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位,估计会有变化。无论韩人作任何的打算,这么多天迟迟没有再次会谈,肯定有我们猜不到变化。”
文萝问道:“门下去找韩咎?”
“不,我有一计。这一计需要有人作出牺牲,你不行,公孙龙合适。”
听白晖说完,公孙龙当场就解衣服拿刀子。
白晖看的糊涂:“你这是干什么?”
公孙龙很是坚决的说道:“纵然是要离断臂之计,门下也甘愿受下。”
“不,不,没有这么复杂。我有一计,你去取咸阳周边的地图来。”白晖吩咐之后公孙龙立即就去找来地图。
白晖对着地图看了很久之后才分清地图上标注的几条河。
白晖对公孙龙说道:“这次要你作的就是间中间,你去找韩咎,声称你被俘后找个理由让韩咎信服,你不得不为秦国作事,然后你献上一招毒计,这一招叫疲秦之策,若成功可至少拖住秦十年不敢对外用兵。”
“啊!”公孙龙听的惊了。
司马靳急了:“当真有这种毒计?”
“确实,这条计策确实可以拖住秦,但不是完全不能用兵,只是不能大规模用兵罢了。相信我这一条计策一定可以说服韩王。”
第四十二章 疲秦之计
白晖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这条河叫清河,你献计让韩王与秦结盟,并且派出优秀的水工帮助秦国,这是一条至少长二百里的水渠,名为兴秦渠,可助秦增加良田十万顷,再给秦国一些韩人的耕种技术,愿与秦结盟。”
公孙龙听懂了,而且连他都信了,这是一条疲秦之计。
司马靳怒视白晖,他想不到白晖竟然为敌国出了这条毒计。这时公孙龙问道:“此计如何破解。”
“不用破解,正好秦国这些年也不会对外大规模作战,让天下人以为秦人傻,被韩人所骗。这条水渠可分为数个阶段来修建,第一阶段最多两年,就可以增加万顷良田。”
白晖解释之后公孙龙起身一礼:“懂了,那么这样以来韩国就可以开口要汾城了。甚至于平分河东。”
白晖点了点头:“对。”
司马靳一脸的懵逼,文萝在旁对司马靳说道:“以你的智谋怕是再过五年也理解不了左庶长之计。”
司马靳反问:“你理解?”
文萝摇了摇头:“我不理解。”
这时,公孙龙说道:“其实我也不理解,但按左庶长吩咐去作就是了,这计策肯定有后招,有变化,眼下我们只需要作好眼前的事情就可以。”
公孙龙是一个聪明人,他清楚的知道此计可以破解,但他想不出破解的方法。
白晖也不可能说出破解的方法,万一让人知道,会是一个麻烦。
白晖说的计策事实上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不过发生在五十年后,也是韩国对秦王实施的疲秦之计,此计就是:
郑国渠。
白晖并不了解郑国渠的详细过程,只知道后世对于郑国渠有这么一段评论。
韩疲秦、反被秦用。
至于提前五十年让这个计策发生,那么还能不能被秦用白晖也不清楚,有两点白晖却是非常明白,后世的时候都在不断的兴修水力,那么兴修水力肯定有用。再说了,自己在定阳修了许多小水渠,确实增加了近十万亩田地。
所以,兴修水力肯定是有用的。
公孙龙就此计与白晖讨论了很久,转眼已经是白晖让韩咎见到煤炉之后的第九天,韩王依然拿不定主意,但却打算亲自见一见白晖。
而这时,公孙龙找到了韩咎。
韩咎见到公孙龙后立即说道:“我王正准备与贵将军细谈此事。”
公孙龙扑倒在韩咎面前:“公子,终于得单独面见公子,我非秦人,而是赵人,三晋本为一家,我公孙龙在河东被秦人强掠了去,一众友人则被押至咸阳为苦力,这才不得不为秦人作事。”
“先生快快请起。”
听到公孙龙大名,韩咎立即整理衣冠长身一礼。
“先生受苦了,我这就是去到秦将白晖,让他放了你。”
公孙龙摇了摇头:“眼下我为秦人作事,正好可以借机打探秦人的消息,眼下见到公子正好有一计,可保我三晋十数年平安,三晋可有时间积蓄力量,而后对秦联兵图之。”
“先生有何计策?”韩咎并没有怀疑,因为公孙龙确实是赵人,而且小有名气的名士。
公孙龙说道:“请赐布帛笔墨,喝退左右。”
公孙龙要的东西立即就给送到了,凭着记忆公孙龙飞快的画出一副简图,韩咎一眼就看出这是咸阳城周边的地图,但有些虚线他却不明白是什么。
“公子请看,咸阳北缺水,我这一计就是疲秦之计。韩可派一人前往秦国,说服秦人兴修一条水渠,咸阳北多石,这条仅主渠就长五百里的水渠秦人需要动用二十万壮劳修建十年。”
这个数据是公孙龙详细测算过的,以眼下的各国工程能力,五百里在山地、丘陵、砂石地修的水渠,二十万人修十三年才是正确的数字。
韩咎看出来其中妙处:“这么长的水渠,劳民伤财!”
“对,就是要消耗秦人国力,只要让秦王相信,这么水渠修成,咸阳北、东就会有良田无数的时候,秦人就会信服,正如白晖那恶徒以煤这巨利来诱惑公子您一样。”
听到诱惑二字,韩咎立即问道:“那白晖到底有何阴谋?”
“他所图之大,他真正想要的是智邑。智邑一带二百里,所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他的七万兵马,秦人不炼铁,煤只是代表木柴所用。既然无大用,自然要拿出来换到足够的好处,所以他特意来韩都。”
合理,公孙龙讲的非常的合理。
韩咎不信也信了。
公孙龙本就是战国出了名的诡辩之才,讲这些话对于他来说,小儿科。
“还有,他剑指大阳邑,若能得便得,若不能得也要为夺取大阳邑作足准备。”
韩咎惊呼:“他要大阳邑,大阳邑有什么?”
