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回给乾隆,自己则自缢身亡。
  战至深夜,浓雾四起,清军乘机各自逃散。
  乾隆帝听闻明瑞大败身亡的讯息,震怒无比,将额尔登额逮捕进京,处以磔刑,同时北路军的云南提督谭三格也被处死。明瑞的灵柩归京后,乾隆帝亲临吊唁,赐谥号果烈。
  乾隆此时对于缅甸终于有了新的认识,不想继续战争。
  只是,此时已经骑虎难下,满清已经容不得再次失败,更何况,明瑞还是自己的心腹爱将,也必须为他报仇雪恨。
  而且,缅甸的求和信也刺激了乾隆。缅甸以战胜国自居,认为罢兵议和有利于两国,若是清廷不肯,缅甸也不怕。同时缅甸也提出,要将波龙、卡瓦等已归附于清廷的土地及人口,归还给缅甸。在军机处翻译的缅甸来信中,缅方甚至称:“若留在你们地方,理上不应该,恐怕后来要带兵来要这些人,你们天朝大皇帝又要见怪了。”
  这封信把乾隆气得七窍生烟,大骂道:“不知天高地厚,肆口妄言,竟与犬吠无异。”
  乾隆打算第四次远征缅甸。
  再次以以傅恒为经略,阿桂、阿里衮为副将军,开始了第四次远征。此外还有海兰察、额森特、普尔普、哈国兴等勇将。可以说,第四次出征缅甸汇集了乾隆朝最多的名臣勇将。在兵力、后勤上乾隆也做了充分准备,从全国各地调集精锐兵丁约四万余人,又征调马骡六万多匹。
  只是,众人到了缅甸,才发现发现实际情况更为艰难。缅甸水土潮湿,瘴气弥漫,易发疟疾、痢疾等疾病,官兵感染疾病者甚多。其地势异常险峻,粮草补给困难,许多地方骡马难行,只能靠人力。
  因此阿桂、阿里衮在前方按兵不动。
  接着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带着满蒙精兵超过万人从北京出发,原本是打算支援缅甸战场。不过,与历史不同。此时由于江南发生了意外的事情,傅恒不得不转向东南。
  乾隆不得已;改以阿桂为主将,严令马上出击,阿贵无奈出兵。
  结果是显然的,清军还是败了,打败清军的不是缅甸人,而是缅甸的气候,清军因为不习惯缅甸的湿热气候,损伤大半,已经无力再战。
  在清军陷入困境时,缅甸统帅诺尔塔突然给了清军一条生路,决定停战议和。诺尔塔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人口众多,此次击败了清军,恐怕将会彻底刺激乾隆,引来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入侵。故而力排众议,决定停战议和。
  阿桂与缅甸人达成和议。和议签订后,阿桂迅速撤兵,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只是,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就私自与缅甸议和,让乾隆很失望。
  果然,乾隆得知阿桂签署和议后大怒,不久,阿桂被革职留任,不久又免去阿桂两个儿子御前侍卫的职务。次年,因为阿桂反对乾隆再次出兵攻缅,免职,作为普通士兵效力赎罪,两个儿子被发配边疆。
  乾隆南征缅甸,其实以失败告终。只是,东南战场也不让他省心。


第八十一章 烽火江南(一)

  68年春,大名台湾府,台南,现在已经被改名,与郑成功时期极其类似,叫明京,仅仅是前面少了东都两个字。
  王秋已经看了一个上午的文件,眼睛酸涩,老腰也酸痛起来,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黄冠城在边上看到了,赶紧过来帮他捏捏肩膀。
  王秋笑着说道,“冠城,你已经是内阁次相了,却要做小厮的活。”
  黄冠城也笑了,“首相,在您面前,我永远是您的学生。”
  黄冠城是个孤儿,自小被王秋收养,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只是一向称呼王秋为先生而已。
  王秋是个闲不住的人,稍微休息下,就进入正题,“冠城,前段时间我让你们汇总下台湾现在的情形,你们做好报告了?”
  前段时间,借鉴新华夏的做法,大明也每年都出台一个类似白皮书的国情咨文,阐述一年以来的国家总体情况。
  黄冠城说,“嗯,这国情咨文已经准备好了,正在最后润色。”
  “不用太多润色,我要先看看。”
  黄冠城将咨文交给王秋。
  从政治层面,按照崖山人的建议,大明将土地从地主阶层剥夺转移到农民阶层,不仅增加了税赋,还大大赢得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民心,大明在台湾受到的拥戴已经超过了明郑时期。
  经过一年多的整军备战,大明台湾府已经拥有了一万三千名正规军,全部装备遂发枪,与新华夏的米尼枪相比,也就是没有膛线,射程少了有四成,但是胜在无膛线的枪管容易制造,子弹也不用车制,加工难度都很低。在引入了新华夏的冲压机后,台湾已经能够生产火枪与轻便的火炮,子弹与实心炮弹也能够自己生产。由于*与炮管配合度较高,这些都需要从新华夏进口。
  虽然如此,台湾军队的武器装备已经不落后于此时的西方国家了。
  自信满满的大明台湾府打算出兵东南,先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了。
  68年6月,明军出兵1万,进攻厦门。
  先是金门岛,而后厦门岛,接着就是厦门岛周边的大陆地区。此时的厦门岛因为上一次华夏海军的肆虐,人烟极度稀少,驻军更是全无。
  大明虽然轻松占领了这些地区,但是不仅财物没有什么进项,就是人口也没有多少,只有不到一千老弱,被掳至台湾。
  不死心的大明继续向北用兵,接连劫掠了泉州、福州、宁德、温州等地,获得2万余口人。
  此次军事行动,按照崖山人的标准,算是失败的,因为并没有带来经济利益或者说是其余的实利,甚至无法抵消出兵的费用。但是从政治层面上讲,却是相当成功的。
