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苏辽的介绍,代郡朱家是江左朱家的分支,三十年前随着宣武北统,朱家几位在北地坐镇,留下了这支分支,得益于朱家在江左的稳固经营,在朝中的深厚人脉和影响力,代郡朱氏的发展也算顺利、平稳,在本家的支持下稳步提升,三十多年的时间,两代人的经营,到现在第三代人慢慢崛起,已是树大根深了,在代郡排名第一;”
  “代郡王家,则是太原王氏的分支,这里离并州不远,王氏将之视为扩张的方向之一,所以代郡王家势力不小,与并州相互扶持,扩张迅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代郡王氏都为代郡世家之首,这两年因为匈奴崛起,太原王氏遭遇困境,没有功夫顾得上这些小宗了,以至于代郡王家的排名下降许多,不复之前的高调,让朱家得了头名;”
  “至于郑家,倒是代郡土生土长的世家,自东汉末年起家,经过百多年发展,已初现气象,但有传闻,说此家祖上实为胡人改姓,郑家的人是不会承认的,也曾经大肆打压过相关的言论,结果弄巧成拙,越传越广,最近几年郑家放任不理,这种说法反而逐步平息了;”
  “至于唐家,按说也本地世家,不过擅长商贾,是最近二十年来崛起的家族,底蕴比起其他几家稍有不足,多被打压,之前陆区为太守,就是以唐家为切入口,震慑了代郡上下,确立权威,其家族事后曾试图反抗,却被反复打压,到现在还没恢复元气,不过到了陆区为政的后期,唐家已经学乖了,行事颇为低调,也学会了逢迎,在陆区离开前,已经有了一丝起色。”
  陈止心中转过资料,表面则和唐允客气的交流,说着没有营养的场面话,听着对方介绍坞堡里的种种特色、事项。
  这人话里话外都在标榜他唐家对朝廷、对郡守的忠心,以及在地方上经营有方,免去了不少人的后顾之忧。
  “匈奴来时,兄长唐典就立刻安排起来,让我们做好准备,坞堡中的布置和安排,都我兄长的一番苦心,命令一下达,里里外外忙碌起来,很快就将事情安排妥当,所以损失极少,除了我这边,唐家的几个村庄,皆因兄长之故,几乎没有损伤。”
  唐允一副尽心尽责介绍的样子,指着几个防御工事的时候,顺势提到了自家兄长,字里行间充斥着敬佩和推崇。
  陈止已明其意,询问了几句之后,然后就对卢讲说道:“我记得唐典此人,好像曾经担任过都尉吧?”
  卢讲暗暗埋怨唐允多事,却不得不点头回应:“不错,太守真是好记性,只是看了一遍名册,就记下来了,唐典曾为都尉,也颇有建树。”他当然知道,唐家一直渴望改变颓势,扭转当下的局面,但被其他几家阻拦,收效甚微,若能押宝新太守,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听唐允的介绍,坞堡内外的防御事宜都是他布置的,如此看来,这个唐典是有些能耐的,嗯。”陈止顺着话就说了下去,让唐允面露喜色。
  唐允正想再接再厉,看了一眼天时,就道:“太守,这时候也不早了,要不您在我这里用过午膳再回去?我这就让……”
  “不用了,城中还有拓跋部来的宾客,太守要过去招待。”卢讲可不想再让唐允说什么了,防止节外生枝,因此提前打断,陈止也顺势点头。
  唐允满脸遗憾的道:“真是遗憾啊,那只能等其他时候,再设宴邀请太守您了,若是太守有暇,随时可以来我唐家,家中上下,扫榻相迎。”
  随着这句话落下,整个行程也算完结,陈止领着众人告辞,离开了坞堡,走在路上,陈止貌似无意的问道:“这座坞堡名为解山堡,但我看这附近没有什么山,是如何得名的?”
  卢讲也摇头道:“这个下官倒不甚清楚。”
  突然,他身后却有一人说道:“属下倒是略知一二。”
  卢讲转头看去,见是自己的主簿刘广,点头道:“嗯,刘广你来说说。”
  刘广拱拱手,先给陈止行了礼,这才说出缘由。
  “太守、县令,二位刚才入堡不深,所以才不未发现,其实此堡是建在小丘之上,也就是原本的解山,只是并不陡峭,本是解家村借地势抵御贼匪的,久而久之就成了庄园,待唐家接手,就发展成了坞堡。”
  “原来是这样,”陈止点点头,对卢讲称赞道:“你这个主簿,倒是博闻。”
  卢讲笑道:“刘广出身代县刘氏,对这代郡,尤其是代县内外的事尤为了解。”
  陈止看了刘广一眼,点点头,脑中则闪过了有关刘家的一些记录和信息。
  代县刘家,也是大族,最近几年,更是被称为四大家族之外的第五大族,影响力逐步从代县,朝着整个代郡辐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当地大族,很多外地来人,不明所以,往往错把刘家列入代郡四大家族之中,被戏称为四大家族有五家。
  这些大族,都是陈止着重了解的对方,要治理地方,免不了要和他们打交道。


第420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动
  简单说了几句后,陈止又提到:“你说这个解山,之前是解家村聚集之地,后来被唐家得手,这里面有什么缘故么?”
