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解释了。

    这劣子是来寻求帮助的。

    『这倒是奇了……』

    魏天子脸上露出几许古怪之色,毕竟他很了解这个劣子的能耐,想当初户部那些郎官联名弹劾此子,都被此子翻云覆手般的权术化解,并且狠狠报复了户部一回,不夸张地说,如今朝廷六部,应该没有人敢去得罪、并且有势力得罪此子才对。

    可从儿子赵弘润那恭谨的态度不难猜出,这件事恐怕牵扯极大,否则,魏天子不相信他这个儿子会这般“卑躬屈膝”地过来请求帮助。

    想到这里,魏天子站起身来,迈步走向殿外,待等经过赵弘润身边时,他给他使了一个眼色:去殿外说。

    “陛下。”

    在殿下,宗卫沈彧等人瞧见魏天子迈步出来,纷纷叩地行礼。

    “平身。”魏天子点了点头。随即便领着儿子赵弘润走向垂拱殿对过的园子里。

    期间,沈彧等人隐隐护在周围,可能为了防止他们父子二人的谈话被第三者窃听,这份谨慎。让魏天子暗暗点头。

    虽然说魏天子并不认为宫内有什么人胆敢窃听他私下间的谈话,但是沈彧等宗卫们的这份警惕,他非常认可,这就跟尽管是在宫内,但似沈彧等宗卫每晚也必定会有一人护着赵弘润、值守在自家殿下的寝居内一个道理。防微杜渐嘛。

    “那些蜡烛的事,进展如何了?”

    走到一个小池塘旁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魏天子扭头望向赵弘润。

    赵弘润耸了耸肩,说道:“这件事儿臣已全权委托给虞部与仓部两个司署合作。”

    魏天子闻言丝毫不觉有什么意外,点点头赞许道:“这件事,你做得很好。”

    的确,针对这件事,魏天子是非常满意的,不单单是因为赵弘润所执掌的冶造局改良了蜡烛的生产工艺,更是因为赵弘润在分配利益方面做得非常好。并没有一个人吃独食,而是将利润分给了工部与户部,这是上位者应具备的器量与应该学会的驭下之术。

    “不过朕听说,你叫人从国内各地运来大量的铁矿,又在城外造了许多地炉,是打算冶铁么?”魏天子好奇地问道。

    对于这件事,魏天子还是很上心的,毕竟冶造局向来就是大魏冶铁工艺的前沿,关系着大魏冶铁工艺的水准。

    在他看来,冶造局改良出生产蜡烛的工艺。哪怕赚钱再多,也是“不务正业”,好在这个儿子并没有被巨大的利润冲昏头脑,将在那些蜡烛上所占的利润。转化了大量的矿石与大批建造在城外的工坊,显然是准备大干一场,这让魏天子逐渐放心将冶造局交给这个儿子打理。

    “是的,父皇。”赵弘润坐在其父皇对面的一块石头上,正色说道:“儿臣以为,冶造局原先熔炼铁胚的方式。过于陈旧落后,儿臣以为,与其叫工匠们几块几块地熔炼矿石,不如在城外建造几座地炉,一次性熔炼几百石(一肃石大概一百公斤)的矿石。”

    『……』

    魏天子闻言为之动容,他当然清楚,赵弘润口中所指的『石』,指的是『肃石』,几百肃石的矿石,那相当于近千旧石制的重量,那得有多少?

    “那些在城外刚刚竣工的地炉,就是为了熔炼铁胚?”魏天子皱眉问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正是!”

    “……”魏天子凝重地望了一眼儿子,旋即疑惑问道:“既然你已拿定主意,为何还不开工呢?”

    “因为原料不足。……儿臣已计算过,按照儿臣熔炼铁矿的方式,我冶造局开工半个月,至少就要歇差不多半年。”

    “矿石不足?”魏天子闻言乐了,摇摇头笑道:“铁矿在我大魏可还算是富足的……”

    “话虽如此,但那些矿藏并非在大梁,凭借仓部如今的水运量,运载矿石的速度,不足以支撑儿臣用地炉大量熔炼铁胚……”

    『竟然……』

    魏天子吃惊地望了眼儿子,在估算了一阵后,徐徐点了点头。

    见此,赵弘润压低声音说道:“因此,儿臣有意在大梁的南边与北边分别建造两座河港船坞,借鉴楚国的造船工艺,先打造一些大运载量的船只……”

    『这是好事呀……』

    魏天子心中不解地嘀咕了一句,旋即,他好似想到了什么,眯着眼睛问道:“你看中了哪两块地造河港?”

    “南侧的祥福港,以及北侧的博浪沙!”

    『博浪沙?』

    魏天子眼眉一挑,隐隐已猜到了几分眼前这个儿子的来意。(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靠山(二)

    『博浪沙……那可是在原阳王一系的封地内啊。』

    魏天子皱眉思忖着。

    作为统治着整个大魏疆土的君王,魏天子不敢保证能记住国内的每一块土地,但是大梁周边地方,他还是很清楚的,怎么可能不晓得博浪沙就在原阳国的东郊,属原阳王那一支他姬姓赵氏分支的族人所有。

    沉思了片刻,魏天子皱眉问道:“你是想让朕出面,替你争取到那片土地么?”