  听闻台湾劫掠沿海,丧失制海权的满清知道,表面强大的大清已经难以防范海上来敌以保护东南沿海。思前想后,决定仿效顺治故例,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只是此一时彼一时。顺治时期,人口只有四五千万,而乾隆时期,人口已经2亿,在东南沿海,更是人口的密集区。
  据测算,待迁徙区域的面积四五万平方公里,人口恐怕已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了。最糟糕的是,东南沿海土地已经人满为患,在哪里找到空地安置这些人?只能在遥远的湖广甚至东北安置这些人口。
  一去上千里的移民对于老百姓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痛,因为这代表着自己已经无法拜祭自己的列举祖列宗了,这对一向尊崇祖先的汉人来说,自然是不能忍受的。
  藏身在福建的郑开的徒子徒孙,福建漳浦人卢茂,在乡间大肆串联,于68年8月趁机举事,附近不甘移民的老百姓,响着云集,人数超过两千人,比历史上的几十人规模可是大了太多。这是因为漳浦正处于福建沿海,全县近半的人口都在迁徙范围之内,抗争的百姓自然众多。更有利的是,郑开的徒子徒孙从台湾运送来了大量的武器,不仅有大刀长矛,还有不少的火枪,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底气。
  更有利的是,漳浦县城此时并没有多少守备力量。因为县衙的衙役与县内的驻军都被派出去弹压并强制老百姓外迁,县城反而空虚了下来。
  结果就是,卢茂的起义军十分顺利的就攻占了县城,知县徐观孙被捕,把总曾大猷战死。
  攻占县城后,卢茂义军声势更加浩大,县城内的无业游民、失地农民、手工业者这些无产者纷纷加入,起义军滚雪球般壮大,很快超过了七千人。虽然战斗力不咋地,但是人数上,确实挺唬人的。
  卢茂在县城站住脚后,马上声称,接受大明的领导。
  远在台湾的大明政府没想到,一招无心插柳竟然能够成功。此时的台湾已经将据说是朱元璋后人的朱永辉推为大明皇帝,作为橡皮图章使用,而王秋是首相,掌握全部大权。王秋以大明皇帝的名义,封卢茂为安康伯,余者皆封子爵。
  不仅有名义的鼓励,还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了漳浦县城。
  并且,台湾根据新华夏军事顾问前特种兵军官,现在的新华夏陆军二号人物,兼事实上的台湾最高军事官员——孙洪凯的建议,让他们最快的速度,扫荡周围县城,以壮大声势。
  作为后援,台湾省将出兵福州,以最大程度的牵制清军主力。
  不仅如此,孙洪凯还以大明的名义,向新华夏求援。毕竟,大清此时陆军的实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孙洪凯并不相信光凭台湾的实力,能够叫板大清。
  新华夏对*江南沿海的动乱也十分关注。现在北美领土已经基本稳固,与苏族联盟也正式形成,简而言之,北美无战事。
  新华夏此时已经有三千五百人的现役陆军部队,海军则有大约三千人,定远级战舰4艘,旅海级驱逐舰8艘,还有明辉号与其余的运输船只数只。无论从精力还是实力上,都有干预满清的可能。更何况,此时的满清,已经遍地起火了,火中取栗,是崖山人最喜欢做的事情。
  新华夏海军不仅带上了自己的陆军2000人,还将克罗人雇佣军1300人,与海外军团的1000余人,全部派往远东。
  不过,为了观察形势,还是先抵达台湾,于大明会同协商以后的对策。
  说实话,这真的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稳妥起见,自然是经略福建,再图两广,进而湖南、江西,向北面依次图之。这是后世老蒋的套路。这样的策略,表面上是稳妥的,但是,其实是最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当时的老蒋,面对的是四分五裂的对手。而现在的满清,还是铁板一块。给自己时间,却是更给满清以时间,对满清反而更加有利。起义初期满清会反应不过来,但是,满清在初期的震撼过后,完全可以以实力完全碾压,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还有一条是直接北上,攻占南京,以南京为基点,南下扫荡,以求获得稳妥的后方,进而割据江南,以江南的人力物力,很容易拖垮满清,并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洪秀全的套路。就是进占南京必然会遭受南北两方面的夹击,比较难以支撑。所以,洪秀全失败了。
  最后一条,越过南京,直奔北京,打掉满清的首脑,让满清不战自溃。这条最为冒险,虽然一旦成功,就相当于提前预定了整个中华。但是成功概率极低,因为满清的军事实力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东北,以新华夏与大明的军力根本无法对抗。
  孙洪凯与王秋等人越讨论越是情绪低落,毕竟成功的难度太大。
  在边上原本旁听的新华夏海军总司令吴永恒却是哈哈大笑,让众人都对他直皱眉头,孙洪凯更是怒目相向。
  吴永恒笑道,“你们啊,都是钻牛角尖了。在我看来,我们所有的目标都能实现,虽然我们势力较弱,但是我们海军强啊。后世……”发现自己说漏嘴,赶紧改口;”因为我们可以采用蛙跳战术的。有海军的超高机动性,一万可以当多少万使用。比如,先攻打北京,而后迅速南下攻打南京,只要攻城不太耗时,完全可以在敌人没有刚反应过来之前就跑。当初英国……”发现又要说漏嘴了,赶紧住嘴。
  虽然言语没有说全,孙洪凯却已经明了意思。
  当初的英国攻打满清,之所以能以较小的代价,就让满清屈服。不仅在于满清孱弱,还在于海军所拥有的机动性。以蒸汽动力船的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