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龙竹)-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舞青锋,摄心寒,剑气纵,隔秋烟,心静如虹练,凌波微尘断,墨子乘风,补遗破天……”
  配合着口诀,剑势大开大合,给人无比而定震撼!
  舞到后来,墨妃暄就像追着一个仓惶闪避的敌人在场内迅速,掌中一柄剑如惊虹掣电,到处都被森森剑气所笼罩,满天阳光地绚丽都不及其万一!
  八阶高手,洗髓换血,被世人称为武王小成阶段,再往上晋级一步,就是九阶武者,真武冥境,武王大成阶段,如果是九阶的巅峰饱和状态,武王巅峰,也会被世人称为半步武圣。
  洗髓换血,指的是拳法剑术的修炼已经深入骨髓,当骨髓强大之后,再进过修炼酝酿,以气淘身,使得全身血液焕然一新,所谓是练髓如霜,练血汞浆,脱胎换骨,伐毛洗髓,八阶强者,仗剑在手,斩杀数百骑兵、甲士不成问题。
  辰凌看着墨妃暄快速移动,丰腴婀娜、比例近乎完美的身形起伏不定,剑气越来越多,浓郁的先天剑气,渐渐形成一道剑罡,在她周身缠绕着,威力比七阶武者高出至少三倍!
  好家伙,这剑术也太高超了,自己以前,真是井底之蛙了。
  辰凌一阵感慨:“妃暄的剑术似乎趋近大成,无限接近九阶了,只差领悟那一层冥境真武之意,一旦领悟,立即就能登堂入室,成为武王大成级数,就是自己当初最巅峰时期,也不是她此时的敌手!”
  练武,我还要继续练武,修炼出古辰十三剑最后三剑,或许也能突破到九阶状态,只是后面三剑,辰家列祖列宗,只有宋朝时期,武林门派黄金时候,创下剑谱的老祖宗曾练到过十二剑,第十三剑只是猜想而已。
  “看来有机会还真要向墨妃暄请教一下墨门剑典,说不定是个捷径。”辰凌心中暗暗打算。
  突然,漫天剑光一敛,墨妃暄突然由动而静,仗剑背指而立,仿佛一株刚出水的翟尘莲花,悠然无我,返璞归真,进入了先天的境界,辰凌的眼中犹自闪耀着方才满院地烁烁光华余影。
  “太好了,妃暄,你的剑术修为,简直已经趋近大成,足以傲视青年一辈所有剑客了。”辰凌感慨称赞道。
  墨妃暄淡然一笑,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骄傲神色,似乎青莲出水,不染尘凡痕迹,她说道:“世人把青年一辈高手,排了一个山河榜,上榜有十位,妃暄不才,暂居榜首之位。”
  辰凌听说过这个山河榜,齐国孟尝君麾下客卿慕长风、赵国平原君门客方震云都是山河榜上的高手,只不过,比较靠后,但在列国之间,已经相当有名气,连战国公子,获得一位高手相助,都如获至宝,奉若上宾,今日见到榜首的剑术,自是不可同日而与。
  “那妃暄你岂不是当今战国,青年一辈高手中的第一人物了。”
  墨妃暄摇了摇头,苦笑道:“武无第一,文无第二,普天之下,能人志士无数,很多隐世高手,都不得而知,据战国传闻,还有两位青年高手,均在三十出头,却已达到了半步武圣的地步,妃暄也一直未曾相见过。”
  “半步武圣?两个三十岁的青年!”辰凌心头一震,暗忖这可都是天生武学奇才啊!
  墨妃暄轻轻呢喃道:“南昭云北慕雨,有朝一日,我一定会与你们交手,看一看你们是否实至名归?”
