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少君听得稀里糊涂,迟疑说道:“余还是不能理解。”

    听闻此言,武信侯沉吟了片刻,沉声说道:“少君殿下,您要明白,我军的目的,并非只是击败魏公子润所率领的魏国军队,正重要的,是让我大秦获得利益。因此,我军应当尽量避免与魏军正面冲突……”

    『可若是避免与魏军正面冲突,如何打败魏国获得利益?』

    秦少君不解地看着武信侯,随即,他灵机一动,说道:“韩楚?”

    “正是!”武信侯公孙起似夸赞般点了点头,捋着胡须笑着说道:“我军没有必要与魏军正面交锋,待等魏国本土被韩、楚两方攻陷,纵使魏公子润不情愿,他也只能率军回师,到时候,我军便可兵不血刃拿下三川,甚至于,攻打魏国本土……”

    “可万一魏国挡住了韩、楚两国的进攻呢?”秦少君问道。

    “以一敌三?”武信侯公孙起哂笑着摇了摇头:“如今中原,魏、韩、楚三雄并立,魏国以步弩胜,韩国以骑兵胜,楚国以兵众胜,以一敌一,难保胜利,以一敌二,则必败无疑,更何况是此番魏国以一敌*****S:公孙起没有把宋地的南宫垚算进去。』

    说罢,他一脸笃信地说道:“别看魏国眼下尚未暴露败迹,但他撑不了多久……眼下已经是十月份了,天气逐渐转寒,无论是韩还是楚,相信都希望在寒冬来临之际,尽可能地削弱魏国,免得魏国在经过一个冬季后恢复几分战力。因此,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韩军与楚军的攻势会愈发猛烈……而一旦魏国撑不住了,魏公子润就只能退守本土,眼睁睁看着我大秦将三川收入囊中。”

    说罢,他转头看向秦少君,正色说道:“此战,我军可以不战而胜,而出兵占据那座魏营,则必定会与魏军交战,这反而趁了魏公子润的心意。……因此,烧却魏营,拒不出战,纵使魏公子润有天人之智,亦奈何不了我军。”

    “受教了。”秦少君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名士卒匆匆走入帅帐,叩地禀告道:“报!函谷外发现魏军,疑似魏公子润麾下兵马去而复返。”

    “什么?”

    武信侯公孙起闻言不禁皱了皱眉。

    『怎么回来地这么快?』

正文 第1188章:愈演愈烈的战场

    片刻后,武信侯公孙起便领着秦少君、王龁等人,登高眺望山下远方,果然瞧见有大队人马打着『魏』、『商水』、『川雒』等繁多的旗号来到函谷外的平地。

    “魏军怎么回来得这么快?”秦将王龁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毕竟按照他们的估算,魏公子润最起码也得在七八日后才能返回函谷,甚至于,还不止七八日。

    “莫非是出现了什么变故?”秦少君顺嘴说了句毫无营养的话。

    而此时,武信侯公孙起目不转睛地盯着远方的魏军阵势,半响后,他沉声说道:“魏将司马安……了不得的将才!”

    “什么?”听到武信侯公孙起那没头没脑的话,秦少君、王龁等人皆一脸困惑。

    见此,公孙起微皱着眉头解释道:“诸君且观山下魏军,伐木、立营、搭建兵帐,各司其职,整齐有序、镇定从容,这就表明,魏将司马安仍然活着。否则若司马安已故,魏军的气势不会如此……平和。”

    『……』

    秦少君忍不住看了一眼公孙起,随即再次将目光投向山下的魏军。

    他是没看出魏军的“平和气息”,他只知道,山下的魏军数量太多了,以至于无形中有一股压力袭上他心头。

    “估算日程,不可能是魏公子润救的司马安,日期对不上。王戬将军善攻善守,就算兵力远不如魏军,但凭着麾下数千铁鹰军,也断然不可能败得如此轻易。……换而言之,魏公子润多半是扑空了,白白跑了一趟,待等他率军抵达卢氏时,司马安已自行解围。”

