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这种事,不能用逃避的心态去处理,若边疆真有兵家事,不会因陈止不做准备就不发生,恰恰相反,讳疾忌医的行为,只能在事情到来的时候,让人连抵抗都做不到。
  这一点,杨结看的更准,所以他在交代了一番后,又嘱咐道:“此番北上,难免接触到胡族,尤其是靠近匈奴,必须要小心一点,切不要以为,有朝廷的任命作为护身符,那匈奴就不敢侵扰了,恰恰相反,匈奴部族内部越发团结,也看出朝廷的一点虚实了,正不时动兵侵扰,以作试探,要是让他们得知你去了北疆,难保不弄出什么动静!”
  “小子谨记此事。”陈止点点头,这也是他在考虑的问题,若是匈奴真的一意孤行,就算将自己这个朝廷命馆抓捕、斩杀了,朝廷最多是斥责一番,不会妄动刀兵,哪怕陈止有着谋算刘渊的名头,但朝廷连大军兵败都忍下来了,何况一人?
  况且,这段时间以来,朝中各方势力妥协之下,利益纠葛越发复杂,和边疆牵扯的越来越深,更不可能轻动刀兵了,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动作。
  深层次的原因,匈奴大概是不知道,所以才需要试探,带兵侵扰是试探手段,直接斩杀陈止也是。
  杨结又吩咐道:“你也说过,张应是有考虑的,才会挑北疆作为外放你的地点,广宁郡和匈奴之间,虽隔着一个代郡,可是匈奴多骑兵,被拓跋鲜卑阻挡,但占据一部分草原,如果他们策马而行,绕击广宁郡,还是有危险的,你去了之后,记得和当地的驻守军搞好关系,有事也好求援,还有就是不要与王浚冲突,他掌有幽平大军,兵强马壮,若有他护持的话,纵是匈奴,也不敢放肆。”
  陈止点点头,跟着又摇头道:“朝廷这次派遣两位郡守去幽州接权,本就是为了加强朝廷对幽州的掌控,和王浚的利益有冲突,他已经安排了自己的人手去两州为政,小子此去,先天就和王浚有着利益冲突,想要改善关系可不容易,除非是表明投靠……”
  “不可投靠!”
  陈止话还没说完,杨结就打断了他,语气颇为严厉:“你是知道轻重厉害的,王浚再厉害,也不过是替朝廷守边的将领,如今僭越诸多,势力在幽州无人可比,但根基有限,你此去要与之有部分妥协,但他再怎么嚣张,也是一时的,大汉常在,而王浚这般人物最多得意几年,早晚还是要退去的,没必要为了这样一个人物,损毁清誉。”
  眼下世道,士人其实有种看不起为兵为将之人的风气,杨结作为顶尖世家出身,也难以免俗,他也不看好王浚,认为不过一时嚣张。
  若只是一时,无疑是最好的。
  陈止想着,点头道:“小子明白了,会有所取舍。”
  “其实,你过去也算是历练,反正年龄也不大,多接触这些是有好处的,”杨结又露出了笑容,“和地方的骄兵悍将如何相处,和头顶的嚣张之人如何妥协,也是官场的一环,多学学没有坏处。”
  陈止对这话,还是认同的,笑着表示受教。
  翁婿两人这么说着,气氛逐步融洽起来,而杨宋则在边上站着,一副耐心侍候的样子,不见他有什么话语。
  说着说着,杨结看了一眼时辰,就张罗着让陈止在这里吃了再走。
  不过,不等伙房做好准备,先就有杨家的仆从急匆匆的赶来,见了屋里的三人,则忙不迭的道:“老爷、姑爷、宋少爷,衙门来了人,说是有急事禀报!”
  “衙门的人来了?哪个衙门?”杨结反问了一句,但也不是废话,因为站在这里的,有两个衙门的长官,不是大司农,就是秘书省的人。
  是向谁禀报?
  结果那通报的仆人却道:“两家衙门的人都来了,看样子还都很急,说是要立刻就见老爷和姑爷。”
  “两个衙门的人都来了?”杨结一怔,脸色变化,“赶紧让人进来吧。”
  等仆从过去通知,杨结一挥手,说道:“这情况,估计不是小事,可能还和你有关啊,”他看着陈止,眼睛里浮现出忧色,“别是张应又有了什么动作。”
  陈止点点头,也是神色郑重。
  很快,就有两人被领过来。
  一见这二人,杨结还未如何,陈止的眉头先皱起来了,因为秘书省的来人,居然是秘书丞董绪!
  让这位秘书省的二号人物,亲自过来的事,岂能是小事?
  “监正!可算是找到你了,我先去你府上,没到找人,知道你在这里,又匆匆赶来。”董绪匆忙的行了一礼。
  “董君,到底是什么事?”陈止也不啰嗦了,直接问重点。
  董绪思虑了一下,说道:“朝中刚才来了一人,上了一书,那人是北边幽州来的,乃是王浚的手下!随后就有一个消息传来,我就赶紧过来了。!”
  杨结看了眼身前的从属,问道:“你也是因为这事过来的?”然后就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为了节省时间,这个大司农的从属官没有多说,只让董绪叙述。
  “王浚派了人来?莫非他听到了风声,想阻止朝廷指派的郡守去接掌两郡?”杨结思索了一下,看向董绪。
  张应为了名正言顺的将陈止外放,不光保举了陈止一人为广宁郡守,连带着将辽西郡守也推荐了一人,等于将王浚驱逐、替换的两郡太守,都给夺回来,王浚得到消息,有所动作,也不算奇怪,只是速度未免有些太快了。
  董绪不等杨结和陈止再问,就把二人的疑惑一口气解答了——
  “大将军王浚,保举了代郡的太守,让这位太守为广宁郡守,然后……然后建议,让监正去那代郡为太守!”