  
  第0224章 策划出兵辽东
  
  辰凌送走了墨妃暄,已经到了上早朝的时辰,由于目前燕国只有几座小县城,人口和兵力有限,事情也不多,基本都是变革、招募、开办府邸的事情,因此辰凌决定三天开一次大的早朝会,其它时间里大臣有事,直接到御书殿面君,或把奏折呈递上来,每次早朝议决。
  今天的早朝,三公九卿的一些官员把目前开展的情况都陈述了一番,尤其是苏秦刚担任丞相一职,设立相国府办公署,四处挖掘、拉拢、招募名士,聘请进入相国府参政。
  军械库、冶炼坊、黑炭矿、千山铁矿开采等的一些大事,由少府顾彦章汇报一下进展,都在进行中,缺少资金和人力,因此进度缓慢。
  最后由辰凌分析决断,逐一拍板,落下实施措施,这一朝成为国君,还真有些不适应,尤其古代一些名词和说法都不一样,要听懂百官的话内容,再让百官听懂自己的说法,有一定的难度。
  “诸位爱卿,现在秦国正与中原齐楚魏五国对战函谷关,打了十日,相互损失惨重,无暇插手咱们燕地,所以外援和外敌都减弱,正是我们恢复元气的大好机会,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明年开春,燕国就会真正复苏过来,到时候,尔等都是燕国的功臣,不亚于再造燕国,开国之臣了。”
  众文官武将听得热血鼓舞,全部高声喏唱,拥戴开明的燕国储君。
  “寡人最后还有两件事要交待,第一,墨家这次来燕,带来了三十位研工巧技的能人,帮助我大燕兴起,今日起,由郭隗卿家负责,建立一个工技强化班,四处选拔十多岁的孩童,要求聪明伶俐,忠君爱国,还有一些懂工匠的人,上午传授工匠,下午传授孩童,学习墨家的冶铁、铸剑、机关等巧技,日后好为我燕国重用。”
  “老臣领命了。”奉常郭隗躬身领命。
  “第二件事,三路大军进入备战状态,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状况!”
  “臣等领命——!”大殿内武将们全部拱手领命。
  交待完毕,辰凌宣布退朝,回到后宫,派侍卫找来秦开,带着他出宫赶往步云山大营,去查看燕国的军事基地。
  经过大半个月的日夜建造,步云山大营初具规模,本来步云山属于燕国辽东以南千山山脉的余脉,号称辽南第一峰,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气势磅礴。
  自从两万大军驻扎后,开始在步云山要塞和制高点,设立岗哨和烽火台,搭建戒严防御线,严谨平民和难民、商贾途径山外的时候进入,查探军事基地的机密。
  军械库、冶炼坊都设在步云山里层山脉之间,依山而建,半城半山,形成一个山城堡。
  辰凌暂时没有带秦开去城堡,而是先直奔外面的新军大营,查看新军训练的情况,站在演武场的点将台上,俯视下去,许多的方阵正在加紧操练,这支两万新军分有长枪队、弓箭队、骑兵队、轻兵队、重甲队,列成方阵不停在操练着。
  呼喝声、厮杀声此起彼伏,新军训练,血气方刚,气势高涨,军人素质逐渐提升,只要有真正战场磨练一番,成长会更快。
  新晋升为大将军的荆燕,得知储君到来,一身戎装从方阵中走出,带着将领参见储君。
  辰凌为众将士引见道:“这位是荆燕将军,羽林军的统帅,这支人马是刚组建不久,正加紧训练,之所以叫羽林军,意思是野战军,丛林之中犹如长翅膀而定羽人,来去如电,出兵神速,这次袭击辽东城,就靠这支新军来执行任务。”
  荆燕大喜问道:“储君打算何时出兵袭击辽东城?”
  “就在入冬第一场雪夜,看天气,似乎快了。”辰凌回到。
  荆燕抬头看了看天气,笑着道:“储君,末将常年生活在辽东一带,对这里天气变化有所熟悉,现在辽东方向已经开始笼罩乌云,不出两日,必然会有降雪,而且往年今日,也差不多到了降雪的日子。”
  辰凌微笑道:“那太好了,全军准备,向辽东城进发,谋划如何拿下城池。”
  众武将相互看一眼,都摩拳擦掌,终于到了反击的时候,都要大干一场。
  “这位是秦开,八年前,被先王选成质子,送往东胡出质,如今被寡人派人接回,担当军方要职,日后作为三军统帅,你们都要好好辅助秦将军,听候调遣。”
  “遵命——!”