    说到这里,武信侯公孙起转头眺望雒南盆谷方向,继续喃喃说道:“若魏将司马安是自行解围,那么就意味着,雒南盆谷的羯部落已覆亡……不好,不好。”

    摇摇头,他招来一名护卫,沉声说道:“速速派人通知国内,请大王派兵将驻援『蓝田』。……司马安或有可能穿越秦岭,兵袭我大秦境内。”

    “是!”护卫领命而去。

    在旁,秦少君与王龁听得颇为心惊:难道这场仗,竟会波及到秦国本土?

    数日后,魏军在函谷山外重新建造了一座军营。

    由于想尽快结束秦川这边的战事,因此,在军营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赵弘润便下令商水军到函谷前搦战。

    但函谷山上的秦军对此毫无反应,任由山下的魏军破口辱骂。

    或有一些秦军兵将忍不住心中气愤,强烈要求出兵与魏军交战,却也被武信侯公孙起强行压制下来。

    待等到十月初九时,见秦军龟缩不出,魏军遂尝试攻打函谷。

    但遗憾的是,由于秦军有足够的时间将整座函谷军营建造有如铁壁一般,以至于商水军对函谷的攻坚战并没有什么收获。

    『果然,武信侯公孙起是打定主意龟缩不出了……』

    从始至终旁观了两日魏军对秦军的骂阵,见秦军丝毫没有出兵的意思,赵弘润恨得牙痒痒。

    在他看来,武信侯公孙起说什么『从函谷始、以函谷终』,摆出一副欲在函谷与他魏军决一死战的架势,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以『拖』为重点的战术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若要强行攻打函山,赵弘润还真没有什么把握。

    毕竟在他眼中,秦军在函谷狭口两侧山峦上建造了连绵十几里的营寨,这片区域打造地固若金汤,纵使商水军这支精锐强行攻打,恐怕也未见得能攻陷这座秦营——至少,强攻的伤亡,是赵弘润所无法接受的。

    按常理来说,强攻不成,那么就只有采取偷袭,不过,赵弘润对此毫无信心。

    似武信侯公孙起这等深谋远虑的人物,会不提防魏军的袭营?

    赵弘润是不信的。

    碰碰运气这种事,毫无意义。

    当晚,赵弘润亲笔写了一封战书,命几名纶氏部落的骑兵送到秦营。

    待等武信侯公孙起收到之后,不禁失笑,因为赵弘润在那份战书中只画了一群缩头缩脑、栩栩如生的乌龟。

    为首一只大乌龟,旁边还写着『此武信侯公孙起也!』的字样。

    当时,看到这幅图画的秦将们一个个气得满脸涨红、火冒三丈,就连秦少君亦有些生气,在心中暗自嘀咕:可恶的家伙,你是把我也骂进去了么?

    唯独武信侯公孙起镇定自若、笑容可掬,对左右护卫笑道:“魏公子润亲笔所绘之图,纵观我大秦,唯某独一份也!”

    随即,他命人赏了那几名纶氏部落的战士每人一小口袋米,并让他们回魏营传话:多谢魏公子赐画!某亦回赠一些公子所缺之物。

    那几名纶氏部落的战士不知其中用意,遂带着几个小口袋的米返回魏营,将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赵弘润。

    待听罢纶氏部落战士的讲述后,赵弘润亦气地心中发堵,因为武信侯公孙起分明就是在拿粮食反讥他,讥讽他魏军缺粮的事实。

    魏军缺粮么?

    缺!

    非常缺!

    其余几个战场暂且不说,且说赵弘润这边,他麾下的军队,有七成士卒靠每日杀羊充饥,堪称奢侈之极。

    可这奢侈背后呢?损失是何等的惨重。

    别看魏军抢掠了包括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在内的三川境内所有不愿臣服于魏国的部落的羊群,收刮了几十万头羊,但对于赵弘润麾下二十几万军队而言,这几十万头羊就算全部宰杀,又能支撑几日?