第394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
  “什么!?”
  听着这个消息,杨结一时之间连情绪都控制不住了,惊讶的直接从位上站了起来,而那杨宋也是猛然间瞪大了眼睛。
  陈止则是微微眯起眼睛,眉毛皱了起来,若有所思。
  这样一个消息,对于屋中的人而言,实在是太过于出乎意料了,尤其是想到了背后隐藏着的含义,更是让人难以平静。
  “王浚居然来了这么一手!”
  惊讶过后,杨结深吸一口气,重新镇定下来,重新坐下,脸转而阴沉,他看了陈止一眼,摇摇头道:“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如此一来,麻烦不小。”
  跟着,他又让自己的从属官过来,再次询问了一遍,了解了大概的情况。
  原来,就在一个时辰前,幽州的信使疾驰而至,落脚之后,快速走完了流程,就把王浚的上书递交了上去,还标注了军情标签。
  北疆本就不平,幽州也是朝廷的重点关注对象,没人敢疏忽,所以这封上书很快就被摆在了御书房中,结果当值的大臣拆开之后,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和军情关系不大,而是王浚的一个提议。
  王浚不知是怎么知道了朝廷的计划,所以发出提议,说要将代郡的郡守陆区,调动到广宁郡任职,从而将代郡空出来,交给陈止,让陈止为代郡太守。
  如此一来,陈止本来的计划都被掉了个头,从广宁太守,一下子变成了代郡太守。
  只是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交换了为政之地。
  沉吟片刻,陈止说道:“是我疏忽了,光想着张应的目的,忘记了这事真正损害的,其实是那位大将军的利益。”话是这么说,但王浚此举到底是何用意,其实他还不确定,看似是把自己推向火坑,但……
  “这么大张旗鼓的派人过来,又闹出这么一手,就是为了给我挪个离匈奴更近的地方?总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一郡之地,涉及何其之多?更是幽州屏障,拿来害人,岂非因小失大?”
  张应拿陈止立威,固然是因为陈止之前与张家有龃龉,但他也没有直接报复陈止,因为那样被人看着,就有低了格调的意思,也有小题大做的嫌疑。
  张应真正谋划的,是尚书令的位子,陈止最后是被拿来立威,敲山震虎的。
  但王浚现在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一个郡的郡守,牵扯各方利益,那个代郡原本的太守,肯定也有自己的利益,就这么轻易挪动,怎么看都不正常。
  另一边,杨结看了从属官和董绪一眼,道:“你们及时过来通报,实在辛苦,先找个厢房休息一下,我让人备上酒水、瓜果。”
  董绪二人也有眼,知道这翁婿二人有话要细说,自己留下来,听了什么不该听的,难免尴尬,但若是大司农想要追问、详细了解,他们也得随叫随到,因此都在行礼之后,就顺势退下,跟着杨家仆从,找了间房暂时落脚。
  啪!
  突然,杨结的手在桌上用力一拍,语气低沉的道:“王浚太嚣张了!这么一封建议,他也敢冒充军情,大张旗鼓的宣传出来,背后定有人张罗,否则你我的衙门之中,不可能这么快就知道,简直岂有此理!朝廷调度郡守,是吏部的事,是中枢的决定,他一边疆守将也敢置喙,还敢出言干涉!”杨结的话中,充满着浓浓的不满和愤怒。
  但他也清楚,以王浚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朝廷对他的倚重,这所谓建议,其实就是通牒了,尤其是在朝廷有心要敲打他、打压他的时候。
  事实上,朝廷诸公的心里,也都是心弦紧绷,因此王浚那边稍微有点动静,杨结立刻就往坏的方面想了。
  这朝廷任命两个太守过去,将王浚挑选的人顶替,本就料到王浚会有应对,现在他的这封上书,恐怕只是个前奏,是投石问路,应对的颇为巧妙
  王浚并没有拒绝朝廷的指派,只是略作更改,算是做出了妥协的姿态,既然如此,朝廷也不好做的太过。
  陈止叹息着道:“最大的可能,是诸公对王浚妥协,将提议确定下来,因为在朝廷的眼中,都是边疆之地,都是危险之处,都需要依仗王浚的人马,那我去哪个郡县为太守,其实影响不大,最多是重新布置一番。”
  对朝廷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涉及到具体的人,这影响就太大了。
  “张应才保举了几天,我与陈公与他争论,加上邓太常、赵鸿胪出面斡旋,前后几次碰头,才定下来,虽说波折不少,但时间其实不长,结果王浚一个边将,这么快就知道了,不光知道了,他派来的信使,还及时抵达洛阳了,到底是谁泄露的消息?王浚的手,伸的也太长了!”
  越想,杨结越是恼怒,涉及到自家之事和朝廷威严,不由他不愤怒,里面蕴含的信息,更让他隐隐不安。
  但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发泄了几句之后,这位大司农又镇定下来,看着陈止道:“这些都先放放,也不是你需要担心的,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王浚的这个建议,一旦被朝廷采纳,那你抵达北疆之后,要面对的局面,就截然不同了!我会尽量阻挡,但你也得提前做好准备。现在是有些骑虎难下,毕竟你的任命已经确定,如果没确定,还能争取换一个地方,现在也不好脱离北疆了。”
  杨宋在一旁暗暗点头,他一样能看出其中凶险。
  可以说,王浚此举有点四两拨千斤的味道,轻而易举的就将朝廷的敲打之举,分化瓦解,让他自己利于一个不败之地。
  本来,按照陈止他们的分析,此去北地,固有危险,但所选之地还算稳妥,靠近幽州中心,占地也不大,需要管理的县不多,要操心的政务琐事也不会很多,加上有代郡在西边为屏障,可以阻挡匈奴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