  卢讲默然不语,而刘广倒是给陈止解惑道:“这事我略知一二,解山庄又被叫做解庄,顺山而建,易守难攻,所以传承甚久,但后来战乱,又有天灾,村中存粮耗尽,他们不得不向唐家借种耕种,后来难以归还利息,慢慢就被唐家拿到了田地,整个村子的子弟,都为唐家佃农,唐家后来又出资出力将坞壁围起来,成了坞堡,也就是解山堡。”
  “哦?是因为货贷之故,最终被唐家入主了?”陈止微微眯起眼睛,随后笑着称赞刘广,后者连连谦虚。
  卢讲则始终在一旁,并不插话。
  等一行人坐上马车,踏上回程,陈止坐于车上,对身边的陈梓、苏辽说道:“刘家的人,说起话来倒是没有顾忌,他话说得简单,但其中的巧取豪夺,着实让人心惊,唐家在代郡四大家中排名末席,但观其行事也是霸道异常,一个氏族村落,说夺就夺。”
  苏辽就答道:“唐家行事,其实还是秉持着一套规则的,但这个刘广今日的表现,有点意思,说不定是刘家动心思了。”
  代郡的刘家,据说是宗室出身,但按着苏辽的说法,在官府的记载中,并无相应的纪录,因此这代郡刘氏崛起之后,也没有获得宗室该有的待遇。
  当然,也有种说法,说代郡的刘家确实是宗室出身,但朝廷之所以不承认,是由于这个家族在崛起的过程中,有太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了。
  刘家在几代之前,只能被叫做豪族,属于那种趁着乱世占山为王,最终洗白了跟脚,又在治世崭露头角,获得一席之地的家族。
  如果打比方的话,代郡的刘家很像彭城的白家。
  白家为了能够上位,用了不少的手段,更是涉足包括赌坊在内的诸多产业,甚至有心以陈止为突破口,想孤注一掷的踩着陈家上位,可惜失败了。
  与白家相比,代郡刘家则是那个成功了的代表。
  在利用种种手段上位之后,刘家就迅速分割了产业,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顿时焕然一新,然后朝着官场迈进。
  正好这时候,幽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兵灾胡祸之后,王浚趁势而起,成了幽州的实际掌控者,于是刘家又迅速朝王浚靠拢。
  以王浚的眼界、以及刘家的体量,两者在地位上并不对等,王浚也不是很看重一个县内家族的效忠,但还是习惯性的给予好处,加以拉拢。
  这也为刘家和陆区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陆区入主代郡后,打击唐家立威,随后就找到刘家,扶植这个家族,以制衡其他家族,逐倚为左膀右臂,可以说,陆区的离开,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刘家。
  苏辽则说道:“刘家的势力,靠着陆太守得以扩张,他们家族对陆太守肯定是忠心的,这不光涉及到道德层面,更有利益层面的考量,本来陆太守前往广宁郡,虽然换了地方,但距离不远,严格算起来,刘家还能顺势将家族触角,深入到广宁郡,但若如此,刘家为了和陆太守保持合作,必然要帮其做事,而其家族的主要影响力在代郡,这要做的事,也就很清楚了。”
  在回城的路上,陈止坐在马车上,谈论着这次巡查碰到的事情,分析着局面,陈梓和苏辽看重的,就是几大家族的影响力。
  “你是说,如果陆区没死,刘家依旧还会追随?为此不惜和我作对?”陈止笑着反问,“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刘家现在的情况,靠着扶植而崛起,扩张太快,需要的是沉淀,是巩固根基,原本的后台走了,失去了护持,那么应该先收敛势力,免得被其他几家盯着,这时候不该想着扩张,而该是守成,若为了讨好一个过去的陆区,和我作对,他刘家就不怕成为下一个唐家?”
  苏辽赶紧打起精神,解释起来:“主上所言甚是,属下所言的,实是刘家的一种生存策略,他固然不敢明着和主上作对的,但官场上有的是拖延之法,只要不作为,就足够拖后腿了,也就表现出他对陆太守的重要性了。”
  随着陈止正式入主代郡,拥有了切切实实的一片地,苏辽的态度也越发恭谨,想着借此建功立业,体现价值,因此片刻都不敢疏忽,生恐被陈止误会了。
  见陈止没继续反问,苏辽赶紧进入下一阶段:“当然,这都是属下的猜测,如今陆太守身死,一切自然不同了,刘家的靠山彻底失去,想来已经乱了阵脚,正像主上所说的那样,他们根基不稳,急需找一个新靠山,试问,有比主上更合适的选择么?那个刘广主动出面讲解,其实就是个例子,也是试探,他所透露的话,已有些得罪唐家了,隐隐有站队的意思。”
  陈止点点头,又道:“不过,这些家族都是人精,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能指望他们真心投靠,因为我还未能证明自己可以掌控代郡的局面,因此还不到他们下注的时候。”
  苏辽和陈梓同时点头。
  陈梓笑道:“不过,比起其他时候,太守您的开局算是顺利的了,有匈奴送上门来给您立威,就使几大家族都惊讶于您的手段,否则的话,哪里能有这样的情况,那官府也好、世家也罢,估计都还在相互推诿呢。”
  “不错,”苏辽也点头道:“刘家的势力是最接近四大家族的,这样的家族都考虑着投靠您,足见对太守的重视,至于四大家族也都表现出了善意,他们最想知道的,其实是哪个家族,会成为下一个’唐家’。”
  陈梓也道:“利益就这么多,想让这些家族服气、服从,除了震慑、恐吓,更要给予好处,加以拉拢,否则一味高压,只能积蓄不满,必须辅之以利,所谓恩威并用,之前陆太守是打压唐家,将唐家的产业、田地用种种借口裁撤,转给其他家族,又扶持刘家作为臂膀,使几个家族无法拧成一股,相互制约,这已经证明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了,太守不妨先拿来用用。”
  “这个法子要用,但也不能贸然用,”陈止沉吟片刻,才道:“具体拿哪一家出来,也得仔细权衡,否则难以服众,不过我估计,很快就有借口送上门来,就看哪家先沉不住气,可惜我等初来,相关的探子、情报盘子都还没搭起来,否则只需盯着那几家,看哪家有异动,就能提前布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