大阳邑眼下归魏国,属于河东最东南的一块地盘,那里没有良田,没什么太大的油水,所以韩咎不理解。
公孙龙解释道:“那里是黄河几大渡口之一,白晖想打造另一个陶邑。”
韩咎不断的点头:“原来如此,地处楚、韩、魏、秦四国交通要道,楚国商人每年与他交易巨大,定阳的货物可以顺河直达封陵,果真是妙计。本公子是小看了这位左庶长,他军略不凡,这天下之术也非常了得。”
大阳邑后世的位置就在三门峡北。
公孙龙补充了一句:“那里还有洛邑可以行商。”
“对,还有洛邑。”
洛邑就是周王室所在,就是现在的洛阳。
韩咎点了点头:“果真是半个河东郡,那么只是汾城的煤矿一半的收益,这位白左庶长果真是位有谋之人,本公子确实心动了,眼下最担心的则是他会有何阴谋。”
“切不可信他,汾城的煤矿比他讲的更多,而且不仅仅是汾城,我听到他曾经与白起秘议,新绛有地宫密室,但这只是传闻,他们兄弟二人在打下北屈城后,无意间得到一张牛皮,牛皮上有图。”
又一个诱惑,这已经是公孙龙最后的牌。
再多,反而会被韩王怀疑。
第四十三章 秘约
新绛在三百年前是晋景公定下的都城,而且作了晋国二百年的都城,这个地宫密室之说,韩咎非但没有一点怀疑,反而深信不疑。
新绛就是现今的侯马。
韩入宫,韩王召集老旧贵族们密议一夜。
次日下午,韩王密召白晖。
为什么说是密召,因为除了韩王之外,没有一个韩国贵族参与其中。
韩宫内室,只有韩王与白晖两人,连一个侍从官都没有。
见到白晖后,韩王说道:“魏之河东有二十县,三十七城,六塞。我韩要七县十二城三塞。”
白晖捧着酒杯不紧不慢的问了一句:“那么韩出兵多少?”
“初战,一兵不出。”韩王很坚定的给予了一个答案。
“是吗?请王上为外臣解惑。”白晖相信韩王不是纯傻,虽然有点傻但不至于说什么都不干凭空就三分之一的好处。
韩王说道:“军械我韩也不能出,若秦军用我韩国军械的话,魏人会有所发觉。”
白晖点点头:“外臣理解。”
“我韩国秘密提供军械匠二百人,生铁十万斤,粮食十万担,皮一万张,布二十万匹。将军拿下汾城以南的半个河东,我韩国要汾城、新绛两城,但明归秦,暗归韩。”
“不行。”白晖没有一点犹豫就作出了拒绝:“汾城可以,新绛绝对不行。”
韩王脸上冷漠,可心中狂喜,看来公孙龙说的情报是真的,新绛果真有秘密。
韩王不动声色,缓缓说道:“新绛是晋之旧都,我韩人不会忘记旧都。”
“半城,一人一半。”白晖退了一步。
“全部,必须是全部。”韩王很坚定的要求必须是全部。
白晖摇了摇头:“不行,生意是一笔算一笔,就那点物资就换这么一座雄城,我秦军却是要流血的。”
韩王取来地图放在桌上,然后一指洛邑旁一处小城:“这里叫柿邑,虽然是新建小城,人口不足两千,但却足以让将军满意。”
白晖盯着地图,这地方何止是满意,太完美了。
拿到这里,就等同于自己拿到了一处黄河两岸的两座小城,这两座小城完全会成为中原最大的商业集散地,也可以是大秦东出南下的另一处前线要塞。
白晖在搓手,不断的搓手。
这个动作让韩王内心不由的笑了,在他眼中白晖依然是年轻,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可又不想表现的太明显,却不知道这些小动作尽在韩王眼中。
果真,白晖依然很坚决的表态:“不行,太少了。”
“不少,这样吧,寡人在这座城放五千兵马,全是奴隶,你一但围城他们就降,这些奴隶归你,我韩中派使请和,然后你可以用和谈的名义来讨要刚才寡人许下的物资,接下来将河东的两座雄城给寡人。”
“河东,一共就两座雄城。”白晖的语气已经没有之前的那么坚决了。
韩王哈哈一笑:“再给你加一百名铁匠,大东珠一颗。”
只有一颗?
白晖事实上不在乎这些奇珍财宝,他要的就是战功,让自己赶紧升到大贵族,然后免于上战场。
韩王看着白晖脸上反复变化的神情,最终见白晖一咬牙后抱拳:“外臣谢王上。”
“好。”
一式两份血书密诏约,白晖用的是血按下的手印,还有自己的将军印,韩王用的是王印,以及一个血指印。
“王上,很快我王会派人秘密送来一份王诏密约。”
“不急,此事劳烦将军亲自来办,不传他人之手。”
白晖点了点头:“好,外臣如约赴齐之后立即赶回咸阳,尽快将我王诏书送到新郑。”
“好,将军请尽快离开新郑,寡人派人送行,奉上厚礼。”韩王这话就是送客,告诉白晖赶紧离开王宫,也赶紧离开韩国。
白晖告退,韩王背后的墙壁突然打开,公子咎以及数倍韩重臣走了出来。
“王上,强秦为谋,是否会自伤?”有位重臣问道。
韩王丝毫没有回避的说道:“会,但若能联秦攻魏,我韩以恢复强晋之势为名,趁魏国疲弱之时占据要地,而后再对秦献上疲秦之计,十数年秦无法大战,那么秦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