    虽然他话是这么说,但不可否认,此时的魏天子着实有些头疼,毕竟原阳王那一支并不是他封的,而是他大魏开国先王册封的,属先王遗留。因此,除非原阳王那一系主动认可这件事,否则,哪怕他贵为当今大魏君王,也无权去侵夺同族的封地。

    宗府的态度,国内其余姬姓赵氏旁支对此的态度,使得这件事牵扯极大,一个不好,他就会失去姬姓赵氏族人的支持。

    “不能换一块地么?朕指的是博浪沙。”

    思忖了半响后,魏天子有些头疼地问道。

    而就在这时,却见赵弘润笑了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其父皇,口中笑着说道:“事实上,此事儿臣已经解决了。”

    『解决了?那你过来找朕做什么?』

    魏天子将信将疑地接过纸张瞅了几眼,旋即立马面色微变。

    毕竟这份契约上写地清清楚楚:原阳王士子赵成琇将博浪沙那十几里地,以十五万两的价格租给了他这个儿子,租期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年。

    虽然是租借,可这跟售卖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

    皱眉瞧了一眼赵弘润,魏天子再次将目光投向手中的契约,面色越来越沉。

    他在意的,并非是赵弘润钻了大魏的刑律,在明知大魏刑律不允许封地私下售卖的情况下,以这种租借的方式达成问题,毕竟姬姓赵氏宗族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规规矩矩地不择手段。只要是不违反基本原则,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用的。

    因此,赵弘润有本事将这块原属于原阳王一系的土地转为他自己私有,这是他的本事。魏天子只会赞许,并不会指责。

    可问题就在于,这份地契侵害了原阳王一系的利益!

    不得不说,魏天子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君王,他自然明白。别看如今博浪沙还只不过是一块荒地,但是一旦他儿子赵弘润投入大笔资金将这里建造成河港,这块名为博浪沙的土地,其价值必定将迅速升值,然而原阳王赵文楷那个愚蠢的世子赵成琇,竟然以区区十五万就将这片土地卖给了赵弘润,这简直就是愚蠢之极!

    而比起那个愚蠢的远房族侄,自己这个儿子……

    魏天子忍不住瞥了一眼赵弘润,暗自将自己儿子与那个族侄赵成琇比较了一番,所得出的结论。让身为人父的他体会到了一种莫名的骄傲。

    “宗府……找上你了?”魏天子语气平静地问道。

    赵弘润闻言微微吃了一惊,不过转念一想,倒也不觉得奇怪了,毕竟眼前这位父皇,是他都没有把握能战胜的明君,他能猜到这个可能性,这并不意外。

    “是。”赵弘润点点头,如实说道:“二伯约儿臣今日到宗府去一趟。”

    听闻此言,魏天子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古怪了,毕竟他已经猜到了赵弘润前来找他的目的:“你是要朕给你撑腰么?”

    赵弘润笑着说道:“老子替儿子撑腰。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嘛!……对吧,父皇?”

    『……』

    魏天子颇有些哭笑不得,毕竟平日里可不见眼前这个儿子如此乖巧。

    无语地摇了摇头,魏天子沉吟了片刻。简洁地说道:“说服朕!”

    『嘁!』

    见刻意地讨好并没能达成目的,尽管此事并未出乎赵弘润的意料,但依旧使他有些失望与不满。

    这便是皇室父子与一般家庭的区别所在,身为一国之君的魏天子,是不可能仅凭赵弘润一声『父皇』讨好而决定支持他的。

    想了想,赵弘润正色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快速提升国力的战略,最好是先集中力量集中技术发展某一块地,以集约管理取代旧有落后的,单纯靠人力推动国力的旧模式。……即资源集约、工艺集约、与人力集约。”

    『……』

    魏天子张了张嘴,心情着实有些复杂,毕竟有时候,当眼前这个儿子针对大魏目前的弊端与日后的发展方向侃侃而谈时,作为人父的他,竟然隐隐有种跟不上儿子思维的感觉。

    说白了就是,他听不懂。

    “说得具体些。”魏天子打断道。

    可能是猜到了什么,赵弘润顿了顿,补充说明道:“所谓的集约化,指的就是高效、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利润为最主要方针。……打个比方,就说蜡烛的那件事。原本我大魏国内的蜡烛,乃是由虞部与国内众多大大小小的工坊制作,因为工艺的关系,人力投入极大,但是效率,即每日内产出成品蜡烛的数量却并不高,运输、销售的渠道也很混乱。而如今,我冶造局负责打造与维修模具,虞部负责生产蜡烛,仓部负责从市场收购原料以及向市场推出成品蜡烛,这整个过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比起以往少了许多,但是利润却比起以往何止翻了一倍,为何?原因就在于冶造局、虞部、仓部三者间分工明确,各自负责整个利益链的其中一环,似这种提高工艺技术,削减所需人力并且提高人力相关经验的方式,便是集约式管理。”

    “唔。”魏天子点了点头,他大致是记住了,不过想要弄懂,恐怕还要回去后仔细琢磨琢磨,或者与三位中书大臣相互探讨一番:“这与你建造河港有何关系?”

    “父皇别急,容儿臣慢慢道来。”赵弘润顿了顿,又开口说道:“而我冶造局的发展模式,儿臣也是沿用这条方针,其具体步骤就是。在大梁城外建造一片工艺顶尖的工坊、地炉等设施,父皇不妨可以称呼其为『工业区』。这片工业区,儿臣已决定不惜成本来建设,使我冶造局拥有国内最优越的工坊与地炉等设施。同时,培养熟练工,并且磨练工匠们的现有技术,如此一来,制造器械的效率便可大大增加。……父皇可以视为。日后儿臣所建的那片工业区,将会是我大魏最高效率的生产基地。国家若需要武器,工业区凭借顶尖的模具熔铸技术,可以成批成批地出产武器;而若是国家需要防具,同样的道理,我冶造局亦能在短时间内出产远超世人想象的防具。为何?因为这片工业区,集中了最顶尖的设施、最顶尖的工匠与最顶尖的技术!”

    说到这里,赵弘润抬头望了一眼魏天子,忽然反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