不礼求助,倒是多少也要答应一些。”
    崔壹葉也看了那文书,这时坐直了身体:“王上,臣可否插一言。”
    “讲!”
    崔壹葉说道:“请容臣先写一份请罪的文书,作为门下妄议主上,此事为臣之过错,或是王上请大河君至此,臣才可言。”
    “准。”秦王对文萝吩咐道:“你去将大河君请到这里来。”
    没多大功夫,白晖就到了秦宫。
    崔壹葉先向白晖施大礼:“主上,门下有些话不吐不快,原本打算向王上汇报了韩、魏两地新村镇建议的事宜之后再当面劝谏主上,但因为这份文书,门下想劝谏,但想来主上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打算请王上作个公正。”
    白晖听懂了,崔壹葉一定是发现自己在某些而已与施政上有差错。
    既然没有背后说,光明正大的提出来,崔壹葉没错。
    白晖说道:“人无完人,我自然也不敢说我作事没有出过错,尽管提。”
    崔壹葉起身施了一礼之后,从怀中取出一本书册。
    纸制的记事本,这种东西眼下只有白晖身边的人,还有咸阳宫之中有用,因为造纸的技术还需要改进,真正的好纸产量极少,成本也很高,所以并没有真正开始普及。
    崔壹葉翻开小本后说道:“先说这第一条,从楚宫回来在宜阳、伊川大库里作了一些查验,既然王上与主上去了麻镇,那么就先从麻镇说起。”
    “麻镇?”秦王有些意外。
    “王上,这麻镇去年产麻布宽幅机织麻布总数为三百三十一万尺,共中残次品一成,这些残次品一半赏赐给了麻镇工匠,另一半赏赐给了蜀地河工。市面上销售的数量为一百万尺,这包括了咸阳所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