    十日,不能再多了。

    而在此之后,二十几万魏军就要陷入缺粮的窘迫境地。

    “给我增派打造投石车的人数!”

    在听罢了武信侯公孙起的回覆后,赵弘润在沉寂了片刻后,似咬牙切齿般下令道。

    其实在返回函谷山前的时候,他就已经下令麾下士卒打造投石车,毕竟『武信侯公孙起想要采取拖延战术』的猜测,他早在雒城时就已有所猜测。

    当时,赵弘润就预感此番他们魏军攻打函谷会是一场旷日鏖战,因此,他命人送信回国,让冶造总署派人押运石油桶弹前来三川。

    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赵弘润尽量避免再使用石油用单这种战略级别的杀伤武器,但眼下魏国头难当头,他就顾不得许多了。

    什么污染、什么泄密,统统靠边站!

    若国家都覆灭了,函谷这边污染不污染,还有什么关系?石油的秘密泄露不泄露,又有什么关系?

    十月十二日,第一批粮食运到了三川前线魏营。

    这批粮食,可不是魏国朝廷出的,而是赵弘润招募的『王用商人文少伯』从国内以及卫国收购的粮食,毕竟朝廷户部承担『河内战场』与『宋郡战场』这两线的粮草输运已经是力有不迭,因此,赵弘润才会想尽办法自己解决粮草事宜。

    甚至于,为了缓解米粮的压力,不惜让麾下军队的士卒用羊肉充饥。

    此番,文少伯并没有亲自前来,他只是让心腹家卫,催促着民夫将粮食运到了雒城,交割给了他的义兄弟,即赵弘润的幕僚介子鸱,而介子鸱在得到这批粮食后,承担着送粮至函谷、卢氏、横涧,以及河东的汾阴等几个局部战场的魏军手中,用微薄的粮食储量,维系着整个『魏西战场』上多个局部战场的粮草供应,每次押送,不多一分、不少一分,算得清清楚楚、仔仔细细,如履薄冰般让『魏西战场』上诸路魏军都不至于陷入缺粮的困境。

    纵使是赵弘润都佩服不已。

    另外,与粮草一起送到的,还有文少伯的亲笔书信。

    文少伯在信中告诉赵弘润,魏国本土与卫国的粮食已出现了紧缺,因此,他正准备远赴齐鲁之地,找齐国收购粮食。

    这是赵弘润的主意。

    毕竟齐国虽然仍在内乱,赵弘润的兄长赵弘昭(姬昭)辅佐公子白,暂时还未彻底击败后者的几位兄长,但总得来说,由于田耽、田讳、田骜、田武等齐国名将皆遵从齐王吕僖的遗命,选择支持姬昭与公子白,使得姬昭目前已在齐国的内乱中取得了优势,只不过离平定内乱尚有一段距离。

    而在这种情况下,姬昭虽然没办法出兵帮助母国,但却可以在粮食上提供一些帮助。

    问题就在于『梁鲁渠』。

    事实上,魏国与鲁国合力建造的『梁鲁渠』,其实已建成了九成,目前最大的阻遏,来自宋地正统叛军首领宋云的势力——这是一支既不服从魏国、又与降魏宋将南宫垚为敌的宋地本土叛军。

    为了这条河渠,鲁国的士兵去年就与宋云的叛乱军发生了几次冲突,但很遗憾,鲁国的工匠名扬天下,而鲁国的军队嘛,在暂时失去齐国钱粮照拂的情况下,说实话弱得与卸甲的齐国士卒不相上下,以至于被宋云的叛军在『泗水…微山湖』一带打得灰头土脸。

    可没想到的是,当南宫垚反叛的时候,宋云却站在了魏国这边——较真来说,宋云并没有确切表示站边魏国,可他却在大力进攻被南宫垚控制的宋郡诸县。

    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