  众将中一些三十多岁的武将,都听说过秦开,纷纷见礼,恭喜他摆脱东胡,回到家国效力。
  “这次出兵,寡人不会让太多人知道,仅限于我们这支新军,兵贵神速,慢着延误战机,罗超,你立即派三百特种兵,潜伏到辽东城内,按照联络点,找到城内斥候,雪夜的三更天,开始纵火烧齐军的粮草仓库,另外一千七百名刀锋特种兵,埋伏在城外,等城内放出新号,立即攀爬城池,控制城头制高点,并打开城门,放骑兵入城,逐巷驱赶追杀齐军。”
  “末将明白!”
  “荆燕,你今夜速率领两万新军,携带五日粮食,轻装上阵赶往辽东,秘密进兵,埋伏在辽东城外,等袭城那晚,五千骑兵负责冲击,五千甲士负责攻占各城门,另外一万人马,埋伏在城外几处要塞,等齐军当夜逃出,进行伏击截杀!”
  “末将领命!”
  “秦开,你是负责这次行动的统帅,五日内,夜雪过后,我要听到攻占辽东城、歼灭齐军守卫的捷报!”
  秦开心里激动,想不到储君如此器重他,刚回来就委托重臣,知遇之恩,百死难报,有些哽咽道:“末将秦开,领命——!”
  “这是兵符,拿去吧,寡人在沓氏王宫等候秦将军大破齐军的捷报!”
  秦开接过虎符,沉甸甸的,心里的分量更重:君以国士待我,我以烈士报之,如此新君明主,我秦开定当不负君望,助储君完成复国大业,死而后已!
  辰凌把军事交待完,让众将军继续训练,并准备出兵事宜,他不想过多地插手过问了,如果事事都要他这个君王谋划细节,那么累死他,都不是合格的君王,身为君主,最重要是开明,知人善用,懂得明断是非就行了,不必样样都懂,自己躬身去做,否则天下大了,每天各地发生的事,何止万件?他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而且这也是锻炼将领的好机会,放手让他们成长,日后才能成为国家栋梁!
  离开大营,辰凌带着侍卫赶往山城,去看看冶炼坊进展。
  过了护城山河,进入山城门,半个月的建造,山城颇具规模,前面是小广场和大堂,后面山上鳞次而下都是一间间宽大的铸造工间,工匠师和铸剑师、工徒们正在忙忙碌碌地开工生产,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局面。
  
  第0225章 回到河东战场
  
  辽东城,又称襄平,是燕国北部往东的边界,战国时的燕国与箕氏朝鲜以清川江为界,东面襄平是燕国之地,清川江对岸,是燕州山城,为箕氏朝鲜建立的军事山城。
  山城作不规则方形,用石块建筑,分外城内城,外城东、西、北面城墙顺山势起伏砌筑,并砌有马面及护城短墙,南面利用悬崖作墙,崖下是衍水外城。
  箕氏朝鲜是在中国的周武王灭商后,商朝遗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联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这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纣王的叔父,名胥余,因封国在箕,所以称箕子;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
  洛语嫣站在襄平城楼上,一袭缎黄色长裙,雪肤樱唇,容颜绝丽,气质恬静淡雅,如云秀发随风飘散,仿佛谪落在尘间的仙子,叫人望之自惭形秽。
  洛才女望着箕子朝鲜和辽东的东南海岸线,她从齐军口中得知,燕国的二公子姬职已经回到了渤海边的沓氏城,步云山还要往东南,几乎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海岸边城。
  燕国的太子平则逃出了燕境,据说带残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